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力接触器多位定位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08 06:31: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力接触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接触器多位定位固定器。


背景技术:

2.接触器分为交流接触器和直流接触器,它应用于电力、配电与用电场合。接触器广义上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在电工学上,因为可快速切断交流与直流主回路和可频繁地接通与关断大电流控制电路的装置,所以经常运用于电动机作为控制对象﹐也可用作控制工厂设备﹑电热器﹑工作母机和各样电力机组等电力负载,接触器不仅能接通和切断电路,而且还具有低电压释放保护作用。接触器控制容量大,适用于频繁操作和远距离控制,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元件之一,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接触器线圈通电后,线圈电流会产生磁场,产生的磁场使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吸引动铁芯,并带动交流接触器点动作,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两者是联动的。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触点复原,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直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跟温度开关的原理有点相似。
3.由于现有的大多数电力接触器在安装时都是需要根据接触器的尺寸大小预先开孔然后再使用螺丝将接触器的底座安装在预先打好螺孔的位置,一旦确定位置后只能小幅度进行左右移动调节位置,如果开孔位置没有对齐可能还会出现接触器安装倾斜等现象,并且如果安装环境比较潮湿,四个螺丝容易生锈卡死,后期维护和拆卸时非常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解决了电力接触器定位麻烦,固定拆装不方便的问题。
[0006][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力接触器多位定位固定器,包括接触器,所述接触器的正面设置有电线接口,所述接触器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侧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结构。
[0008]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连接块、手柄、底座、滑块、移动杆、弹簧、齿轮、方形块、连接轴和限位柱,所述底座内壁的背面开设有方形槽,所述底座的正面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背面贯穿底座且延伸至底座的背部,所述移动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背面与底座的正面相固定连接。
[0009]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杆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连接轴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方形块,所述方形块与方形槽相适配,所述方形槽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正面贯穿连接轴且延伸至连接轴的内部。
[0010]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一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滑块。
[0011]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一侧与连接柱的一侧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和底部均滑动连接有延长杆,两个所述延长杆一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衔接块,两个所述衔接块的正面均贯穿有固定螺丝,所述衔接块与固定座相适配。
[0012]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压板、固定夹、螺纹盘、把手、连接带、皮带轮、螺纹杆、防滑垫、防滑齿、省力杆和转轴,当给所述省力杆施加一个向一侧的推动时省力杆可以带动螺纹杆旋转控制压板进行前后水平移动。
[0013]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夹正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螺纹盘,两个所述螺纹盘的正面均设置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背面均依次贯穿螺纹盘和固定夹且延伸至固定夹的内部,所述螺纹杆的背面转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0014]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螺纹杆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皮带轮,其中一个所述皮带轮的表面通过连接带与另一个皮带轮的表面相传动连接,所述连接带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齿,两个所述皮带轮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省力杆,两个所述省力杆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5]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滑块相适配,所述滑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板,所述齿板与齿轮相适配,所述滑轨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阻挡块。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接触器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配合延长杆在一起使用可以根据接触器尺寸大小的不同自由调节,增加装置对接触器尺寸型号的包容性并可以通过衔接块对接触器进行固定,连接柱的一侧设置有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可以通过旋转手柄控制底座上下移动调节接触器的高度,手柄在需要使用时可以通过打开用于自锁的方形块进行调节,方形块在日常不使用时可以对底座进行一个自锁固定防止在非人为情况下齿轮发生松动造成接触器的高度位置发生变化,手柄上设置的弹簧可以起到一个记忆复位的作用使用者拉动手柄并旋转调整好位置后松开手柄弹簧可以控制方形块重新卡入方形槽内,如果没有对齐使用者手动轻微调节一下即可,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可以通过旋转省力杆控制压板移动夹紧物体,使用者可以通过固定夹与压板之间的配合将接触器安装到需要使用的地方,只需要调节压板的松紧度进行拆装即可,快速方便,压板上还设置有防滑垫,防滑垫可以增加与夹紧物体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让固定夹固定的更加稳定,使用者对压板进行调节时只需要旋转其中一个省力杆即可控制两个螺纹杆同时旋转,两个螺纹杆相当于双重自锁不用担心压板松动的问题,当调节结构和固定结构在一起使用时就可以对接触器进行快速拆装以及定位调节,调节起来方便快捷,省时省力,避免了接触器在安装时预先定位麻烦,后期维护拆装不方便的问题。
[0017]
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公开。
[0018]
本技术文件提供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固定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延长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齿板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发明底座结构仰视示意图;
[0024]
图6为本发明底座结构内部剖视示意图;
[0025]
图7为本发明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6]
图8为本发明连接带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1、接触器;2、电线接口;3、固定座;4、延长杆;5、调节结构; 501、连接块;502、手柄;503、底座;504、滑块;505、移动杆;506、弹簧;507、齿轮;508、方形块;509、连接轴;510、限位柱;6、固定结构;601、压板;602、固定夹;603、螺纹盘;604、把手;605、连接带;606、皮带轮; 607、螺纹杆;608、防滑垫;609、防滑齿;610、省力杆;611、转轴;7、滑槽;8、齿板;9、滑轨;10、阻挡块;11、固定螺丝;12、连接柱;13、衔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29]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30]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力接触器多位定位固定器,包括接触器1,所述接触器1的正面设置有电线接口2,所述接触器1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柱12,所述连接柱12的一侧设置有调节结构5,所述调节结构5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结构6,调节结构5可以通过给手柄502同时施加一个向上的拉力和旋转的力时,手柄502 可以控制连接轴509带动齿轮507以及方形块508沿着限位柱510竖直向上移动恢复可旋转性,恢复连接轴509的可旋转性后就可以控制齿轮507旋转带动底座503沿着齿板8进行上下竖直移动。
[0031]
所述调节结构5包括连接块501、手柄502、底座503、滑块504、移动杆 505、弹簧506、齿轮507、方形块508、连接轴509和限位柱510,所述底座503 内壁的背面开设有方形槽,所述底座503的正面设置有移动杆505,所述移动杆 505的背面贯穿底座503且延伸至底座503的背部,所述移动杆50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手柄502,所述手柄50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弹簧506,所述弹簧506的背面与底座503的正面相固定连接,调节结构5可以通过旋转手柄502控制底座 503上下移动调节接触器1的高度,手柄502在需要使用时可以通过打开用于自锁的方形块508进行调节,弹簧506可以起到一个记忆复位的作用使用者拉动手柄502并旋转调整好位置后松开手柄502弹簧506可以控制方形块508重新卡入方形槽内,如果没有对齐使用者手动轻微调节一下即可。
[0032]
所述移动杆50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轴509,所述连接轴50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507,所述连接轴509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方形块508,所述方形块508与方形槽相适配,所述方形槽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柱510,所述限位柱510的正面贯穿连接轴509且延伸至连接轴509的内部,方形块508在日常不使用时可以对底座503进行一个自锁固定防止在非人为情况下齿轮507发生松动造成接触器1的高度位置发生变化。
[0033]
所述底座503一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01,所述连接块501 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滑块504。
[0034]
所述底座503的一侧与连接柱12的一侧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12的顶部和底部均滑动连接有延长杆4,两个所述延长杆4一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衔接块13,两个所述衔接块13的正面均贯穿有固定螺丝11,所述衔接块13与固定座3相适配。
[0035]
所述固定结构6包括压板601、固定夹602、螺纹盘603、把手604、连接带605、皮带轮606、螺纹杆607、防滑垫608、防滑齿609、省力杆610和转轴 611,当给所述省力杆610施加一个向一侧的推动时省力杆610可以带动螺纹杆 607旋转控制压板601进行前后水平移动,固定结构6可以通过旋转省力杆610 控制压板601移动夹紧物体,使用者可以通过固定夹602与压板601之间的配合将接触器1安装到需要使用的地方,只需要调节压板601的松紧度进行拆装即可,快速方便。
[0036]
所述固定夹602正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螺纹盘603,两个所述螺纹盘603的正面均设置有螺纹杆607,两个所述螺纹杆607的背面均依次贯穿螺纹盘603和固定夹602且延伸至固定夹602的内部,所述螺纹杆607的背面转动连接有压板601,所述压板60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608,防滑垫608可以增加与夹紧物体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让固定夹602固定的更加稳定。
[0037]
两个所述螺纹杆607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皮带轮606,其中一个所述皮带轮 606的表面通过连接带605与另一个皮带轮606的表面相传动连接,所述连接带 605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齿609,两个所述皮带轮606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转轴 611,两个所述转轴611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省力杆610,两个所述省力杆610 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604,使用者对压板601进行调节时只需要旋转其中一个省力杆610即可控制两个螺纹杆607同时旋转,两个两个螺纹杆607相当于双重自锁不用担心压板601松动的问题。
[0038]
所述固定夹6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轨9,所述滑轨9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与滑块504相适配,所述滑轨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板8,所述齿板8与齿轮507相适配,所述滑轨9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阻挡块10。
[0039]
本实用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者使用本装置时需要先根据接触器1的大小调节延长杆4的长度,调节时先将连接柱12放在接触器1一侧中间的位置然后拉动延长杆4,延长杆4受力后带动衔接块13移动,将衔接块13移动到接触器1固定座3的位置,对准后将固定座3插接到衔接块13一侧开设的卡槽内,插入进去后将固定螺丝11拧紧,固定螺丝11对准固定座3上的螺纹孔,然后按照同样的方法将接触器1另一个固定座3固定住,都固定好后需要利用固定结构6对接触器1进行安装,安装时将固定夹602对准柜体内的凸起处,对准好后插接进去再推动把手604,把手604受力后带动省力杆610移动,省力杆610带动皮带轮606旋转,皮带轮606通过连接带605带动另外一个皮带轮606旋转,两个皮带轮606带动两个螺纹杆607旋转,两个螺纹杆607受到旋转的力后带动压板601向后移动并对凸起物逐渐夹
紧,直到彻底夹紧后停止把手604的推动将接触器1安装好,安装好接触器1后如果使用者发现位置需要进行上下调整时先握住手柄502,握住后向前拉动,手柄502受力后带动移动杆505移动,移动杆505带动连接轴509移动的同时拉伸弹簧506,连接轴 509带动齿轮507和方形块508沿着限位柱510竖直移动,当方形块508脱离方形槽时使用者再旋转手柄502,手柄502带动移动杆505旋转,移动杆505带动连接轴509旋转,连接轴509带动齿轮507和方形块508旋转,齿轮507旋转时可以沿着齿板8进行上下竖直移动,底座503整体沿着滑轨9上开设的滑槽7 滑动,移动到合适位置后松开手柄502,弹簧506通过自身回弹性带动移动杆 505回到初始位置,方形块508重新卡入方形槽中,如果有轻微偏差使用者可以稍微旋转调节一下,这样就可以调节好接触器1的位置了,弹簧506与底座503 固定连接处的凸起为轴承,用于不会妨碍手柄502旋转。
[0040]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