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节能环保滤筒除尘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13:00: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滤筒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环保滤筒除尘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滤筒是一种用来进行过滤的筒状元件,一般分为用来过滤气体介质和过滤液体介质的滤筒,过滤液体状介质的滤筒一般安装于管道过滤器之内,外形常见锥状,故又称锥形滤网。
3.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颗粒物处理的滤筒式除尘设备,公开号:cn208809715u,其是通过设置有铰链、把手、机门、集尘柜和底轮,当使用者在使用该种设备对含有颗粒物的气体进行过滤后,使用者可通过铰链和把手打开机门,将集尘柜通过底轮取出,从而使使用者将集尘柜中的颗粒物进行快速的清理,以此避免使用者需要将设备进行拆除才能对收集的颗粒物进行清理,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设置有蓄水室、水泵、喷嘴和振动器,当使用者需要对滤筒上沾附的颗粒物进行清理时,可同时启动水泵和振动器,当水泵启动后,可通过抽水管将蓄水室中的水进行抽取并通过输水管输送至喷嘴中,使喷嘴将水喷洒至滤筒上,同时振动器工作后,可通过发出高频震动对滤筒进行震动,以此使滤筒通过震动将吸附到的颗粒物进行脱落,从而避免颗粒物影响滤筒的过滤效果并导致设备过滤效果较差的问题发生,但该设备在使用前需要对滤筒进行除尘,除尘时没有针对滤筒的结构对其进行固定,容易在除尘时发生晃动影响效果,且难以在滤筒在除尘时需要对其内外壁同时处理,导致除尘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滤筒除尘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环保滤筒除尘处理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部对称安装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上端部固定安装有横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上端部活动安装有滤筒,所述滤筒上端部活动安装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上端部开设有杆槽,所述第二固定环下端部对称贯穿开设有圆槽,两个所述圆槽内部均开设有限位槽;
6.所述限位槽内部活动安装有固定机构;
7.所述底座上端部固定安装有除尘机构。
8.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限位盘,两个所述限位盘均活动内设在限位槽中,两个所述限位盘上端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上端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盘,两个所述固定盘表面啮合有齿带,所述齿带内壁中部啮合有转轴,所述转轴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上端部固定安装有转帽。
9.所述除尘机构包括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横板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上端部固定安装有伸缩电机,所述伸缩电机下
端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下端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下端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下端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清理环和第二清理环。
10.优选的,所述横板上端部中部开设有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二螺纹杆螺纹内设在第一螺纹槽中,所述横板上端部两端均开设有第二螺纹槽,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均螺纹内设在第二螺纹槽中。
11.优选的,所述第二清理环活动内设在滤筒内壁中,所述第二清理环与滤筒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一清理环活动套设在滤筒表面,所述第一清理环与滤筒表面相贴合。
12.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环上端部开设有杆槽,所述第一连接杆活动内设在杆槽中。
13.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4.其一,使用时,先将滤筒放置在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此时转动转帽,在转帽的转动下带动与之固定的第二螺纹杆在第一螺纹槽中随之发生转动,此时在第二螺纹杆的转动下带动与之固定的转轴随之发生转动,此时转轴带动与之啮合的齿带随之转动,在齿带的转动下则带动了与之啮合的两个第一螺纹杆随之同步发生转动,在两个第一螺纹杆的转动下带动与之固定的两个限位盘在限位槽内部随之发生转动,此时在两个限位盘的挤压下带动第二固定环向下运动,此时将滤筒固定在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使得该设备在使用时可有效对滤筒进行固定,稳定性较高,保证了其在除尘时不会发生晃动;
15.其二,当将滤筒固定完成后可打开伸缩电机,在伸缩电机的作用下带动与之固定的伸缩杆发生伸缩,在伸缩杆的作用下带动与之固定的固定座随之向下发生移动,此时在固定座的移动下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随之向下发生移动,此时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移动下带动与之固定的第一清理环和第二清理环向下发生移动,在第一清理环和第二清理环的移动下对滤筒内外壁进行同步除尘,使得该设备在使用时可有效对滤筒进行除尘,除尘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竖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环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环连接爆炸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1、底座;12、连接板;13、横板;14、第一固定环;15、滤筒;16、第二固定环;17、杆槽;18、圆槽;19、限位槽;21、限位盘;22、第一螺纹杆;23、固定盘;24、齿带;25、转轴;26、第二螺纹杆;27、转帽;31、第一竖板;32、第二竖板;33、伸缩电机; 34、伸缩杆;35、固定座;36、第一连接杆;37、第二连接杆;38、第一清理环;39、第二清理环。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
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24.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节能环保滤筒除尘处理设备,包括底座11,底座11上端部对称安装有连接板12,两个连接板 12上端部固定安装有横板13,两个连接板12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环14,第一固定环14与底座1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环14上端部活动安装有滤筒15,滤筒15上端部活动安装有第二固定环16,第二固定环16上端部开设有杆槽17,第二固定环16下端部对称贯穿开设有圆槽18,两个圆槽18内部均开设有限位槽19;
25.限位槽19内部活动安装有固定机构;
26.底座11上端部固定安装有除尘机构。
27.固定机构包括限位盘21,两个限位盘21均活动内设在限位槽19 中,两个限位盘21上端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杆22,两个第一螺纹杆22上端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盘23,两个固定盘23表面啮合有齿带24,齿带24内壁中部啮合有转轴25,转轴25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螺纹杆26,横板13上端部中部开设有第一螺纹槽,第二螺纹杆 26螺纹内设在第一螺纹槽中,横板13上端部两端均开设有第二螺纹槽,两个第一螺纹杆22均螺纹内设在第二螺纹槽中,第二螺纹杆26 上端部固定安装有转帽27。
28.除尘机构包括第一竖板31,第一竖板31与底座11固定连接,横板13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竖板32,第一竖板31和第二竖板32上端部固定安装有伸缩电机33,伸缩电机33下端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杆 34,伸缩杆34下端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35,固定座35下端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36和第二连接杆37,第二固定环16上端部开设有杆槽17,第一连接杆36活动内设在杆槽17中,第一连接杆 36和第二连接杆37下端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清理环38和第二清理环39,第二清理环39活动内设在滤筒15内壁中,第二清理环39 与滤筒15内壁相贴合,第一清理环38活动套设在滤筒15表面,第一清理环38与滤筒15表面相贴合。
29.使用时,先将滤筒15放置在第一固定环14和第二固定环16之间,此时转动转帽27,在转帽27的转动下带动与之固定的第二螺纹杆26在第一螺纹槽中随之发生转动,此时在第二螺纹杆26的转动下带动与之固定的转轴25随之发生转动,此时转轴25带动与之啮合的齿带24随之转动,在齿带24的转动下则带动了与之啮合的两个第一螺纹杆22随之同步发生转动,在两个第一螺纹杆22的转动下带动与之固定的两个限位盘21在限位槽19内部随之发生转动,此时在两个限位盘21的挤压下带动第二固定环16向下运动,此时将滤筒15固定在第一固定环14和第二固定环16之间,使得该设备在使用时可有效对滤筒15进行固定,稳定性较高,保证了其在除尘时不会发生晃动;当将滤筒15固定完成后可打开伸缩电机33,在伸缩电机33的作用下带动与之固定的伸缩杆34发生伸缩,在伸缩杆34的作用下带动与之固定的固定座35随之向下发生移动,此时在固定座35的移动下带动第一连接杆36和第二连接杆37随之向下发生移动,此时在第一连接杆36和第二连接杆37的移动下带动与之固定的第一清理环 38和第二清理环39向下发生移动,在第一清理环38和第二清理环 39的移动下对滤筒15内外壁进行同步除尘,使得该设备在使用时可有效对滤筒15进行除尘,除尘效果更好。
30.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
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