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箱式变压器事故油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09 16:02: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事故油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新型箱式变压器事故油池结构。


背景技术:

2.电站内含油设备(如变压器等)在发生事故时,需将事故油排入事故油池。事故油为危险废物,若泄漏将污染水体及土壤。传统的变电站事故油池,仅利用事故油与水的密度差异分离油层、水层,实现初步隔油,但是当漏油量过大,造成油池内油液过多,很容易导致油液随着水排出,若任其排放到野外,必然也会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事故油池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箱式变压器事故油池结构,能够自动过滤回收漏油,防止油池内积油过多随排污管排出污染环境,且能减少油池的占地体积。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新型箱式变压器事故油池结构,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内部设有沉沙部,所述池体上连接设有排污管,所述池体的上方安装变压器,所述沉沙部的上方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上方设有回收管;所述池体的池口处设有承接斗,所述承接斗的底部设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贯穿所述过滤层伸入过滤层下方;所述排污管管包括进污端和排污端,所述进污端贯穿所述过滤层设置在沉沙部和导油管的末端之间,所述进污端靠近所述沉沙部的上表面,所述排污端靠近所述池体的池口。
6.进一步地,所述回收管的一端连接设有储油箱和控制器,所述回收管的另一端设有油位传感器,所述回收管上设有抽油泵,所述油位传感器和抽油泵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油位传感器的最低液位感应点靠近但不接触过滤层的上表面。
8.进一步地,过滤层包括网状滤箱,所述网状滤箱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卵石层、粗砂层和滤油棉层。
9.进一步地,所述承接斗的斗口为敞口或者设有气孔的半密封状态。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在实际使用情景中,初始状态时,池体内放水,水位高度在过滤层的下表面下方一点,当变压器发生漏油时,漏出的油被承接斗收集顺着导油管排入水中,油液在瞬间的重力冲击作用下,浸入水面,并且快速向周围散开后像水面漂浮,当水面上的油液越积越多后会在大气压作用下向上渗入过滤层中,经过除杂后继续向上,直到没过回收管后,控制回收管将过滤后的油液回收进行二次利用,传统的变电站事故油池当油量堆积到一定高度后会将底层的水通过排污管排出,此时会带出部分费油,很容易污染环境,本油池内积累的废油可以进行自动回收,增大油池的负荷,同时也能缩减油池的体积。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过滤回收漏油,防止油池内积油过多随排污管排出污染环境,且能减少油池的占地体积。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
15.1-池体;11-承接斗;12-导油管;2-沉沙部;3-排污管;31-进污端;32-排污端;4-过滤层;41-网状滤箱;42-卵石层;43-粗砂层;44-滤油棉层;5-回收管;51-储油箱;52-油位传感器;53-抽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17.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箱式变压器事故油池结构,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的内部设有沉沙部2,所述池体1上连接设有排污管3,所述池体1的上方安装变压器,所述沉沙部2的上方设有过滤层4,所述过滤层4的上方设有回收管5;所述池体1的池口处设有承接斗11,所述承接斗11的底部设有导油管12,所述导油管12贯穿所述过滤层4伸入过滤层4下方;所述排污管3管包括进污端31和排污端32,所述进污端31贯穿所述过滤层4设置在沉沙部2和导油管12的末端之间,所述进污端31靠近所述沉沙部2的上表面,所述排污端32靠近所述池体1的池口。
18.本实施例中,初始状态时,池体1内放水,水位高度在过滤层4的下表面下方一点,当变压器发生漏油时,漏出的油被承接斗11收集顺着导油管12排入水中,油液在瞬间的重力冲击作用下,浸入水面,并且快速向周围散开后像水面漂浮,当水面上的油液越积越多后会在大气压作用下向上渗入过滤层4中,经过除杂后继续向上,直到没过回收管5后,控制回收管5将过滤后的油液回收进行二次利用,传统的变电站事故油池当油量堆积到一定高度后会将底层的水通过排污管3排出,此时会带出部分费油,很容易污染环境,本油池内积累的废油可以进行自动回收,增大油池的负荷,同时也能缩减油池的体积。本油池能够自动过滤回收漏油,防止油池内积油过多随排污管排出污染环境,且能减少油池的占地体积。
19.如图1所示,所述回收管5的一端连接设有储油箱51和控制器,所述回收管5的另一端设有油位传感器52,所述回收管5上设有抽油泵53,所述油位传感器52和抽油泵53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20.所述油位传感器52的最低液位感应点靠近但不接触过滤层4的上表面。
21.本实施例中,油位传感器52的最低液位感应点靠近但不接触过滤层4的上表面,当事故油经过过滤层4的过滤后向上浸没油位传感器52设置的最低液位,然后持续向上升高,直至到达高液位,油位传感器52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器,然后控制器控制抽油泵53将油液抽出到储油箱51中存储,此时液面会下降,当再次到达设定的最低液位时,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抽油泵53停止抽液,方便及时将高出的过多事故油排出存储,方便进行二次回收利用,同时,也能减轻事故油池的承载负担,方便可持续的承接事故漏油。
22.如图2所示,过滤层4包括网状滤箱41,所述网状滤箱41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卵石层42、粗砂层43和滤油棉层44;本实施例中,将变压器漏油通入事故油池,随着油位逐渐升高,且油的密度比水小,会依次向上渗过卵石层42、粗砂层43和滤油棉层44进行杂质的过
滤,然后进入过滤层4的上方被回收排走,方便后学的回收再利用。
23.如图1所示,所述承接斗11的斗口为敞口或者设有气孔的半密封状态;本实施例中,敞口或者设有气孔的半密封状态都能方便利用气压是的事故油池内的液体流动。
24.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外观修改。
25.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箱式变压器事故油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的内部设有沉沙部(2),所述池体(1)上连接设有排污管(3),所述池体(1)的上方安装变压器,所述沉沙部(2)的上方设有过滤层(4),所述过滤层(4)的上方设有回收管(5);所述池体(1)的池口处设有承接斗(11),所述承接斗(11)的底部设有导油管(12),所述导油管(12)贯穿所述过滤层(4)伸入过滤层(4)下方;所述排污管(3)管包括进污端(31)和排污端(32),所述进污端(31)贯穿所述过滤层(4)设置在沉沙部(2)和导油管(12)的末端之间,所述进污端(31)靠近所述沉沙部(2)的上表面,所述排污端(32)靠近所述池体(1)的池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箱式变压器事故油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管(5)的一端连接设有储油箱(51)和控制器,所述回收管(5)的另一端设有油位传感器(52),所述回收管(5)上设有抽油泵(53),所述油位传感器(52)和抽油泵(53)均与控制器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箱式变压器事故油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位传感器(52)的最低液位感应点靠近但不接触过滤层(4)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箱式变压器事故油池结构,其特征在于:过滤层(4)包括网状滤箱(41),所述网状滤箱(41)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卵石层(42)、粗砂层(43)和滤油棉层(4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箱式变压器事故油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斗(11)的斗口为敞口或者设有气孔的半密封状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事故油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新型箱式变压器事故油池结构,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内部设有沉沙部,所述池体上连接设有排污管,所述池体的上方安装变压器,所述沉沙部的上方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上方设有回收管;所述池体的池口处设有承接斗,所述承接斗的底部设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贯穿所述过滤层伸入过滤层下方;所述排污管管包括进污端和排污端,所述进污端贯穿所述过滤层设置在沉沙部和导油管的末端之间,所述进污端靠近所述沉沙部的上表面,所述排污端靠近所述池体的池口。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过滤回收漏油,防止油池内积油过多随排污管排出污染环境。境。境。


技术研发人员:曹洪伟 陈海熬 王贵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能南京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7
技术公布日:2022/5/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