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刺鳅捕鱼槽的制作方法

2022-05-09 10:27: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类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刺鳅捕鱼槽。


背景技术:

2.大刺鳅为我国原生鱼类,分布于江西、广东、广西和湖南等南方地区。大刺鳅常栖息于有碎石的江河溪流,并以此隐匿于石缝或洞穴,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底栖动物、虾类和部分藻类为食。该鱼类个体一般为50-150克,较大的个体可接近600克。大刺鳅肉质细嫩口感好,具有益气壮阳,消暑利尿等功效,具有非常好的食用价值。大刺鳅喜阴趴于池底或洞穴,且全身细长、光滑,常规的撒网方法较难打捞,起补率低。
3.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技术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捉大刺鳅鱼苗方便、省力的大刺鳅捕鱼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刺鳅捕鱼槽,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首尾两端对外敞开,所述外壳的上侧在首尾两端的位置设置有盖板,两个所述盖板的尺寸均大于所述外壳的首尾两端开口,两个所述盖板均与所述外壳的边缘铰接,使得两个所述盖板可相对所述外壳向上打开或向下关闭;内收纳槽,所述内收纳槽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侧,所述内收纳槽的首尾两端短于所述外壳的首尾两端,所述内收纳槽内设置有若干条通道彼此平行的,所述通道首尾两端贯通并且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壳两端的延伸方向同向;提起所述外壳后,两个所述盖板由于重力驱动会闭合所述外壳的首尾两端。
6.上述结构主要用于鱼苗的捕捉,这个阶段的鱼苗的尺寸略小于手指,鱼苗对应的直径尺寸为8-16mm。相邻两条通道之间,为薄壁结构。而育苗则在小型养殖池内养殖。在使用时,利用大刺鳅喜欢钻洞、喜欢阴暗位置的特点,布置了合适大刺鳅的通道,大刺鳅会主动地钻入通道内。通常情况下,在提起所述外壳时,两个所述盖板由于重力驱动会闭合所述外壳的首尾两端,如此可以防止大刺鳅意外掉落(实际上大刺鳅遇到阳光会继续地钻入通道内);需要注意的是,盖板需要设置为合理的重量。当将外壳缓慢放入水中时,水流产生的冲击力会顶开两个所述盖板,此时外壳的首尾两端呈打开状态。
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个所述盖板远离铰接处的位置设置有气囊,气囊用于增加浮力,较远位置的气囊产生的作用于铰接处的扭矩更大。在其他方案中,可以直接利用较大体积的盖板,利用盖板自身产生的浮力。
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壳和所述内收纳槽为一体结构。进一步,所述外壳和所述内收纳槽均为塑料材质。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外壳和所述内收纳槽为一体成型注塑。进一步,为了方便清理通道(存在淤泥),为了减少死角,沿所述通道的轴向上看,塑料的通道的横截面为圆形。在清理时,使用圆柱形的毛刷来回抽插。
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壳和所述内收纳槽为分体结构,所述外壳和所述内收纳槽通过粘胶固定。在另一种方案中,所述外壳的内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内收纳槽在对应位置设置可嵌入卡槽的棱条,两者过盈配合实现外壳和内收纳槽的连接。在另一种方案中,所述内收纳槽的外侧轮廓的尺寸略大于所述外壳的内壁的尺寸,所述内收纳槽与所述外壳之间直接为过盈配合连接(为外壳通过弹性变形适当地夹持内收纳槽)。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通道为圆形,所述内收纳槽由多根圆管捆绑而成。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实现废物利用,如果在厂房拾取到长度不相同、不近似的圆管,可以将长的圆管锯掉一节。与此同时,不同材料、不同尺寸(尺寸范围都应该为8-16mm)的圆管也可以混合使用。
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通道为蜂窝形,所述内收纳槽由多块蜂窝板层叠而成。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实现废物利用,原理同上述案例,选择废旧的蜂窝板层叠,重新裁剪出合适的尺寸。
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个所述盖板的边缘均设置圆角。采用上述方案,既可以避免所述盖板的尖锐处意外刺伤大刺鳅,也方便使用者用手触摸。
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拉环,多个所述拉环上缠绕有绳索用于平衡地提起所述外壳;多条绳索在所述外壳的上方提前卷绕成一条状,方便使用者直接拎起单条的绳索。如图1所示,图中暂时画出左右两侧的拉环和绳索。
14.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内收纳槽的设计空间利用率高,可以大量地收纳大刺鳅,捕捉效率高,两个盖板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大刺鳅意外掉落,使用方便。实际制作中,内收纳槽可以废物利用、就地取材,用户仅制作外壳及其盖板,整个装置成本低。
附图说明
15.图1是一种实施例下大刺鳅捕鱼槽的立体图;
16.主要的附图标记说明:10、外壳;20、内收纳槽;30、盖板;40、拉环;50、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顶部”、“底部”、“顶面”、“底面”、“内”、“外”、“内侧”、“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术语“第一”、
ꢀ“
第二”、
ꢀ“
第三”只是用于描述目的以及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
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
ꢀ“
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1.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刺鳅捕鱼槽,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的首尾两端对外敞开,所述外壳10的上侧在首尾两端的位置设置有盖板30,两个所述盖板30的尺寸均大于所述外壳10的首尾两端开口,两个所述盖板30均与所述外壳10的边缘铰接,使得两个所述盖板30可相对所述外壳10向上打开或向下关闭;内收纳槽20,所述内收纳槽20安装于所述外壳10的内侧,所述内收纳槽20的首尾两端短于所述外壳10的首尾两端,所述内收纳槽20内设置有若干条通道彼此平行的,所述通道首尾两端贯通并且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壳10两端的延伸方向同向;提起所述外壳10后,两个所述盖板30由于重力驱动会闭合所述外壳10的首尾两端。
22.上述结构主要用于鱼苗的捕捉,这个阶段的鱼苗的尺寸略小于手指,鱼苗对应的直径尺寸为8-16mm。相邻两条通道之间,为薄壁结构。而育苗则在小型养殖池内养殖。在使用时,利用大刺鳅喜欢钻洞、喜欢阴暗位置的特点,布置了合适大刺鳅的通道,大刺鳅会主动地钻入通道内。通常情况下,在提起所述外壳10时,两个所述盖板30由于重力驱动会闭合所述外壳10的首尾两端,如此可以防止大刺鳅意外掉落(实际上大刺鳅遇到阳光会继续地钻入通道内);需要注意的是,盖板30需要设置为合理的重量。当将外壳10缓慢放入水中时,水流产生的冲击力会顶开两个所述盖板30,此时外壳10的首尾两端呈打开状态。
2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个所述盖板30远离铰接处的位置设置有气囊,气囊用于增加浮力,较远位置的气囊产生的作用于铰接处的扭矩更大。在其他方案中,可以直接利用较大体积的盖板30,利用盖板30自身产生的浮力。
2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壳10和所述内收纳槽20为一体结构。进一步,所述外壳10和所述内收纳槽20均为塑料材质。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外壳10和所述内收纳槽20为一体成型注塑。进一步,为了方便清理通道(存在淤泥),为了减少死角,沿所述通道的轴向上看,塑料的通道的横截面为圆形。在清理时,使用圆柱形的毛刷来回抽插。
2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壳10和所述内收纳槽20为分体结构,所述外壳10和所述内收纳槽20通过粘胶固定。在另一种方案中,所述外壳10的内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内收纳槽20在对应位置设置可嵌入卡槽的棱条,两者过盈配合实现外壳10和内收纳槽20的连接。在另一种方案中,所述内收纳槽20的外侧轮廓的尺寸略大于所述外壳10的内壁的尺寸,所述内收纳槽20与所述外壳10之间直接为过盈配合连接(为外壳10通过弹性变形适当地夹持内收纳槽20)。
2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通道为圆形,所述内收纳槽20由多根圆管捆绑而成。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实现废物利用,如果在厂房拾取到长度不相同、不近似的圆管,可以将长的圆管锯掉一节。与此同时,不同材料、不同尺寸(尺寸范围都应该为8-16mm)的圆管也可以
混合使用。
2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通道为蜂窝形,所述内收纳槽20由多块蜂窝板层叠而成。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实现废物利用,原理同上述案例,选择废旧的蜂窝板层叠,重新裁剪出合适的尺寸。
2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个所述盖板30的边缘均设置圆角。采用上述方案,既可以避免所述盖板30的尖锐处意外刺伤大刺鳅,也方便使用者用手触摸。
2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壳10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拉环40,多个所述拉环40上缠绕有绳索50用于平衡地提起所述外壳10;多条绳索50在所述外壳10的上方提前卷绕成一条状,方便使用者直接拎起单条的绳索50。如图1所示,图中暂时画出左右两侧的拉环40和绳索50。
30.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