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门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16:46: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门结构、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


背景技术:

2.生活中常见的以转动方式开闭的门(转动轴线竖直)经常作为入户门、楼道门等进行使用。这一类门在打开后,存在一种风险,那就是“大风致关门”,也即大风将门吹至关闭,这会导致门框内的人或物有被夹风险,且门框、门板也容易受到较重的撞击(“大风致关门”的情况下,门板关闭前的移动速度不会慢,所以是快速、大力关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门,平时能够以常规的方式或习惯将门板打开或关闭,而当遇到大风时,若大风有将门板吹动关闭的趋势或动作,则能够自动触发限制功能,防止门板被大风吹至关闭,以保护门框处的人和物。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门,包括设于主墙上的门框、与门框转动连接的门板、设于边墙上的墙吸、设于门板上的板吸、设于门板上的门锁及设于门框上的锁孔,墙吸与板吸共同构成门吸,门锁与锁孔适配,主腔垂直于边墙;所述板吸包括套环及设置在套环上的板磁块,墙吸包括墙基、第一阻杆、第二阻杆、内启油缸、用于限位第一阻杆的外阻块、用于驱动外阻块上下移动的外阻油缸及设置在边墙上的墙磁块,板磁块可与墙磁块互相吸引固定,墙基与边墙固定,第一阻杆下端通过第一横轴与墙基转动连接,第一横轴上套设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一端连接第一横轴,第一扭簧另一端连接墙基,第一横轴上同轴固定有第一齿轮,第二阻杆下端通过第二横轴与墙基转动连接,第二横轴上套设有第二扭簧,第二扭簧一端连接第二横轴,第二扭簧另一端连接墙基,第二横轴上同轴固定有第二齿轮,墙基上设有用于驱动内启油缸的内启齿条,第二齿轮与内启齿条啮合,内启齿条与墙基滑动连接,内启齿条滑动方向垂直于边墙,内启油缸与外阻油缸之间通过油路连通,外阻油缸内设有用于让外阻油缸复位的外阻弹簧,当第一阻杆与第二阻杆均竖直布置时,外阻块、第一阻杆、第二阻杆及边墙沿内启齿条滑动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墙基上设有迎风板、迎风弹簧、用于限制第一齿轮的第一横锁杆及用于限制第二齿轮第二横锁杆,第一横锁杆与墙基滑动连接,第二横锁杆与墙基滑动连接,第一横锁杆与迎风板连接,第二横锁杆通过第二锁弹簧与迎风板连接,迎风弹簧一端连接迎风板,迎风弹簧另一端连接墙基,第一横锁杆滑动方向与第二横锁杆方向均垂直于主墙,迎风板、迎风弹簧及墙基沿第一横锁杆滑动方向依次布置,当迎风弹簧与第二锁弹簧均处在自然状态下时,第一横锁杆、第一齿轮及主墙沿第一横锁杆轴向依次布置,第二横锁杆、第二齿轮及主墙沿第二横锁杆轴向依次布置。
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横轴与第二横轴均均垂直于主墙,第二横轴轴线、内启齿条及
内启油缸由上至下依次布置,内启齿条底部设有主动推板,内启油缸包括内启缸体、与内启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内启内活塞及与内启内活塞固定的内启活塞杆,内启内活塞将内启缸体内部分隔成内启油腔及与大气连通的内启空腔,内启活塞杆穿过内启空腔,内启活塞杆上设有可被主动推板推动的被动推板,当第二阻杆竖直布置时,内启油腔、内启气腔、主动推板、被动推板及边墙沿内启齿条滑动方向依次布置,外阻油缸包括外阻缸体、与外阻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外阻内活塞及与外阻内活塞固定的外阻活塞杆,外阻内活塞将外阻缸体内部分隔成外阻油腔及与大气连通的外阻空腔,外阻弹簧位于外阻油腔内,外阻弹簧上端连接外阻内活塞,外阻弹簧下端连接外阻缸体,外阻活塞杆穿过外阻空腔,外阻块、外阻气腔及外阻油腔由上至下依次布置,内启油腔与外阻油腔之间通过油路连通。
6.作为优选,所述套环轴线竖直,第一阻杆包括阻杆体及用于接触外阻块的阻板体,当板磁块与墙磁块互相吸引固定时,门板平行于边墙,当外阻块接触阻板体时,第一阻杆竖直布置。
7.作为优选,所述门板内设有联动腔,门锁包括旋转执手及与旋转之手连接的旋转齿轮,旋转齿轮位于联动腔内,联动腔内设有与旋转齿轮啮合的竖滑齿条,竖滑齿条上端设有与门板滑动连接的竖滑杆,板吸还包括与门板滑动连接的联动条,联动条滑动方向竖直,联动条一端处在联动腔内,联动条另一端连接套环,联动条处在联动腔内的一端与竖滑齿条下端连接,在门锁打开的过程中,竖滑齿条上移。
8.作为优选,所述边墙上设有辅基,辅基上设有与辅基滑动连接的辅滑杆,辅滑杆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一横锁杆滑动方向,辅滑杆连接迎风板,迎风板、辅基及主墙沿第一横锁杆滑动方向依次布置,辅基、板吸及墙基由上至下依次布置。
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平时能够以常规的方式或习惯将门板打开或关闭,而当遇到大风时,若大风有将门板吹动关闭的趋势或动作,则能够自动触发限制功能,防止门板被大风吹至关闭,以保护门框处的人和物;还可以通过操控门锁来让限位功能临时失效,从而在有需要时,可以直接、无障碍地开门、关门。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发明墙基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c处的放大图;图6是本发明套环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外阻油缸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d处的放大图;图10是图8中e处的放大图;图11是本发明内启油缸处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旋转齿轮处的结构示意图。
11.附图标记:主墙1、门框2、门板3、边墙4、套环51、板磁块52、联动条53、墙基61、第一
阻杆62、阻杆体62a、阻板体62b、第一横轴621、第一齿轮622、第二阻杆63、第二横轴631、第二齿轮632、内启油缸64、内启油腔64a、内启空腔64b、内启缸体641、内启内活塞642、内启活塞杆643、被动推板644、外阻块65、外阻油缸66、外阻油腔66a、外阻空腔66b、外阻缸体661、外阻内活塞662、外阻活塞杆663、外阻弹簧664、墙磁块67、内启齿条68、主动推板681、迎风板71、迎风弹簧72、第一横锁杆73、第二横锁杆74、第二锁弹簧75、旋转齿轮81、竖滑齿条82、竖滑杆83、辅基91、辅滑杆92。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13.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智能门,包括设于主墙1上的门框2、与门框转动连接的门板3、设于边墙4上的墙吸、设于门板上的板吸、设于门板上的门锁及设于门框上的锁孔,墙吸与板吸共同构成门吸,门锁与锁孔适配,主腔垂直于边墙;所述板吸包括套环51及设置在套环上的板磁块52,墙吸包括墙基61、第一阻杆62、第二阻杆63、内启油缸64、用于限位第一阻杆的外阻块65、用于驱动外阻块上下移动的外阻油缸66及设置在边墙上的墙磁块67,板磁块可与墙磁块互相吸引固定,墙基与边墙固定,第一阻杆下端通过第一横轴621与墙基转动连接,第一横轴上套设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一端连接第一横轴,第一扭簧另一端连接墙基,第一横轴上同轴固定有第一齿轮622,第二阻杆下端通过第二横轴631与墙基转动连接,第二横轴上套设有第二扭簧,第二扭簧一端连接第二横轴,第二扭簧另一端连接墙基,第二横轴上同轴固定有第二齿轮632,墙基上设有用于驱动内启油缸的内启齿条68,第二齿轮与内启齿条啮合,内启齿条与墙基滑动连接,内启齿条滑动方向垂直于边墙,内启油缸与外阻油缸之间通过油路连通,外阻油缸内设有用于让外阻油缸复位的外阻弹簧,当第一阻杆与第二阻杆均竖直布置时,外阻块、第一阻杆、第二阻杆及边墙沿内启齿条滑动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墙基上设有迎风板71、迎风弹簧72、用于限制第一齿轮的第一横锁杆73及用于限制第二齿轮第二横锁杆74,第一横锁杆与墙基滑动连接,第二横锁杆与墙基滑动连接,第一横锁杆与迎风板连接,第二横锁杆通过第二锁弹簧75与迎风板连接,迎风弹簧一端连接迎风板,迎风弹簧另一端连接墙基,第一横锁杆滑动方向与第二横锁杆方向均垂直于主墙,迎风板、迎风弹簧及墙基沿第一横锁杆滑动方向依次布置,当迎风弹簧与第二锁弹簧均处在自然状态下时,第一横锁杆、第一齿轮及主墙沿第一横锁杆轴向依次布置,第二横锁杆、第二齿轮及主墙沿第二横锁杆轴向依次布置。
14.图1中,门板处在打开状态,且门板垂直于主墙。平时,第一阻杆与第二阻杆均竖直布置。当需要开门时,门板转动打开,某一时刻,套环接触并推动第一阻杆,第一阻杆沿第一横轴转动(图8视角中,顺时针转动,且此时第一阻杆是无法逆时针转动的,因为有外阻块的限制),直至套环完全经过第一阻杆,而后在第一扭簧作用下,第一阻杆复位,之后某一时刻,套环接触并推动第二阻杆,第二阻杆沿第二横轴转动(图8视角中,顺时针转动),直至套环完全经过第二阻杆,而后在第二扭簧作用下,第二阻杆复位,再之后某一时刻,板磁块与墙磁块接触且互相吸引固定。
15.平时没有大风或只有小风时,迎风板移动距离很小,第一横锁杆不会影响第一齿
轮转动、第二横锁杆不会影响第二齿轮转动,若需要关门,使用者直接让门板向着关闭方向转动,门板(套环)先推动第二阻杆沿第二横轴转动(图8视角中,逆时针转动),第二齿轮带动内启齿条移动,该过程中内启齿条驱动内启油缸(“墙基上设有用于驱动内启油缸的内启齿条”),内启油缸通过油路驱动外阻油缸,外阻油缸带动外阻块下移(外阻块下移至不限制第一阻杆的位置),套环完全经过第二阻杆后,第二阻杆会在第二扭簧作用下复位,再之后套环会接触并推动第一阻杆,第一阻杆沿第一横轴转动(图8视角中,逆时针转动,此时外阻块已经下移过了,且外阻块回复至能限制第一阻杆的位置限制还需要时间,所以第一阻杆能够逆时针转动),套环完全经过第一阻杆后,第一杆在第一扭簧作用下复位,再之后,门板可继续转动直至关闭,而在外阻弹簧作用下,外阻油缸带着外阻块一起复位,内启油缸也复位。
16.当有大风,且大风会导致门板快速关闭时,说明大风吹入了门板与边墙之间。而门板若是因大风吹动而关闭,处在门框范围内的人有受伤的危险,处在门框范围内的物有受损的风险,门框与门板之间也容易因撞击过强而受损。本方案中,设计了将第一齿轮锁止或将第二齿轮锁止(也可以均锁止)的方式,来保障被大风吹动的门板上的套环无法推动第一阻杆或第二阻杆,从而防止出现“大风致关门”的情况。在门板完全打开后(门板垂直于主墙),一般来说,要防止出现“大风致关门”的情况,就让更靠近门板的第二齿轮、第二阻杆锁止就够了,但现实情况是,虽然大风吹入门板与边墙之间的时机与大风影响迎风板的时机不会相差太久(吹入门板与边墙之间的风与吹到迎风板板面上的风大体上属于一个方向的风),但还是难免会出现门板先开始转动关闭,而后迎风板才开始工作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若是只有锁止第二齿轮的功能,就可能导致还未来得及限位第二齿轮、第二阻杆,套环已经经过了第二阻杆,那么之后在大风的驱动下,套环继续经过第一阻杆,直至门板关闭也顺理成章,这就起不到防止“大风致关门”的效果了。
17.所以在本方案中,设计了两道锁止结构,一为第一横锁杆,二为第二横锁杆与第二锁弹簧的组合。若是理想情况,大风吹动门板关闭过程中,在套环未经过第二阻杆之前,第二横锁杆已卡入第二齿轮的两个相邻齿之间,那么自然可实现对门板的限制(套环无法推动第二阻杆);若是套环已经经过第二阻杆,第二横锁杆还未卡入第二齿轮的两个相邻齿之间,那么第一横锁杆可以赶在套环未经过第一阻杆之前卡入第一齿轮的两个相邻齿之间,从而利用第一阻杆实现对门板的限制(第一阻杆距离门板相对较远,即使迎风板启动工作慢一拍,第一横锁杆也来得及限制第一齿轮,从而限制第一阻杆);至于设计第二锁弹簧,则是为了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套环已经经过第二阻杆,第二横锁杆未卡入第二齿轮的两个相邻齿之间,但顶在了第二齿轮某一个齿的侧面,此时若无第二锁弹簧,迎风板、第二横锁杆就无法继续移动了,那么第一阻杆也无法继续移动并限制第一齿轮了,而有了第二锁弹簧,该情况下,第二锁弹簧可以继续压缩,让第一阻杆先顺利限制第一齿轮,从而保障“大风致关门”的功能可以顺利实现。
18.所述第一横轴与第二横轴均垂直于主墙,第二横轴轴线、内启齿条及内启油缸由上至下依次布置,内启齿条底部设有主动推板681,内启油缸包括内启缸体641、与内启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内启内活塞642及与内启内活塞固定的内启活塞杆643,内启内活塞将内启缸体内部分隔成内启油腔64a及与大气连通的内启空腔64b,内启活塞杆穿过内启空腔,内启活塞杆上设有可被主动推板推动的被动推板644,当第二阻杆竖直布置时,内启油腔、内
启气腔、主动推板、被动推板及边墙沿内启齿条滑动方向依次布置,外阻油缸包括外阻缸体661、与外阻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外阻内活塞662及与外阻内活塞固定的外阻活塞杆663,外阻内活塞将外阻缸体内部分隔成外阻油腔66a及与大气连通的外阻空腔66b,外阻弹簧664位于外阻油腔内,外阻弹簧上端连接外阻内活塞,外阻弹簧下端连接外阻缸体,外阻活塞杆穿过外阻空腔,外阻块、外阻气腔及外阻油腔由上至下依次布置,内启油腔与外阻油腔之间通过油路连通。内启油腔、外阻油腔及油路中均充满液压油。
19.此处结合图8视角进行说明。关门过程中,套环推动第二阻杆转动(图8视角中,逆时针转动)时,第二齿轮带动内启齿条向右移动,从而主动推板推着被动推板向右移动,内启活塞杆、内启内活塞向右移动,内启油腔变大,外阻油腔内的一部分液压油经油路进入内启油腔,外阻油腔变小、外阻弹簧压缩,外阻内活塞、外阻活塞杆、外阻块一起下移。
20.所述套环轴线竖直,第一阻杆包括阻杆体62a及用于接触外阻块的阻板体62b,当板磁块与墙磁块互相吸引固定时,门板平行于边墙,当外阻块接触阻板体时,第一阻杆竖直布置。
21.所述门板内设有联动腔,门锁包括旋转执手及与旋转之手连接的旋转齿轮81,旋转齿轮位于联动腔内,联动腔内设有与旋转齿轮啮合的竖滑齿条82,竖滑齿条上端设有与门板滑动连接的竖滑杆83,板吸还包括与门板滑动连接的联动条53,联动条滑动方向竖直,联动条一端处在联动腔内,联动条另一端连接套环,联动条处在联动腔内的一端与竖滑齿条下端连接,在门锁打开的过程中,竖滑齿条上移。
22.转动旋转执手开锁时,旋转齿轮转动,带动竖滑齿条、联动条、套环一起上移,从而套环可以处在高于第一阻杆与第二阻杆的位置,保持此状态时,不论是开门还是关门,套环都可以不用接触第一阻杆与第二阻杆(相当于第一阻杆与第二阻杆临时失效),从而顺利实现开门、关门,所以在有需要时,使用者可以直接转动旋转执手开锁,然后在不松手的状态下开门、关门。当然,一旦释放旋转执手,门锁是会自动复位的,门锁复位,则竖滑齿条、联动条、套环会一起下移复位。
23.所述边墙上设有辅基91,辅基上设有与辅基滑动连接的辅滑杆92,辅滑杆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一横锁杆滑动方向,辅滑杆连接迎风板,迎风板、辅基及主墙沿第一横锁杆滑动方向依次布置,辅基、板吸及墙基由上至下依次布置。
24.辅基与辅滑杆滑动配合,可以对迎风板进行辅助导向,提高迎风板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