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应用于高密度城市中街道层峡的阳光补足装置

2022-05-09 17:38: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阳光补足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高密度城市中街道层峡的阳光补足装置。


背景技术:

2.当下,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由新城扩建转向为老旧城区改造,由粗狂式扩张向精细化发展转型,改善原有城市中心区的城市环境已经成为当下的建设重点。目前,我国主要城市中心区具有建筑密度高、容积率大的特点,而高层建筑对阳光具有较强遮挡作用。城市中心区的街道两侧往往被高层建筑占据,形成街道层峡,该类街道长期处于阴影区中,自然采光严重不足,进而导致城市公共活动受到消极影响。
3.可采用在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顶部架设反光装置的方式,将高层顶部的自然光线导入到街道层峡的底部空间中。目前现有的解决街道层峡底部采光的方案,多采用人工照明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能源的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此,为了解决城市中心区街道层峡日照不充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应用于高密度城市中街道层峡的阳光补足装置,应用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超高层建筑领域,利用阳光反射原理为由于高密度建筑形成的城市永久阴影区补足日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高密度城市中街道层峡的阳光补足装置,包括反光器基座、反光器支撑结构、反光器、反光器总控模块、程序控制模块和电动伸缩杆,所述反光器基座安装在建筑上,所述反光器通过反光器支撑结构安装在反光器基座上,所述反光器与反光器支撑结构的连接处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反光器总控模块与程序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程序控制模块控制电动伸缩杆伸缩。
6.更进一步的,所述反光器包括若干反光片,若干反光片呈矩阵式排列。
7.更进一步的,所述反光器控制程序模块结合所在的全年太阳方位和高度数据,在程序中预设全年太阳高度角及靶定反射区域,发送信号给程序控制模块,所述程序控制模块控制电动伸缩杆伸缩,进而调整矩阵式反光片角度,随太阳轨迹不断变化。
8.更进一步的,每个反光片下方安装有四个电动伸缩杆。
9.更进一步的,所述反光器支撑结构上安装有程序控制模块,所述程序控制模块控制电动伸缩杆伸缩。
10.更进一步的,所述反光器基座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形式。
11.更进一步的,对于新建建筑情况,采用预埋构件的方式实现反光器基座与建筑主体结构的连接;对于老建筑改造情况,采用钢结构构件加固的方式实现反光器基座与原有建筑主体结构的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于高密度城市中街道层峡的阳光补足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自然日照以及街道层峡空间特点,布置反光装置,通过可控光路的方式将自然日照引入街道层架的阴影区中,补足该区域的自然光照,以低成本解决问题。
14.(2)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控方式反射阳光,通过反射片数量和角度来控制阳光的光强,灵活可控。
15.(3)本实用新型采用太阳能为清洁能源,不增加城市的碳排放负担,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于高密度城市中街道层峡的阳光补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于高密度城市中街道层峡的阳光补足装置的左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于高密度城市中街道层峡的阳光补足装置的轴测图;
20.图4是反光片组合底部的细节放大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于高密度城市中街道层峡的阳光补足装置应用在高楼间的示意图;
22.图中:1-反光器基座,2-反光器支撑结构,3-反光片,4-反光器总控模块,5-程序控制模块,6-电动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阐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一、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应用于高密度城市中街道层峡的阳光补足装置,包括反光器基座1、反光器支撑结构2、反光器、反光器总控模块4、程序控制模块5和电动伸缩杆6,所述反光器基座1安装在建筑上,所述反光器通过反光器支撑结构2安装在反光器基座1上,所述反光器与反光器支撑结构2的连接处安装有电动伸缩杆6,所述反光器总控模块4与程序控制模块5连接,所述程序控制模块5控制电动伸缩杆6伸缩。
25.所述反光器包括若干反光片3,若干反光片3呈矩阵式排列。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控方式反射阳光,通过反射片数量和角度来控制阳光的光强,灵活可控。
26.所述反光器控制程序模块4结合所在的全年太阳方位和高度数据,在程序中预设全年太阳高度角及靶定反射区域,发送信号给程序控制模块5,所述程序控制模块5控制电动伸缩杆6伸缩,进而调整矩阵式反光片3角度,随太阳轨迹不断变化。
27.每个反光片3下方安装有四个电动伸缩杆6。
28.所述反光器支撑结构2上安装有程序控制模块5,所述程序控制模块5控制电动伸缩杆6伸缩。
2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于高密度城市中街道层峡的阳光补足装置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30.其一:固定在高层顶部的反光器基座1。其用来连接反光器支撑结构2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该基座应为与超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相连,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形式。对于新建建筑情况,可考虑预埋构件的方式实现基座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对于老建筑改造情况,可采用钢结构构件加固的方式实现基座与原有建筑主体结构的连接。
31.其二:反光器支撑结构2。其用来支撑和连接反光器中矩阵式反光片3。该支撑结构为钢结构构件。该支撑结构2与反光器基座1连接,支撑可数字调控矩阵式反光片3。该结构设计时需要严格达到高层建筑的抗震等级,并满足风荷载计算设计要求,具有较强的抗扭特性。
32.其三:可数字调控矩阵式反光片3。反光器可通过调整每一个反光片3角度的方式将自然光线反射至街道层峡底部空间。矩阵式反光片3与反光器支撑结构2通过四个电动伸缩杆6连接,所述程序控制模块5控制电动伸缩杆6伸缩,实现对反光片3的角度控制。
33.其四:反光器控制程序模块4和程序控制模块5。反光器控制程序模块4的程序需要结合所在的全年太阳方位和高度数据,在程序中预设全年太阳高度角及靶定反射区域,使矩阵式反光片3随太阳轨迹不断变化,此程序为现有技术。
34.所述反光器总控模块4为总控系统,通过程序控制模块5对矩阵式反光片3进行控制,依据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调整反光片的角度,达到将日光导向街道层峡的效果。
35.所述反光器总控模块4安装在反光器基座1中,依据当地全年日照数据及层峡街道形态,通过给程序控制模块5发送信号,用来整体调节反光器中每一个反光片3的角度。
36.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