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源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09 16:15: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转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源转换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现在全球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战略,电动汽车因为零排放的环保特性已经成为领头羊,逐渐取缔传统的燃油车。其中新能源车辆因为电池的成本问题,中低端市场还是以铅酸电池为主,从原来的4串组合电瓶发展到现在6串组电瓶的也有,工作电压也从48v到72v有很大提高,因此内部供电电源系统所需要承受的电压范围也需要提高。市面上常用的电源转换器主要是以48v/60v居多,最高耐压也只有75v,对于额定电压72v的6串电瓶组合最高耐压要在90v以上。而那些大电流的电源转换器普遍存在体积较大、效率较低,适应输入电压范围小,且耐压值低,电能损耗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源转换器,用以解决现有的大电流电源转换器体积较大、效率较低、适应输入电压范围小、耐压值低、电能损耗大等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源转换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接入有电压输入导线和电压输出导线,电压输入导线包括正极电压输入导线和负极电压输入导线,电压输出导线包括正极电压输出导线和负极电压输出导线;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负极电压输入导线和负极电压输出导线均与控制器相连接,正极电压输入导线和正极电压输出导线均通过控制电路与控制器相连接;且控制器与外部电源开关线相连接。
5.所述正极电压输入导线通过控制电路一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电路一包括上mos管,上mos管的栅极与控制器相连接、源极与正极电压输入导线相连接,且上mos管的源极与正极电压输入导线的接入点之间连接有滤波电路一,上mos管的漏极通过滤波电感与正极电压输出导线相连接。
6.所述正极电压输出导线通过控制电路二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电路二包括下mos管,下mos管的栅极与控制器相连接、源级接地;下mos管的漏极通过滤波电感与正极电压输出导线相连接;且滤波电感与正极电压输出导线的接入点之间连接有滤波电路二。
7.所述滤波电路一和滤波电路二均包括滤波电容,且滤波电容接地设置。
8.所述控制器通过指示灯驱动电路与外部指示灯相连接。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同步降压电源拓扑结构实现更高效率,适应输入电压范围宽,最高输入电压达95v,且耐压值高;具有效率高、损耗低、发热量小、体积小等优点;且具有开关信号线、指示信号线,可以通过外部开关控制开启关断,驱动发光二极管指示运行状态;实现输出电流真正满足30a,输出导线粗满足标准要求。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图。
14.图中,1为壳体,2为控制器,3为正极电压输入导线,4为负极电压输入导线,5为正极电压输出导线,6为负极电压输出导线,7为外部电源开关线,8为指示灯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源转换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采用高硬度铝合金型材,挤压一体成成型加工工艺,机壳内通过灌导热胶,具有散热快、结实耐用、外观好看、防水抗振动等特点。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别接入有电压输入导线和电压输出导线,电压输入导线包括正极电压输入导线3和负极电压输入导线4,电压输出导线包括正极电压输出导线5和负极电压输出导线6,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2,负极电压输入导线4和负极电压输出导线6均与控制器2相连接,正极电压输入导线3和正极电压输出导线5均通过控制电路与控制器2相连接,且控制器2与外部电源开关线7相连接,可以通过外部开关来控制整个转换器的开启关断。
17.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正极电压输入导线3通过控制电路一与控制器2相连接,该控制电路一包括上mos管,上mos管的栅极与控制器2相连接、源极与正极电压输入导线3相连接,且上mos管的源极与正极电压输入导线3的接入点之间连接有滤波电路一,上mos管的漏极通过滤波电感l与正极电压输出导线5相连接。上mos管用于控制正极电压信号输入,当电压达到特定电压值时,上mos管导通,输入正极电压信号。滤波电路一采用滤波电容,滤波电容和滤波电感均起到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所述正极电压输出导线5通过控制电路二与控制器2相连接,该控制电路二包括下mos管,下mos管的栅极与控制器2相连接、源级接地;下mos管的漏极通过滤波电感l与正极电压输出导线5相连接;下mos管用于控制正极电压信号输出,同样当电压达到特定电压值时,下mos管导通,输出正极电压信号。且滤波电感l与正极电压输出导线5的接入点之间连接有滤波电路二,滤波电路二同样采用滤波电容,起到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
18.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2通过指示灯驱动电路8与外部指示灯相连接,指示灯采用发光二极管,可以通过驱动发光二极管来指示转换器的运行状态。
19.此款大电流电源转换器采用成熟的高频开关电源技术,利用同步降压拓扑结构实现dc15v∽dc95v电源输入,输出电压12v,输出电流30a,额定功率360w,转换效率在90%以
上。内部控制器采用进口高驱动电流高电压ic,超低导通内阻mosfet,大电流铁硅铝功率电感,超低esr滤波电解电容。外壳采用高硬度铝合金型材,挤压一体成成型加工工艺,机壳内通过灌导热胶,具有散热快、结实耐用、外观好看、防水抗振动等特点。且产品的输出可以设计为引线和插座两种形式:输入输出线缆采用6平方特软硅胶线,并设计有控制信号线和指示信号线,方便连接开关和指示灯或者控制器的gpio。
20.本实用新型采用同步降压电源拓扑结构实现更高效率,适应输入电压范围宽,最高输入电压达95v,且耐压值高;具有效率高、损耗低、发热量小、体积小等优点;且具有开关信号线、指示信号线,可以通过外部开关控制开启关断,驱动发光二极管指示运行状态;实现输出电流真正满足30a,输出导线粗满足标准要求。
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别接入有电压输入导线和电压输出导线,电压输入导线包括正极电压输入导线(3)和负极电压输入导线(4),电压输出导线包括正极电压输出导线(5)和负极电压输出导线(6);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2),负极电压输入导线(4)和负极电压输出导线(6)均与控制器(2)相连接,正极电压输入导线(3)和正极电压输出导线(5)均通过控制电路与控制器(2)相连接;且控制器(2)与外部电源开关线(7)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用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压输入导线(3)通过控制电路一与控制器(2)相连接;控制电路一包括上mos管,上mos管的栅极与控制器(2)相连接、源极与正极电压输入导线(3)相连接,且上mos管的源极与正极电压输入导线(3)的接入点之间连接有滤波电路一,上mos管的漏极通过滤波电感(l)与正极电压输出导线(5)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用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压输出导线(5)通过控制电路二与控制器(2)相连接;控制电路二包括下mos管,下mos管的栅极与控制器(2)相连接、源级接地;下mos管的漏极通过滤波电感(l)与正极电压输出导线(5)相连接;且滤波电感(l)与正极电压输出导线(5)的接入点之间连接有滤波电路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用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一和滤波电路二均包括滤波电容,且滤波电容接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用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2)通过指示灯驱动电路(8)与外部指示灯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源转换器,用以解决现有的大电流电源转换器体积较大、效率较低、适应输入电压范围小、耐压值低、电能损耗大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接入有电压输入导线和电压输出导线,电压输入导线包括正极电压输入导线和负极电压输入导线,电压输出导线包括正极电压输出导线和负极电压输出导线;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负极电压输入导线和负极电压输出导线均与控制器相连接,正极电压输入导线和正极电压输出导线均通过控制电路与控制器相连接;且控制器与外部电源开关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同步降压电源拓扑结构实现更高效率,适应输入电压范围宽,具有效率高、损耗低、发热量小、体积小等优点。体积小等优点。体积小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董巧攀 张化成 陈亚伦 牛思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乡市燎原嘉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7
技术公布日:2022/5/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