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全质量特性的研发过程改进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2022-05-08 08:23: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信息化研发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全质量特性的研发过程改进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换句话说就是用户需求的满意程度。对各类软硬件产品项目而言,可把这些特性分为专用特性和通用特性两部分,专用特性是反映不同类别项目自身特点的个性特征,通用特性是反映不同项目均应具有的共性特征。表1给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软硬件项目的通用、专用特性,主要用于指导各类软硬件开发过程的改进和进行项目开发能力的评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贯彻落实全特性软硬件项目开发有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认可度。
3.表1:软硬件项目通用、专用质量特性表
4.[0005][0006]
基于特性的软硬件项目研发以其丰富全面的思想和充分饱和的内容帮助研发人员实现高质量交付。但是对于一般的项目管理者而言,上述特性指标过于复杂和难以考量,在项目实践中难以对产品的各项指标进行规划和充分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全质量特性的研发过程改进方法及系统,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
一种基于全质量特性的研发过程改进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
s1、设置项目的里程碑节点;包括立项节点、需求节点、设计节点、开发节点、测试节点和验收发布节点;
[0011]
s2、根据用户需求对专用质量特性进行设计,并在项目的各个里程碑节点进行持续跟踪;
[0012]
s3、对通用质量特性的各个特性进行设计与跟踪;所述通用质量特性包括安全性、保障性、测试性、可靠性和维修性;
[0013]
s4、对竞争特性进行设计与跟踪;所述竞争特性为易操作性;
[0014]
s5、对超越特性进行设计与跟踪;所述超越特性为用户满意度;
[0015]
s6、根据上述对特性的设计与跟踪里设置的链接自动提醒用户填报相关数据和信息,当遇到不同质量特性填报冲突时,自动提醒用户解决冲突;遇到填报值与用户设置的计划不一致时,提醒用户对填报数据本身进行核对;若所填数据属实却与设计值不符合,则开启审批流程,要求项目负责人对相应质量特性设计进行修订;项目结项时,要求所有质量特性指标均满足设计值,否则不得结项。
[0016]
优选的,步骤s3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0017]
s31、对安全性进行设计与跟踪;具体过程为,
[0018]
a1、按照要求描述安全性工作范围,将各安全性指标点与项目的专用质量特性以及其他相关特性建立链接;
[0019]
a2、创建项目的安全性工作里程碑节点;
[0020]
a3、对已建立链接的安全性指标点进行技术说明;
[0021]
a4、保存相关链接,以备项目的各里程碑节点对安全性指标点的达成情况进行检查与核对;
[0022]
s32、对保障性进行设计与跟踪;具体过程为,
[0023]
b1、在项目中设置综合保障机构和综合保障管理组;
[0024]
b2、指定综合保障计划并将其链接至项目的专用质量特性以及其他相关特性;b3、给出保障性的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
[0025]
b4、保存相关链接,以备对项目的各里程碑节点对保障性的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达成情况进行检查核对;
[0026]
s33、对测试性进行设计与跟踪;具体过程为,
[0027]
c1、在项目的专用质量特性和其他质量特性中选择测试指标;
[0028]
c2、为选取的测试指标选择检测周期和/或触发节点,并与项目的专用质量特性和其他相关特性建立链接;
[0029]
c3、保存相关链接,以备触发节点或项目的各里程碑节点对测试指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查核对,并根据检查结果更新测试性预计表;
[0030]
s34、对可靠性进行设计与跟踪;具体过程为,
[0031]
d1、制定可靠性保障计划,并将其链接至项目的专用质量特性以及其他相关特性;
[0032]
d2、给出可靠性的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
[0033]
d3、保存相关链接,以备对项目的各里程碑节点对可靠性的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达成情况进行检查核对;
[0034]
s35、对维修性进行设计与跟踪;
[0035]
e1、录入计划维修节点并给出修复性维修方案,开展项目维修性管理,并将其链接至项目的专用质量特性以及其他相关特性;
[0036]
e2、保存相关链接,以备项目各里程碑节点在项目出现修复问题时提醒和/或使用修复性维修方案。
[0037]
优选的,步骤a2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0038]
a21、创建项目安全性工作组织的设立节点、运行节点、检查节点和改进节点;
[0039]
a22、创建项目转承方和供方在选择、运行或到货、质量、售后各阶段的安全性管理节点;
[0040]
a23、创建项目各阶段的安全和风险管理节点;
[0041]
a24、创建项目各节点的安全报告要求和节点;
[0042]
a25、创建项目各阶段的安全培训节点。
[0043]
优选的,步骤a3具体包括,
[0044]
明确定性要求:从产品的使用效能和使用适应性出发,为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而对
产品的设计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设计原则以及风险接受准则;
[0045]
明确定量要求:给出以下安全性参数的定量要求,
[0046]
事故率;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产品的事故总次数与产品寿命单位总数之比;
[0047]
平均事故间隔时间;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的寿命单位总数与产品事故总数之比;
[0048]
安全可靠度;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不发生由于产品或设备故障造成的灾难性事故的概率;即产品执行任务过程中不发生由于产品或设备故障造成灾难事故的时间与产品执行任务单位总数之比;
[0049]
损失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的灾难性事故总数与产品寿命单位总数之比。
[0050]
优选的,步骤b3中保障性的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包括,针对维修性、可靠性、标准化、元器件及零件控制、测试性、生存性、保障设施、保障设备以及人力资源要素的定量和定性要求。
[0051]
优选的,步骤c1中的测试指标包括,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故障潜伏时间、故障检测时间、故障隔离时间、虚警率;进而引导用户填报测试性预计表,填报内容包括功能名称、元器件名称和型号、标识号、故障率、故障模式和故障模式频数比这些技术信息,以给出测试性预计。
[0052]
优选的,步骤d2中可靠性的定量要求包括,
[0053]
可靠度;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实现规定功能的概率;即测试样品总数与规定时间内失效产品个数的差值与测试样品总是之比;
[0054]
故障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规定时间内失效产品个数与测试样品总数之比;
[0055]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寿命单位总数与产品故障总数之比;
[0056]
可靠性的定性要求包括产品的技术成熟度以及产品是否能模块化。
[0057]
优选的,步骤s4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0058]
s41、为易操作性设置指标;指标具体包括,
[0059]
产品使用说明完整性指标:用户在阅读产品使用说明后理解其相关功能的比例;
[0060]
演示的获得性指标:用户能获得产品演示、指导的频次和比例;
[0061]
产品功能的易理解性指标:产品的功能能被用户正确理解的比例;
[0062]
使用中操作一致性指标:即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操作一致的比例;
[0063]
s42、将易操作性的指标链接至项目的专用质量特性以及其他相关特性;
[0064]
s43、保存相关链接,以备项目的各里程碑节点对易操作性指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查与核对;
[0065]
优选的,步骤s5具体为,设计用户满意度问卷调研以及调研触发时间,并将用户满意度调研以及调研触发时间链接至项目的专用质量特性以及其他相关特性,保存相关链接,以备项目的各里程碑节点实现用户满意度问卷调研,检查并核对用户满意度的达成情况。
[0066]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全质量特性的研发过程改进系统,系统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方法,所述系统包括,
[0067]
里程碑节点管理模块;用于设置项目的里程碑节点,并提供里程碑节点供各特性在不同阶段链接时使用;
[0068]
专用质量特性管理模块;用于对专用质量特性进行设计与跟踪;
[0069]
通用质量特性管理模块;用于对通用质量特性进行设计与跟踪
[0070]
竞争特性管理模块;用于对竞争特性进行设计与跟踪;
[0071]
超越特性管理模块;用于对超越特性进行设计与跟踪。
[0072]
结项管理模块;用于根据上述对特性的设计与跟踪里设置的链接自动提醒用户填报相关数据和信息,当遇到不同质量特性填报冲突时,自动提醒用户解决冲突;遇到填报值与用户设置的计划不一致时,提醒用户对填报数据本身进行核对;若所填数据属实却与设计值不符合,则开启审批流程,要求项目负责人对相应质量特性设计进行修订;项目结项时,要求所有质量特性指标均满足设计值,否则不得结项。
[007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基于全质量特性的研发过程,融合ipd研发管理体系,能够帮助项目管理者建立对所设计开发项目的全面理解和通盘考量,帮助企业建立市场导向、各质量特性协同、平台化的研发管理模式;形成“全面,全员,全程”的大研发管理机制,以通用质量特性、竞争特性和超越特性为依托,实现项目管理全质量特性的可设计可跟踪,为企业实现研发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标准化、可视化、流程化提供抓手。2、采用信息化工具,结合全质量特性和ipd思想对软硬件项目研发管理流程加以管控,保障软硬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各类通用质量特性、专用质量特性、竞争特性和超越特性均被充分考量、设计、实施和验收。实现研发管理过程指标特性顺畅交互和共享,协助项目管理者将全质量特性集成研发管理落地。
附图说明
[0074]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5]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76]
实施例一
[0077]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全质量特性的研发过程改进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78]
s1、设置项目的里程碑节点;包括立项节点、需求节点、设计节点、开发节点、测试节点和验收发布节点;
[0079]
s2、根据用户需求对专用质量特性进行设计,并在项目的各个里程碑节点进行持续跟踪;
[0080]
s3、对通用质量特性的各个特性进行设计与跟踪;所述通用质量特性包括安全性、保障性、测试性、可靠性和维修性;
[0081]
s4、对竞争特性进行设计与跟踪;所述竞争特性为易操作性;
[0082]
s5、对超越特性进行设计与跟踪;所述超越特性为用户满意度;
[0083]
s6、根据上述对特性的设计与跟踪里设置的链接自动提醒用户填报相关数据和信息,当遇到不同质量特性填报冲突时,自动提醒用户解决冲突;遇到填报值与用户设置的计划不一致时,提醒用户对填报数据本身进行核对;若所填数据属实却与设计值不符合,则开启审批流程,要求项目负责人对相应质量特性设计进行修订;项目结项时,要求所有质量特性指标均满足设计值,否则不得结项。
[0084]
参见上述方法过程可以看出本发明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分别为里程碑节点的设置、专用质量特性的设计与跟踪、通用质量特性的设计与跟踪、竞争特性的设计与跟踪、超越特性的设计与跟踪以及项目结项评估管理。下面分别针对这六部分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
[0085]
一、里程碑节点的设置
[0086]
该部分内容对应步骤s1,具体是设置包括立项节点、需求节点、设计节点、开发节点、测试节点和验收发布节点在内的六个主要里程碑节点。这六个里程碑节点是项目的主节点,供各特性在不同阶段链接使用。
[0087]
二、专用质量特性的设计与跟踪
[0088]
该部分内容对应步骤s2,具体包括专用质量特性的设计与专用质量特性的跟踪;由项目组人员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计划和设置,并在项目立项、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验收和生命周期管理等各个阶段(即各个里程碑节点)进行持续性的跟踪。
[0089]
专用质量特性和通用质量特性不同,它主要指的是说产品的尺寸、重量、材料等相关硬性指标,不同产品之间的专用质量特性都不一样。专用质量特性的设计与跟踪主要是以下这几步:
[0090]
1、调研客户对专用质量特性的需求;
[0091]
2、将用户的专用质量特性需求转化为产品专用质量特性需求规格说明;
[0092]
3、对专用质量特性进行概要设计;
[0093]
4、对专用质量特性进行详细设计;
[0094]
5、专用质量特性开发;
[0095]
6、专用质量特性验证。
[0096]
三、通用质量特性的设计与跟踪
[0097]
该部分对应步骤s3,步骤s3具体包括对安全性、保障性、测试性、可靠性、维修性的设计与跟踪。具体如下:
[0098]
1、对安全性进行设计与跟踪;具体过程为,
[0099]
(1)、按照要求描述安全性工作范围,将各安全性指标点与项目的专用质量特性以及其他相关特性建立链接;
[0100]
(2)、创建项目的安全性工作里程碑节点;主要包括:
[0101]
创建项目安全性工作组织的设立节点、运行节点、检查节点和改进节点;
[0102]
创建项目转承方和供方在选择、运行或到货、质量、售后各阶段的安全性管理节点;
[0103]
创建项目各阶段的安全和风险管理节点;
[0104]
创建项目各节点的安全报告要求和节点;
[0105]
创建项目各阶段的安全培训节点。
[0106]
(3)、对已建立链接的安全性指标点进行技术说明;具体包括明确定性要求和明确定量要求;
[0107]
明确定性要求:从产品的使用效能和使用适应性出发,为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而对产品的设计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设计原则以及风险接受准则;
[0108]
明确定量要求:给出以下安全性参数的定量要求,
[0109]
事故率;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产品的事故总次数与产品寿命单位总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0110]
pa为事故率;na为产品的事故总次数;n
t1
为产品寿命单位总数;
[0111]
平均事故间隔时间;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的寿命单位总数与产品事故总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0112]
t
ba
为平均事故间隔时间;n
t1
为产品寿命单位总数;na为产品的事故总次数;
[0113]
安全可靠度;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不发生由于产品或设备故障造成的灾难性事故的概率;即产品执行任务过程中不发生由于产品或设备故障造成灾难事故的时间与产品执行任务单位总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0114]rs
为安全可靠度;nw为产品执行任务过程中不发生由于产品或设备故障造成灾难事故的时间;n
t2
产品执行任务单位总数;
[0115]
损失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的灾难性事故总数与产品寿命单位总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0116]
p
l
为损失率;n
l
为产品的灾难性事故总数,n
t1
为产品寿命单位总数,rs为安全可靠度。
[0117]
(4)、保存相关链接,以备项目的各里程碑节点对安全性指标点的达成情况进行检查与核对。
[0118]
允许用户自定义安全性参数和检查周期/节点。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相关的安全性参数以及检查周期。
[0119]
2、对保障性进行设计与跟踪,辅助用户考虑保障指标与产品设计之间的关系,确定产品的最佳指标匹配,并对相应的设计指标予以跟踪;具体过程为,
[0120]
(1)、在项目中设置综合保障机构和综合保障管理组;
[0121]
(2)、指定综合保障计划并将其链接至项目的专用质量特性以及其他相关特性;
[0122]
(3)、给出保障性的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保障性的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包括,针对维修性、可靠性、标准化、元器件及零件控制、测试性、生存性、保障设施、保障设备以及人力资源要素的定量和定性要求;
[0123]
维修性的定性要求包括:产品维修安全、零部件可修复能力。维修性的定量要求包括:平均修复时间、系统平均回复时间、维修工时、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虚警率。
[0124]
可靠性的定性要求包括:技术成熟性、是否模块化。可靠性的定量要求包括:可靠度、故障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0125]
标准化的定性要求包括:评价是否适时、适度、等效、先进。标准化的定量要求包括:标准化种数系数、标准化件数系数。
[0126]
元器件控制要求的定性要求包括:元器件模块化水平、元器件可获得性水平、元器件国产化水平。元器件控制的定量要求包括:元器件相关技术指标(每个元器件不同)。
[0127]
测试性的定性要求包括:测试性设计偏重、测试点设计原则、遵守哪些技术文件、输出哪些技术文件。测试性的定量要求包括: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故障潜伏时间、故障检测时间、故障隔离时间。
[0128]
生存性的定性要求:战备完好性、可用率、完好率。生存性的定量要求包括:战时生存时间、出动率、出动强度。
[0129]
保障设施的定性要求:设施完好性。保障设施的定量要求包括:战时生存时间。
[0130]
保障设备的定性要求:设备完好性。保障设备的定量要求包括:战时生存时间。
[0131]
人力资源的定性要求:人力资源结构完整性、人力资源后备充分性。人力资源的定量要求包括:数量、人力资源培训合格率。
[0132]
(4)、保存相关链接,以备对项目的各里程碑节点对保障性的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达成情况进行检查核对。
[0133]
对于与已链接的专用质量特性和其它质量特性,自动核对保障性中关于维修性、可靠性、测试性要求的关系,对于在产品设计开发相同阶段、相同时间节点的相同指标,遇到冲突的,自动提醒解决。
[0134]
3、对测试性进行设计与跟踪;具体过程为,
[0135]
(1)、在项目的专用质量特性和其他质量特性中选择测试指标;测试指标包括,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故障潜伏时间、故障检测时间、故障隔离时间、虚警率;进而引导用户填报测试性预计表,填报内容包括功能名称、元器件名称和型号、标识号、故障率、故障模式和故障模式频数比这些技术信息,以给出测试性预计;
[0136]
(2)、为选取的测试指标选择检测周期和/或触发节点,并与项目的专用质量特性和其他相关特性建立链接;
[0137]
(3)、保存相关链接,以备触发节点或项目的各里程碑节点对测试指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查核对,并根据检查结果更新测试性预计表;
[0138]
4、对可靠性进行设计与跟踪;具体过程为,
[0139]
(1)、制定可靠性保障计划,并将其链接至项目的专用质量特性以及其他相关特性;
[0140]
(2)、给出可靠性的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可靠性的定量要求包括,
[0141]
可靠度;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实现规定功能的概率;即测试样品总数与规定时间内失效产品个数的差值与测试样品总是之比;计算公式为,
[0142]
r(t)可靠度,n测试样品总数,n为规定时间内失效产品个数;
[0143]
故障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规定时间内失效产品个数与测试样品总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0144]fi
为第i个产品的故障率,ri为第i个产品的可靠度;
[0145]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寿命单位总数与产品故障总数之比;
[0146]
可靠性的定性要求包括产品的技术成熟度以及产品是否能模块化。
[0147]
(3)、保存相关链接,以备对项目的各里程碑节点对可靠性的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达成情况进行检查核对;
[0148]
5、对维修性进行设计与跟踪;
[0149]
(1)、录入计划维修节点并给出修复性维修方案,开展项目维修性管理,并将其链接至项目的专用质量特性以及其他相关特性;
[0150]
(2)、保存相关链接,以备项目各里程碑节点在项目出现修复问题时提醒和/或使用修复性维修方案。
[0151]
项目各个里程碑节点在对相关的质量特性指标进行检查核对时,针对定性要求具体为检查是否与预设的定性要求相符,针对定量要求具体为检查是够与设定值相符,或者是与设定值之间的误差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0152]
四、竞争特性的设计与跟踪
[0153]
该部分对应步骤s4,步骤s4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0154]
1、为易操作性设置指标;指标具体包括,
[0155]
产品使用说明完整性指标:用户在阅读产品使用说明后理解其相关功能的比例;
[0156]
演示的获得性指标:用户能获得产品演示、指导的频次和比例;
[0157]
产品功能的易理解性指标:产品的功能能被用户正确理解的比例;
[0158]
使用中操作一致性指标:即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操作一致的比例;
[0159]
2、将易操作性的指标链接至项目的专用质量特性以及其他相关特性;
[0160]
3、保存相关链接,以备项目的各里程碑节点对易操作性指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查与核对;
[0161]
五、超越特性的设计与跟踪
[0162]
该部分对应步骤s5的内容,步骤s5具体为,设计用户满意度问卷调研以及调研触发时间,并将用户满意度调研以及调研触发时间链接至项目的专用质量特性以及其他相关特性,保存相关链接,以备项目的各里程碑节点实现用户满意度问卷调研,检查并核对用户满意度的达成情况。
[0163]
六、项目结项评估管理
[0164]
根据上述对特性的设计与跟踪里设置的链接自动提醒用户填报相关数据和信息,当遇到不同质量特性填报冲突时,自动提醒用户解决冲突;遇到填报值与用户设置的计划不一致时,提醒用户对填报数据本身进行核对;若所填数据属实却与设计值不符合,则开启审批流程,要求项目负责人对相应质量特性设计进行修订;项目结项时,要求所有质量特性指标均满足设计值,否则不得结项。以此确保开发的所有项目的专用、通用质量特性、竞争特性和超越特性均被设计、跟踪并满足相关要求。
[0165]
本发明的全质量特性统计如表2所示:
[0166]
表2全质量特性统计
[0167][0168][0169]
实施例二
[0170]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全质量特性的研发过程改进系统,系统用于实现所述的方法,所述系统包括,
[0171]
里程碑节点管理模块;用于设置项目的里程碑节点,并提供里程碑节点供各特性在不同阶段链接时使用;
[0172]
专用质量特性管理模块;用于对专用质量特性进行设计与跟踪;
[0173]
通用质量特性管理模块;用于对通用质量特性进行设计与跟踪
[0174]
竞争特性管理模块;用于对竞争特性进行设计与跟踪;
[0175]
超越特性管理模块;用于对超越特性进行设计与跟踪。
[0176]
结项管理模块;用于根据上述对特性的设计与跟踪里设置的链接自动提醒用户填报相关数据和信息,当遇到不同质量特性填报冲突时,自动提醒用户解决冲突;遇到填报值与用户设置的计划不一致时,提醒用户对填报数据本身进行核对;若所填数据属实却与设计值不符合,则开启审批流程,要求项目负责人对相应质量特性设计进行修订;项目结项时,要求所有质量特性指标均满足设计值,否则不得结项。
[0177]
通过采用本发明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
[017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全质量特性的研发过程改进方法及系统,本方法基于全质量特性的研发过程,融合ipd研发管理体系,能够帮助项目管理者建立对所设计开发项目的
全面理解和通盘考量,帮助企业建立市场导向、各质量特性协同、平台化的研发管理模式;形成“全面,全员,全程”的大研发管理机制,以通用质量特性、竞争特性和超越特性为依托,实现项目管理全质量特性的可设计可跟踪,为企业实现研发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标准化、可视化、流程化提供抓手。本方法采用信息化工具,结合全质量特性和ipd思想对软硬件项目研发管理流程加以管控,保障软硬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各类通用质量特性、专用质量特性、竞争特性和超越特性均被充分考量、设计、实施和验收。实现研发管理过程指标特性顺畅交互和共享,协助项目管理者将全质量特性集成研发管理落地。
[017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