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台架检测的对接中转站线束模块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6 22:29: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台架检测的对接中转站线束模块装置。


背景技术:

2.汽车线束是连接汽车电子电器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的组件,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主要由铜制插接件(插头、插座)和塑料护套、电线等组成,插接件与电线压接后安装在塑料护套内,电线以线束捆扎、胶带包裹构成。电线束在整车中的作用是将电气系统的电源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传递和交换,实现电气系统的功能和要求。
3.汽车线束遍布汽车的各个角落,有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发动机线束、机舱线束,有在尘土飞扬、水、泥浸渍环境下工作的底盘线束,有跨接在门与车身之间长期反复伸缩的车门线束,有承载着大功率器件长期满负荷工作的电力线束等,这些线束随着车辆在高温高湿的南方沿海、严寒的东北地区等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同时经受着电气热负荷、机油汽油的浸蚀、颠簸振动等条件的洗礼。所以要保证汽车线束的品质,必须从设计、选材、制造工艺、试验及装配等各个环节加以重视。
4.汽车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相关故障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汽车线束故障是焦点问题之一。汽车线束主要由电线、接插件、包裹胶带和其他辅助性材料共同构成,是控制汽车电信号的载体,其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化,被称为整车的“汽车神经”。汽车线束是汽车内部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其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对汽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线束失效,就会造成信号传递失效,功能设备失去作用;或接触电阻过大发热失火;或短路失火;或绝缘层失效漏电。因而,为了保证汽车线束的品质、安全性和可靠性,汽车线束生产线上或用户使用前检测十分重要。
5.目前,传统的线束检测台对汽车发动机线束进行检测时,是将汽车发动机放置于托盘车上,利用托盘车将汽车发动机转运至检测设备附近,人工将汽车发动机上的线束逐条与检测设备对接,逐一检测其线路的完整性,检测过程耗时较长,同时检测完毕后也需一一拆解,流程繁琐,时间和人工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台架试验检测的对接中转站加线束装置。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台架检测的对接中转站线束模块装置,包括托盘车对接组件和检测设备对接组件,所述托盘车对接组件包括ecu对接模组、第一波纹管、pom分线器、第二波纹管、第一连接器和中转站对接座a;所述检测设备对接组件包括中转站对接座b、第二连接器和第三波纹管;
9.其中,所述ecu对接模组包括至少一个与发动机的ecu护套对接的ecu对接模块,所
述ecu对接模块包括探针固定底座,所述探针固定底座上插接有一体式探针头,所述一体式探针头上插接有探针角度定位板,所述探针固定底座固定安装在座板下端,所述座板固定安装在保护盖上,汽车发动机的ecu护套卡接在座板上,与一体式探针头对接;
10.所述第一波纹管内设置有与一体式探针头对接的线束,所述第一波纹管的一端通过防水接头与保护盖连接;所述pom分线器的接线口通过防水接头与第一波纹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波纹管内的线束连接在pom分线器内;所述第二波纹管内设置有与pom分线器对接的线束,所述第二波纹管的一端通过防水接头与pom分线器的出线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外壳,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内安装有设置有公端的第一护套,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另一端通过防水接头与第二波纹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波纹管内的线束连接在第一护套上;所述中转站对接座a包括对接主体a,所述对接主体a的一端安装有探针座a,所述探针座a内安装有高压探针,所述对接主体a的另一端安装有与设置有公端的第一护套匹配的设置有母端的第一护套,第一护套与高压探针接触;
11.其中,所述中转站对接座b包括对接主体b,所述对接主体b的一端安装有探针座b,所述探针座b内安装有高压探针,所述对接主体b的另一端安装有设置有母端的第二护套,第二护套与高压探针接触;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连接器外壳,所述第二连接器外壳内安装有与设置有母端的第二护套匹配的设置有公端的第二护套;所述第三波纹管通过防水接头与第二连接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波纹管内的线束一端连接在第二护套内,另一端直接连接在检测设备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探针固定底座和探针角度定位板均为耐高温的聚四氟乙烯材料制备;所述座板为线切铝合金制备。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一波纹管、第二波纹管、第三波纹管通过橡胶密封圈与防水接头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和第二连接器外壳上均设置有卡爪,所述对接主体a和对接主体b上均安装有卡扣,通过卡扣与卡爪卡接实现第一护套的公端与母端稳定对接、第二护套的公端与母端稳定对接。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对接主体a上安装有旋转手柄,并开设有定位孔,对接主体b上安装有穿插于定位孔内的定位杆,所述对接主体b侧面还安装有把手。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对接主体a和对接主体b上通过垫片安装有不锈钢保护壳。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对接主体a内的高压探针为梅花头探针,所述对接主体b内的高压探针为圆头探针。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9.(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汽车发动机台架检测的对接中转站线束模块装置,可以提前将待检测发动机与ecu对接模块对接,并通过中转站对接座a与中转站对接座b简单自动对接,方便快捷,实现发动机的流水线检测,提高了发动机的检测效率。
20.(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汽车发动机台架检测的对接中转站线束模块装置,利用波纹管对内部线束进行保护,可以有效的避免线束直接和空气接触,也可以避免油污刮碰导致线束损坏,提高了发动件的检测准确性。
2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汽车发动机台架检测的对接中转站线束模块装置,其
中探针角度定位板和探针固定底座使用聚四氟乙烯耐高温材料制备,以解决检测过程中一体式探针头产生热量对探针座的影响。
2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汽车发动机台架检测的对接中转站线束模块装置,euc模块内部有直插式探针直接与发动机ecu进行连接,解决了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抖动导致的接触不良现象。
23.(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汽车发动机台架检测的对接中转站线束模块装置,当对不同型号的发动机进行检测时,仅需更换ecu对接模组,即可实现快换功能,拓展性较强。
24.(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汽车发动机台架检测的对接中转站线束模块装置,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利用该装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现有线束检测设备的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具有很广泛的市场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25.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托盘车对接组件的主视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托盘车对接组件的侧视图;
29.图4为图3的剖视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检测设备对接组件的主视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检测设备对接组件的侧视图;
32.图7为图5的剖视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ecu对接模块的爆炸图;
34.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中转站对接座a与第一连接器的装配示意图;
35.图10为图9的剖视图;
36.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中转站对接座b与第二连接器的装配示意图;
37.图12为图11的剖视图;
38.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39.其中的附图标记为:托盘车对接组件1、检测设备对接组件2、ecu对接模组11、第一波纹管12、pom分线器13、第二波纹管14、第一连接器15、中转站对接座a16、中转站对接座b21、第二连接器22、第三波纹管23、ecu护套3、ecu对接模块111、探针固定底座1111、一体式探针头1112、探针角度定位板1113、座板1114、保护盖1115、防水接头4、第一连接器外壳151、第一护套152、163、对接主体a161、探针座a162、对接主体b211、探针座b212、第二护套213、222、第二连接器外壳221、橡胶密封圈5、卡爪6、卡扣7、旋转手柄164、定位杆2111、把手2112、垫片8、不锈钢保护壳9。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3.参阅图1所示: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台架检测的对接中转站线束模块装置,包括托盘车对接组件1和检测设备对接组件2,所述托盘车对接组件包括ecu对接模组11、第一波纹管12、pom分线器13、第二波纹管14、第一连接器15和中转站对接座a16;所述检测设备对接组件2包括中转站对接座b21、第二连接器22和第三波纹管23。
44.参阅图1和图8所示:所述ecu对接模组11包括至少一个与发动机的ecu护套3对接的ecu对接模块111,所述ecu对接模块111包括探针固定底座1111,所述探针固定底座1111上插接有一体式探针头1112,所述一体式探针头1112上插接有探针角度定位板1113,所述探针固定底座1111固定安装在座板1114下端,所述座板1114固定安装在保护盖1115上,汽车发动机的ecu护套3卡接在座板1114上,与一体式探针头1112对接。
45.参阅图1所示:所述第一波纹管12内设置有与一体式探针头1112对接的线束,所述第一波纹管12的一端通过防水接头4与保护盖1115连接;所述pom分线器13的接线口通过防水接头4与第一波纹管1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波纹管12内的线束连接在pom分线器13内;所述第二波纹管14内设置有与pom分线器13对接的线束,所述第二波纹管14的一端通过防水接头4与pom分线器13的出线口连接。
46.参阅图1、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15包括第一连接器外壳151,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151内安装有设置有公端的第一护套152,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151的另一端通过防水接头4与第二波纹管1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波纹管14内的线束连接在第一护套152上;所述中转站对接座a16包括对接主体a161,所述对接主体a161的一端安装有探针座a162,所述探针座a162内安装有高压探针,所述对接主体a161的另一端安装有与设置有公端的第一护套152匹配的设置有母端的第一护套163,第一护套163与高压探针接触。
47.参阅图1、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中转站对接座b21包括对接主体b211,所述对接主体b211的一端安装有探针座b212,所述探针座b212内安装有高压探针,所述对接主体b211的另一端安装有设置有母端的第二护套213,第二护套213与高压探针接触;所述第二连接器22包括第二连接器外壳221,所述第二连接器外壳221内安装有与设置有母端的第二护套213匹配的设置有公端的第二护套222;所述第三波纹管23通过防水接头4与第二连接器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波纹管23内的线束一端连接在第二护套222内,另一端直接连接在检测设备上。
48.参阅图8所示:所述探针固定底座1111和探针角度定位板1113均为耐高温的聚四氟乙烯材料制备;所述座板1114为线切铝合金制备。
49.参阅图1、图4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波纹管12、第二波纹管14、第三波纹管23通过橡胶密封圈5与防水接头4连接,提高其密封效果。
50.参阅图2、图3和图5、图6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151和第二连接器外壳221上均设置有卡爪6,所述对接主体a161和对接主体b211上均安装有卡扣7,通过卡扣7与卡爪6卡接实现第一护套152的公端与母端稳定对接、第二护套213的公端与母端稳定对接。
51.参阅图6和图9所示:所述对接主体a161上安装有旋转手柄164,利用旋转手柄164与托盘车固定,并开设有定位孔,对接主体b211上安装有穿插于定位孔内的定位杆2111,便于中转站对接座a16与中转站对接座b21之间的快速对接,所述对接主体b211侧面还安装有把手2112,便于操作者手持操作。
52.参阅图9和图11所示:所述对接主体a161和对接主体b211上通过垫片8安装有不锈钢保护壳9。
53.参阅图10和图12所示:所述对接主体a161内的高压探针为梅花头探针,所述对接主体b211内的高压探针为圆头探针。
54.以下将结合附图1和13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55.检测设备与检测设备对接组件连接,托盘车上安装托盘车对接组件,汽车发动机的ecu护套与对应的ecu对接模组连接,ecu对接模组通过pom分线器以及第一连接器与中转站对接座a连接,托盘车固定在轨道上,通过检测系统控制托盘车移动直至托盘车上的中转站对接座a与检测设备上的中转站对接座b自动对接,检测设备通过线束、第二连接器、中转站对接座b、中转站对接座a、第一连接器以及ecu对接模组将信号传递到发动机上,启动发动机得到发动机的信号反馈,来判断发动机是否完好,检测完成后,检测系统自动分离中转站对接座b和中转站对接座a,自动将检测合格或不合格的发动机通过托盘车移动到指定区域,此时,检测系统会控制下一辆已连接好发动机的托盘车再次与检测设备上的中转站对接座b对接进行检测。
5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汽车发动机台架检测的对接中转站线束模块装置,为国内首创,可以提前将待检测发动机与ecu对接模块对接,并通过中转站对接座a与中转站对接座b简单自动对接,方便快捷,实现发动机的流水线检测,提高了发动机的检测效率;当对不同型号的发动机进行检测时,仅需更换ecu对接模组,即可实现快换功能,拓展性较强。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