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装配式承重墙体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07:59: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装配式承重墙体。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墙体是采用现浇式剪力墙的原理,利用镀锌轻钢龙骨作为支撑骨架,高强玻镁平板作为免拆面板,在玻镁平板内部浇注环保、阻燃轻质浆料后最终成型的墙体。
3.目前使用的装配式墙体,在组装成整面墙体时,在墙体横向和纵向上产生震动时,不能得到有效减震,其抗震性能较差,为此,我们提出装配式承重墙体。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墙体在横向和纵向上产生震动时,不能得到有效减震,其抗震性能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装配式承重墙体。
5.本实用新型提供装配式承重墙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装配式承重墙体,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顶部前后两侧和左侧前后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两组稳定插板,所述墙体的顶部中间四角和左侧中间四角均设置棱头,所述墙体的右侧前后两端和底部前后两端分别嵌合固接有与稳定插板相插接配合的插接钢槽,所述墙体的右侧中间四角和底部中间四角分别设置有与棱头相配合的棱套;
7.所述棱头贴近墙体内腔中心处的一侧设置有减震棱柱,所述棱套贴近墙体内腔中心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且第一减震机构和减震棱柱均固接在墙体的内部;
8.所述墙体的内腔中心处设置有承重体,所述墙体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防护层,所述墙体上固定设置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与插板处于同侧。
9.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和减震棱柱均是由减震弹簧、减震棱筒、棱形滑塞和减震棱柱组成,所述减震弹簧和棱形滑塞设置在减震棱筒的内腔,且棱形滑塞位于减震弹簧远离墙体中心处的一端,所述减震棱柱的一端活动伸入减震棱筒的内腔与棱形滑塞相固接,所述第一减震机构中的减震棱柱的另一端与棱套相固接,所述第二减震棱柱中的减震棱柱的另一端与棱头相固接,所述减震棱柱为空腔体。
1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减轻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棱柱的重量。
11.优选地,所述减震棱筒的外壁均匀设置有若干组阻力棱块。
12.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阻力棱块增大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与墙体之间的摩擦阻力,提高连接稳定性。
13.优选地,所述减震棱筒靠近减震棱柱的一端设置有容纳棱套,所述容纳棱套固接于墙体的内部。
14.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在两组墙体相连接时,便于对第一减震机构连接的棱套和第二减震机构连接的棱头插接后进行容纳,减少直接与墙体发生干涉的可能。
15.优选地,所述墙体的顶部前后两侧和左侧壁前后两端均嵌合安装有凸形滑道,所述顶部的凸形滑道上的出入口贯穿墙体的右侧壁,所述左侧的凸形滑道上的出入口贯穿墙
体的底部,所述稳定插板贴近墙体中心处的一端固接有与凸形滑道相滑动配合的滑条。
16.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滑条在凸形滑道中滑动,便于对稳定插板在墙体上的安装和拆卸。
17.优选地,所述防护层采用硅藻泥材料制作。
18.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防护层能够缓慢持续释放负氧离子,进一步便于分解房体中的有害物质。
19.优选地,所述承重体包括承重管、连接板和承重棱柱,所述承重棱柱固定设置在墙体内,所述承重管位于承重棱柱的内腔中间,所述承重管的外壁前后左右四侧均通过连接板与承重棱柱相固接,相邻两组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蜂窝吸音绵和吸音通孔,所述吸音通孔均匀开设在承重管的外壁上。
2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吸音降噪。
21.优选地,所述减震垫包括u形垫、第一块垫和两组第二块垫,所述第一块垫和两组第二块垫位于u形垫的内腔开口端处,所述第一块垫位于两组第二块垫之间,所述u形垫和第一块垫均与墙体相固接,两组所述第二块垫与稳定插板对应相固接。
22.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对第二块垫随稳定插板的拆装在墙体上实现可拆装作用。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4.通过在组装成整面墙体时,对纵向任意相邻两组墙体之间以及在横向任意相邻两组墙体之间,都通过棱头与棱套进行插接配合,实现纵向以及横向两组墙体中的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之间的连接,通过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中的减震弹簧的伸缩作用,在横向和纵向都能实现减震,从而在墙体横向和纵向上产生震动时,使得整面墙体都能得到有效减震,提高墙体整体抗震性能以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前视剖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俯视剖视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棱套与第一减震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棱头与第二减震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组墙体的连接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承重体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俯视图;
3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4.1-墙体,2-插接钢槽,3-棱套,4-稳定插板,401-凸形滑道,402-滑条,5-棱头,6-阻力棱块,7-容纳棱套,8-第一减震机构,801-减震弹簧,802-减震棱筒,803-棱形滑塞,804-减震棱柱,9-第二减震机构,10-防护层,11-承重体,1101-蜂窝吸音绵,1102-承重管,1103-连接板,1104-吸音通孔,1105-承重棱柱,12-减震垫,1201-u形垫,1202-第一块垫,1203-第二块垫。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参看图1,装配式承重墙体,包括墙体1,墙体1由混凝土和钢筋桁架浇筑而成,墙体1的顶部前后两侧和左侧前后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两组稳定插板4,墙体1的右侧前后两端和底部前后两端分别嵌合固接有与稳定插板4相插接配合的插接钢槽2,对相邻两组墙体1进行装配时,通过稳定插板4插入插接钢槽2中,便于进行两墙体1之间的初步固定。
37.参看图1,墙体1的顶部中间四角和左侧中间四角均设置棱头5,墙体1的右侧中间四角和底部中间四角分别设置有与棱头5相配合的棱套3,对相邻两组墙体1进行装配时,在稳定插板4插入插接钢槽2中的前提下,将棱头5插入到棱套3中,便于进行棱头5与棱套3在插接方向上的辅助导向,避免两墙体1相互发生偏离倾倒时对棱头5和棱套3插接安装造成损坏失效的可能。
38.参看图2,墙体1的顶部前后两侧和左侧壁前后两端均嵌合安装有凸形滑道401,顶部的凸形滑道401上的出入口贯穿墙体1的右侧壁,左侧的凸形滑道401上的出入口贯穿墙体1的底部,避免两侧位置的稳定插板4在墙体1上安装时发生干涉的情况,进而方便对稳定插板4在墙体1上的安装,稳定插板4贴近墙体1中心处的一端固接有与凸形滑道401相滑动配合的滑条402,通过滑条402在凸形滑道401中滑动,便于对稳定插板4在墙体1上的安装和拆卸。
39.参看图3,每一组棱头5贴近墙体1内腔中心处的一侧都设置有第二减震机构9,每一组棱套3贴近墙体1内腔中心处的一侧都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8,且第一减震机构8和第二减震机构9均固接在墙体1的内部,墙体1的内腔中心处设置有承重体11,墙体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防护层10,防护层10采用硅藻泥材料制作,便于防护层10能够缓慢持续释放负氧离子,进一步便于分解房体中的有害物质,墙体1上固定设置有减震垫12,减震垫12与插板4处于同侧。
40.参看看图3、图4和图5,第一减震机构8和第二减震机构9均是由减震弹簧801、减震棱筒802、棱形滑塞803和减震棱柱804组成,减震棱筒802的外部与墙体1中的钢筋桁架焊接固定,便于对第一减震机构8和第二减震机构9在墙体1中的安装固定,减震弹簧801和棱形滑塞803设置在减震棱筒802的内腔,且棱形滑塞803位于减震弹簧801远离墙体1中心处的一端,减震棱柱804的一端活动伸入减震棱筒802的内腔与棱形滑塞803相固接,能够推动棱形滑塞803对减震弹簧801产生挤压,第一减震机构8中的减震棱柱804的另一端与棱套3相固接,第二减震机构9中的减震棱柱804的另一端与棱头5相固接,减震棱柱804为空腔体,便于整体减轻第一减震机构8和第二减震机构9的重量,进而减轻墙体1的重量。
41.参看看图3、图4和图5,减震棱筒802的外壁均匀设置有若干组阻力棱块,通过阻力棱块6增大第一减震机构8和第二减震机构9与墙体1之间的摩擦阻力,提高第一减震机构8和第二减震机构9与墙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42.参看图4、图5和图6,减震棱筒802靠近减震棱柱804的一端设置有容纳棱套7,容纳棱套7固接于墙体1的内部,在两组墙体1通过棱套3和棱头5插接相连接时,两组墙体1紧密贴合后,分别对第一减震机构8和第二减震机构9中的减震棱柱804压缩,使其向减震棱筒802中收缩,在收缩时对减震弹簧801进行压缩,而棱套3与棱头5插接后位于两组墙体1相连
接处,此时通过第一减震机构8和第二减震机构9上的容纳棱套7组合在一起共同对棱套3与棱头5进行罩合收纳,从而在抗震时,减震棱柱804发生伸缩带动棱套3与棱头5移动时,减少直接与墙体1发生接触干涉的可能。
43.参看图7,承重体11包括承重管1102、连接板1103和承重棱柱1105,承重棱柱1105固定设置在墙体1内,承重管1102位于承重棱柱1105的内腔中间,承重管1102的外壁前后左右四侧均通过连接板1103与承重棱柱1105相固接,承重管1102和承重棱柱1105一起对墙体1进行承重支撑,提高墙体1的稳定性,相邻两组连接板1103之间设置有蜂窝吸音绵1101和吸音通孔1104,吸音通孔1104均匀开设在承重管1102的外壁上,通过蜂窝吸音绵1101进行吸音使得,声音在穿过墙体1时被阻挡消耗掉,通过吸音通孔1104进一步将蜂窝吸音绵1101消耗后的余音在输送到承重管1102中,通过承重管1102自身内腔进一步进行吸音降噪,从而在声音完全穿透墙体1之前被吸收掉。
44.参看图8,减震垫12包括u形垫1201、第一块垫1202和两组第二块垫1203,第一块垫1202和两组第二块垫1203位于u形垫1201的内腔开口端处,第一块垫1202位于两组第二块垫1203之间,u形垫1201和第一块垫1202均与墙体1相固接,两组第二块垫1203与稳定插板4对应相固接,对减震垫12分成u形垫1201、第一块垫1202和两组第二块垫1203,便于稳定插板4经过滑条402在凸形滑道401中滑动在墙体1上的安装,在安装时,使得两组第二块垫1203也随之安装上,与固定在墙体1上的u形垫1201和第一块垫1202构成减震垫12,这样在两个墙体1直接接触拼接在一起之后,墙体1遭受到外部冲击时,通过减震垫12减缓两个墙体1之间直接承受的冲击,提高两个墙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45.工作原理:
46.在单个墙体1组装成整面墙体时,对纵向任意相邻两组单个墙体1之间以及在横向任意相邻两组单个墙体1之间,先通过稳定插板4插入到插接钢槽2中进行导向,然后使得棱头5插入到棱套3中,在相邻两组单个墙体1紧密安装在一起后,第一减震机构8和第二减震机构9中的减震棱柱804都通过棱形滑塞803对对应的减震弹簧801产生挤压,在整面墙体上有纵向和横向震动时,通过纵向方向上的减震弹簧801在纵向方向上进行弹性伸缩以及通过横向方向上的减震弹簧801在横向方向上进行弹性伸缩,从而在墙体横向和纵向上产生震动时,使得整面墙体都能得到有效减震,提高墙体整体抗震性能以及稳定性,在顶部和侧边处的单个墙体1没有要连接的墙体1时,通过对稳定插板4在墙体1上滑动可将其拆卸下,从而便于对整面墙体的使用。
47.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