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导热片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10:11: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汽车电池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导热片。


背景技术:

2.随着石化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又以电动汽车发展较为完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为汽车电池组,电池组由多块电池组成,电池组外设置有金属壳体以保护电池组,电池组为电动机供电从而驱动电动汽车行驶。在电池组充放电的过程中,由于电池组存在内电阻,流过电池组的电流会使得电池组发热,这些热量若不能及时排出会导致电池组快速老化,降低电池组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造成爆炸事故。因此,为保证电池组正常工作,常常在电池组上设置导热片将电池组产生的热量导出。
4.目前的汽车电池导热片常为用导热硅胶制成的平整硅胶片,使用时将导热片贴紧在电池组与金属壳体之间,电池组产生的热量沿导热片传导至金属壳体从而对电池组进行散热,由此既能将电池组产生的热量导出,绝缘的硅胶片又不易将电池组电极导通造成电池组短路。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技术的导热片只能沿电池组的表面进行导热,不易将电池组内电池之间的热量导出,整体导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将电池组内电池之间的热量导出,提升导热片导热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导热片。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导热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导热片,包括硅胶垫片和至少两个硅胶翼片,所述硅胶翼片垂直连接在所述硅胶垫片朝向电池组的一侧上,每两个相邻所述硅胶翼片之间间隔形成供电池穿入的安装腔,所述硅胶垫片和所述硅胶翼片内均埋设有金属片。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胶翼片垂直连接硅胶垫片,硅胶垫片贴合电池组表面,将电池组表面的热量导出;电池穿入硅胶翼片间隔形成安装腔内,硅胶翼片将电池间的热量导出;硅胶垫片和硅胶翼片内埋设有金属片,既能增大硅胶垫片和硅胶翼片的导热系数,又能提升导热片的结构强度。
10.优选的,所述硅胶翼片一端卡接在所述硅胶垫片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胶翼片一端卡接在硅胶垫片上,硅胶翼片与硅胶垫片可拆卸连接,节省导热片占用的空间,方便导热片的运输携带。
12.优选的,所述硅胶翼片连接所述硅胶垫片的一端设有卡块,所述硅胶垫片上开设有供所述卡块卡接的卡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卡入卡孔,实现硅胶翼片和硅胶垫片的卡接,同时卡块和卡孔的配合增加了硅胶翼片和硅胶垫片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硅胶翼片将热量传导至硅
胶垫片上。
14.优选的,所述卡孔内穿设有第一加强环,所述第一加强环的外壁与所述卡孔的内壁相贴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环的设置有利于卡孔形状固定,这样使得卡孔不易随硅胶垫片形变而形变导致卡块从卡孔内脱出;第一加强环与卡孔内壁贴合,尽量避免因第一加强环与卡孔内壁存在间隙使得硅胶翼片和硅胶垫片之间导热效率降低的情况。
16.优选的,所述卡块外套设有第二加强环,当所述卡块卡入所述卡孔中时,所述第二加强环穿设于所述第一加强环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强环套设在卡块外,第二加强环将卡块定型,减少因卡块形变导致的硅胶翼片与硅胶垫片连接不稳定的情况;卡块卡入卡孔时,第二加强环穿设在第一加强环内,通过第一加强环与第二加强环的卡接强化卡块和卡孔的卡接。
18.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环的内壁周向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二加强环的外壁设置有凸起块,所述第二加强环滑移卡入所述第一加强环时,所述凸起块卡入所述环形槽内。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强环的侧壁设置有凸起块,凸起块有利于第二加强环在第一加强环内滑移,第二加强环卡入第一加强环时凸起块卡入环形槽中;这样方便了第二加强环与第一加强环卡接,使得第一加强环与第二加强环连接更稳固。
20.优选的,所述硅胶翼片表面开设有多个凹槽,当电池组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时,所述凹槽的内壁与电池组的电池表面相贴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胶翼片表面开设的凹槽使得硅胶翼片与电池组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将热量从电池组之间导出。
22.优选的,所述硅胶翼片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散热条,所述散热条位于所述硅胶垫片的相对两侧。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条增加了硅胶翼片相对两侧的散热面积,有利于硅胶翼片将电池组间导出的热量从硅胶翼片相对两侧散出。
24.优选的,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导热片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供所述硅胶垫片卡入的安装槽。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对硅胶垫片起支撑作用,加强硅胶垫片的结构强度。
26.优选的,所述硅胶垫片远离所述硅胶翼片的一侧粘接有导热双面胶。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双面胶将硅胶垫片粘接在金属外壳上,减少了安装导热片时重新刷胶粘接的麻烦。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1、硅胶垫片和硅胶翼片具有绝缘效果,降低了导热片短路电池组电极的风险;硅胶垫片贴在电池组表面将电池组表面的热量导出,电池安装在硅胶翼片形成的安装腔中,硅胶翼片将电池之间的热量导出;硅胶垫片和硅胶翼片之间埋设有金属片,增大了硅胶垫片和硅胶翼片的导热系数,提升了硅胶垫片和硅胶翼片的导热效率。
30.2、硅胶垫片和硅胶翼片卡接,方便硅胶垫片和硅胶翼片的拆卸与连接,有利于导热片整体的运输携带。
31.3、硅胶翼片表面开有贴合电池的凹槽,增大与电池接触面积,有利于硅胶翼片将
电池组内的热量导出。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导热片安装整体示意图。
3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导热片示意图。
3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图2中的a-a剖面图。
3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导热片示意图。
3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图4中的b-b剖面图。
3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图。
3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图6中的a处大样图。
39.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架示意图。
40.附图标记说明:
41.1、硅胶垫片;11、卡孔;12、第一加强环;121、环形槽;2、硅胶翼片;21、卡块;22、第二加强环;221、凸起块;23、凹槽;24、散热条;3、电池组;4、安装腔;5、支撑架;51、加强条;52、安装槽;6、金属片;7、导热双面胶。
具体实施方式
42.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导热片,参照图1和图2,包括硅胶垫片1和至少两个硅胶翼片2。硅胶翼片2垂直连接在硅胶垫片1朝向电池组3的一侧上,硅胶垫片1铺设在电池组3外表面对电池组3导热降温,每两个相邻硅胶翼片2之间形成一个供电池安装的安装腔4,安装腔4内壁抵接电池从而硅胶翼片2对电池组3内部进行导热降温。
44.硅胶垫片1与硅胶垫片1的形状可依据电池组3形状自行设定,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安装,硅胶垫片1与硅胶翼片2均设置为矩形。
45.其中,硅胶垫片1和硅胶翼片2内设置有金属片6,以增加硅胶垫片1和硅胶翼片2的导热系数,增强导热片的导热效率。金属片6可为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如铜、不锈钢、铝合金等,本实施例中具体为铝合金以减轻导热片整体的重量。金属片6可在硅胶垫片1和硅胶翼片2上开设安装孔后插入安装孔中,也可夹设在两片硅胶片之间后再用胶水或热熔粘接两片硅胶片,还可与硅胶垫片1或硅胶翼片2一体注塑成型。本实施例中为加强整体连接可靠性,金属片6与硅胶垫片1或硅胶翼片2一体成型。
46.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为:参照图2和图3,硅胶垫片1或硅胶翼片2内一体注塑的金属片6为一整片金属片6,这样硅胶垫片1或硅胶翼片2内金属片6总面积较大,有利于加大导热片的导热系数从而增强导热片的导热能力;同时金属片6的设置使得硅胶垫片1和硅胶翼片2具有一定刚性,硅胶垫片1和硅胶翼片2能维持固定形状,有利于硅胶垫片1和硅胶翼片2的安装连接。
47.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参照图4和图5,硅胶垫片1或硅胶翼片2内一体注塑的金属片6为多片金属片6,多片金属片6间隔排列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硅胶垫片1和硅胶翼片2在增加导热性的同时能折叠收纳,便于硅胶垫片1和硅胶翼片2的运输携带。
48.参照图6和图7,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硅胶垫片1上开设有卡孔11,硅胶翼片2
上一体设置有适于卡入该卡孔11的卡块21;卡块21卡入卡孔11中从而硅胶翼片2卡接硅胶垫片1,这样方便了硅胶翼片2和硅胶垫片1的安装和拆卸,同时增加了硅胶翼片2与硅胶垫片1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硅胶翼片2与硅胶垫片1之间的导热。
49.此处卡孔11可卡块2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卡孔11和卡块21形状可依据需求自行设计;本实施例中具体以硅胶垫片1上一体制成一个腰形凸起、硅胶垫片1与硅胶翼片2连接处一一对应开设一个腰形孔的方式示出。
50.其中,卡孔11内穿设有一个第一加强环12,第一加强环12支撑卡孔11内壁使卡孔11保持原状,减少卡孔11因硅胶垫片1形变而形变导致卡块21卡孔11内脱出。第一加强环12的外壁与卡孔11的内壁固定贴合,有利于硅胶翼片2和硅胶垫片1之间的热传导。
51.卡块21外罩设有第二加强环22,当卡块21卡入卡孔11中时,第二加强环22穿设于第一加强环12内。第二加强环22将卡块21定型,使得卡块21不易因形变而在卡孔11内晃动,增强了导热片整体的稳定性,有利于加强导热片对电池组3的减震作用。
52.第一加强环12可与卡孔11内壁粘接或热熔连接,第一加强环12也可卡接在卡孔11内壁。第二加强环22可与卡块21粘接或热熔连接,也可卡接在卡块21上。本实施例中具体以第一加强环12与硅胶垫片1卡接、第二加强环22与硅胶垫片1卡接的方式示出。
53.第一加强环12内壁周向开设有一个环形槽121,第二加强环22的外壁设置有凸起块221。当第二加强环22滑入第一加强环12内时,凸起块221卡入环形槽121中使得第二加强环22与第一加强环12连接牢固。此处的凸起块221沿第二加强环22轴向的截面呈弧形状,这样方便第二加强环22滑入第一加强环12内。该凸起块221与第二加强环22一体制成,其可以为连续的环状凸起,也可为沿第二加强环22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块状凸起或长弧条状凸起。
54.硅胶翼片2相对两侧上开设有多个凹槽23,两片相邻硅胶翼片2相对的凹槽23形成安装电池的安装腔4,电池的表面与凹槽23内壁相贴合。这样增大了硅胶翼片2与电池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硅胶垫片1将电池内产生的热量导出。
55.硅胶翼片2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散热条24,硅胶翼片2与硅胶垫片1卡接连接后散热条24位于硅胶垫片1的相对两侧。这样硅胶翼片2从电池组3内导出的热量也可经散热条24导出电池组3内。散热条24可粘接硅胶翼片2上,也可与硅胶翼片2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为便于硅胶翼片2的运输与存放,散热条24与硅胶翼片2分离设置,当硅胶翼片2与硅胶垫片1卡接好后,用导热胶水将散热条24粘接在硅胶翼片2上。
56.此外,硅胶垫片1上设置有导热双面胶7,导热双面胶7粘接在硅胶垫片1远离电池组3的一侧,当硅胶垫片1与硅胶翼片2连接时,撕下双面胶上的保护层,利用导热双面胶7将硅胶垫片1和金属外壳粘接,减去了重新刷胶的麻烦,同时能加快速将热量从硅胶垫片1上传导至金属外壳上,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57.参照图8,硅胶垫片1上设置有支撑架5,支撑架5安装在硅胶垫片1的四周外沿上。支撑架5包括两个相互卡接的l形加强条51,加强条51上开设有供硅胶垫片1卡入的安装槽52。支撑架5对硅胶垫片1起到支撑加强作用,降低硅胶片内的金属片6因外力弯曲的概率。支撑架5可由硬质材料制成,如金属、玻璃钢或塑料等。
5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导热片的实施原理为:
59.当需要连接硅胶垫片1和硅胶翼片2时,将硅胶垫片1贴在电池组3表面上,硅胶翼
片2上的卡块21卡入硅胶垫片1上的卡孔11中,卡块21上的抵挡片抵接硅胶垫片1远离电池组3的一端使得卡块21不易从卡空中脱出,同时第二加强环22穿入第一加强环12中,凸起块221卡入环形槽121中加强卡块21与卡孔11的卡接配合。
60.当需要将硅胶翼片2从硅胶垫片1上拆卸时,使用者朝着远离硅胶垫片1的方向拉动硅胶翼片2,凸起块221从滑槽内脱出,第二加强环22从第一加强环12内滑出,卡块21脱出卡孔11,抵挡片因拉扯挤压发生形变,也从卡孔11内被拉出,从而让硅胶翼片2从硅胶垫片1上拆离。
61.当需要将电池内产生的热量导出时,电池安装在安装腔4内,电池内壁贴合硅胶翼片2表面开设的凹槽23的内壁并将热量传递给硅胶翼片2,硅胶翼片2经自身热传导将热量输送至硅胶翼片2与硅胶垫片1连接处并将热量传导给硅胶垫片1,另一部分热量从硅胶翼片2的散热条24上传导给抵接散热条24的金属外壳。硅胶垫片1贴在电池组3表面对电池组3导热,同时接收硅胶翼片2传导的热量;硅胶垫片1远离电池组3的一侧贴合金属外壳,从而热量从硅胶垫片1传导至金属外壳并对流散发至外界。
6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