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手柄、输送装置及医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5-06 04:38: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柄、输送装置及医用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医用植入物例如医用支架的使用已获得放射科医师、心脏病专家和外科医生的广泛认可。这些医用植入物用于支撑体内的包括动脉、静脉、气道、胃肠道、胆道等各种管腔。医用植入物的首选植入方法是使用专门的输送装置经由人体自身的管腔来精确地输送并释放在预定位置。借助于输送装置的小外径,医生可以尽可能地减小手术切口以实现微创伤操作。
3.医用植入物一般可塑形变形(例如利用球囊进行扩张的医用支架)或弹性变形(例如自膨式的医用支架)。医用植入物以压缩状态被输送装置输送至目标管腔的预定位置,被释放之后,医用植入物可通过外力(例如球囊提供的作用力)或在自身的作用下扩张至工作状态下的直径。
4.对于自膨式支架,尤其是编织支架来说,其被压缩至输送装置上时会发生显著的轴向延长,通常会延长至初始长度的2倍以上。而在释放所述医用支架的过程中,医用支架因径向膨胀而发生轴向短缩,这会导致医用支架偏离预定位置,进而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柄、输送装置及医用系统,旨在改善所述医用植入物释放时的定位准确性,进而改善治疗效果。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柄,包括:
7.壳体;
8.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以及,
9.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第三传动部之间动力传递的通断;
10.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驱使第一目标物沿正方向或者反方向移动;当所述驱动机构驱使所述第一目标物沿正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传动部接通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第三传动部之间的动力传递,并驱使第二目标物沿反方向移动,当所述驱动机构驱使所述第一目标物沿反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传动部断开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第三传动部之间的动力传递。
11.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动部与所述第一传动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在所述驱动机构驱使所述第一目标物沿正方向移动时与所述第三传动部连接,并在所述驱动机构驱使所述第一目标物沿反方向移动时与所述第三传动部解除连接。
12.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基体、第一动力传输部和第一离合部,所述第一动力
传输部和所述第一离合部均设置在所述基体上,且所述第一动力传输部与所述第一传动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部包括第二离合部和第二动力传输部;所述第二动力传输部与所述第二离合部连接,并还与所述第二目标物连接;
13.当所述驱动机构驱使所述第一目标物沿正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离合部与所述第二离合部连接,当所述驱动机构驱使所述第一目标物沿反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离合部与所述第二离合部解除连接。
14.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齿条;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芯轴,所述芯轴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基体为转动轮,所述转动轮设置在所述芯轴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所述转动轮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直齿,所述直齿构成所述第一动力传输部,并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转动轮的一个端面上还形成有沉孔,所述沉孔的孔壁上形成有第一棘齿,所述第一棘齿构成所述第一离合部;所述第二离合部包括单向轮,所述单向轮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棘爪;
15.当所述驱动机构驱使所述第一目标物沿正方向移动时,所述转动轮沿第一方向旋转,并使得所述第一棘齿与所述第一棘爪啮合,当所述驱动机构驱使所述第一目标物沿反方向移动时,所述转动轮沿第二方向旋转,并使得所述第一棘齿与所述第一棘爪解除啮合,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16.可选地,所述第二动力传输部包括转盘和拉绳;所述转盘与所述单向轮轴向连接,并与所述单向轮保持周向相对静止;所述拉绳的近端设置在所述转盘的外周面上,所述拉绳的远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目标物连接。
17.可选地,所述第三传动部还包括棘轮,所述棘轮与所述转盘和所述单向轮中的一者轴向连接,所述棘轮与所述转盘保持周向相对静止,且所述棘轮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二棘齿;所述手柄还包括第二棘爪,所述第二棘爪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第二棘齿啮合,以阻止所述棘轮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或者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第二棘齿解除啮合,以允许所述棘轮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
18.可选地,所述壳体具有内腔,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手柄还包括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设置在所述内腔中,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导向轮位于所述第三传动部的远端侧,且所述导向轮的部分外表面与所述拉绳接触。
19.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滑动槽,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操作部和连接部,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操作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滑动槽,并与所述第一传动部连接。
2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包括:
21.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手柄;以及,
22.导管机构,包括外管、内管和倒刺,所述外管的近端与所述第三传动部连接,所述内管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外管中,且所述内管的近端与所述第一传动部连接,所述倒刺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内管的远端外表面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朝向所述内管的远端。
2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通过了一种医用系统,包括:
24.医用植入物,所述医用植入物上设有多个孔隙,且部分孔隙沿所述医用植入物的轴向布置;以及,
25.如前所述的输送装置,所述导管机构用于装载所述医用植入物,且所述倒刺的所
第一动力传输部,3212-沉孔,3230-第一离合部,3300-第三传动部,3310-第二离合部,3311-第一棘爪,3320-第二动力传输部,3321-转盘,3322-拉绳,3301-第二中心孔,3340-棘轮,3341-第二棘齿,3400-芯轴,4000-第二棘爪,5000-导向轮;
39.200-导管机构,210-内管,220-倒刺,230-外管,300-导引头,400-内管尾端连接件;
40.10-输送装置;
41.20-医用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4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43.另外,以下说明内容的各个实施例分别具有一或多个技术特征,然此并不意味着使用本实用新型者必需同时实施任一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或仅能分开实施不同实施例中的一部或全部技术特征。换句话说,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并视设计规范或实作需求,选择性地实施任一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或者选择性地实施多个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借此增加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弹性。
44.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复数形式“多个”包括两个以上的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以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在本文中,术语“近端”、“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更靠近患者的一端。
4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47.图1示出了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手柄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手柄100包括壳体1000、驱动机构2000和传动机构3000。所述驱动机
构200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0上。所述传动机构300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0上,并包括第一传动部3100、第二传动部3200和第三传动部3300。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部3100与所述驱动机构2000连接,并使得所述驱动机构2000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3100驱使第一目标物沿正方向或反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传动部3200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传动部3100与所述第三传动部3300之间的动力传递的通断。具体来说,当所述驱动机构2000驱使所述第一目标物沿所述正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传动部3200接通所述第一传动部3100与所述第三传动部3300之间的动力传递,以使得所述驱动机构2000能够通过所述传动机构3000驱使述第二目标物沿所述反方向移动。当所述驱动机构2000驱使所述第一目标物沿所述反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传动部3200断开所述第一传动部3100与所述第三传动部3300之间的动力传递。
48.如图3所示,所述手柄100应用于一输送装置10,且所述“正方向”是指由近端指向远端的方向,所述“反方向”是指由远端指向近端的方向。所述输送装置10还包括导管机构200。请继续参考图3,并结合图4,所述导管机构200包括内管210、倒刺220和外管230。所述内管210作为所述第一目标物,其近端与所述第一传动部3100连接。所述倒刺22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内管210的远端外周面上,且所述倒刺220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所述倒刺220的自由端朝向所述内管210的远端。所述外管230套设在所述内管210的部分外周面上,且所述外管230作为所述第二目标物,其近端与所述第三传动部3300连接。其中,所述内管210可包括内管本体和连接于所述内管本体的近端的内管连接件,以及,所述外管230可包括外管本体和连接于所述外管本体之近端的外管连接件。
49.如图4所示,所述导管机构200用于装载一医用植入物,所述医用植入物上设有多个孔隙,多个所述孔隙中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医用植入物的轴向间隔布置。当所述导管机构200中装载所述医用植入物时,所述倒刺220的自由端选择性地插入部分所述孔隙中。所述医用植入物可以是自膨式的医用支架20,该医用支架20可以由丝材编织成型。这里“自膨式的医用支架20”是指所述医用支架20采用高弹性的材料例如镍钛合金材料制造而成。
50.所述输送装置10用于将所述医用植入物输送至患者体内的目标管腔的预定位置处进行释放。释放过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51.步骤s1:使所述驱动机构2000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3100驱使所述内管210沿所述正方向移动,并通过所述倒刺220携带所述医用支架20整体地沿所述正方向移动。与此同时,所述第二传动部3200还在所述第一传动部3100与所述第三传动部3300之间传递动力,以使得所述驱动机构2000通过所述传动机构3000驱使所述外管230沿所述反方向移动。
52.当所述倒刺220伸出所述外管230导致所述倒刺220与所述医用支架20分离时,执行步骤s2:使所述驱动机构2000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3100驱使所述内管210沿所述反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倒刺230重新回到所述外管230中,并穿过所述医用支架20的另一部分孔隙。此时,由于所述第二传动部3200断开了所述第一传动部3100与所述第三传动部3300之间的动力传递,因此所述驱动机构2000所提供的驱动力不能被传递至所述第三传动部3300,也就不能被传递至所述外管230,因此,在理想状态下,所述外管230在本步骤中保持固定。
53.之后重复执行步骤s1和步骤s2,直至所述医用支架20被完全释放。
54.这样的释放过程,可以通过所述内管210携带所述医用支架20沿所述正方向移动来补偿所述外管230回撤(即所述外管230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移动)过程中所述医用支架
20因径向膨胀而导致的轴向短缩,提高所述医用支架20释放时的定位准确性,从而改善治疗效果。而所述内管220往复地进行轴向移动,可以利用所述倒刺230逐段地向远端拉动所述医用支架20,使得所述医用支架20在释放过程中处于受拉状态,减小释放阻力,并提高所述医用支架20的释放通畅性。
55.请返回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部3200与所述第一传动部3100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3200在所述驱动机构2000驱使所述内管210沿所述正方向移动时与所述第三传动部3300连接,以及,所述第二传动部3200在所述驱动机构2000驱使所述内管210沿所述反方向移动时与所述第三传动部3300解除连接。
56.请继续参考图1及图2,并结合图3、图5至图7,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传动部3200包括基体3210、第一动力传输部3220和第一离合部3230,所述第一动力传输部3220和所述第一离合部3230均设置在所述基体3210上,且所述第一动力传输部3220与所述第一传动部3100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部3300包括第二离合部3310和第二动力传输部3320,所述第二动力传输部3320与所述第二离合部3310连接,并还与所述外管230连接。当所述驱动机构2000驱使所述内管210沿所述正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离合部3230与所述第二离合部3310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传动部3200与所述第三传动部3300连接。当所述驱动机构2000驱使所述内管210沿所述反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离合部3230与所述第二离合部3310解除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传动部3200与所述第三传动部3300解除连接。
57.更为详细地,所述第一传动部3100包括齿条,所述齿条的远端与所述内管210的近端(具体是所述内管连接件)连接。所述传动机构3000还包括芯轴3400,所述芯轴3400连接于所述壳体1000上。所述基体3210包括转动轮,所述转动轮设置在所述芯轴3400上,且所述转动轮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1000旋转。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芯轴3400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00上,所述转动轮上设有第一中心孔3211,所述转动轮通过所述第一中心孔3211空套在所述芯轴3400上,以使得所述转动轮能够在所述芯轴3400上转动。所述转动轮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直齿,所述直齿与所述齿条啮合并传输动力,也即,所述直齿构成第一动力传输部3220。所述转动轮的一个端面上还形成有沉孔3212,所述沉孔3212的孔壁上形成有第一棘齿以作为所述第一离合部3230。所述第二离合部3310包括单向轮,所述第三传动部3300上还设有沿轴向贯穿所述单向轮的第二中心孔3301,所述单向轮通过所述第二中心通孔3301空套在所述芯轴3400上,且使得所述单向轮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沉孔3230中。所述单向轮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棘爪3311。当所述驱动机构2000驱使所述内管210沿所述正方向移动时,所述转动轮沿第一方向转动,并使得所述第一棘齿与所述第一棘爪3311啮合,以实现所述第一离合部3230与所述第二离合部3310的连接。当所述驱动机构2000驱使所述内管210沿所述反方向移动时,所述转动轮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使得所述第一棘齿与所述第一棘爪3311解除啮合,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离合部3230与所述第二离合部3310解除连接。
58.可选地,所述第二动力传输部3320包括转盘3321和拉绳3322。所述单向轮与所述转盘3321轴向连接,并保持周向相对静止,且所述第二中心孔3301还贯穿所述转盘3321,以使得所述转盘3321通过所述第二中心孔3301空套在所述芯轴3400上。所述拉绳3322的近端设置在所述转盘3321的外周面上,所述拉绳3322的远端与所述外管230的近端(具体是所述外管连接件)连接。
59.以图1及图3所示方位为例,对于所述手柄100来说其远端即为左端,其近端即为右端,所述正方向即为右端指向左端的方向。于是,在所述手柄100的使用过程中,当所述驱动机构2000驱使所述齿条沿右端向左端移动,进而推动所述内管210沿所述正方向移动。与此同时,所述转动轮在所述齿条的作用下沿逆时针(即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以使得所述第一棘爪卡在所述第一棘齿的齿槽中,实现两者的啮合,进而带动所述单向轮及所述转盘332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收紧所述拉绳3322,以拉动所述外管230沿远端向近端移动。当所述驱动机构2000驱使所述齿条沿左端向右端移动,进而拉动所述内管210沿所述反方向移动,并使得所述转动轮沿顺时针方向(即所述第二方向)转动,导致所述第一棘爪3311沿所述第一棘齿的齿背滑动,以解除所述第一棘爪3311与所述第一棘齿的啮合。
6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当所述第一棘齿的齿背足够光滑时,所述第一棘爪3311在所述第一棘齿的齿背上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将不足以带动所述单向轮沿顺时针旋转,以使得所述单向轮保持固定。但是当所述第一棘齿的齿背较为粗糙时,所述第一棘爪3311在所述第一棘齿的齿背上滑动时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该摩擦力会带动所述单向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进而带动所述转盘332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释放所述拉绳3322,这可能会引起所述外管230沿近端向远端的方向移动。
61.有鉴于此,如图2及图6、图7所示,所述第三传动部3300还包括棘轮3340,所述棘轮3340与所述单向轮或所述转盘3321中的一者轴向连接。于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转盘3321的外径小于所述单向轮的外径,且所述棘轮3340连接于所述转盘3321远离所述单向轮的一端。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所述拉绳3322脱离所述转盘3321。
62.请继续参考图2、图6及图7,所述棘轮334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二棘齿3341。所述手柄100还包括第二棘爪4000,所述第二棘爪400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0上,所述第二棘爪4000用于与所述第二棘齿3341啮合,以阻止所述棘轮334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进而阻止所述转盘332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仍以图2及图3所示方位为例,当所述驱动机构2000驱使所述内管210沿所述反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棘爪3311与所述第一棘齿的齿背之间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使得所述单向轮产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势。与此同时,所述的第二棘爪4000卡在所述第二棘齿3341的齿槽中,使得两者啮合,并阻止所述棘轮3340沿顺时针转动,从而所述第二棘爪4000与所述第二棘齿3341的啮合,也就对所述单向轮的沿顺时针的方向产生阻碍,使得所述单向轮保持固定,进而使得所述外管230保持固定。当然,当所述驱动机构2000驱使所述内管210沿所述正方向移动时,所述单向轮的所述第一棘爪3311与所述第一棘齿啮合,以带动所述单向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所述棘轮3340也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所述第二棘爪4000沿所述第二棘齿3341的齿背滑动。
63.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000具有内腔1001,所述传动机构3000及所述第二棘爪4000均设置在所述内腔1001中,以避免这些结构裸露在外,一方面可以使得所述手柄100的外观更加整洁美观,另一方面也避免人为误触碰各个部件导致传动过程发生差错。
64.优选地,所述手柄100还包括导向轮5000。如图1所示,所述导向轮5000设置在所述内腔1001中,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1000上。所述导向轮5000位于所述第三传动部3300的远端侧,且所述导向轮5000的部分外表面与所述拉绳3322接触,并用于对所述拉绳3322进行导向,以避免所述拉绳3322与所述壳体1000的内壁直接接触而产生滑动摩擦。可
以理解,当所述第三传动部3300的所述转盘3321在转动过程中以收紧所述拉绳3322时,所述拉绳3322带动所述导向轮5000旋转,以使得所述两者之间产生滚动摩擦,减小所述拉绳3322所受到的摩擦力,进而降低所述拉绳3322的摩擦损伤,延长所述拉绳3322的使用寿命。于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导向轮5000的靠近所述齿条的部分外表面与所述拉绳3322接触。
65.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2000为手动驱动装置。具体来说,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壳体1000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滑动槽(图中未示出)。所述驱动机构2000包括操作部2100和连接部2200,所述操作部2100设置在壳体1000的外部,并用于接受外力,所述连接部2200的一端与所述操作部2100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滑动槽,并与所述第一传动部3100(也即所述齿条)连接。当所述操作部2100受到沿近端指向远端的外力时,所述操作部2100在所述滑动槽中沿近端向远端的方向移动,进而驱使所述齿条沿近端向远端的方向(也即所述正方向)移动。当所述操作部2100受到沿远端指向近端的外力时,所述操作部2100在所述滑动槽中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移动,进而驱使所述齿条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也即所述反方向)移动。当然,在替代性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也可以是电动驱动装置,也可以是其他的驱动装置,只要其能够驱使所述齿条在轴向上做往复移动(即沿近端向远端移动,或者沿远端向近端移动)即可。
66.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是前述的输送装置10。
67.不仅如此,所述输送装置10还可以包括导引头300和内管尾端连接件400。其中,所述导引头300设置在所述内管210的远端,其用于在输送医用支架20的过程中,对整个输送装置10在管腔中的行进起到导引作用。所述内管尾端连接件400连接在所述内管210的近端端部,用于使所述内管210与其他的外部机构连通。
68.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医用系统,所述医用系统包括所述输送装置10和医用植入物,所述医用植入物上设有多个孔隙,且部分孔隙沿所述医用植入物的轴向布置。所述导管机构200用于装载所述医用植入物,且所述倒刺220选择性地插入部分所述孔隙中。这里,所述医用植入物优选为自膨式的医用支架20,所述医用支架20可以采用丝材编织成型。
69.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