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益生菌制剂波动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09 14: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益生菌制剂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益生菌制剂波动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益生菌凭借其优益的功能特性,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尤其是富含益生菌的饮品,其在为人体补充所需益生菌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口味,在益生菌饮品的制作过程中,搅拌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无论是利用粉状益生菌还是液态益生菌来生产益生菌制剂,都需要将益生菌与溶液充分混合,目前市面上益生菌制剂的搅拌装置,大多为一个搅拌桶,里面设置搅拌叶来进行搅拌工作,这种的搅拌装置在搅拌过程中,由于益生菌制剂因离心作用会随搅拌叶旋转,导致搅拌效率较低,搅拌极不充分。
3.中国专利cn202020753748.x就公开了一种益生菌粉剂溶化搅拌装置,通过其底部的转盘带动斜切刀转动,进而带动桶内益生菌制剂转动,通过内壁的导向螺旋部,来辅助益生菌制剂进行翻滚,但是这种的搅拌方式,由于其带动益生菌制剂转动的转盘位于底部,导致其与益生菌制剂具有较小的接触面,需要较快的转速才能带动益生菌制剂转动,再加上内壁上螺旋导向槽的影响,越远离转动盘的益生菌制剂,其搅拌效果越不明显,需要大量的搅拌时间来进行益生菌制剂的搅拌工作,而且内壁上的螺旋导向槽只能对靠近内壁的益生菌制剂进行辅助翻滚,要想实现该装置良好的搅拌混合效果,也仍需要大量的搅拌时间来进行益生菌制剂的搅拌工作,搅拌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益生菌制剂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工作时搅拌不能充分进行,需要消耗大量搅拌时间,来实现益生菌制剂的混合搅拌工作,导致装置搅拌效率极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益生菌制剂波动搅拌装置。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益生菌制剂波动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密封盖和搅拌系统,所述搅拌桶竖直布置,其上端开口且开口处设有密封盖,防止在搅拌过程中益生菌制剂产生飞溅,所述搅拌系统包括搅拌部,其竖直转动设于搅拌桶内,所述密封盖上设有进口管,用于原材料的添加工作,通过搅拌桶内搅拌部的旋转,来实现益生菌制剂的搅拌工作。
7.作为优选的,所述搅拌桶形状包括圆柱状,其内壁自上而下设有若干道环形波动槽,若干环形波动槽平行布置,所述搅拌部包括立柱,其竖直位于搅拌桶内且上端贯穿密封盖连接有动力装置,所述立柱周向设有若干搅拌柱,所述搅拌柱一端与立柱竖直转动连接,另一端滑动设于波动槽内,所述搅拌柱在随立柱转动过程中,在波动槽作用下,搅拌柱会上下摆动,这样设计,即使益生菌制剂因离心作用产生与搅拌部同转向的转动趋势,搅拌柱亦能够很好的在转动过程中通过上下摆动实现对益生菌制剂的搅拌工作,大大提高了搅拌效果和搅拌效率。
8.如上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制剂波动搅拌装置,上述的若干道波动槽中任一波动槽的波峰高度相同,波谷高度也相同,且波峰与波谷高度差不小于立柱与搅拌桶内壁距离的1/3,保证搅拌柱与波动槽的滑动连接端具有较大的上下摆动幅度,进一步保证了搅拌效果。
9.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周向设有若干层搅拌柱,每层搅拌柱数量为2-4个,且所述搅拌柱布置层数与波动槽数量相同,同层的搅拌柱与立柱连接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方便搅拌柱的布置工作。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同层所述搅拌柱与立柱的连接点所在平面,位于靠近其的波动槽波峰所在平面与波谷所在平面之间,且与波动槽波峰、波谷所在平面的距离相同,同时,所述搅拌柱通过滑动装置与波动槽滑动连接,且所述搅拌柱转至水平位置时,所述滑动装置位于波动槽最内侧,因为搅拌柱的长度固定,又因为其在上下摆动过程中,滑动装置与立柱的水平距离会发生改变,这样的设计方式,使搅拌柱摆动至最大幅度时,滑动装置仍能够较容易地位于波动槽内,而搅拌柱转至水平位置时,所述滑动装置刚好位于波动槽最内侧的设计,降低了波动槽的设置深度,降低了设置难度。
11.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柱通过连接装置与立柱转动连接,且当所述立柱转至波动槽波峰或波谷位置时,该波峰或波谷处的外端与连接装置的距离,小于此时滑动装置与连接装置的距离,保证滑动装置能够一直位于波动槽内,防止滑动装置脱落影响搅拌效果。
12.如上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制剂波动搅拌装置,所述搅拌桶底端内壁包括倒置的圆台形,圆台形底端设有溶液出口,圆台形的设计有助于益生菌制剂的排出。
13.作为优选的,所述立柱下端还设有辅助搅拌器,所述辅助搅拌器包括周向布置的若干搅拌叶,且所述搅拌叶转动平面与底部内壁平行,使位于搅拌桶底部的益生菌制剂也能够被充分搅拌,降低了搅拌所需时间,提高了搅拌速率。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益生菌制剂波动搅拌装置,该装置包括搅拌桶及其内部的搅拌部,用于完成益生菌制剂的搅拌工作,所述搅拌桶内壁上自上而下且平行设有若干道波动槽,搅拌部包括立柱及周向布置的搅拌柱,搅拌柱一端与立柱转动连接,另一端滑动设于波动槽内,立柱旋转带动搅拌柱旋转,对搅拌桶内的益生菌制剂进行搅拌,同时,因波动槽的作用,搅拌柱在转动过程中会产生上下的浮动,这样即使益生菌制剂因离心作用产生与搅拌部同转向的转动趋势,搅拌柱也能够很好地完成搅拌工作,有效提高了搅拌效率。
附图说明
15.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方案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在附图中:
17.图1为实施例中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实施例中搅拌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实施例中搅拌系统与密封盖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实施例中搅拌柱、辅助搅拌器与立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中各附图标记所代表的组件为:
23.1、支架,11、第一竖架,12、第二竖架,13、横撑,14、加强杆,2、搅拌桶,21、波动槽,22、出液口,23、承接口,3、密封盖,31、吊耳,4、搅拌系统,41、电机,42、搅拌部,421、立柱,422、搅拌柱,4221、连接杆,4222、连接头,4223、滚轮,423、辅助搅拌器,4231、连轴,4232、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需要说明,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25.实施例
2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益生菌制剂波动搅拌装置,参见图1,包括支架1和搅拌桶2,所述支架1竖直布置,其上竖直设有搅拌桶2,所述搅拌桶2上端设有密封盖3,所述密封盖3上还连接有搅拌系统4。
27.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桶2整体形状为圆柱筒状,所述支架1包括两根第一竖架11、四根第二竖架12、两根横撑13和四根加强杆14,两个所述第一竖架 11分别位于搅拌桶2两侧,且上下两端分别于搅拌桶2上部和下部连接,两根所述横撑13分别位于搅拌桶2两侧水平布置,其中部与第一竖架11下端连接,四根所述第二竖架12两两一组分别位于两横撑13两端的下方,相邻两竖架的下部之间水平设有加强杆14,组成该装置的基本固定结构。
28.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桶2上端为柱筒状,下端向内收缩形成倒置的圆台状,圆台底部向下竖直设有出液口22,搅拌完成的益生菌制剂能够由出液口22放出,而圆台形的设计有助于益生菌制剂的排出。
29.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桶2内壁自上而下设有六道环形波动槽21,六道环形波动槽21平行布置,且所述波动槽21各处波形均相同,同一道波动槽21的波峰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波谷亦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30.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桶2上端开口处设有承接口23,所述承接口23为环形缺口状,所述密封盖3通过下端与承接口23相配合的连接台与搅拌桶2连接,防止在搅拌过程中益生菌制剂产生飞溅,所述密封盖3上端两侧还设有吊耳31,当组装或拆卸密封盖3,进行密封筒清洗工作时,方便密封盖3的吊装工作,密封盖3上还设有进口管(图未示),用于益生菌制剂原料的添加工作。
31.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系统4包括电机41和搅拌部42,所述电机41竖直设于密封盖3上端,其传动端竖直向下贯穿密封盖3伸入搅拌桶2内部,且传动端位于搅拌桶2内部一端连接有搅拌部42,用于搅拌桶2内益生菌制剂的搅拌混合工作。
32.进一步的,所述搅拌部42竖直布置,其包括立柱421和搅拌柱422,所述立柱421竖直布置且轴线与搅拌桶2轴线共线,其上端与电机41传动端连接,所述搅拌柱422设有若干个且绕立柱421均布。
33.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柱422设有六层,每层分别对应一个波动槽21且均分别包括若干个搅拌柱422,同层的若干搅拌柱422与立柱421连接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需要说明的是,搅拌柱422数量为2-4个,且数量最大不大于波动槽 21波峰或波谷的数量,所述搅拌柱
422包括连接杆4221、连接头4222和滚轮 4223,所述连接杆4221一端通过连接头4222与立柱421转动连接,且所述搅拌柱422绕连接头4222转动平面竖直,同层所述搅拌柱422上的连接头422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连接杆4221远离连接头4222一端还设有滚轮4223,所述滚轮4223通过销轴与连接杆4221连接。
34.具体的,所述滚轮4223与销轴连接,滚轮4223轴线与销轴轴线共线,销轴远离滚轮4223一端与连接杆4221转动连接,所述销轴绕连接杆4221的转动平面竖直,所述滚轮4223位于波动槽21内,且能够在立柱421带动搅拌柱422 转动时,沿波动槽21移动,所述搅拌柱422在随立柱421转动过程中,在波动槽21作用下,搅拌柱422会上下摆动,这样设计,即使益生菌制剂因离心作用产生与搅拌部42同转向的转动趋势,搅拌柱422亦能够很好的在转动过程中通过上下摆动实现对益生菌制剂的搅拌工作,大大提高了搅拌效果和搅拌效率。
3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波动槽21波峰与波谷高度差不小于立柱421与搅拌桶 2内壁距离的1/3,保证搅拌柱422与波动槽21的滑动连接端具有较大的上下摆动幅度,进一步保证了搅拌效果。
36.本实施例为保证装置使用效果,同层所述搅拌柱422与立柱421的连接点所在平面,位于靠近其的波动槽21波峰所在平面与波谷所在平面之间,且与波动槽21波峰、波谷所在平面的距离相同,此时所述滚轮4223位于波动槽21最内侧,因为搅拌柱422的长度固定,又因为其在上下摆动过程中,滚轮4223与立柱421的水平距离会发生改变,这样的设计方式,使搅拌柱422摆动至最大幅度时,滚轮4223仍能够较容易地位于波动槽21内,降低了波动槽21的设置深度需求。
37.进一步的,当所述搅拌柱422转至波动槽21波峰或波谷位置时,该波峰或波谷处的外端与连接头4222的距离,小于此时滚轮4223与连接头4222的距离,因为水平状态下的搅拌柱422带动滚轮4223朝向波动槽21波峰与波谷移动时,连接杆4221长度不变的前提下,滚轮4223在波动槽21内与搅拌桶2内壁的距离会减小,该设计方式能够使滚轮4223始终位于波动槽21内,防止其脱落影响搅拌效果。
38.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系统4还包括辅助搅拌器423,其位于立柱421下端,所述辅助搅拌器423包括连轴4231和搅拌叶4232,所述连轴4231上端与立柱 421下端连接,其下端竖直向下且周向设有若干搅拌叶4232,所述搅拌叶4232 倾斜布置,其随立柱421转动时扫过的图形面始终平行于搅拌桶2底端内壁。
39.本实施例中,该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40.(1)、将益生菌制剂原料由密封盖3上端的进口管加入搅拌桶2内;
41.(2)、启动电机41,电机41带动立柱421转动,立柱421转动带动搅拌柱422转动,同时在立柱421转动过程中,在波动槽21作用下,立柱421还会绕连接头4222竖直转动,大大增加了装置的搅拌效果;
42.(3)、立柱421转动同时能够带动其下端的辅助搅拌器423转动,完成搅拌桶2底部益生菌制剂的搅拌工作,进一步保证了搅拌充分性;
43.(4)、将搅拌完成的益生菌制剂由出液口22放出。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增减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