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止水带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09 15:44: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沉管隧道止水带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止水带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沉管法隧道施工,就是把在半潜驳或者干坞内预制好的隧道沉箱分别浮运到预定位置沉放对接,为使最后一节管段的沉放顺利必须留有长于该管段的距离空间,该余下距离空间所沉放对接的管段即视为最终接头。海底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是海底沉管隧道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沉管隧道建设的关键。
3.如图1所示,最终接头1包括沉管扩大段101和最终接头推出段102,在沉管浮运阶段,最终接头推出段102缩于沉管扩大段101内,在最终接头1安装阶段,将最终接头推出段102推出沉管扩大段,与前一管节进行对接。为保证沉管连接形成水密结构,在最终接头推出段102的端部设置有gina止水带2,在最终接头推出段102的端部与沉管扩大段之间连接有m止水带3,确保隧道使用安全。
4.止水带对安装完成的沉管是否能够形成水密结构来讲至关重要,关乎沉管隧道能否正常使用,因此,在沉管浮运安装过程中要确保gina、m止水带不受尖锐物体刺伤划破,而现有的止水带防护装置和方法无法保证在沉管浮运、沉放和顶进过程中都能够对止水带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止水带保护装置,能够在沉管浮运安装不同阶段中对止水带起到防护作用。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止水带保护装置,包括:
7.固定部分,固定部分与沉管扩大段固定连接并且位于止水带外部,固定部分相对于沉管扩大段静止;
8.可动部分,可动部分位于止水带外部,可动部分的一端与固定部分连接并且可相对于固定部分转动,可动部分的另一端包括撑出部,当最终接头推出段缩于沉管扩大段内时,撑出部罩于gina止水带和m止水带外,当最终接头推出段推出沉管扩大段时,撑出部可随可动部分的转动而撑出并罩于伸展开的m止水带外。
9.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分包括:
10.第一支杆,第一支杆与沉管扩大段顶部连接并且一端沿沉管放大段的表面伸出至沉管放大段的外部;
11.第二支杆,第二支杆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杆的伸出端并垂直于第一支杆,第二支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点,可动部分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接点。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动部分还包括:支撑部,支撑部用于支撑撑出部,支撑部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点可转动连接,支撑部远离第二支杆的一侧设置有撑出部。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为具有四边形结构的支架,撑出部构成四边形结构的一条边,撑出部对侧的一边为第三支杆;第三支杆的顶端与第一连接点可转动地连接;当最终接头推出段缩于沉管放大段内时,第三支杆与第二支杆在长度方向上贴合;当最终接头推出段推出沉管扩大段时,支撑部绕第一连接点转动以使第三支杆与第二支杆分离,撑出部撑出并罩于m止水带外。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杆上在远离沉管的方向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第二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之间,撑出部的顶端连接有拉杆;当拉杆连接至第二连接点时,第三支杆与第二支杆在长度方向上贴合;当拉杆连接至第三连接点时,第三支杆与第二支杆分离,撑出部撑出并罩于m止水带外。
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杆在远离沉管的方向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点,撑出部的顶端与第二连接点之间连接有拉杆,拉杆的长度可调节,通过改变拉杆的长度可使得第三支杆与第二支杆在长度方向上贴合,或第三支杆与第二支杆分离并且撑出部撑出罩于m止水带外。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撑出部延伸至四边形结构外部,从而具有足够的面积罩于m止水带外部。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止水带保护装置串联设置有多个并且覆盖沉管扩大段顶部的整个宽度。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分和可动部分均覆盖有防护罩。
19.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分和可动部分连接有辅助可动部分转动地吊索。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21.(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止水带保护装置,通过固定部分与可动部分的配合,撑出部可根据沉管浮运安装过程适应性地撑出,从而该止水带保护装置能够在浮运、沉放和顶进过程中均保护止水带免受到外部破坏,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22.(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止水带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拉杆连接可动部分与固定部分,可通过调整拉杆的长度或连接位置,实现对撑出部撑出状态的固定,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4.图1为沉管最终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止水带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止水带保护装置第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止水带保护装置第二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止水带保护装置沿沉管横截面布置的示意图;
29.图中:
30.1、最终接头;101、沉管扩大段;102、最终接头推出段;
31.2、gina止水带;
32.3、m止水带;
33.4、止水带保护装置;41、固定部分;42、可动部分;421、撑出部;422、支撑部;401、第一支杆;402、第二支杆;403、第三支杆;404、拉杆;
34.501、第一连接点;502、第二连接点;503、第三连接点;
35.6、加强杆;
36.7、拉杆;
37.8、吊索。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0.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止水带保护装置,如图2-图4所示,该止水带保护装置包括:
43.固定部分41,固定部分41与沉管扩大段101固定连接并且位于止水带外部,在沉管浮运安装整个过程中,固定部分41相对于沉管扩大段101静止;
44.可动部分42,可动部分42位于止水带外部,可动部分42的一端与固定部分41连接并且可相对于固定部分41转动,可动部分42的另一端包括撑出部421,当最终接头推出段102缩于沉管扩大段101内时,撑出部421罩于gina止水带2和m止水带3外,当最终接头推出段102推出沉管扩大段101外时,撑出部421可随可动部分42的转动而撑出并罩于伸展开的m止水带3外部。
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止水带保护装置,通过固定部分41与可动部分42的配合,撑出部421可根据沉管浮运安装过程适应性地撑出,从而该止水带保护装置能够适应沉管浮运安装全过程中,保护止水带免受水面漂浮物或水面掉落物体的破坏。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分41包括:
47.第一支杆401,该第一支杆401与沉管扩大段101顶部连接并且一端沿沉管放大段101的表面伸出至沉管放大段101的外部;
48.第二支杆402,该第二支杆402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杆401的伸出端并垂直于第一支杆401,第二支杆40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点501,可动部分42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接点501。
49.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定部分41的可实现的具体的结构,但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实现。此外,为加强第一支杆401和第二支杆40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两者之间还连接有两个以上加强杆6。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动部分42还包括:支撑部422,支撑部422用于支撑撑出部421,支撑部42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点501可转动连接,支撑部422远离第二支杆402的一侧设置有撑出部421。
51.具体地,支撑部422为具有四边形结构的支架,撑出部421构成该四边形结构的一条边,撑出部421对侧的一边为第三支杆403;第三支杆403的顶端与第一连接点501可转动地连接;当最终接头推出段102缩于沉管放大段101内时,第三支杆403与第二支杆402在长度方向上贴合;当最终接头推出段102推出沉管扩大段101时,支撑部422绕第一连接点501转动以使第三支杆403与第二支杆402分离,撑出部422撑出并罩于伸展后的m止水带3外。
52.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动部分42的具体结构,采用具有四边形结构的支撑部422对撑出部421进行支撑并且带动撑出部421转动,以罩于随最终接头推出段102伸展出的m止水带上部。该四边形结构可实现在撑出部421撑出时,采用其一边与第二支杆402接触贴合,撑出部422作为对侧边可向下罩住gina止水带及缩回的m止水带进行保护。
53.进一步地,该四边形结构的对角线安装有加强杆6以维持该四边形结构的稳定性。
54.此外,为减少第二支杆402和第三支杆403之间的摩擦,第二支杆402或第三支杆403上在两者接触的部位设置有垫板,该垫板可以为橡胶材质。
55.以下提供两种保持可转动部分42状态的实施方式。
5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杆402上在远离沉管的方向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点502和第三连接点503,第二连接点502位于第一连接点501和第三连接点503之间,撑出部421的顶端连接有拉杆7;如图3所示,当拉杆7连接至第二连接点502时,第三支杆403与第二支杆402在长度方向上贴合;如图4所示,当拉杆7连接至第三连接点503时,第三支杆403与第二支杆402分离,撑出部421撑出并罩于伸展出的m止水带3外。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拉杆7可选择可调长度丝杠,当从第二连接点502换位至第三连接点503处或由第三连接点503换位至第二连接点502时,可以微调拉杆7的长度,从而顺利完成换位。
5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杆402在远离沉管的方向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点502,撑出部421的顶端与第二连接点502之间连接有拉杆7,拉杆7的长度可调节,通过改变拉杆7的长度可使得第三支杆403与第二支杆402在长度方向上贴合,或第三支杆403与第二支杆402分离并且撑出部421撑出罩于伸展出的m止水带3外。具体地,当最终接头推出段102缩于沉管扩大段101内时,调节拉杆7的长度伸长,使得第三支杆403与第二支杆402贴合;当最终接头推出段102推出沉管扩大段101外时,调节拉杆7的长度缩短,使得支撑部422绕第一连接点501向沉管外旋转而带动撑出部421撑出并罩于m止水带3上部。
58.此外,为方便撑出部421撑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分41和可动部分42连接有吊索8,当需要转动可动部分42时,使用塔吊等吊装设备提起吊索8,使得撑出部42撑开,随
后固定拉杆7保持撑开部21的状态。
59.在一些实施例中,撑出部421延伸至支撑部422的四边形结构外部,从而使得该止水带保护装置具有足够的保护面积以罩于m止水带3外部。
60.如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止水带保护装置4串联设置有多个并且覆盖沉管扩大段的顶部的整个宽度,从而能够遮盖所有止水带,有效保护止水带免受外部损害。
6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止水带保护装置,隐含地公开固定部分41和可动部分42均覆盖有防护罩。具体地,该防护罩可以为薄钢板。
62.下面结合图3、图4对本实用新型用于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止水带保护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63.在沉管二次舾装阶段,将本实用新型的止水带保护装置安装于沉管最终接头上;具体地,将固定部分41与沉管扩大段101固定连接,可动部分42的第三支杆403与固定部分41的第二支杆402紧密贴合,通过拉杆7保持可动部分42的状态;
64.如图3所示,在沉管浮运过程中,沉管最终接头1的最终接头推出段102缩于沉管扩大段101内,此时可动部分42的撑出部421向下延伸保护gina止水带2和m止水带3免于受到水面漂浮物的破坏;
65.当沉管浮运至指定安装水域时,沉管最终接头下放之前,调节拉杆7在第二支杆402上的连接位置或调整拉杆7的长度,使得可动部分42转动而撑出部421撑出,随后固定拉杆7保持可动部分42的状态,如图4所示;在此状态下,可在沉管最终接头下放阶段和最终接头推出段102推出阶段,保护gina止水带和逐渐展开的m止水带免于受到水面上掉落尖锐物体的破坏;
66.当沉管最终接头1完成安装后,拆除该止水带保护装置即可。
67.最后应当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6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