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填料池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22:10: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填料池。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而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填料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净化过滤装置,传统的填料池一般采用固体填料或悬浮填料的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然而,无论是哪种填料方式,都会存在污水还未经填料充分处理便从出水口排出的缺点,从而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
3.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填料对污水进行处理的填料池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填料池的污水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填料池。
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填料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池体内部底部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侧竖直设置有第一隔墙,所述池体内部顶部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侧竖直设置有第二隔墙,且所述第一隔墙和所述第二隔墙的高度均小于所述池体的深度,所述第一隔墙与所述第二隔墙之间设置有固体填料层,位于所述固体填料层与所述出水口之间的所述池体内分布有悬浮填料。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池体内,一方面,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的构造方式增加了污水在池体内的流动行程,使得污水有足够的时间与池体内的填料发生反应;另一方面,结合了固体填料和悬浮填料两种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从而可以对污水进行充分的处理。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延长了污水在池体内的流动行程,并且结合固体填料和悬浮填料两种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大大的提高了填料池的污水处理效果。
7.优选的,所述出水口呈蜂窝孔状,且所述出水口的孔径小于所述悬浮填料的粒径。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经过填料处理后的污水从出水口流出时,悬浮填料不会随着污水一起流动,从而不会造成悬浮填料的流失。
9.优选的,位于所述出水口下方的所述池体内侧壁与所述第二隔墙之间设置有过滤网板,且所述过滤网板的滤孔小于所述悬浮填料的粒径,所述悬浮填料分布于所述固体填料层与所述过滤网板之间的所述池体内。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板可以对悬浮填料起到隔挡的作用,不仅可以防止悬浮填料随着污水从出水口流出而造成悬浮填料流失,而且还可以防止悬浮填料大量聚集在出水口处,从而避免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
11.优选的,所述过滤网板在所述池体内侧壁与所述第二隔墙之间上下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悬浮填料分布于两个所述过滤网板之间的所述池体内。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悬浮填料被集中在两个过滤网板之间,悬浮填料可以集中的
对污水进行二次处理,并且,当池体底部需要进行清淤时,悬浮填料不会掉落在池体底部而影响清淤工作。
13.优选的,位于所述过滤网板两端的所述第二隔墙和所述池体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曝气管。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曝气管可以扰动水体,从而扰动两个过滤网板之间的悬浮填料,使悬浮填料更加充分的对污水进行处理。
15.优选的,所述过滤网板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固定在两个所述曝气管上。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板可以稳定的安装在池体内,同时也方便对过滤网板进行拆卸。
17.优选的,所述池体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梁,所述过滤网板铺设在多个所述支撑梁上。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板的拆装过程简单方便。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成果在于:
20.(1)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池体内,一方面,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的构造方式增加了污水在池体内的流动行程,使得污水有足够的时间与池体内的填料发生反应;另一方面,结合了固体填料和悬浮填料两种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从而可以对污水进行充分的处理。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延长了污水在池体内的流动行程,并且结合固体填料和悬浮填料两种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大大的提高了填料池的污水处理效果。
21.(2)悬浮填料被集中在两个过滤网板之间,悬浮填料可以集中的对污水进行二次处理,并且,当池体底部需要进行清淤时,悬浮填料不会掉落在池体底部而影响清淤工作。
22.(3)曝气管可以扰动水体,从而扰动两个过滤网板之间的悬浮填料,使悬浮填料更加充分的对污水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23.包括附图以提供对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被并入本说明书中并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图示了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将容易认识到其它实施例和实施例的很多预期优点,因为通过引用以下详细描述,它们变得被更好地理解。附图的元件不一定是相互按照比例的。同样的附图标记指代对应的类似部件。
24.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填料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填料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填料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填料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中各编号的含义:1、池体;2、进水口;3、出水口;4、第一隔墙;5、第二隔墙;6、固体填料层;7、悬浮填料;8、过滤网板;9、曝气管;10、鼓风机;11、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29.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参考附图,该附图形成详细描述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其中可实践本技术的说明性具体实施例来示出。对此,参考描述的图的取向来使用方向术语,例如“顶”、“底”、“左”、“右”、“上”、“下”等。因为实施例的部件可被定位于若干不同取向中,为了
图示的目的使用方向术语并且方向术语绝非限制。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或可以做出逻辑改变,而不背离本技术的范围。因此以下详细描述不应当在限制的意义上被采用,并且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30.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填料池。
31.实施例1:
32.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填料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填料池包括池体1,池体1靠近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池体1内部底部靠近进水口2的一侧竖直浇筑有第一隔墙4,池体1内部顶部靠近出水口3的一侧竖直浇筑有第二隔墙5,且第一隔墙4和第二隔墙5的高度均小于池体1的深度,从而预留有供污水流过的缺口。第一隔墙4与第二隔墙5之间水平设置有固体填料层6,位于固体填料层6与出水口3之间的池体1内分布有悬浮填料7。
33.污水从进水口2流入池体1内时,污水首先溢流到固体填料层6上进行第一次处理,随后污水继续溢流,并经过悬浮填料7的二次处理,最终从出水口3流出。在整个过程中,一方面,第一隔墙4和第二隔墙5的构造方式增加了污水在池体1内的流动行程,使得污水有足够的时间与固体填料层6中的填料以及悬浮填料7发生反应;另一方面,结合了固体填料层6和悬浮填料7两种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处理的更加充分,最终从出水口3排出的污水处理效果更佳。
34.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的出水口3设置成蜂窝状,且出水口3的每个蜂窝孔的孔径小于悬浮填料7的粒径。当经过填料处理后的污水从出水口3流出时,悬浮填料7不会随着污水一起流动,从而不会造成悬浮填料7的流失。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直接在出水口3上设置过滤网来防止悬浮填料7随污水流出。
35.实施例2:
36.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填料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位于出水口3下方的池体1内侧壁与第二隔墙5之间水平设置有过滤网板8,且过滤网板8的滤孔小于悬浮填料7的粒径,悬浮填料7分布于固体填料层6与过滤网板8之间的池体1内。
37.通过设置一个过滤网板8,过滤网板8可以对悬浮填料7起到隔挡的作用,不仅可以防止悬浮填料7随着污水从出水口3流出而造成悬浮填料7流失,而且还可以防止悬浮填料7大量聚集在出水口3处,从而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
38.实施例3:
39.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填料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过滤网板8在池体1内侧壁与第二隔墙5之间上下间隔设置有两个,悬浮填料7分布于两个过滤网板8之间的池体1内。
40.通过设置两个过滤网板8,悬浮填料7被集中在两个过滤网板8之间,悬浮填料7可以集中的对污水进行二次处理,并且,当池体1底部需要进行清淤时,悬浮填料7不会掉落在池体1底部而影响清淤工作。
41.继续参照图3,位于两个过滤网板8两端的第二隔墙5和池体1的内侧壁上均紧贴设置有曝气管9,两个曝气管9竖直向上延伸至池体1外侧且共同连接有鼓风机10。鼓风机10通过曝气管9在污水中进行曝气,从而扰动水体,进而扰动两个过滤网板8之间的悬浮填料7,
使悬浮填料7更加充分的对污水进行处理。
42.优选的,过滤网板8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固定在两个曝气管9上,固定方式可以是抱紧固定、卡接固定,也可以通过螺栓进行锁定,亦或是曝气管9穿设固定在过滤网板8上,这里不作进一步限定。通过将过滤网板8可拆卸固定在曝气管9上,一方面可以使过滤网板8稳定的安装在池体1内,另一方面也方便对过滤网板8进行拆卸。
43.实施例4:
44.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填料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池体1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之间浇筑有多个支撑梁11,过滤网板8抵接在多个支撑梁11上。通过多个支撑梁11可以稳定的对过滤网板8进行支撑,同时过滤网板8的安装和拆卸过程更为简单方便。
4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填料池,池体1内设置有第一隔墙4和第二隔墙5,第一隔墙4和第二隔墙5之间设置有固体填料层6,固体填料层6与出水口3之间的池体1内分布于悬浮填料7。本技术通过第一隔墙4和第二隔墙5的构造增加了污水在池体1内的流动行程,使得污水有足够的时间与池体1内的填料发生反应,并且还结合了固体填料层6和悬浮填料7两种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从而可以对污水进行充分的处理,污水的处理效果更佳。
46.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和改变。以该方式,如果这些修改和改变处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的范围内,则本技术还旨在涵盖这些修改和改变。词语“包括”不排除未在权利要求中列出的其它元件或步骤的存在。某些措施记载在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的简单事实不表明这些措施的组合不能被用于获利。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当被认为限制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