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楼体紧急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10:42: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所属逃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体紧急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2.当人们在较高的位置身处险境需要逃生时,例如高楼,往往只能冒险向下逃,或向上逃到更高的位置等待救援。另外,还能够通过云梯、绳索甚至直升飞机实现逃生。通过直升飞机逃生通常都不太现实,一是救援成本过高,二是受救援环境限制,并且每次能够救援的人数较少。如果采用云梯的方式救援,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云梯的高度有限,现有的楼房往往超过百米,云梯的高度升不到较高的楼层,二是云梯的通行能力有限,救援速度较慢,三还会受到架设进出场地的限制,四是反应速度较慢,不能及时到达现场。最简单实用的是用绳索来逃生,但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绳索固定困难,二是攀爬的难度较大,通常人们都没有受过攀爬的专业训练,容易失手摔下,三是火灾的火苗蹿出楼外时,还可能烧断绳索或烧伤逃生人员。所以,很多时候人们虽然受困,只能选择被动地等待救援,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当人被困在高处时能够实现安全逃生的工具。
3.授权公告号cn206792822u公开了一种逃生自救器,主要包括逃生入口、逃生管、逃生出口、缓冲设备以及降落伞组成;将逃生管固定在楼体上,出现紧急情况时,逃生者背上降落伞打开逃生门进入逃生入口,再关闭逃生门打开降落伞跳进逃生管,由于降落伞打开后直径小于逃生管的内腔直径,在降落伞与逃生门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逃生者在重力作用下向下降落的过程中,会使降落伞上方的空气变得稀薄,从而使降落伞下方的空气压力大于降落伞上方的空气压力,气压差和降落伞使逃生者降落的速度大幅降低,从而能够安全降落到缓冲设备上
4.但上述专利在使用时还存在着不足:上述专利在使用时为了保护逃生者的安全需要每个逃生者都背上一个降落伞才能够使用逃生管进行逃生,但是在出现紧急的情况下,无法保证每个人都必备降落伞,在使用该装置时会造成不便,因此需要对上述专利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引证文件中存在的在使用时需要每个逃生者都背上降落伞才可以逃生从而导致使用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楼体紧急逃生装置,通过在逃生管道内部设置多个缓冲机构可替代降落伞,从而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相对于逃生者来说更加的方便。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6.一种楼体紧急逃生装置,包括设置在楼体顶部的逃生房以及与逃生房相连接的逃生管,逃生管包括第一直管部、第二直管部和第三直管部,第二直管部固定连接在楼体的外壁上,第二直管部内等距设置有多个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连接在管道内壁上的多个连接柱,多个连接柱均连接有弧形杆,相连两个弧形杆之间连接有转动杆,多个转动杆的表面均转动套设有转动套,多个转动套均连接有弧形板,逃生管的内壁上连接有弹簧的一端,弹
簧的另一端与弧形板的表面连接,多个弧形板之间形成一个供逃生人员逃生用的逃生通道。
7.优选的,逃生管由防火外层和隔热内层组成。
8.优选的,防火外层为硬聚氯乙烯层或玄武岩纤维层。
9.优选的,隔热内层为聚苯乙烯层或玻璃岩棉保温层。
10.优选的,弧形板为硅胶板,弧形板的表面设有弹性胶套。
11.优选的,逃生管的内壁与弧形板的底面之间设有两根弹簧,两根弹簧对称设置在转动杆的两侧。
12.优选的,第二直管部靠近楼体的一侧为垂直平面。
13.优选的,第一直管部和第三直管部内均设有用于阻绝漂浮物的阻绝部件。
14.优选的,阻绝部件为转动连接在第一直管部和第三直管部内的过滤板。
15.一种楼体紧急逃生装置,与引证文件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逃生管道内部设置多个缓冲机构可替代引证文件中的降落伞,当逃生者通过逃生管下落时,缓冲机构中的弧形板会与逃生者接触给逃生者一个向上的力,起到缓冲作用,降低了逃生者的下降速度,相比较引证文件,使用该装置进行紧急逃生时逃生者无需背负降落伞,相对于逃生者来说更加的方便,逃生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17.2.本实用新型中的逃生管由防火外层和隔热内层两部分组成,当出现火灾情况需要紧急逃生时,逃生管可隔绝火源,保证了逃生者在逃生管内逃生时的安全,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直管部和第二直管部内还设有用于阻绝漂浮物的阻绝部件,可防止火灾现场烟尘中的漂浮物进入到逃生管内,进一步提高了逃生者在逃生管内的安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楼体紧急逃生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楼体紧急逃生装置中第二直管部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逃生房、2-逃生管、211-第一直管部、212-第二直管部、213
‑ꢀ
第三直管部、214-防火外层、215-隔热内层、3-连接柱、4-弧形杆、5-转动杆、6-转动套、7-弧形板、8-弹簧、9-逃生通道、10-过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1:
24.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楼体紧急逃生装置,包括设置在楼体顶部的逃生房1以及与逃生房1相连接的逃生管2,逃生房1上设有逃生入口,逃生入口处设有逃生门,楼体顶部还设有与逃生房1的逃生入口相对的步梯,通过步梯和逃生门方便逃生者进入到逃生房1内,逃生管2 包括第一直管部211、第二直管部212和第三直管部213,
第一直管部211的一端与逃生房1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直管部212连接,第二直管部212的下端与第三直管部213连接,第一直管部211与第二直管部212的连接处以及第二直管部212与第三直管部213的连接处均为弧形,第二直管部212靠近楼体的一侧为垂直平面,第二直管部212固定连接在楼体的外壁上,第二直管部212内等距设置有多个缓冲机构,相邻两个缓冲机构之间的距离为 1.5m,缓冲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管道内壁上的多个连接柱3,多个连接柱3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杆4,相连两个弧形杆4之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5,多个转动杆5和多个弧形杆4之间形成一个类似圆环的固定环,多个转动杆5 的表面上均转动套设有转动套6,多个转动套6均连接有弧形板7,逃生管2 的内壁上连接有弹簧8的一端,弹簧8的另一端与弧形板7的表面连接,逃生管2的内壁与每个弧形板7的底面之间的弹簧8数量均为两根,两根弹簧8 对称设置在转动杆5的两侧,弹簧8对弧形板7起到支撑的作用,弹簧8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弧形板7与第二直管部212的横截面相平行,多个弧形板7之间形成一个供逃生人员逃生用的逃生通道9,逃生通道9为圆形通道。
25.在使用该装置逃生时,逃生者通过逃生房1进入到逃生管2内,通过逃生管2进行下落逃生,当逃生者在第二直管部212内的逃生通道9内下落时,由于逃生通道9的直径较小,因此逃生者每下降一段距离就会与缓冲机构中的弧形板7发生一次接触,当逃生者与弧形板7接触时,弧形板7会向下翻转,弹簧8收到弧形板7的压力发生变形,此时逃生通道9的直径变大,直径变大后,逃生者可穿过逃生通道,当逃生者穿过逃生通道9时,弧形板7 与逃生者不再接触,在弹簧8的作用下弧形板7复位,可供下一个逃生者使用,该装置通过在逃生管2内设置缓冲机构,缓冲机构中的弧形板7在与逃生者接触时会给逃生者一个向上的力,可对逃生者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降低了逃生者的下降速度,保证了逃生者在逃生时的安全,相比较引证文件,使用该装置进行紧急逃生时逃生者无需背负降落伞,相对于逃生者来说更加的方便,逃生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26.为了保证逃生者在逃生管2内下降时不会被弧形板7所刮伤,本装置中的的弧形板7采用硅胶板,并且弧形板7的表面还设有弹性胶套,从而提高了逃生者在逃生管2内逃生时的舒适度。
27.实施例2:
28.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楼体紧急逃生装置,包括设置在楼体顶部的逃生房1以及与逃生房1相连接的逃生管2,逃生房1上设有逃生入口,逃生入口处设有逃生门,楼体顶部还设有与逃生房1的逃生入口相对的步梯,通过步梯和逃生门方便逃生者进入到逃生房1内,逃生管2 包括第一直管部211、第二直管部212和第三直管部213,第一直管部211的一端与逃生房1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直管部212连接,第二直管部212的下端与第三直管部213连接,第一直管部211与第二直管部212的连接处以及第二直管部212与第三直管部213的连接处均为弧形,第二直管部212靠近楼体的一侧为垂直平面,第二直管部212固定连接在楼体的外壁上,第二直管部212内等距设置有多个缓冲机构,相邻两个缓冲机构之间的距离为 1.5m,缓冲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管道内壁上的多个连接柱3,多个连接柱3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杆4,相连两个弧形杆4之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5,多个转动杆5和多个弧形杆4之间形成一个类似圆环的固定环,多个转动杆5 的表面均转动套设有转动套6,多个转动套6均连接有弧形板7,逃生管2的内壁上连接有弹簧8的一端,弹簧8的另一端与弧形板7的表面连接,逃生管2的内壁与每个弧形板7的底面之间的弹簧8数量均为两
根,两根弹簧8 对称设置在转动杆5的两侧,弹簧8对弧形板7起到支撑的作用,弹簧8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弧形板7与第二直管部212的横截面相平行,多个弧形板7之间形成一个供逃生人员逃生用的逃生通道9,逃生通道9为圆形通道。
29.在使用该装置逃生时,逃生者通过逃生房1进入到逃生管2内,通过逃生管2进行下落逃生,当逃生者在第二直管部212内的逃生通道9内下落时,由于逃生通道的直径较小,因此逃生者每下降一段距离就会与缓冲机构中的弧形板7发生一次接触,当逃生者与弧形板7接触时,弧形板7会向下翻转,弹簧8收到弧形板7的压力发生变形,此时逃生通道9的直径变大,直径变大后,逃生者可穿过逃生通道9,当逃生者穿过逃生通道9时,弧形板7与逃生者不再接触,在弹簧8的作用下弧形板7复位,可供下一个逃生者使用,该装置通过在逃生管2内设置缓冲机构,缓冲机构中的弧形板7在与逃生者接触时会给逃生者一个向上的力,可对逃生者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降低了逃生者的下降速度,保证了逃生者在逃生时的安全,相比较引证文件,使用该装置进行紧急逃生时逃生者无需背负降落伞,相对于逃生者来说更加的方便,逃生更加的方便。
30.为了保证逃生者在套设管2内下降时不会被弧形板7所刮伤,本装置中的的弧形板7采用硅胶板,并且弧形板7的表面还设有弹性胶套,从而提高了逃生者在逃生管2内逃生时的舒适度。
3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逃生管2由防火外层214 和隔热内层215组成,防火外层214为硬聚氯乙烯层,隔热内层215为聚苯乙烯层,当出现火灾情况需要紧急逃生时,逃生管2的防火外层214可隔绝火源,隔热内层215可隔绝热量传递只逃生管2内,从而保证了逃生者在逃生管2内逃生时的安全,并且第一直管部211和第三直管部213内均设有用于阻绝漂浮物的阻绝部件,阻绝部件为转动连接在第一直管部211和第三直管部213内的过滤板10,通过设置过滤板10可防止火灾现场烟尘中的漂浮物进入到逃生管2内,进一步提高了逃生者在逃生管2内的安全。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