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2022-05-08 08:47: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制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的国家标准的实施,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成为了各生产厂家普遍采用的车辆尾气后处理装置。
3.dpf可以捕集发动机排放尾气中的颗粒物(如碳烟颗粒),从而实现尾气净化,当dpf捕集的颗粒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进行dpf再生以烧除所捕集的颗粒物。合理进行dpf再生的前提是准确得到dpf中的颗粒物捕集量,若其实际值与车辆的电子控制器(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的计算值差别过大可能直接烧毁dpf。相关技术中,主要通过压差传感器采集行车过程中的dpf上下游的压差值,作为ecu计算颗粒物捕集量的指标。可见,压差传感器采集的压差值的准确性十分关键,当所采集的压差值出现偏差,即认为压差传感器出现采集偏移时,会造成dpf中颗粒物捕集量的计算不准确,发生诊断误报,进而导致dpf频繁再生或者再生不及时,严重时将直接影响行车安全。
4.由此可见,检测dpf的压差传感器是否出现采集偏移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实现了针对dpf的压差传感器是否出现采集偏移的检测。
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当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采集所述车辆的颗粒捕集器的下游压力实际值和压差实际值;所述压差用于标识所述颗粒捕集器的上游压力和下游压力的差;根据所述下游压力实际值确定下游压力测量值,根据所述压差实际值确定压差测量值;获取预先标定的下游压力参考值与压差参考值;根据所述下游压力测量值与所述下游压力参考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述压差测量值与所述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检测所述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移。
7.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的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采集单元、确定单元、获取单元和检测单元:所述采集单元,用于当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采集所述车辆的颗粒捕集器的下游压力实际值和压差实际值;所述压差用于标识所述颗粒捕集器的上游压力和下游压力的差;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下游压力实际值确定下游压力测量值,根据所述压差实际值确定压差测量值;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先标定的下游压力参考值与压差参考值;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下游压力测量值与所述下游压力参考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述压差测量值与所述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检测所述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移。
8.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当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采集此状态下的车辆颗粒捕集器的下游压力实际值、以及颗粒捕集器的上游压力和下游压力的压差实际值,根据所采集的下游压力实际值确定下游压力测量值,根据所采集的压差实际值确定压差测量值,并获取预先标定的下游压力参考值和压差参考值;进一步根据下游压力测量值与下游压力参考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压差测量值与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检测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移。本技术实施例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针对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的检测机制,在该检测机制中引入了颗粒捕集器的下游压力实际值,辅助检测该压差传感器实际测量的压差是否存在采集偏移。具体的,在该检测机制中,基于下游压力测量值(根据下游压力实际值确定)与下游压力参考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压差测量值(根据压差实际值确定)与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来检测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移;由于下游压力测量值与下游压力参考值之间的关系能够反映所检测的下游压力是否正常,压差测量值与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能够反映所检测的压差是否正常,并且这两种参数的实际测量值正常与否具有密切的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机制可以有效地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柴油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的检测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的检测逻辑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的检测装置的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柴油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示意图,具体的,图1中的(a)为系统布置示意图,图1中的(b)为dpf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c)为dpf内部结构示意图。
13.如图1中的(a)所示,101为发动机,102为doc(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氧化型催化转化器),103为dpf,104为压差传感器。
14.doc,一般是在蜂窝陶瓷载体上涂覆贵金属催化剂(如贵金属铂pt等),其目的是在于降低发动机尾气中的hc(碳氢化合物)、co(一氧化碳)和sof(可溶性有机成分)的化学反应活化能,使这些物质能与尾气中的氧气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氧化反应并最终转化为co2和h2o。doc不需要再生系统和控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的特点,已经广泛应用在柴油发动机等的尾气后处理系统中。
15.dpf,主要是通过扩散、沉积和撞击机理来过滤捕集发动机尾气中的颗粒物,其中,发动机尾气中的颗粒物主要包含未燃的碳烟(soot)和灰分(ash)这两种物质。发动机尾气流经dpf时,尾气中的颗粒物被捕集在dpf过滤器的滤芯内,将较清洁的尾气排入大气中。目前,dpf应用较多的是壁流式蜂窝陶瓷过滤器,主要应用于工程机械和城市公共汽车等,具有操作简单、过滤效率高等特点,但存在dpf再生以及对发动机燃油中的硫成分比较敏感的问题。
16.如图1中的(b)所示,为dpf的整体结构,包括氧化催化剂涂层以及过滤器基板;如图1中的(c)所示,为dpf的内部结构,过滤器基板以一定结构设计,便于过滤捕集发动机尾气中的颗粒物。
17.dpf,其工作原理是当发动机尾气流经doc时,在200~600℃的温度条件下,co和hc几乎全部被氧化成co2和h2o,同时no被转化成no2;而后尾气从doc排出进入dpf,其中的颗粒物被捕集在过滤器的滤芯内,将较清洁的尾气排入大气中。一般,dpf的捕集效率可达90%以上。
18.随着工作时间的加长,dpf中沉积的颗粒物越来越多,不仅影响dpf的过滤效果,还会增加发动机的排气背压,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换气和燃烧性能,导致发动机的功率输出降低、油耗增加,因此,需要定期除去沉积的颗粒物,以恢复dpf的过滤性能。将除去dpf中沉积的颗粒物的过程称为dpf再生,dpf再生主要包括主动再生和被动再生两种方法。
19.其中,主动再生指的是利用外界能量提高dpf内的温度,使沉积的颗粒物着火燃烧。当dpf的压差传感器检测到dpf上下游压差过大时,认为已达到dpf所能承载的碳累积量,此时通过外界能量(例如在doc前喷射柴油并燃烧),来提高dpf内的温度,使dpf内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沉积的颗粒物着火燃烧,达到再生的目的。一般而言,dpf内的温度上升至550℃以上,即可使沉积的颗粒物完全燃烧,从而恢复dpf的过滤能力。
20.被动再生指的是在一定温度区间内,利用发动机尾气中具有较强氧化能力的no2作为氧化剂,沉积的颗粒物被氧化生成co2,同时no2被还原生成no,从而达到除去沉积的颗粒物的目的。被动再生的进行不需要喷射额外的燃油,因此在dpf的生命周期内,进行被动再生的次数越多,则进行主动再生的周期就越长,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所消耗的燃油就越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动机的整体油耗。
21.需要说明的是,图1示出的发动机为六缸式的柴油发动机,且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不仅可以包括图1示出的doc和dpf,还可能包括如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等处理系统。即,图1仅作为示例,展示了一种柴油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的检测方法的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s201:当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采集所述车辆的颗粒捕集器的下游压力实际值和
压差实际值。
23.其中,所述压差用于标识所述颗粒捕集器的上游压力和下游压力的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当车辆进入停车状态时,采集该车辆的颗粒捕集器的下游压力实际值和压差实际值。
24.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能够较为准确地标定出车辆处于停车状态下的下游压力参考值和压差参考值,因此本技术中选择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作为数据采集的车辆运行状态条件,基于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采集的下游压力实际值和压差实际值,实现对dpf的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移的检测。
25.车辆的停车状态可以为车辆怠速运行或车辆零车速泊车,可以理解的是,在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车辆的电子控制器(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处于上电状态。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利用设置在dpf排气歧管上的压力传感器采集所述下游压力实际值,利用设置在dpf进排气歧管之间的压差传感器采集所述压差实际值。
27.利用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是与之对应的下游压力信号和压差信号,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a/d转换器将传感器所采集到的下游压力信号和压差信号转换为对应的下游压力实际值和压差实际值。
28.考虑到不同的传感器之间存在信号采集一致性的差异,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差传感器为智能传感器;则,利用所述智能传感器采集所述下游压力实际值和所述压差实际值。
29.由此,避免了因利用不同传感器采集下游压力实际值和压差实际值,而导致所确定出的下游压力测量值和压差测量值之间存在采集差异。
30.为了快速确定下游压力测量值和压差测量值,以便进行针对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移的检测,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选择单次的数据采集方式,即,当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只进行一次数据采集获得下游压力实际值和压差实际值。
31.为了使下游压力测量值和压差实际值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颗粒捕集器的下游压力和压差的实际情况,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选择多次的数据采集方式,则,所述采集所述车辆的颗粒捕集器的下游压力实际值和压差实际值,包括:连续采集所述颗粒捕集器的预设数量的下游压力实际值和预设数量的压差实际值。
32.当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续采集可以是通过一次性采集预设数量的下游压力实际值和预设数量的压差实际值。具体的,在一定的采集时长内采集预设数量的数据,比如可以是在一定的采集时长内等间隔的完成数据采集。
33.当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将车辆从进入停车状态到结束该停车状态的时间标识为停车时长,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将停车时长连续划分为n段,则,连续采集可以是在每一段中采集一次数据。
34.s202:根据所述下游压力实际值确定下游压力测量值,根据所述压差实际值确定压差测量值。
35.若s201选择单次的数据采集方式,则,直接将单次采集的下游压力实际值确定为下游压力测量值、将所采集的压差实际值确定为压差测量值。
36.若s201选择多次的数据采集方式,具体选择连续采集所述颗粒捕集器的预设数量
的下游压力实际值和预设数量的压差实际值,则,所述根据所述下游压力实际值确定下游压力测量值,根据所述压差实际值确定压差测量值,包括:将所述预设数量的下游压力实际值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下游压力测量值,将所述预设数量的压差实际值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压差测量值。
37.也就是说,在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通过连续采集预设数量的下游压力实际值和压差实际值,如此避免了单次数据采集的偶然性,相较于直接将单次所采集的下游压力实际值和压差实际值分别确定为下游压力测量值和压差测量值的方式,基于多次采集求平均确定的下游压力测量值和压差测量值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颗粒捕集器的下游压力和压差的实际情况。
38.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通过对预设数量的下游压力实际值和压差实际值求平均的方式确定下游压力测量值和压差测量值以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其他方式确定。比如,对预设数量的数据进行排序,去掉极小值和极大值之后,确定相对应的下游压力测量值和压差测量值,本技术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39.s203:获取预先标定的下游压力参考值与压差参考值。
40.其中,下游压力参考值作为颗粒捕集器的下游压力是否处于合理范围的参考;压差参考值作为颗粒捕集器的压差是否处于合理范围的参考。对于下游压力参考值和压差参考值,可以是预先标定好并保存在车辆的数据存储模块中的。
41.随着车辆行驶时间的加长,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的采集精度等会受到一定的损害,且压差传感器还会受到发动机排气管路状态的影响(比如管路漏气、管路结冰等),这都可能造成压差传感器出现采集偏移。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选择颗粒捕集器在车辆中首次使用作为下游压力参考值与压差参考值的标定时机,具体的:当所述颗粒捕集器在所述车辆中首次使用时,根据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停车状态时所采集的下游压力实际值,标定所述下游压力参考值;当所述颗粒捕集器在所述车辆中首次使用时,根据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停车状态时所采集的压差实际值,标定所述压差参考值。
4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颗粒捕集器在所述车辆中首次使用时,若车辆处于停车状态,则,采集此时的下游压力实际值和压差实际值,进一步确定下游压力参考值和压差参考值。比如,在此状态下连续采集一定数量的下游压力实际值和压差实际值,将一定数量的下游压力实际值的平均值标定为下游压力参考值,将一定数量的压差实际值的平均值标定为压差参考值。
43.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标定下游压力参考值和压差参考值的标定方式,本技术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44.随着颗粒捕集器中沉积的颗粒物达到一定水平或者使用达到一定时间长度,用户会选择在车辆服务站对相关部件进行清理检查。因此,也可以选择在清理检查之后当车辆首次处于停车状态时,作为下游压力参考值和压差参考值的标定时机。
45.可以理解的是,若选择在清理检查之后当车辆首次处于停车状态时,作为下游压力参考值和压差参考值的标定时机,可以将最新标定好的下游压力参考值和压差参考值保存在车辆的数据存储模块中,并对上一次标定的值进行覆盖。
46.s204:根据所述下游压力测量值与所述下游压力参考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述压
差测量值与所述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检测所述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移。
47.基于下游压力测量值与下游压力参考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压差测量值与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检测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移。具体的,当下游压力测量值与下游压力参考值的关系、以及压差测量值与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满足预设关系时,检测压差传感器存在采集偏移;否则,检测压差传感器不存在采集偏移。其中,所述采集偏移用于标识所述压差传感器采集的压差信号存在偏差。
4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游压力测量值与下游压力参考值以及压差测量值与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满足预设关系,包括:若所述下游压力测量值与所述下游压力参考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且所述压差测量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压差参考值,则检测所述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存在采集偏移。
4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游压力测量值与下游压力参考值以及压差测量值与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满足预设关系,包括:若所述下游压力测量值位于预设区间,且所述压差测量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压差参考值,则检测所述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存在采集偏移;其中,所述预设区间的下限为下游压力下限值,所述预设区间的上限为所述下游压力参考值。
5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游压力下限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标定:基于车辆发动机尾气排放的漏气实验,标定颗粒捕集器的下游压力下限值。
5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游压力下限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标定:基于当前车辆的行驶工况占比及其发动机型号、颗粒捕集器型号、压差传感器型号等数据,工程师根据经验设定颗粒捕集器的下游压力下限值。
52.为了能够及时解决压差传感器的采集偏移问题,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检测出所述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存在采集偏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报出所述压差传感器偏移故障信息。
53.以便用户能够及时处理压差传感器的采集偏移问题,从而减免在行车过程中因压差传感器出现采集偏移导致dpf碳载量估算不准的问题。
54.由于车辆的停车状态可以为车辆怠速运行,考虑车辆的行驶工况(比如频繁等红灯的行驶工况),车辆可能会频繁进入停车状态,为了节省资源,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选择当车辆处于停车状态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作为针对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移的检测时机,具体的,所述s204包括:当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停车状态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根据下游压力目标测量值与所述下游压力参考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压差目标测量值与所述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检测所述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移;其中,所述下游压力目标测量值是根据所述车辆每次处于所述停车状态时采集的下游压力实际值确定的,所述压差目标测量值是根据所述车辆每次处于所述停车状态时采集的压差实际值确定的。
55.当车辆处于停车状态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检测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
移,具体的,基于下游压力目标测量值与下游压力参考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压差目标测量值与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检测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移。当下游压力目标测量值与下游压力参考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压差目标测量值与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满足预设关系时,检测压差传感器存在采集偏移;否则,检测压差传感器不存在采集偏移。其中,所述采集偏移用于标识所述压差传感器采集的压差信号存在偏差。
5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游压力目标测量值与下游压力参考值以及压差目标测量值与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满足预设关系,包括:若所述下游压力目标测量值与所述下游压力参考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且所述压差目标测量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压差参考值,则检测所述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存在采集偏移。
5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游压力目标测量值与下游压力参考值以及压差目标测量值与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满足预设关系,包括:若所述下游压力目标测量值位于预设区间,且所述压差目标测量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压差参考值,则检测所述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存在采集偏移;其中,所述预设区间的下限为下游压力下限值,所述预设区间的上限为所述下游压力参考值。
5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游压力下限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标定:基于车辆发动机尾气排放的漏气实验,标定颗粒捕集器的下游压力下限值。
5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游压力下限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标定:基于当前车辆的行驶工况占比及其发动机型号、颗粒捕集器型号、压差传感器型号等数据,工程师根据经验设定颗粒捕集器的下游压力下限值。
60.当车辆处于停车状态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检测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移,首先需确定下游压力目标测量值和压差目标测量值,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游压力目标测量值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将所述车辆每次处于所述停车状态时采集的下游压力实际值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下游压力目标测量值;所述压差目标测量值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将所述车辆每次处于所述停车状态时采集的压差实际值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压差目标测量值。
61.随着车辆处于停车状态的次数的累积,相关部件的使用情况有所差异,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针对每次所述停车状态,根据所述停车状态的发生时机,为在所述停车状态下采集的所述下游压力实际值和所述压差实际值配置对应的权重;则,所述下游压力目标测量值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根据各次所述停车状态下采集的所述下游压力实际值及其对应的权重,确定所述下游压力目标测量值;所述压差目标测量值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根据各次所述停车状态下采集的所述压差实际值及其对应的权重,确定所述压差目标测量值。
62.针对当前车辆,预设次数为3次,则根据每次处于停车状态发生的先后顺序配置相应的权重,比如为第一次停车状态配置权重为20%,为第二次停车状态配置权重为30%,为第三次停车状态配置权重50%,进而根据各个状态下所采集的下游压力实际值和压差实际值、及其对应的权重确定下游压力目标测量值和压差目标测量值。
63.一般而言,当报出压差传感器偏移故障信息时,需在车辆服务站对相关部件进行清理检查。可以理解的是,在经过清理检查后的一定使用时间内,其使用性能表现较佳,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设定车辆的行驶周期或者行驶里程数作为针对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移的检测时机,比如,当车辆累积行驶3天或者累积行驶1000km时,进行一次针对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移的检测。
64.由此可见,当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采集此状态下的车辆颗粒捕集器的下游压力实际值、以及颗粒捕集器的上游压力和下游压力的压差实际值,根据所采集的下游压力实际值确定下游压力测量值,根据所采集的压差实际值确定压差测量值,并获取预先标定的下游压力参考值和压差参考值;进一步根据下游压力测量值与下游压力参考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压差测量值与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检测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移。本技术实施例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针对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的检测机制,在该检测机制中引入了颗粒捕集器的下游压力实际值,辅助检测该压差传感器实际测量的压差是否存在采集偏移。具体的,在该检测机制中,基于下游压力测量值(根据下游压力实际值确定)与下游压力参考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压差测量值(根据压差实际值确定)与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来检测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移;由于下游压力测量值与下游压力参考值之间的关系能够反映所检测的下游压力是否正常,压差测量值与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能够反映所检测的压差是否正常,并且这两种参数的实际测量值正常与否具有密切的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机制可以有效地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6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的检测逻辑示意图,当判断车辆进入停车状态时,对连续采集的多次的车辆颗粒捕集器的下游压力实际值以及压差实际值,分别求其平均值作为下游压力测量值和压差测量值;进一步,当判断下游压力测量值小于下游压力参考值、大于下游压力下限值且压差测量值的绝对值大于压差参考值时,检测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存在采集偏移并报出相应的故障信息;否则,检测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不存在采集偏移,即,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采集正常。
66.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用户掌握压差传感器的采集动态,当检测出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不存在采集偏移之后,可以报出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采集正常的提示信息。
67.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可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
6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的检测装置的装置结构图,所述装置包括采集单元401、确定单元402、获取单元403和检测单元404:所述采集单元401,用于当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采集所述车辆的颗粒捕集器的下游压力实际值和压差实际值;所述压差用于标识所述颗粒捕集器的上游压力和下游压力的差;
所述确定单元402,用于根据所述下游压力实际值确定下游压力测量值,根据所述压差实际值确定压差测量值;所述获取单元403,用于获取预先标定的下游压力参考值与压差参考值;所述检测单元404,用于根据所述下游压力测量值与所述下游压力参考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述压差测量值与所述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检测所述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移。
6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若所述下游压力测量值与所述下游压力参考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且所述压差测量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压差参考值,则检测所述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存在采集偏移。
7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标定单元:所述标定单元,用于当所述颗粒捕集器在所述车辆中首次使用时,根据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停车状态时所采集的下游压力实际值,标定所述下游压力参考值;所述标定单元,还用于当所述颗粒捕集器在所述车辆中首次使用时,根据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停车状态时所采集的压差实际值,标定所述压差参考值。
7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采集单元还用于连续采集所述颗粒捕集器的预设数量的下游压力实际值和预设数量的压差实际值;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将所述预设数量的下游压力实际值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下游压力测量值,将所述预设数量的压差实际值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压差测量值。
7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当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停车状态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根据下游压力目标测量值与所述下游压力参考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压差目标测量值与所述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检测所述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移;其中,所述下游压力目标测量值是根据所述车辆每次处于所述停车状态时采集的下游压力实际值确定的,所述压差目标测量值是根据所述车辆每次处于所述停车状态时采集的压差实际值确定的。
7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将所述车辆每次处于所述停车状态时采集的下游压力实际值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下游压力目标测量值;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将所述车辆每次处于所述停车状态时采集的压差实际值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压差目标测量值。
7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配置单元:所述配置单元,用于针对每次所述停车状态,根据所述停车状态的发生时机,为在所述停车状态下采集的所述下游压力实际值和所述压差实际值配置对应的权重;则,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各次所述停车状态下采集的所述下游压力实际值及其对应的权重,确定所述下游压力目标测量值;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各次所述停车状态下采集的所述压差实际值及其对应的权重,确定所述压差目标测量值。
7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信息报出单元:所述信息报出单元,用于在检测出所述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存在采集偏移之后,报出所述压差传感器偏移故障信息。
76.由此可见,当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采集此状态下的车辆颗粒捕集器的下游压力实际值、以及颗粒捕集器的上游压力和下游压力的压差实际值,根据所采集的下游压力实际值确定下游压力测量值,根据所采集的压差实际值确定压差测量值,并获取预先标定的下游压力参考值和压差参考值;进一步根据下游压力测量值与下游压力参考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压差测量值与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检测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移。本技术实施例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针对颗粒捕集器的压差传感器的检测机制,在该检测机制中引入了颗粒捕集器的下游压力实际值,辅助检测该压差传感器实际测量的压差是否存在采集偏移。具体的,在该检测机制中,基于下游压力测量值(根据下游压力实际值确定)与下游压力参考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压差测量值(根据压差实际值确定)与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来检测压差传感器是否存在采集偏移;由于下游压力测量值与下游压力参考值之间的关系能够反映所检测的下游压力是否正常,压差测量值与压差参考值之间的关系能够反映所检测的压差是否正常,并且这两种参数的实际测量值正常与否具有密切的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机制可以有效地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77.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7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9.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方法,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
80.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而且本技术在上述各方面提供的实现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组合以提供更多实现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