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污水处理亚厌氧生物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03:35: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净化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污水处理亚厌氧生物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2.现今在印染污水处理工艺中,厌氧和水解工艺是不可或缺的工艺流程。一般厌氧工艺,如uasb和ac塔都用在富营养高污染污浓度的污水降解处理中,去除率一般可在60%~90%之间。其优点是:两种反应器内部的布水结构、回流布局、三相分离技术等等,因其能耗低,去除率高而受业内人士所喜用。而印染污水属于中污染污水,其cod在800mg/l~4500mg/l左右,一般bod在300mg/l~400mg/l左右,b/c比严重失衡。不运用以上两种厌氧工艺,改常用的水解工艺如何呢?
3.水解工艺同样属于厌氧工艺,是从厌氧工艺中摘取了前级厌氧酸化的部分,而放弃了后级的发酵产气段。因印染污水内bod等可参与发酵的营养物质量少,不足以正常产气发酵,亦就形不成正常的厌氧处理的流程。而水解级正好利用了其工艺中的乳酸菌、产酸菌等,可对水中的化学污染物进行开链、断链,把大分子通过产酸菌的作用开链成单个或微小的小分子污染物,以便于后级好氧彻底的降解处理。
4.然而,现在常规的水解池,仅设推流器,不设布水和回流系统,使得水解池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形成死污泥堆积,池内发臭,处理效果不明显和水解池形同虚设,没有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严重的造成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瘫痪和不达标,给用户带来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亚厌氧生物反应系统,把厌氧工艺中的布水系统、回流系统结合到亚厌氧工艺,使系统内形成流水不腐,增强流动性,使本该沉底的生化污泥由于水流的推动而悬浮于池内水中,生化污泥上下自然流动过程中不停的捕捉水中的污染物、色素等,在此过程中得到酸化开链和降解。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亚厌氧生物反应系统,包括亚厌氧池,所述的亚厌氧池的上部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上部的另一侧设置有过水管;所述的亚厌氧池的底部设置有布水装置,所述的布水装置包括水平设置于亚厌氧池底部的横向水管以及与横向水管垂直的纵向水管;所述的纵向水管的上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的亚厌氧池旁设置有集泥坑,所述的集泥坑与污泥回流泵连接,所述的污泥回流泵通过污泥回流管与纵向水管连接。
7.进一步的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横向水管上开设有小孔洞。
8.再进一步的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小孔洞均匀分布。
9.进一步的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水管伸至集泥坑的上部的一侧,集泥坑上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
10.再进一步的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水管的高度与出水管的高度一致,所述的过
水管的高度低于进水管和出水管的高度。
11.进一步的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亚厌氧池的中部设置有微生物悬浮层。
12.再进一步的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气管的高度高于进水管的高度。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在亚厌氧反应器中增加了布水系统和回流系统,有效的避免了沉积污泥发酵膨胀,扩大了微生物与污水接触的面积,提高处理能力,并且可以大量降解生化系统内产生的污泥。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亚厌氧池;2、微生物悬浮层;3、进水管;4、进气管;5、过水管;6、出水管;7、污泥回流管;8、污泥回流泵;9、集泥坑;10、横向水管;11、纵向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16.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17.如图1所示的一种污水处理亚厌氧生物反应系统,包括亚厌氧池1,所述的亚厌氧池的上部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3,上部的另一侧设置有过水管5;所述的亚厌氧池的底部设置有布水装置,所述的布水装置包括水平设置于亚厌氧池底部的横向水管10以及与横向水管垂直的纵向水管11;所述的纵向水管的上部设置有进气管4;所述的亚厌氧池旁设置有集泥坑9,所述的集泥坑与污泥回流泵8连接,所述的污泥回流泵8通过污泥回流管7与纵向水管连接。
18.横向水管10上开设有小孔洞;所述的小孔洞均匀分布。
19.过水管6伸至集泥坑的上部的一侧,集泥坑上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进水管的高度与出水管的高度一致,所述的过水管的高度低于进水管和出水管的高度。进气管的高度高于进水管的高度。亚厌氧池的中部设置有微生物悬浮层2。
20.本实用新型在原有水解池内增加了多点布水方式、挂膜接触工艺。底部设置布水系统,将尾部污水通过提升泵再次回流到底部,既可避免沉积污泥发酵膨胀,又可增加污水与生物膜的接触时间。池内全方位安装组合式填料,作为亚厌氧微生物的载体,有效地扩大微生物与污水接触的面积,提高处理能力。布水系统与布气并级并用,主要是当池内一旦出现少量硫化菌时,即启动短时间的充氧曝气,单次15分钟,每天三次。一般2~3天即可解决因硫化菌引起的恶臭问题。
21.把水解工艺对水质、水温、水量等宽泛性加入了掺和于厌氧工艺中,整个工艺段不设产气。高速匀量的回流,均匀的布水,解决了一般水解池内积泥的问题,而把水解酸化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22.以亚厌氧定名,即是一种集厌氧的优势工艺,又用水解工艺来弥补其缺点,还可脱色除色、开链断链,增强了对cod等的去除率,并为下级好氧生化打下良好的生化降解的基础。
23.可大量降解生化系统内产的污泥。因为棉印染污泥的组成部分以棉纤维。植物类
果胶、植物性木质素、果糖、化学色素和一些可降解固体物。亚厌氧系统有完整的污泥捕捉工艺、污泥降解消化工艺,可把系统内的大量污泥类污染物转化成生物所需的营养源,在给系统补充养份的同时也消化了污泥,从而使系统的泥量得到充分的减量处理,一般可减一半到三分之二的污泥。
24.亚厌氧比常规水解cod去除率可提高20%左右。
25.污泥减量,比常规水解减少一半至三分之二的污泥量。就我国规模化印染厂有三千家以上,以每个染厂25吨/天的污泥量计,按减一半污泥量计算:(3000家染厂
×
25吨/天)
÷
2=37500吨/天污泥量,可见,每天可为国家减少37500吨的印染污泥,则每年:37500吨泥
×
300天(开工天数)=11250000吨/年,即每年可为国家减少一千万吨的污泥处理量,给国家节省宝贵的污泥填埋所需的土地和燃烧污泥带来的二沉污染。广大企业用户可大大减少污泥处理的成本。
26.亚厌氧生物反应系统脱色效果明显,每吨水可节省0.5~1元的脱色成本。例如一个染厂每天用水一万吨,该企业一年可节省脱色成本为:(1万吨水/天
×
0.5元/吨水)
×
300天=150万元/年。
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在厌氧和水解酸化工艺不足的基础上,又优化结合了厌氧和水解酸化工艺的特点,对整体作出完全独立的创新设计,避免池内沉积污泥发酵膨胀;扩大微生物与污水接触的面积,提高处理能力;大量降解生化系统内产的污泥。大大提高生化效果,并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以及为环境保护带来不可估量的成效。
28.以上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各种举例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构成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说明书后可以对以前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修改或变形,而不背离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