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09 17:37: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2.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现有的技术在修复盐碱地时处理的方法比较复杂,向土壤中加入有机肥料通过抛洒的方式进行处理,有机肥料不易散开,因此,需要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装置。
3.申请人在申请本发明时,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装置”,其申请号为“202120856093.3”,该专利主要过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转轴、转动块、齿块、皮带、搅拌杆和搅拌片,将土壤倒入修复体的内部,倒入水进行冲洗,随后加入有机肥,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转轴带动转动块转动,转动块带动齿块转动,齿块通过皮带带动两侧的齿块转动,两侧的齿块带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带动搅拌片转动,搅拌片将内部的有机肥与土壤搅匀,本实用新型分别将肥料和修复液进行搅拌,再通过挡板可以将不同的物料排出,利用落料管和犁头将肥料和修复液投入土壤的内部,对土壤进行修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壳体的上端对称设置有第二电机壳和第三电机壳,所述第二电机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穿过壳体的一侧延伸至内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部对称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均设置有搅拌杆;
6.所述第三电机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部对称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对称设置有混合杆,所述壳体的内部对称设置有斜板。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壳,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输送仓,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输送刀,所述输送刀的一端穿过壳体的一侧延伸至内部,所述输送仓的上端开设有通孔。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底座的下端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中部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部设置有落料管,所述落料管的一端设置有犁头,所述竖杆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件。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的一端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穿过壳体的
一侧延伸至输送仓的内部,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通孔的下端。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底座的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多个所述固定杆的下端均设置有固定脚轮。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壳体的上端对称设置有肥料进口,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修复液进口。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底座的一侧对称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杆。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竖杆的中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上端穿过壳体的一侧延伸至内部,所述连接管的下端设置有落料仓,所述落料管的一端与落料仓相通。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搅拌杆、混合杆和输送刀,利用搅拌杆将肥料进行混合,利用混合杆对修复液进行混合,利用输送刀分别将肥料和修复液输送到落料管中进行排出。
16.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管、落料管和犁头,利用犁头将盐碱地土壤进行松动,再通过犁头将肥料或者修复液输送到土壤中,利用修复液对盐碱地土壤进行修复,提高植物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装置的正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装置的剖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装置的侧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2.图例说明:
23.1、底座;2、第一电机壳;3、壳体;4、肥料进口;5、第二电机壳;6、第三电机壳;7、修复液进口;8、推动装置;9、支撑板;10、竖杆;11、固定件;12、转杆;13、转动件;14、落料管;15、犁头;16、第一电机;17、第二电机;18、搅拌杆;19、第一转轴;20、连接件;21、斜板;22、第三电机;23、输送刀;24、落料仓;25、连接管;26、输送仓;27、混合杆;28、第二转轴;29、连接杆;30、推杆;31、横杆;32、固定杆;33、固定脚轮;34、挡板;35、活动杆;36、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壳体3,壳体3的中部设置有隔板36,将壳体3内部分隔成肥料仓和修复液仓,壳体3的上端对称设置有第二电机壳5和第三电机壳6,用于对第一电机16和第二电机17进行保护,第二电机壳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16,用于带动搅拌杆18进行旋转,第一电机16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转轴19,第一转轴19的下端穿过壳体3的一侧延伸至内部,第一转轴19的外部对称设置有连接件20,连接件20的两侧均设置有搅拌杆18,利用搅拌杆18对肥料进行混合,使肥料在混合后能够更好地对土壤进行修复;
27.第三电机壳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7,用于带动第二转轴28进行旋转,第二电机17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转轴28,用于带动混合杆27进行旋转,第二转轴28的外部对称设置有连接杆29,连接杆29的下端对称设置有混合杆27,混合杆27对修复液进行混合,壳体3的内部对称设置有斜板21,便于肥料和修复液落入输送仓26中。
28.壳体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壳2,壳体3的内部设置有第三电机22,用于带动输送刀23进行旋转,壳体3的底部设置有输送仓26,第三电机22的输出端设置有输送刀23,利用输送刀23将肥料和修复液输送到连接管25中,输送刀23的一端穿过壳体3的一侧延伸至内部,输送仓26的上端开设有通孔,使肥料和修复液落入输送仓26中,底座1的下端设置有竖杆10,竖杆10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件13,便于落料管14进行旋转,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利用固定件11对落料管14进行固定,转动件13的中部设置有转杆12,转杆12的外部设置有落料管14,落料管14的一端设置有犁头15,落料管14和犁头15是相通的,便于肥料和修复液通过犁头15排入土壤中,竖杆10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件11,壳体3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9,支撑板9的上端设置有推动装置8,用于推动挡板34进行移动,推动装置8的一端设置有活动杆35,活动杆35的一端穿过壳体3的一侧延伸至输送仓26的内部,活动杆3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34,利用挡板34对通孔进行遮挡,在混合肥料或者修复液时可以将通孔遮挡,输送不同的物料时可以通过推动装置8进行移动,打开对应的通孔,挡板34位于通孔的下端;
29.底座1的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2,多个固定杆32的下端均设置有固定脚轮33,通过推杆30推动固定脚轮33进行移动,方便对设备进行操作,比较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壳体3的上端对称设置有肥料进口4,壳体3的一侧设置有修复液进口7,底座1的一侧对称设置有推杆30,推杆3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杆31,竖杆10的中部设置有连接管25,连接管25的上端穿过壳体3的一侧延伸至内部,连接管25的下端设置有落料仓24,便于肥料或者修复液能够均匀地从两侧的犁头15中排出,保障对土壤修复,落料管14的一端与落料仓24相通。
30.工作原理: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肥料通过肥料进口4以及修复液通过修复液进口7输送到壳体3的内部,利用搅拌杆18和混合杆27进行处理,利用挡板34将通孔进行遮挡,在需要输送肥料时利用推动装置8将肥料仓下端的缺口打开,在输送修复液时将液体仓下
端的缺口打开,即可对肥料和修复液进行输送,肥料和修复液通过连接管25落到落料管14中经过犁头15进行排出,可以对土壤进行修复。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