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震仪用防震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21:43: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震仪固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震仪用防震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地震仪在能源勘探、地震观测、研究地壳运动、地球内部结构成像等领域应用广泛,地震仪作为地球物理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仪器监测工具,其所采集的地面振动数据是后期工程应用、科学研究最主要的依据,地震仪在使用时,需要通过固定装置对其固定,防止地震仪在工作过程中产生震动。
3.现有的地震仪用防震固定装置,大多是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在固定座上,固定效率低,且不便于对固定装置稳定快速固定,现有的固定装置直接放置在地面上的方式,存在倾倒的风险较大,不能满足使用需求,针对此现象,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地震仪用防震固定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地震仪用防震固定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地震仪用防震固定装置,包括内部为中空结构的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减震垫,所述底座底部的四角均转动安装有移动轮,所述底座底部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抱闸电机,抱闸电机输出轴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主动伞形齿轮,所述底座的左侧内壁、右侧内壁、前侧内壁以及后侧内壁上均转动安装有螺杆,四个螺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与主动伞形齿轮相啮合的从动伞形齿轮,相对的两个从动伞形齿轮对称设置,螺杆的表面转动套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底座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上螺纹套设有连接杆,四个连接杆的顶端均延伸至底座的上方并固定安装有弧形夹板,相对的两个弧形夹板对称设置,相对的两个弧形夹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粘接固定有第一减震垫,四个螺杆中位于两侧的两个螺杆上均固定套装有第一伞形齿轮,所述底座内设置有两个螺旋插杆,螺旋插杆的底部延伸至底座的下方,所述底座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螺母,螺母螺纹套设在对应的螺旋插杆上,螺旋插杆的外侧底部设有螺旋钻地叶,所述螺旋插杆上套设有方杆,方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与对应的第一伞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伞形齿轮,两个第一伞形齿轮位于对应的两个第二伞形齿轮之间。
7.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左侧内壁、右侧内壁、前侧内壁以及后侧内壁均开设有轴承安装槽,四个轴承安装槽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与相对应的螺杆的外侧固定套装。
8.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螺杆的外侧固定套装。
9.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螺孔,螺孔与对应的螺杆螺纹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结构的滑槽,底座底部的内壁固定有与对应的滑槽相配合的滑轨。
11.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与螺旋插杆相配合的第二通孔。
12.优选的,所述螺旋插杆的顶端开设有与对应的方杆外侧滑动套装的方形槽。
13.优选的,所述底座两侧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矩形块,矩形块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方杆的外侧固定套装。
14.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便于单驱动快速同步对底座和地震仪进行同时固定,提高了固定效率,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倾倒的现象,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地震仪用防震固定装置的未固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地震仪用防震固定装置的固定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底座;2、弧形夹板;3、第一减震垫;4、移动轮;5、第二减震垫;6、螺旋插杆;7、螺杆;8、第一伞形齿轮;9、第二伞形齿轮;10、方杆;11、螺母;12、连接杆;13、支撑杆;14、从动伞形齿轮;15、抱闸电机;16、主动伞形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参照图1-2,一种地震仪用防震固定装置,包括内部为中空结构的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减震垫5,底座1底部的四角均转动安装有移动轮4,底座1底部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抱闸电机15,抱闸电机15输出轴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主动伞形齿轮16,底座1的左侧内壁、右侧内壁、前侧内壁以及后侧内壁上均转动安装有螺杆7,四个螺杆7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与主动伞形齿轮16相啮合的从动伞形齿轮14,相对的两个从动伞形齿轮14对称设置,螺杆7的表面转动套设有支撑杆13,支撑杆1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底座1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固定连接,螺杆7上螺纹套设有连接杆12,四个连接杆12的顶端均延伸至底座1的上方并固定安装有弧形夹板2,其中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用于连接杆12进行水平位置移动的连接杆活动通道,相对的两个弧形夹板2对称设置,相对的两个弧形夹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粘接固定有第一减震垫3,四个螺杆7中位于两侧的两个螺杆7上均固定套装有第一伞形齿轮8,底座1内设置有两个螺旋插杆6,螺旋插杆6的底部延伸至底座1的下方,底座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螺母11,螺母11螺纹套设在对应的螺旋插杆6上,其中螺旋插杆6的外侧顶部设置有与螺母11内侧螺纹配合的外螺纹,螺旋插杆6的外侧底部设有螺旋钻地叶,螺旋插杆6上套设有方杆10,方杆1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与对应的第一伞形齿轮8相啮
合的第二伞形齿轮9,两个第一伞形齿轮8位于对应的两个第二伞形齿轮9之间,本实用新型便于单驱动快速同步对底座1和地震仪进行同时固定,提高了固定效率,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倾倒的现象,满足使用需求。
21.本实用新型中,底座1的左侧内壁、右侧内壁、前侧内壁以及后侧内壁均开设有轴承安装槽,四个轴承安装槽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与相对应的螺杆7的外侧固定套装,支撑杆13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螺杆7的外侧固定套装,连接杆12上开设有螺孔,螺孔与对应的螺杆7螺纹连接,连接杆12的底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结构的滑槽,底座1底部的内壁固定有与对应的滑槽相配合的滑轨,底座1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与螺旋插杆6相配合的第二通孔,螺旋插杆6的顶端开设有与对应的方杆10外侧滑动套装的方形槽,底座1两侧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矩形块,矩形块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方杆10的外侧固定套装,本实用新型便于单驱动快速同步对底座1和地震仪进行同时固定,提高了固定效率,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倾倒的现象,满足使用需求。
22.工作原理:当螺旋插杆6的底部高于移动轮4的底部时,可通过四个移动轮4移动整个装置到指定位置,将地震仪放置在底座1的顶部,使地震仪的底部与第二减震垫5的顶部相接触,随后正向启动抱闸电机15带动主动伞形齿轮16转动,主动伞形齿轮16带动与其相啮合的四个从动伞形齿轮14进行转动,从动伞形齿轮14分别带动与其相对应的螺杆7进行转动,在螺纹孔的作用下,由于相对的两个从动伞形齿轮14对称设置,四个螺杆7转动带动四个连接杆1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连接杆12带动相对应的弧形夹板2向靠近地震仪的方向移动,弧形夹板2带动相对应的第一减震垫3向靠近地震仪的方向移动至与地震仪的外壁进行紧密接触,实现对地震仪进行夹持的功能;
23.在两侧的螺杆7转动的同时还带动相对应的第一伞形齿轮8转动,第一伞形齿轮8带动与其相对应的第二伞形齿轮9进行转动,第二伞形齿轮9带动相对应的方杆10转动,方杆10带动对应的螺旋插杆6转动,螺旋插杆6在对应的螺母11内转动并向下移动钻入土壤内,在第一减震垫3移动至与地震仪的外壁进行紧密接触时,随后关停抱闸电机15即可,在地震仪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减震垫3以及第二减震垫5进行减震,在螺旋插杆6与土壤的咬合力作用下,实现对底座1的固定,从而实现对整个装置的固定,使得便于单驱动快速同步对底座1和地震仪进行固定,提高了固定效率,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倾倒的现象;
24.若需要对底座1进行转移时,反向启动抱闸电机15,同理与正向启动抱闸电机15的运动过程相反,使得四个连接杆12转变为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相对应的两个弧形夹板2向相互远离,弧形夹板2带动第一减震垫3与地震仪相分离,同时螺旋插杆6转变为反向转动从土壤内旋出,直至螺旋插杆6的底部高于移动轮4的底部,关停抱闸电机15即可,即可通过移动轮4对底座1进行移动。
25.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