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管端内外壁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00: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管道清洁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端内外壁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房体施工中,常会在顶部架设用于供电缆、线路通行的管路,管路一般为金属材质,相邻管路之间通过套节相互螺纹连接。在管路的加工中,管路切削下的金属很容易从管路的端口进入到管路内部,而切割器械的油渍大多会粘设在管道端口的内壁上,使得一些杂质大多积存在管道的端口处,若不进行清理,在电缆穿线的过程中,残留的金属废屑很容易对电缆线路的绝缘材料造成损伤,而且管道外壁的螺纹由于切削后会留有飞边,一方面容易造成刮蹭,另一方面在螺纹对接时也会影响到旋拧的顺畅性。所以需要人工对管体端口的内外壁进行清洁工作。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工作人员需要既对管体端口的内壁进行清洁,又对管体的外壁进行清洁,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端内外壁清洁装置,其优点是同时对管端内外壁进行清洁工作,提高清洁效率。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端内外壁清洁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管端内外壁清洁装置,包括扶手,扶手的两端沿扶手的长度方向各滑移有一延长臂,延长臂上连接有用于伸入进管道端口的内清洁臂,内清洗臂上连接有用于擦除杂质的清洁件,每个延长臂内沿延长臂的长度方向还滑移有一伸缩臂,伸缩臂上连接有对管道外壁清洁的外清洁臂,外清洁臂上连接有用于对切削废屑清除的刮蹭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首先根据待清洁的管件调整两个延长臂的滑移位置,然后在对管端口进行清洁时,将两个内清洁臂插入进管端口内,使清洁件贴靠在管端内壁上,然后通过伸缩臂与延长臂的相互滑移,使外清洁臂贴靠在管端外壁上,最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扶手的旋转实现对管端内外壁的清洁工作,不仅操作便捷,而且清洁效率高效。
8.优选的,所述扶手内中心区域转动连接有一齿轮,齿轮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与齿轮同时啮合的齿牙臂,所述齿牙臂与对应一侧延长臂相互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调整延长臂滑动时,通过齿牙臂与齿轮的相互啮合,带动两个延长臂的同时位移,使得两个延长臂伸缩长度相等,使得工作人员在旋转扶手时,扶手位于管端的中心位置,减少了运动幅度,更加省时省力。
10.优选的,所述延长臂内部开设有空腔,并且每个所述延长臂背离扶手的端部为开口,所述延长臂内设置有一带动外清洁臂向内清洁臂压靠的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延长臂的内壁以及伸缩臂的端部固定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伸弹簧会向外清洁臂施加拉力,从而在内清洁臂位置确定后,外清洁臂能够紧紧压靠在管端外壁上,从而提高了对管端外壁的清洁效率。
12.优选的,所述齿轮上同轴穿设有一与齿轮相互固定的中心轴,所述扶手内设置有一容纳中心轴沿中心轴轴向滑动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一将齿轮顶向扶手一侧内壁的弹性件,齿轮朝向弹性件的一侧连接有若干个摩擦件,所述扶手外设置有一带动齿轮滑移使摩擦件与扶手内壁贴靠限制齿轮转动的控制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调整控制件带动齿轮在扶手内沿中心轴的长度方向上滑动,使得齿轮贴靠在扶手的内壁,限制了齿轮的转动,从而将两个延长臂伸缩长度定位,使得工作人员转动扶手时,延长臂不易发生滑动,从而提高整体的清洁效率。
14.优选的,所述齿轮背离摩擦件的一侧同轴固接有一减少与扶手内壁摩擦的接触环。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环减少了齿轮与扶手内壁的接触面积,使得在弹性件的挤压下,也不会影响到齿轮的正常转动。
16.优选的,所述接触环的背离齿轮的一端面上嵌设有若干个滚珠。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的设置将齿轮与扶手内部的滑动滑动摩擦优化为转动摩擦,从而减少了齿轮转动中的摩擦力。
18.优选的,所述扶手内接触环朝向的内壁上开设有扶手外壁相互连通的螺纹孔,所述控制件包括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杆,以及固接在螺杆一端的旋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旋柄带动螺杆转动,从而顶触齿轮带动齿轮位移,而螺杆转动的摩擦力大于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使得螺杆并不易自由转动,提高了对齿轮调控的高效性。
20.优选的,所述刮蹭件为密集分布在外清洁臂上朝向内清洁臂一侧的金属刷毛。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集的金属刷毛不仅能够对杂质具有扫除的作用,而且与金属的毛边接触还具有刮除的作用,从而不易对人员造成刮蹭,也减少了螺纹连接的阻力。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提高了清洁效率;在扶手的两端设置清洁端,使得工作人员仅通过扶手的转动即可实现管端内外壁的清洁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24.省时省力,工作人员通过一个延长臂的滑动,即可实现两个延长臂的同时位移,而且扶手的两端对称设置,减少了工作人员转动扶手的运动幅度,使得操作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25.图1是清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体现清洁端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体现延长臂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体现扶手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体现扶手内部结构剖视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扶手;11、凹槽;12、螺纹孔;2、清洁端;21、延长臂;22、内清洁臂;23、清洁件;24、伸缩臂;25、外清洁臂;26、刮蹭件;27、拉伸弹簧;3、齿轮;31、齿牙臂;32、中心轴;33、限位柱;34、弹性件;35、摩擦件;36、接触环;37、滚珠;4、控制件;41、螺杆;42、旋柄。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一种管端内外壁清洁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条状的扶手1,以及对称设置在扶手1两端的清洁端2。
33.如图2所示,清洁端2包括沿扶手1长度方向设置在扶手1内并与扶手1滑移连接的延长臂21,延长臂21背离扶手1的端部垂直固接有一内清洁臂22,内清洁臂22背离扶手1的一侧固定有清洁件23,由于管体内含有油渍和金属废屑,所以清洁件23可选用吸水性好的布料,不仅可以通过吸收清洁液对油渍进行擦除,提高清洁效率,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布料密度将金属杂质进行擦除作用,大大提高了对管端内壁的清洁效率。
34.如图2所示,清洁端2还包括设置在延长臂21内沿延长臂21长度方向与延长臂21滑移连接的伸缩臂24,伸缩臂24远离延长臂21的端部垂直固接有一外清洁臂25,外清洁臂25与内清洁臂22同向,当伸缩臂24全部收缩在延长臂21内时,外清洁臂25与内清洁臂22相互贴靠。外清洁臂25朝向内清洁臂22的一侧设置有刮蹭件26,由于管端外壁为螺纹结构,刮蹭件26可选用耐磨的金属刷蹭件,本实施例中刮蹭件26选用密集的金属刷毛,金属刷毛的一端固定在外清洁臂25上,使得刮蹭件26与管端螺纹毛边接触时,能够有效将金属毛边刮除,而且残留在螺纹内的金属杂质,也可通过密集分布的金属刷毛将杂质刮离管体表面。
35.如图3所示,延长臂21内设置有一拉伸弹簧27,拉伸弹簧27的一端固定在伸缩臂24的端部,拉伸弹簧27的另一端固定在延长臂21内部空间的底壁上,拉伸弹簧27时刻向伸缩臂24施加弹性作用力,使得外清洁臂25时刻保持向内清洁臂22压靠的作用力。
36.如图4所示,扶手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齿轮3,齿轮3沿齿轮3的轴向与扶手1内壁转动连接,每个延长臂21朝向齿轮3的端部延长方向固接有一齿牙臂31,两个齿牙臂31相互平行并同时啮合在齿轮3的两侧,使得齿轮3转动时可同时操控两个延长臂21相向或相背在扶手1内滑移。
37.如图5所示,齿轮3上同轴固接有一中心轴32,中心轴32突出于齿轮3的一端,并且中心轴32上还同轴固接一限位柱33,而扶手1内开设有一与限位柱33同截面并容纳限位柱33沿中心轴32轴向滑移的凹槽11,凹槽11内设置有一弹性件34,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4为挤压弹簧,弹性件34同时套设在中心轴32上,并且弹性件34的一端抵靠在凹槽11的底壁上,弹性件34的另一端抵靠在限位柱33的一侧,通过弹性件34的弹性作用力将齿轮3向扶手1的另一侧内壁压靠,而齿轮3无论与扶手1哪一侧内壁相互挨靠都能够满足齿轮3与齿牙臂31的啮合作用。齿轮3朝向限位轴的一端面上嵌设有若干个橡胶材质的摩擦件35,而齿轮3背离限位柱3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带动齿轮3滑移使摩擦件35压靠在扶手1内壁的控制件4。
38.如图5所示,控制件4包括一螺杆41,以及固接在螺杆41一端面的旋柄42。扶手1上位于与齿轮3同轴的位置开设有一与扶手1内壁相互连通的螺纹孔12,上述螺杆41旋拧在螺纹孔12内,若工作人员需要限制齿轮3转动时,可通过旋柄42带动螺杆41转动,并通过螺杆41顶触齿轮3,使齿轮3位移,并使齿轮3一侧的摩擦件35压靠在扶手1的内壁上发生形变,从而增加了齿轮3与扶手1内壁的摩擦力,进而限制了齿轮3的转动,使得两个延长臂21与扶手1的滑移位置相互固定。反之旋转控制件4,使得摩擦件35脱离扶手1内壁的挨靠,保障了齿轮3的正常转动,使得延长臂21可自由控制与扶手1的相对位置。
39.如图5所示,为了减少齿轮3转动的摩擦力,齿轮3背离限位柱33的一端面上同轴固
接有一接触环36,接触环36的端面上沿接触环36的环形方向间隔嵌设有若干个滚珠37,齿轮3在弹性件34的施加下,即使与扶手1内壁贴靠,滚珠37的点接触提到了齿轮3与扶手1内壁的面接触,大大减小了齿轮3与扶手1内壁的摩擦力。
40.工作人员在对管端内外壁进行清洁时,首先根据待清洗管体内壁直径,调整延长臂21与扶手1的滑移位置,使得两个内清洁臂22内清洁表面之间的间距等于管体的内径,然后旋转旋柄42,带动齿轮3位移,并使齿轮3一侧的摩擦件35贴靠在扶手1的内壁上,从而限制了齿轮3的转动,使两个延长臂21与扶手1的相对位置相互固定。此时工作人员可将两个内清洁臂22从管端口插入进管体内,此时扶手1位于管端口的中心位置,工作人员仅需通过扶手1的转动及可实现对管端内壁的清洁作业。而且由于扶手1两端的延长臂21相互对称,也减少了扶手1转动的运动幅度,使得工作人员操控扶手1更加高效。而且在拉伸弹簧27的作用下,外清洁臂25时刻向内清洁臂22的方向压靠,扶手1转动的过程中,外清洁臂25同样对管端外壁进行清洁作用,从而同时实现了管端内外壁的清洁作用,操作简单又高效。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