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高压共轨供油泵的制作方法

2022-05-16 16:27: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油泵,尤其涉及一种高压共轨供油泵。


背景技术:

2.之前的供油泵,由于喷油压力较低(一般低于1300bar),泵体上的轴承和凸轮轴腔的润滑要求相对较低;而在高压共轨供油泵中,喷油压力可达2200bar、滚轮转速达3150r/min,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润滑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为此,就需要为轴承和凸轮轴腔设计一套强制润滑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压共轨供油泵,包括泵体、设置在泵体上的溢流阀,其改进在于:所述泵体上设置有顺次连通的a腔、b腔、c腔和d腔,a腔位于泵体内部,d腔外端口与外部连通;a腔直径小于b腔直径,a腔和b腔的交界处形成第一台阶面;b腔直径小于c腔直径,b腔和c腔通过锥面过渡;d腔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a腔侧壁与泵体上的进油道连通;b腔侧壁通过第一润滑油道连通至泵体上的轴承位置处;c腔侧壁通过第二润滑油道连通至泵体上的凸轮轴腔,凸轮轴腔侧壁与泵体上的回油口连通;
4.所述溢流阀由阀体、阀芯、密封钢球和弹簧组成;
5.阀体从左至右依次形成第一出油段、第二出油段和安装段;第一出油段的直径大于a腔直径、小于b腔直径,第二出油段的直径小于c腔直径,安装段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安装段与d腔螺纹连接,螺纹旋紧后,阀体左端面抵紧在第一台阶面上,并且第一出油段的位置与b腔对应,第二出油段的位置与c腔对应;第一出油段右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环,第一密封环将b腔和c腔隔离;第二出油段右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密封环,第二密封环将c腔和d腔隔离;
6.阀体内从左至右设置有阀芯安装孔和弹簧安装孔,阀芯安装孔和弹簧安装孔相互连通,阀芯安装孔和弹簧安装孔将阀体轴向贯通;阀芯安装孔的直径小于弹簧安装孔的直径,阀芯安装孔和弹簧安装孔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台阶面;第一出油段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油孔,第一出油孔将阀芯安装孔和b腔连通;第二出油段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出油孔和平衡孔,平衡孔位于第二出油孔的右侧,第二出油孔将阀芯安装孔和c腔连通,平衡孔将弹簧安装孔和c腔连通;
7.密封钢球设置在弹簧安装孔内,密封钢球与弹簧安装孔过盈配合,密封钢球卡在弹簧安装孔右端;阀芯右端外壁上设置有挡圈;阀芯左端插在阀芯安装孔中,第二台阶面将挡圈卡在右侧;阀芯左端面设置有进油槽,进油槽底部通过气孔与阀芯右端面连通;进油槽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出油孔,多个第三出油孔沿周向分布;挡圈与第二台阶面接触时,阀芯左端位于第一台阶面右侧,并且第三出油孔位于第一出油孔和第二出油孔之间的区域;弹簧设置在密封钢球和阀芯之间,弹簧能向阀芯施加向左的推力。
8.采用前述方案后,燃油可在溢流阀处被引流至轴承和凸轮轴腔,对相应部位起到
润滑效果,满足高喷油压力和高转速条件下的润滑需求。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出了一种高压共轨供油泵,该方案可通过溢流阀将燃油引流至轴承和凸轮轴腔位置处,对相应部位起到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10.图1、溢流阀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溢流阀结构示意图;
12.图3、图1中虚线位置处的结构截面图;
13.图4、第一出油孔打开时阀体和阀芯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14.图5、第二出油孔打开时阀体和阀芯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15.图中各个标记所对应的名称分别为:阀体1、第一出油段11、第二出油段12、安装段13、第一出油孔14、第二出油孔15、平衡孔16、第一密封环111、第二密封环112、阀芯2、挡圈21、气孔22、第三出油孔23、密封钢球3、弹簧4、a腔a、b腔b、c腔c、d腔d、第一润滑油道yd。
具体实施方式
16.一种高压共轨供油泵,包括泵体、设置在泵体上的溢流阀,其改进在于:所述泵体上设置有顺次连通的a腔、b腔、c腔和d腔,a腔位于泵体内部,d腔外端口与外部连通;a腔直径小于b腔直径,a腔和b腔的交界处形成第一台阶面;b腔直径小于c腔直径,b腔和c腔通过锥面过渡;d腔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a腔侧壁与泵体上的进油道连通;b腔侧壁通过第一润滑油道连通至泵体上的轴承位置处;c腔侧壁通过第二润滑油道连通至泵体上的凸轮轴腔,凸轮轴腔侧壁与泵体上的回油口连通;
17.所述溢流阀由阀体1、阀芯2、密封钢球3和弹簧4组成;
18.阀体1从左至右依次形成第一出油段11、第二出油段12和安装段13;第一出油段11的直径大于a腔直径、小于b腔直径,第二出油段12的直径小于c腔直径,安装段13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安装段13与d腔螺纹连接,螺纹旋紧后,阀体1左端面抵紧在第一台阶面上,并且第一出油段11的位置与b腔对应,第二出油段12的位置与c腔对应;第一出油段11右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环111,第一密封环111将b腔和c腔隔离;第二出油段12右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密封环112,第二密封环112将c腔和d腔隔离;
19.阀体1内从左至右设置有阀芯安装孔和弹簧安装孔,阀芯安装孔和弹簧安装孔相互连通,阀芯安装孔和弹簧安装孔将阀体1轴向贯通;阀芯安装孔的直径小于弹簧安装孔的直径,阀芯安装孔和弹簧安装孔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台阶面;第一出油段1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油孔14,第一出油孔14将阀芯安装孔和b腔连通;第二出油段1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出油孔15和平衡孔16,平衡孔16位于第二出油孔15的右侧,第二出油孔15将阀芯安装孔和c腔连通,平衡孔16将弹簧安装孔和c腔连通;
20.密封钢球3设置在弹簧安装孔内,密封钢球3与弹簧安装孔过盈配合,密封钢球3卡在弹簧安装孔右端;阀芯2右端外壁上设置有挡圈21;阀芯2左端插在阀芯安装孔中,第二台阶面将挡圈21卡在右侧;阀芯2左端面设置有进油槽,进油槽底部通过气孔22与阀芯2右端面连通;进油槽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出油孔23,多个第三出油孔23沿周向分布;挡圈21与第二台阶面接触时,阀芯2左端位于第一台阶面右侧,并且第三出油孔23位于第一出
油孔14和第二出油孔15之间的区域;弹簧4设置在密封钢球3和阀芯2之间,弹簧4能向阀芯2施加向左的推力。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压共轨供油泵,包括泵体、设置在泵体上的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上设置有顺次连通的a腔、b腔、c腔和d腔,a腔位于泵体内部,d腔外端口与外部连通;a腔直径小于b腔直径,a腔和b腔的交界处形成第一台阶面;b腔直径小于c腔直径,b腔和c腔通过锥面过渡;d腔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a腔侧壁与泵体上的进油道连通;b腔侧壁通过第一润滑油道连通至泵体上的轴承位置处;c腔侧壁通过第二润滑油道连通至泵体上的凸轮轴腔,凸轮轴腔侧壁与泵体上的回油口连通;所述溢流阀由阀体(1)、阀芯(2)、密封钢球(3)和弹簧(4)组成;阀体(1)从左至右依次形成第一出油段(11)、第二出油段(12)和安装段(13);第一出油段(11)的直径大于a腔直径、小于b腔直径,第二出油段(12)的直径小于c腔直径,安装段(13)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安装段(13)与d腔螺纹连接,螺纹旋紧后,阀体(1)左端面抵紧在第一台阶面上,并且第一出油段(11)的位置与b腔对应,第二出油段(12)的位置与c腔对应;第一出油段(11)右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环(111),第一密封环(111)将b腔和c腔隔离;第二出油段(12)右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密封环(112),第二密封环(112)将c腔和d腔隔离;阀体(1)内从左至右设置有阀芯安装孔和弹簧安装孔,阀芯安装孔和弹簧安装孔相互连通,阀芯安装孔和弹簧安装孔将阀体(1)轴向贯通;阀芯安装孔的直径小于弹簧安装孔的直径,阀芯安装孔和弹簧安装孔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台阶面;第一出油段(1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油孔(14),第一出油孔(14)将阀芯安装孔和b腔连通;第二出油段(1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出油孔(15)和平衡孔(16),平衡孔(16)位于第二出油孔(15)的右侧,第二出油孔(15)将阀芯安装孔和c腔连通,平衡孔(16)将弹簧安装孔和c腔连通;密封钢球(3)设置在弹簧安装孔内,密封钢球(3)与弹簧安装孔过盈配合,密封钢球(3)卡在弹簧安装孔右端;阀芯(2)右端外壁上设置有挡圈(21);阀芯(2)左端插在阀芯安装孔中,第二台阶面将挡圈(21)卡在右侧;阀芯(2)左端面设置有进油槽,进油槽底部通过气孔(22)与阀芯(2)右端面连通;进油槽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出油孔(23),多个第三出油孔(23)沿周向分布;挡圈(21)与第二台阶面接触时,阀芯(2)左端位于第一台阶面右侧,并且第三出油孔(23)位于第一出油孔(14)和第二出油孔(15)之间的区域;弹簧(4)设置在密封钢球(3)和阀芯(2)之间,弹簧(4)能向阀芯(2)施加向左的推力。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压共轨供油泵,包括泵体、设置在泵体上的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由阀体、阀芯、密封钢球和弹簧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出了一种高压共轨供油泵,该方案可通过溢流阀将燃油引流至轴承和凸轮轴腔位置处,对相应部位起到润滑效果。对相应部位起到润滑效果。对相应部位起到润滑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会 卓兴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油高科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重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0
技术公布日:2022/5/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