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抄网连接件以及抄网的制作方法

2022-05-16 23:20: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钓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抄网连接件以及抄网。


背景技术:

2.抄网是钓鱼运动中用于抄鱼的工具,一般包括网头以及把手,现有的抄网为了便于携带,会将网头与把手进行组装设置,并在二者之间设置连接结构;现有的网头与把手之间是通过螺栓螺纹连接的,在网头上设置有螺栓,在把手的端面上设置有螺纹,只要将网头旋进把手上即可;但是随着钓友需求的增多,这种连接方式逐渐显露出弊端,因为无论是转动网头还是转动把手,由于体积和长度的原因都非常麻烦,因此需要设置一种可以快速将网头与把手连接起来的连接件。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抄网连接件,用于快速的将抄网的网头和把手进行组装以及拆卸;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装备了该抄网连接件的抄网。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抄网连接件,包括相互插接的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插设于固定槽内,并被固定槽在沿第一连接件于第二连接件的插接方向上进行限位;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还设置有抵紧装置;所述抵紧装置能够在第二连接件上往复移动,并与第一固定件相抵,使得凸起部在固定槽内抵紧;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
5.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用于容纳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容纳部以及与抄网把手连接的第二容纳部;所述固定槽复数的开设于第一容纳部的端面处;所述固定槽包括:进入槽、过渡槽以及限位槽;所述进入槽开设于第一容纳部的端面上;所述过渡槽与进入槽相通,所述限位槽开设于过渡槽的一端,并与过渡槽相连通;所述抵紧装置与第一固定件相抵时,能够将凸起部抵紧于限位槽的槽底。
6.优选的,所述第一容纳部与第二容纳部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容纳部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二连接件的容纳孔;所述固定槽开设于容纳孔的孔壁上;所述第一容纳部与第二容纳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槽开设于第二容纳部自由端的端面上。
7.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底开设有与容纳孔相通的放置孔;所述放置孔内设置有弹性件。
8.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安装片、压簧以及托板;所述安装片固定于放置孔内;所述托板活动设置于放置孔内,并靠近所述容纳孔;所述压簧设置于安装片与托板之间。
9.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杆状结构;所述抵紧装置为套环;所述套环螺纹套设于第二连接件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沿径向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内插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两端伸出第二连接件外部,并构成所述凸起部;所述第二连接孔开设于第二连接件的
端面上。
10.优选的,在所述第二连接孔旁的第二连接件表面开设有用于对套环限位的挡边。
11.优选的,所述套环的外表面刻设有防滑纹路。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外部套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遮挡所述固定槽。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抄网,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网头以及把手,还包括如前文所述的抄网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把手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网头固定;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配合插接时,连接所述网头以及把手。
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将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分别与抄网的把后以及网头相固定,在组装抄网时,只需要配合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而无需再像之前一样,重复转动多次,并且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使用固定槽进行限位,还有抵紧装置进行抵紧,可以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抄网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抄网连接件的爆炸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抄网连接件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组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抄网连接件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抄网连接件的剖视图。
21.上述附图中:
22.1、第一连接件;11、第一容纳部;111、固定槽;1111、进入槽;1112、过渡槽;1113、限位槽;112、容纳孔;12、第二容纳部;121、第一连接槽;122、放置孔;
23.2、第二连接件;21、套环;211、防滑纹路;22、挡边;23、圆杆;24、穿孔;25、第二连接孔;
24.3、弹性件;31、安装片;32、压簧;33、托板;
25.4、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7.一种抄网连接件,包括相互插接的第一连接件1以及第二连接件2;所述第一连接件 1上开设有固定槽111;所述第二连接件2上设置有凸起部;当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插接时,所述凸起部插设于固定槽111内,并被固定槽111在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插接方向进行限位,使第二连接件2无法沿插入方向脱离第一连接件1;所述第二连接件2上还设置有抵紧装置;所述抵紧装置能够在第二连接件2上往复移动,并与第一固定件相抵,使得凸起部在固定槽111内抵紧,防止凸起部失位;所述第一连接件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21,所述第一连接槽121用于与抄网把手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是过盈配合,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槽121的槽壁上刻设有螺纹,其与抄网把手螺纹连接;所述
第二连接件2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5,第二连接孔25用于与抄网的网头(上的螺栓)连接,其连接方式也可以是过盈配合,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孔25为螺纹孔,与抄网的网头螺纹连接。
28.第一连接件1包括用于容纳第一连接件1的第一容纳部11以及与抄网把手连接的第二容纳部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部11与第二容纳部12均为圆柱体结构,并端面相接,一体成型,第一容纳部11的直径略小于第二容纳部12;所述固定槽111复数的开设于第一容纳部11的端面处,固定槽111的开设数量与凸起部的设置数量一致,本实施例中二者的设置数量均为两个;所述固定槽111包括:进入槽1111、过渡槽1112以及限位槽1113;所述进入槽1111沿第一容纳部11的轴向方向,开设于第一容纳部11的自由端端面上;所述过渡槽1112与进入槽1111相通,沿第一容纳部11的径向方向开设;所述限位槽1113开设于过渡槽1112的一端,并与过渡槽1112相连通;限位槽1113的开设方向与进入槽1111平行,并且为进入槽1111的倒槽;所述抵紧装置与第一固定件相抵时,能够将凸起部抵紧于限位槽1113的槽底,继而对第二连接件2进行限位,防止第二连接件2脱离第一连接件1,并且还能防止第二连接件2水平转动。
29.第一容纳部11与第二容纳部12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容纳部11的自由端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二连接件2(即配合第二连接件2插接)的容纳孔112;所述固定槽111 开设于容纳孔112的孔壁上;所述第一容纳部11与第二容纳部12相连并且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槽121开设于第二容纳部12自由端的端面上。
30.第一连接槽121的槽底开设有与容纳孔112相通的放置孔122;所述放置孔122内设置有弹性件3,弹性件3包括:安装片31、压簧32以及托板33;所述安装片31固定于放置孔122内;所述托板33活动设置于放置孔122内,并靠近所述容纳孔112;所述压簧 32设置于安装片31与托板33之间;当凸起部沿进入槽1111逐渐朝向过渡槽1112移动时,第二连接件2的端部同时朝向放置孔122所在方向移动;当凸起部运动至进入槽1111的槽底时,第二连接件2的端部已经与托板33接触,并且将托板33下压,压缩压簧32,在凸起部沿过渡槽1112移动时,第二连接件2的端部一直与托板33接触,压簧32始终处于压缩状态,而后凸起部运动至限位槽1113时,压簧32复位(但还处于压缩状态,并未完全复位),托板33将第二连接件2朝向反方向推动,并将凸起部抵紧在限位槽1113内。
31.第二连接件2为圆杆23结构;所述抵紧装置为套环21;所述套环21螺纹套设于第二连接件2上,通过螺纹结构即可以在第二连接件2上往复移动;所述第二连接件2上沿径向开设有穿孔24;所述穿孔24内插设固定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两端伸出第二连接件 2外部,并构成所述的两个凸起部;所述第二连接孔25开设于第二连接件2的端面上。
32.第二连接孔25旁的第二连接件2表面开设有用于对套环21限位的挡边22;挡边22 可以防止套环21背向滑出第二连接件2;套环21的外表面刻设有防滑纹路211,便于钓友拧动,当圆杆23被抵紧在限位槽1113内后,朝向第一连接件1拧动套环21,直至套环 21与第一容纳部11的自由端端面接触,而后继续拧动直至拧死,可以对圆杆23进行二次限位固定,防止其脱出限位槽1113;套环21与弹性件3共同实现对圆杆23的限位固定,双重保险,固定效果良好。
33.第一容纳部11的外部套设有环形结构的保护套4;所述保护套4遮挡所述固定槽111,用于防止杂物进入固定槽111内。
3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抄网,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网头以及把手,还包括如前文所述的抄网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把手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2与网头固定;当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配合插接时,连接所述网头以及把手。
3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