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养鸡场用转鸡车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12:24: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禽场用工作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养鸡场用转鸡车。


背景技术:

2.在蛋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根据鸡只的生产特性,需要在特定时间将鸡只由一个鸡舍转移至另一个鸡舍。或者在鸡群饲养至规定日龄后,也需要将鸡只转移出舍进行淘汰。
3.传统的转移方式为:人工将鸡只从鸡笼内抓出,放进转鸡框内,然后用工具转移至指定地点。由于抓鸡对鸡群造成强烈的应激,鸡只会在笼内跳跃,抓鸡人员在抓鸡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鸡只翅膀、腿等断裂,影响鸡只的生命。同时鸡只强烈反应,会啄抓鸡人员,或鸡只鸡爪等均有可能造成抓鸡人员受伤。此外,转鸡框需要进行重叠,以便能充分利用转鸡工具,这对抓鸡人员而言,需要耗用大量的体力,整个转移过程会对鸡只造成严重的应激,影响鸡群,同时对抓鸡人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4.综上所述,人工转移鸡只劳动强度大、转移效率低、容易造成鸡只受伤或死亡,鸡只应激反应强烈,容易抓伤、啄伤工作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养鸡场用转鸡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转移鸡只时劳动强度大、鸡只应激大、转移效率低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养鸡场用转鸡车,包括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上设置有层叠式转鸡框,所述转鸡框设有框门,每层所述转鸡框的高度均能够调节,便于使所述转鸡框的框门与鸡笼笼门相对齐。
8.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层叠式转鸡框每层转鸡框的高度,从而能够实现转鸡框高度与鸡笼高度一致,具体的,当进行鸡只转移时,可以将该转鸡车与鸡笼笼架靠近,调节各转鸡框高度与每层鸡笼一致,打开转鸡框框门和鸡笼笼门,工作人员通过驱赶即可轻松将鸡只从鸡笼转移至转鸡框内,然后通过转运装置(人力或动力牵引)将转鸡车转移至指定地点。
9.因此,采用该转鸡车可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可实现多层鸡只同时转移,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避免工作人员直接接触鸡只,鸡只应激反应小,避免鸡只受伤,有效解决鸡只转移过程中的伤残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工作人员受伤,整个装置便捷高效,省时省力,安全性高。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11.所述转运装置为转移车,所述转移车包括车板以及设于车板下方的车轮,所述车板上设有驱动件。
12.结构简单,便于转移鸡只。
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14.所述驱动件为连接在车板一端的人力牵引杆。
15.便于人工手拉牵引杆,拉动转鸡车进行转移。
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17.所述驱动件为连接在车板上的电力动力部件。
18.更加省力,转移效率高。
1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20.所述车板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牵引环。
21.可以通过直接将不同转鸡车的牵引环依次连接,或者通过连接件将不同转鸡车的牵引环依次连接,将多个转鸡车串联实现批量转移。
2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23.所述转鸡框的数量与鸡笼的数量一致。
24.便于将鸡笼每层的鸡只一同转移至转鸡车内,当然也可以通过控制开鸡笼笼门,来选择转移的层数。
2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26.所述转鸡框的框门为上拉式框门。
27.可人力拉起或放下,实现框门的开闭,不占空间,可以在转鸡框和鸡笼对齐后轻松打开。
2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29.所述转鸡框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上拉式框门设置于所述长方体结构的侧面上,具体的,位于长边所在的侧面。
3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31.相邻的转鸡框之间设置有可调节高度杆,用于实现调节转鸡框的高度。
3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33.所述可调节高度杆设置于所述转鸡框顶部和底部的四个角上,所述可调节高度杆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3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35.位于最顶层的转鸡框的顶部无需设置所述可调节高度杆。
3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37.所述可调节高度杆为钢制扁铁,所述通孔沿其长度方向布设,相邻两个转鸡框上的钢制扁铁能够部分重叠,重叠的通孔内安装有螺栓。
38.通过将不同的通孔对齐,可以调整各个转鸡框的高度,可以适配不同的鸡笼,适用性好。
3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40.所述转移车的车板四角上也设有可调节高度杆,用于调整最底层转鸡框的高度。
4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42.所述转鸡框的框体采用镀锌类钢丝材料制成,防腐防酸碱。
4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44.所述转鸡框的尺寸为75*55*35cm,与现行通用转鸡塑料壳一致。
4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46.所述转鸡框的网径在1-2cm,以保障转鸡鸡只时,不会卡住损伤鸡爪。
4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48.所述转移车的车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4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50.所述转移车的尺寸为75*55cm,与转鸡框的尺寸一致。
5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52.采用该转鸡车可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可实现多层鸡只同时转移,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避免工作人员直接接触鸡只,鸡只应激反应小,避免鸡只受伤,同时也避免了工作人员受伤,整个装置便捷高效,省时省力,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5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鸡车与鸡笼相对齐的示意图。
54.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鸡框的结构示意图。
55.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移车的结构示意图。
56.图标:1-转鸡框,11-框门,2-转移车,21-车板,22-车轮,3-人力牵引杆,4-牵引环,5-鸡笼,6-可调节高度杆。
具体实施方式
5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8.实施例1
59.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养鸡场用转鸡车,包括转移车2,所述转移车2上设置有层叠式转鸡框1,参见图2,所述转鸡框1设有框门11,所述框门11为上拉式框门,可人力拉起或放下,实现框门11的开闭,不占空间,可以在转鸡框1和鸡笼5对齐后轻松打开。
60.参见图3,所述转移车2包括车板21以及设于车板21下方的车轮22,所述车板21上设有驱动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为连接在所述车板21一端的人力牵引杆3,所述人力牵引杆3的两头连接于所述车板21的同一侧,所述人力牵引杆3的中间位置用于手握,便于工作人员拉动所述转移车2,转运所述转鸡框1。
61.所述转鸡框1采用长方体结构,所述上拉式框门设置于所述长方体的侧面上,具体的,位于长边所在的侧面。
62.相邻的转鸡框1之间设置有可调节高度杆6,用于实现调节转鸡框1的高度。具体的,所述可调节高度杆6设置于所述转鸡框1顶部和底部的四个角上,特别的,位于最顶层的转鸡框1的顶部无需设置所述可调节高度杆6。
63.所述可调节高度杆6竖直设置,所述可调节高度杆6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可调节高度杆6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可调节高度杆6可以采用钢制扁铁,相邻两个转鸡框1上的钢制扁铁能够部分重叠,重叠的通孔内安装有螺栓,需要调节转鸡框1的高度时,将相邻两个转鸡框1上的钢制扁铁重叠一部分,使得某些通孔对齐,在通孔内安装螺栓,
即可确定转鸡框1的相对高度,改变钢制扁铁所对齐的通孔,即可随意调整转鸡框1的高度。所述转移车2的四角上也设有带通孔的可调节高度杆6,用于调整位于最底层的转鸡框1的高度。
64.另外,钢制扁铁的长度以及通孔的数量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通过调整转鸡框1的高度,可以与不同高度的鸡笼5相适配,适用性好,便于批量转移鸡只,对于不同层数的鸡笼5,也可以通过增减转鸡框1的数量来适配。
65.优选的,所述转鸡框1的数量与鸡笼5的数量一致,便于将整个鸡笼5的鸡只批量转移至所述转鸡框1中。
66.关于转鸡框1和转移车2的材质、尺寸:
67.优选的,所述转鸡框1的框体采用镀锌类钢丝材料制成,防腐防酸碱,所述转鸡框1的尺寸为75*55*35cm,与现行通用转鸡塑料壳一致,所述转鸡框1的网径在1-2cm,以保障转鸡鸡只时,不会卡住损伤鸡爪。
68.所述转移车2的车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转移车2的尺寸为75*55cm,与转鸡框1的尺寸一致。
69.以上材质、尺寸并不绝对,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70.具体的转移方法包括:将该转鸡车与鸡笼5笼架靠近,调节各转鸡框1高度与每层鸡笼5一致,使所述转鸡框1的框门11与鸡笼5笼门相对齐,打开框门11和鸡笼5笼门,工作人员通过驱赶即可轻松将鸡只从鸡笼5转移至转鸡框1内,然后通过转移车2将鸡只转移至指定地点。
71.采用该转鸡车可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可实现多层鸡只同时转移,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避免工作人员直接接触鸡只,鸡只应激反应小,避免鸡只受伤,同时也避免了工作人员受伤,整个装置便捷高效,省时省力,安全性高。
72.实施例2
7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车板21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牵引环4,当牵引环4为扣件形式时,可以通过直接将不同转鸡车的牵引环4依次连接,当牵引环4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板21上无法开口时,则可以通过连接件将不同转鸡车的牵引环4依次连接,将多个转鸡车串联实现批量转移。
74.实施例3
7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驱动件为连接在车板21上的电力动力部件,更加省力,转移效率高。
7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