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棉花纤维梳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23:17: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棉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棉花纤维梳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纤维,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将棉花纤维采摘剥离,并进行梳理和加工后,可以用于制作各种棉花制品,如床上用品、衣服、鞋和玩偶等。
3.在对采摘后的成团棉花纤维进行预处理时,一般采用人工将成团棉花纤维拉扯梳理成条,并人工将棉花纤维内掺杂的棉铃壳碎屑抖落,但是人工处理普遍存在效率低和易遗漏的问题,所述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的棉花纤维预处理,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棉花纤维梳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花纤维梳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人工处理普遍存在效率低和易遗漏的问题,所述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的棉花纤维预处理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棉花纤维梳理装置,包括设备箱,所述设备箱底部中心开设有排杂底窗,所述排杂底窗两侧的设备箱底面上开设有定位螺纹孔,所述定位螺纹孔与定位螺栓底端螺纹连接,同时定位螺栓贯穿上梳理框和下梳理框上开设的孔洞,所述上梳理框和下梳理框内侧均固定安装有水平钢丝,所述上梳理框底面与下梳理框顶面之间设置有定位对齐机构;
6.所述设备箱顶部安装有电动往复丝杆,所述电动往复丝杆与活动座顶部连接固定,所述活动座中部贯穿轨迹窗,所述轨迹窗开设在设备箱顶面上,所述活动座底面中心与底杆顶端焊接固定;
7.所述底杆底端与顶孔内壁贴合,所述顶孔开设在安装板顶部,所述底杆底面固定在有复位弹簧,同时复位弹簧底端固定在顶孔内侧底面,所述安装板底部边侧通过转轴安装有侧滚柱,所述侧滚柱贯穿引导窗,所述引导窗开设在设备箱侧壁上,所述安装板底面固定安装有梳理针。
8.优选的,所述上梳理框和下梳理框的尺寸相同,所述上梳理框和下梳理框内侧壁中心均水平等间距密集安装有水平钢丝。
9.优选的,所述定位对齐机构包括底条和顶槽,所述底条对称固定安装在上梳理框底面两侧,所述底条与顶槽内壁贴合,同时顶槽对称开设在下梳理框顶面两侧。
10.优选的,所述活动座的正视和侧视形状均为“工”字型,所述活动座与轨迹窗为滑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底杆与顶孔为滑动连接,所述底杆关于安装板对称分布,所述底杆为
倒置的“t”字型,所述顶孔分为直径不同的上下两部分,所述顶孔上部的内壁与底杆顶部杆状结构贴合,所述顶孔下部的内壁与底杆底部盘状结构边缘贴合。
12.优选的,所述侧滚柱和引导窗均关于安装板对称分布,所述引导窗为倾斜设计,所述引导窗顶端和底端的垂直距离大于梳理针的长度,所述梳理针在安装板底面等间距密集分布,所述梳理针与水平钢丝为交错分布,所述梳理针设置为下尖上粗的圆锥形。
13.本实用新型的棉花纤维梳理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能够通过上梳理框和下梳理框配合水平钢丝,对大量的棉花纤维团进行挤压定位,并利用密集设置水平钢丝对棉花纤维团进行阻挡,配合梳理针实现整齐的梳理和除杂;
15.2、通过电动往复丝杆驱动活动座带着底杆、安装板和梳理针进行水平往复移动,并利用引导窗的倾斜设计,挤压安装板边侧的侧滚柱,令安装板在水平移动的同时,可以带着梳理针进行垂直位移,实现对棉花纤维团内棉铃壳碎屑的下推去除,并通过梳理针的结构设计,避免梳理针在上移复位过程中刮擦棉花纤维团,也便于棉铃壳碎屑与梳理针底端脱离。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梳理框仰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梳理框俯视结构示意图。
22.【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23.1、设备箱;2、排杂底窗;3、定位螺纹孔;4、定位螺栓;5、上梳理框;6、下梳理框;7、水平钢丝;
24.8、定位对齐机构;801、底条;802、顶槽;
25.9、电动往复丝杆;10、活动座;11、轨迹窗;12、底杆;13、顶孔;14、安装板;15、复位弹簧;16、侧滚柱;17、引导窗;18、梳理针。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棉花纤维梳理装置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2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
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0.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所述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31.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棉花纤维梳理装置,包括设备箱1、排杂底窗2、定位螺纹孔3、定位螺栓4、上梳理框5、下梳理框6、水平钢丝7、定位对齐机构8、底条801、顶槽802、电动往复丝杆9、活动座10、轨迹窗11、底杆12、顶孔13、安装板14、复位弹簧15、侧滚柱16、引导窗17和梳理针18,设备箱1底部中心开设有排杂底窗2,排杂底窗2两侧的设备箱1底面上开设有定位螺纹孔3,定位螺纹孔3与定位螺栓4底端螺纹连接,同时定位螺栓4贯穿上梳理框5和下梳理框6上开设的孔洞。
32.上梳理框5和下梳理框6内侧均固定安装有水平钢丝7,上梳理框5底面与下梳理框6顶面之间设置有定位对齐机构8。设备箱1顶部安装有电动往复丝杆9,电动往复丝杆9与活动座10顶部连接固定,活动座10中部贯穿轨迹窗11。轨迹窗11开设在设备箱1顶面上,活动座10底面中心与底杆12顶端焊接固定。
33.底杆12底端与顶孔13内壁贴合,顶孔13开设在安装板14顶部,底杆12底面固定在有复位弹簧15,同时复位弹簧15底端固定在顶孔13内侧底面。安装板14底部边侧通过转轴安装有侧滚柱16,侧滚柱16贯穿引导窗17,引导窗17开设在设备箱1侧壁上,安装板14底面固定安装有梳理针18。
34.本例中的上梳理框5和下梳理框6的尺寸相同,上梳理框5和下梳理框6内侧壁中心均水平等间距密集安装有水平钢丝7。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上梳理框5和下梳理框6对齐闭合后,其内侧的水平钢丝7,可以对棉花纤维团进行垂直方向上的挤压夹紧。
35.本例中的定位对齐机构8包括底条801和顶槽802,底条801对称固定安装在上梳理框5底面两侧,底条801与顶槽802内壁贴合,同时顶槽802对称开设在下梳理框6顶面两侧。上述的结构设计令上梳理框5和下梳理框6可以便捷的对齐闭合。
36.本例中的活动座10的正视和侧视形状均为“工”字型,活动座10与轨迹窗11为滑动连接。上述的结构设计保证活动座10可以沿直线进行稳定的水平移动,不会出现晃动。
37.本例中的底杆12与顶孔13为滑动连接,底杆12关于安装板14对称分布,底杆12为
倒置的“t”字型,顶孔13分为直径不同的上下两部分,顶孔13上部的内壁与底杆12顶部杆状结构贴合,顶孔13下部的内壁与底杆12底部盘状结构边缘贴合。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安装板14可以带着顶孔13与底杆12进行垂直方向上的相对滑动,底杆12不会与顶孔13脱离。
38.本例中的侧滚柱16和引导窗17均关于安装板14对称分布,引导窗17为倾斜设计,引导窗17顶端和底端的垂直距离大于梳理针18的长度,梳理针18在安装板14底面等间距密集分布,梳理针18与水平钢丝7为交错分布,梳理针18设置为下尖上粗的圆锥形。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安装板14在带着侧滚柱16进行水平位移时,还可以在引导窗17内壁的挤压下,沿着引导窗17进行垂直方向上的位移。令梳理针18可以进行斜线运动,令梳理针18可以穿过相邻水平钢丝7之间的间隙,对水平钢丝7挤压固定的棉花纤维团进行长距离的水平梳理,并可以在由上至下移动的过程中,将棉花纤维团内掺杂的棉铃壳碎屑直接向下推出分离,也能在水平移动过程中,利用密集分布的梳理针18,将棉铃壳碎屑推动至上梳理框5和下梳理框6内侧一端集中,便于后期一次性剥离。
39.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首先通过图1中设备箱1正面开设的窗口将手伸入设备箱1内,将图2中对称分布的定位螺栓4从上梳理框5和下梳理框6上旋下,然后将上方的上梳理框5水平抽出,上梳理框5带着底条801与顶槽802滑动脱离,暴露出下方的下梳理框6,然后在下梳理框6内侧的水平钢丝7上方,密集铺满待梳理的棉花纤维团,接着将上梳理框5水平推入复位,令底条801卡入顶槽802内,再将定位螺栓4安装复位,令定位螺栓4底部与定位螺纹孔3连接,将上梳理框5和下梳理框6固定在设备箱1内侧底面上,所述上梳理框5和下梳理框6内侧的水平钢丝7将棉花纤维团夹紧固定;
40.然后为图2中设备箱1顶部的电动往复丝杆9供电,控制电动往复丝杆9带着活动座10沿着轨迹窗11进行先右后左的水平往复运动,活动座10底部的底杆12推动顶孔13,带着安装板14进行同步水平移动,此处以右移为例,安装板14在右移过程中,其底部边侧安装的侧滚柱16同步右移,侧滚柱16被图1和图3中的引导窗17挤压,在右移过程中向下移动,即沿着引导窗17的倾斜轨迹向右下方运动,侧滚柱16就带着安装板14同步运动,安装板14带着顶孔13在跟随底杆12水平右移的同时,与底杆12进行相对滑动,下移并拉伸复位弹簧15,安装板14底部的梳理针18就在右移过程中下移,穿过图3中水平钢丝7之间的缝隙,扎入上梳理框5和下梳理框6之间固定的棉花纤维团内,并在持续的向右下角运动的过程中,对棉花纤维团进行水平梳理,同时密集分布的梳理针18在下移过程中,其底部尖端与棉花纤维团内棉铃壳碎屑接触,并扎入棉铃壳碎屑内,然后继续向右下角运动,最终将棉铃壳碎屑向下推出棉花纤维团,棉铃壳碎屑就从排杂底窗2掉落,棉花纤维团中没有与梳理针18底端接触的棉铃壳碎屑,在密集分布的梳理针18水平移动的过程中,被推动至上梳理框5和下梳理框6内侧右端集中,便于后期一次性剥离;
41.然后,侧滚柱16运动至引导窗17最底端,电动往复丝杆9开始驱动活动座10左移复位,活动座10带着底杆12水平左移,侧滚柱16沿着引导窗17向左上角滑动,在被拉伸的复位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安装板14带着顶孔13沿着底杆12上滑,梳理针18就向左上角运动复位,所述由于梳理针18为下尖上粗的圆锥形,所以梳理针18在上移过程中不会刮擦勾连棉花纤维团,当上述各部件运动复位至图2所示状态后,电动往复丝杆9再次驱动活动座10右移,重复之前所述运动,梳理针18就对棉花纤维团进行连续的水平梳理;
42.梳理结束后,停止为电动往复丝杆9供电,装置复位至图2所示状态,将定位螺栓4
拆下,将上梳理框5和下梳理框6整体从设备箱1中取出,将上梳理框5从下梳理框6上取下,将被梳理针18水平推动至下梳理框6内侧右端集中的棉铃壳碎屑剥离,将下梳理框6内侧水平钢丝7上梳理完成的棉花纤维取下即可。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