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利工程引流设备

2022-05-08 07:11: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利工程引流设备。


背景技术:

2.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引流装置对河道进行引流。
3.现有的水利工程引流设备在使用时,需要工作人员对不同的引流管进行控制,尤其是需要引流的方向较多时,打开和关闭用来封堵引流管的装置会比较费时费力,而且水中的砂砾或者污泥很容易造成堵塞,往往需要人工进行清污和维护,也会大大增加成本,从而导致实用性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引流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引流设备,包括:引流机构,所述引流机构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安装在第一壳体上的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和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一壳体内还设置有驱动齿轮;位于第一壳体内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壳体;以及安装在第二壳体内的过滤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导水部、第二导水部、第三导水部和第四导水部,所述第一导水部、第二导水部、第三导水部和第四导水部均设置有若干个导水孔和若干个挡水板,挡水板与第二壳体内壁转动连接,用于密封导水孔,所述第一导水部、第二导水部和第四导水部内的挡水板的位置一致,且第三导水部的位置与第一导水部、第二导水部和第四导水部内的挡水板的位置均不一致,所述第二壳体上还设置有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用于带动第二壳体旋转,所述过滤部包括过滤板和过滤罩体,过滤罩体通过过滤板连接第二壳体内壁。
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内壁设置有导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密封板和若干个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安装在导轨内,所述第二密封板与第一壳体内壁贴合连接,所述若干个第一密封板、若干个第二密封第二密封板、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组合而成四个密封腔,所述第一导水部、第二导水部、第三导水部和第四导水部分别位于四个密封腔内。
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板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过滤板均安装在一个过滤罩体上,过滤罩体、相邻两个过滤罩体以及第二壳体之间组合而成一个污泥
第二壳体、211-第一密封板、212-导管、213-第一传动齿轮、22-第一导水部、221-导水孔、222-挡水板、23-第二导水部、24-第三导水部、25-第四导水部、26-第二密封板、27-过滤部、271-过滤板、272-过滤罩体、28-污泥分离腔、281-导污槽、29-搅拌腔、3-清污机构、31-刮污组件、311-刮污件、312-丝杆、313-限位杆、314-第二传动齿轮、32-搅拌组件、321-搅拌件、322-搅拌轴、323-第三传动齿轮、324-第一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7.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引流设备,包括:引流机构1,所述引流机构1包括第一壳体11;以及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的进水管12、第一出水管13、第二出水管14和第三出水管15,所述第一壳体11内还设置有驱动齿轮16;位于第一壳体11内的调节机构2,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第二壳体21;以及安装在第二壳体21内的过滤部27,所述第二壳体21上设置有第一导水部22、第二导水部23、第三导水部24和第四导水部25,所述第一导水部22、第二导水部23、第三导水部24和第四导水部25均设置有若干个导水孔221和若干个挡水板222,挡水板222与第二壳体21内壁转动连接,用于密封导水孔221,所述第一导水部22、第二导水部23和第四导水部25内的挡水板222的位置一致,且第三导水部24的位置与第一导水部22、第二导水部23和第四导水部25内的挡水板222的位置均不一致,所述第二壳体21上还设置有与驱动齿轮16啮合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213,用于带动第二壳体21旋转,所述过滤部27包括过滤板271和过滤罩体272,过滤罩体272通过过滤板271连接第二壳体21内壁。
28.以上方案中,进水管12与上游的水库或河流连通,水可以直接利用地形或地势直接流入进水管12,水能够从进水管12进入第一壳体11内,通过驱动齿轮16带动第一传动齿轮213旋转,能够的调节第一导水部22、第二导水部23、第三导水部24和第四导水部25中的任意一个导水部与进水管12对齐,然后第一壳体11内水通过第一导水部22、第二导水部23和第四导水部25中的任意一个导水部进入第二壳体21内,接着又会通过第三导水部24排向第一出水管13、第二出水管14和第三出水管15中的任意一个出水管,由于第一出水管13、第二出水管14和第三出水管15的方向各不相同,能够实现快速改变出水方向的功能。
29.为了保证进入第二壳体21内的水只能从第一导水部22、第二导水部23、第三导水部24和第四导水部25中的任意一个导水排出,很容易联想到单向阀这一这一结构,单向阀在此处以导水孔221和挡水板222的形式体现,现做出具体说明,挡水板222的材质、尺寸以及外形不做限制,只要是受到水流的压力或冲击能够转动即可,当挡水板222朝着靠近导水孔221的方向转动时(挡水板222能够将导水孔221封堵),此时水就无法通过导水孔221,同理,当挡水板222朝着远离导水孔221的方向转动时,此时水就可以通过导水孔221,本方案的创新点在于,所述第一导水部22、第二导水部23和第四导水部25内的挡水板222的位置一致,且第三导水部24的位置与第一导水部22、第二导水部23和第四导水部25内的挡水板222的位置均不一致,第一导水部22、第二导水部23和第四导水部25内的挡水板222的位置在第二壳体21的内侧,这样就意味着,水只能从第二壳体21的外侧穿过导水孔221进入第二壳体
21内,然而第二壳体21内的水是无法通过导水孔221向外排出的,第三导水部24内的挡水板222的位置在第二壳体21的外侧,这样就意味着,水无法从第二壳体21的外侧穿过导水孔221进入第二壳体21内,第二壳体21内的水只能通过导水孔221向外排出的,由此也就可知,进水管12只能是通过第一导水部22、第二导水部23和第四导水部25进入第二壳体21内的,又只能是从第三导水部24向外排出的。
30.驱动齿轮16通过第一传动齿轮213带动第二壳体21旋转旋转一定角度后,能够将初始状态下与进水管12连通的第一导水部22切换至第二导水部23或第三导水部24或第四导水部25,当切换至第二导水部23或第四导水部25时,此时与第三出水管15连通的第三导水部24会切换至与第一出水管13连通或与第二出水管14连通的位置,从而实现了调节出水方向的功能,起到了将同一源头的水向不同的方向引流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当初始状态下与进水管12连通的第一导水部22切换至第三导水部24时,水是无法进入第二壳体21内,此时第三导水部24起到封堵的作用,不会继续将源头的水进行引流,当遇到雨水少或者旱季时,便可以将第三导水部24调节至与进水管12对齐的位置,可以实现对上游的水进行蓄水的功能。
31.当然,除了以上方案中提到的四个导水部和三个出水管之外,还可以继续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导水部和出水管的数量,以此来满足不同的需求,但是增加或减少导水部和出水管的数量就需要调整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的外形轮廓,也需要对驱动齿轮16和第一传动齿轮213进行相应的调整,因为导水部和出水管的数量变化时,驱动齿轮16带动第一传动齿轮213旋转的角度也会跟随变化,无论导水部和出水管的数量怎么调整,其原理都是与本技术方案中的原理是一致的,也都可以根据本技术方案推导出来。
32.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6,作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11内壁设置有导轨18,所述第二壳体21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密封板211和若干个第二密封板26,所述第一密封板211安装在导轨18内,所述第二密封板26与第一壳体11内壁贴合连接,所述若干个第一密封板211、若干个第二密封第二密封板26、第二壳体21与第一壳体11组合而成四个密封腔,所述第一导水部22、第二导水部23、第三导水部24和第四导水部25分别位于四个密封腔内。
33.以上方案中,为了保证水从进水管12进入第一壳体11内后会直接进入第二壳体21内,需要保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21之间配合的密封性,即若干个第一密封板211、若干个第二密封第二密封板26、第二壳体21与第一壳体11组合而成的四个密封腔,进水管12内的水是进入第一壳体11内的密封腔内的,从第三导水部24排出的水也是先进入密封腔内,然后再通过第一出水管13、第二出水管14和第三出水管15排出,由于第一密封板211安装在导轨18内,第二密封板26与第一壳体11内壁贴合连接,即使第二壳体21在旋转时,密封腔的密封性也能确保不受影响。
34.请参阅图2、图7和图11,作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述过滤板271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过滤板271均安装在一个过滤罩体272上,过滤罩体272、相邻两个过滤罩体272以及第二壳体21之间组合而成一个污泥分离腔28,所述过滤罩体272内的空腔为搅拌腔29。
35.以上方案中,进入第二壳体21内的水首先要进入污泥分离腔28,过滤板271和过滤罩体272的过滤和分离作用能够将颗粒状砂砾或者污泥等阻隔在污泥分离腔28内,过滤后的水继续进入搅拌腔29内,进而又会进入第三导水部24将其排出,防止污泥堵塞第三导水
部24,既能够延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又能够减少人工清理污泥造成的财产损失。
36.请参阅图1、图2、图5和图8,作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述调节机构2内还设置有清污机构3,所述清污机构3包括安装在污泥分离腔28内的刮污组件31;以及安装在搅拌腔29内的搅拌组件32。
37.以上方案中,刮污组件31用于将污泥分离腔28内的砂砾和污泥等清理出来,搅拌组件32则用于搅拌过滤罩体272内的水,两者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保证水流能够持续稳定的在第二壳体21内流动。
38.请参阅图5,作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述搅拌组件32包括搅拌件321、搅拌轴322、第三传动齿轮323和第一驱动电机324,所述搅拌件321安装在搅拌轴322上,所述在搅拌轴322安装在搅拌腔29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通过电机轴连接搅拌轴322,所述第三传动齿轮323安装在搅拌轴322上。
39.以上方案中,搅拌件321设计为搅拌杆或搅拌桨,第一驱动电机324通过搅拌轴322带动搅拌件321旋转时,能够加快水流速度,加快水流速度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水流对过滤罩体272的冲击力,从而冲刷掉粘附在过滤罩体272上的过滤孔内的砂砾或者污泥,能够延长过滤罩体272的使用寿命,从而保证水能够持续稳定的在第二壳体21内流动。
40.请参阅图5和图8,作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述刮污组件31包括刮污件311、丝杆312、限位杆313和第二传动齿轮314,所述丝杆312和限位杆313均安装在污泥分离腔28内,所述刮污件311安装在丝杆312和限位杆313上,所述第二传动齿轮314安装在丝杆312一端,且第三传动齿轮323与第二传动齿轮314啮合连接,所述刮污件311的两侧与污泥分离腔28内壁贴合连接。
41.以上方案中,刮污件311设计为固定板和针簇的组合体,或者直接为毛刷板等,用于清理污泥分离腔28内的污泥,利用第三传动齿轮323与第二传动齿轮314之间的啮合关系,第一驱动电机324还能带动丝杆312旋转,刮污件上预装有能够沿着丝杆312做直线运动做必须的螺母等部件,当然限位杆313的作用也是实现刮污件311做直线运动的其中一个部件,通过控制第一驱动电机324的转速和转向,就能够带动刮污件311做往复直线运动。
42.请参阅图1和图9,作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11上还设置有排污部17,所述排污部17包括密封仓171和排污管172,所述密封仓171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所述排污管172安装在密封仓171上,所述第二壳体21上安装有导管212,所述导管212与第一壳体11转动连接,且导管212的一端与密封仓171连通,所述第二壳体21上还安装有导污槽281,所述导污槽281的两端分别与污泥分离腔28和导管212连通。
43.以上方案中,刮污件311的往复直线运动,会将污泥或砂砾推向导污槽281内,导污槽281是倾斜设置的,由于水流会持续不断的进入污泥分离腔28,进而会沿着导污槽281流向密封仓171,此时水流的冲击力配合着污泥或砂砾自身的重力,导污槽281内的污泥或砂砾能够快速且轻松的进入密封仓171内,通过打开排污管172的开关便能够将密封仓171内的污泥排出。
44.请参阅图10,作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述驱动齿轮16的直径与第一传动齿轮213的直径一致,且驱动齿轮16上的轮齿的数量是第一传动齿轮213上的轮齿的数量的四分之一。
45.以上方案中,驱动齿轮16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第二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16旋
转一周时,便能够带动第一传动齿轮213旋转90度,这也是实现切换第一导水部22、第二导水部23、第三导水部24和第四导水部25的基本原理。
46.本技术使用时,进水管12与上游的水库或河流连通,水可以直接利用地形或地势直接流入进水管12,水能够从进水管12进入第一壳体11内,第二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16旋转一周时,便能够带动第一传动齿轮213旋转90度,能够将初始状态下与进水管12连通的第一导水部22切换至第二导水部23或第三导水部24或第四导水部25,当切换至第二导水部23或第四导水部25时,此时与第三出水管15连通的第三导水部24会切换至与第一出水管13连通或与第二出水管14连通的位置,从而实现了调节出水方向的功能;第一导水部22、第二导水部23和第四导水部25内的挡水板222的位置一致,且第三导水部24的位置与第一导水部22、第二导水部23和第四导水部25内的挡水板222的位置均不一致,第一导水部22、第二导水部23和第四导水部25内的挡水板222的位置在第二壳体21的内侧,这样就意味着,水只能从第二壳体21的外侧穿过导水孔221进入第二壳体21内,然而第二壳体21内的水是无法通过导水孔221向外排出的,第三导水部24内的挡水板222的位置在第二壳体21的外侧,这样就意味着,水无法从第二壳体21的外侧穿过导水孔221进入第二壳体21内,第二壳体21内的水只能通过导水孔221向外排出的,由此也就可知,进水管12只能是通过第一导水部22、第二导水部23和第四导水部25进入第二壳体21内的,又只能是从第三导水部24向外排出的;干个第一密封板211、若干个第二密封第二密封板26、第二壳体21与第一壳体11组合而成的四个密封腔,进水管12内的水是进入第一壳体11内的密封腔内的,从第三导水部24排出的水也是先进入密封腔内,然后再通过第一出水管13、第二出水管14和第三出水管15排出,由于第一密封板211安装在导轨18内,第二密封板26与第一壳体11内壁贴合连接,即使第二壳体21在旋转时,密封腔的密封性也能确保不受影响;进入第二壳体21内的水首先要进入污泥分离腔28,过滤板271和过滤罩体272的过滤和分离作用能够将颗粒状砂砾或者污泥等阻隔在污泥分离腔28内,过滤后的水继续进入搅拌腔29内,进而又会进入第三导水部24将其排出,防止污泥堵塞第三导水部24,进入第二壳体21内的水首先要进入污泥分离腔28,过滤板271和过滤罩体272的过滤和分离作用能够将颗粒状砂砾或者污泥等阻隔在污泥分离腔28内,过滤后的水继续进入搅拌腔29内,进而又会进入第三导水部24将其排出,防止污泥堵塞第三导水部24,第一驱动电机324还能带动丝杆312旋转,进而带动刮污件311做往复直线运动,刮污件311的往复直线运动,会将污泥或砂砾推向导污槽281内,导污槽281是倾斜设置的,由于水流会持续不断的进入污泥分离腔28,进而会沿着导污槽281流向密封仓171,此时水流的冲击力配合着污泥或砂砾自身的重力,导污槽281内的污泥或砂砾能够快速且轻松的进入密封仓171内,通过打开排污管172的开关便能够将密封仓171内的污泥排出。
47.综上所述,水能够从进水管12进入第一壳体11内,通过驱动齿轮16带动第一传动齿轮213旋转,能够的调节第一导水部22、第二导水部23、第三导水部24和第四导水部25中的任意一个导水部与进水管12对齐,然后第一壳体11内水通过第一导水部22、第二导水部23和第四导水部25中的任意一个导水部进入第二壳体21内的过滤部27过滤掉水中的砂砾或污泥等,接着又会通过第三导水部24排向第一出水管13、第二出水管14和第三出水管15中的任意一个出水管,由于第一出水管13、第二出水管14和第三出水管15的方向各不相同,
既能够实现快速切换引流方向的功能,又能够防止在引流过程中出现堵塞的情况,解决了现有的水利工程引流设备存在实用性差的问题。
48.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性、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