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压贮气罐电磁开关泄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05 16:05: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贮气罐泄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贮气罐电磁开关泄压结构。


背景技术:

2.贮气罐,是指用于存放气体的罐体结构容器,当贮气罐内填充有高压气体时,在存放、使用过程中由于罐体内外压力差导致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一般会设置泄压阀,但现有泄压阀结构相对简单,主要依靠阀体内的单向阀及弹簧对输出气体进行持续性压力约束,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结构老化,导致高压气体直接不受限制向外输出,因此,安全性依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贮气罐电磁开关泄压结构,有助于解决现有结构安全系数较低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5.一种高压贮气罐电磁开关泄压结构,包括罐体,罐体顶部设有盖体,盖体上设有排气管道,所述罐体内位于排气管道下方设有环状的凸台,所述凸台内侧底部连通有泄压管道和进气管道,所述凸台内还设有能够上下活动的分隔元件,分隔元件顶部能够抵接封闭排气管道底部,所述分隔元件边缘设有倾斜抵接凸台内侧壁的弹性挡边,当弹性挡边外侧端贴合在凸台内侧壁上时,所述罐体内侧空间在分隔元件下方及上方分别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进气管道之间设有堵头,该堵头构成气体只能从进气管道进入第一腔室的单向阀结构,所述分隔元件底部与罐体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泄压管道上设有电磁阀。
6.优选的,所述堵头顶部与罐体之间设有弹性件。
7.优选的,所述罐体设有与第一腔室连通的安全阀。
8.优选的,所述盖体与罐体之间设有密封圈。
9.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10.优选的,所述进气管道外侧端连接有进气接头。
11.初始状态下,弹性挡边外侧端抵接贴合在凸台内侧壁上,使得第一腔室处于密闭状态,高压气体推动堵头产生第一间隙,从进气通道进入第一腔室,在第一腔室内聚集使得第一腔室内的压强增大,高压气体在第一腔室内完成第一次减压;第一腔室内的压强达到第一临界点时,弹性挡边外侧端被压迫形变,与凸台内侧壁之间产生第二间隙,高压气体从第一腔室进入第二腔室,在第二腔室内聚集使得第二腔室内的压强增大,并进行第二次减压,当第二腔室内的压强达到第二临界点时,弹性挡边受压发生形变,封闭第二间隙;电磁阀快速开启闭合,第一腔室内的气体从泄压管道快速排出,压强快速变小,第二腔室的压强迫使分隔元件下移,其与排气管道底部之间产生第三间隙,第二腔室内的气体从排气管道
排出。
1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罐体及分隔元件将罐体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在排气时,利用两者之间的压强变化,完成二次减压,借助电磁阀的泄压,形成完整的减压排气过程,从而保证排气泄压更加安全可靠。
14.2.本实用新型利用单向阀结构及具有弹性挡边的分隔元件来控制高压气体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的连通状态,多个部件协同作业,避免单一部件长时间活动做功,造成加速老化的现象。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磁阀进行泄压,来控制排气操作,能够精准控制排气频率,实现排气可控的效果。
16.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全阀,用于应急避险,进一步提高产品可靠性以及保证作业安全。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实施例中高压贮气罐电磁开关泄压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一个剖视图;
19.图3为图1的另一剖视图;
20.图4为图3中第一腔室在进气状态下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高压贮气罐电磁开关泄压结构,包括罐体1、盖体2、电磁阀3和安全阀4。
23.本实施例中的罐体1为中空的圆筒结构,罐体1主要作为主体结构,起到承载支撑的作用。罐体1内部的空腔主要用于容纳高压气体。
24.罐体1顶部设有盖体2,盖体2与罐体1之间螺纹连接,两者之间还设有密封圈,起到密封连接的效果,盖体2上位于中心位置设有竖直的排气管道21,排气管道21顶部延伸至盖体2外部,该顶端设有具备外螺纹的接头结构,用于与外部管件或容器连接;排气管道21内侧端插入罐体1内部,位于罐体1内侧的排气管道21与盖体2内壁之间设有多个中心对称设置的肋板,该肋板能够起到强化结构强度的作用,防止排气管道21发生变形倾斜,另外的,排气管道21外侧端的管道内径中还设有支撑架结构,也是起到增加结构强度的作用。
25.所述罐体1内位于排气管道21下方设有环状的凸台13,所述凸台13内侧底部连通有泄压管道11和进气管道12,泄压管道11和进气管道12相邻设置在罐体1底部外侧,分别用于气体输入及泄压排气。
26.具体的,进气管道12具有水平通道,其外侧端连接有进气接头,内侧端具有拐角,拐角后通道竖直向上与凸台13内侧的空腔连通。进气管道12与罐体1连接处内部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为上宽下窄的锥形通孔结构,该进气口上端设有堵头7,堵头7与该进气口的轮廓相适配,堵头7底部同样上宽下窄,堵头7下落后,其底部的倾斜面与进气口的上端倾斜面贴合,形成闭合结构,此时,进气通道与罐体1内部空腔隔断,堵头7上端还连接有第二弹簧8,
第二弹簧8上下两端抵接在罐体1及堵头7上,第二弹簧8能够迫使堵头7始终保持向下移动的趋势。
27.泄压管道11位于进气管道12一侧,两者不连通,泄压管道11顶部与凸台13内侧空腔连通,泄压管道11上设置有电磁阀3,用于控制泄压管道11的开合状态。
28.所述分隔元件5设置在凸台13内,分隔元件5底部与罐体1之间设有第一弹簧6,第一弹簧6对分隔元件5起到承载支撑的作用,当分隔元件5受到下压力时,还能提供一个复位驱动力。分隔元件5顶部能够抵接封闭排气管道21底部,分隔元件5由弹性材质制成,其外侧边缘设有倾斜抵接凸台13内侧壁的弹性挡边51,当弹性挡边51外侧端贴合在凸台13内侧壁上时,所述罐体1内侧空间在分隔元件5下方及上方分别形成第一腔室100和第二腔室200。第一腔室100和第二腔室200主要起到缓存高压气体的作用。
29.因此,堵头7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100与进气管道12之间,该堵头7构成气体只能从进气管道12进入第一腔室100的单向阀结构;泄压管道11顶部与第一腔室100底部连通。
30.如图1、图2所示,所述罐体1设有与第一腔室100连通的安全阀4,该安全阀4具体采用拉环式安全阀4,拉动其拉环,能够实现第一腔室100与外部空间的连通,在紧急避险时,能够快速对罐体1内部进行气体释放。
31.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进气接头与贮气罐的出气口连接。初始状态下,弹性挡边51外侧端抵接贴合在凸台13内侧壁上,使得第一腔室100处于密闭状态,第一腔室100与第二腔室200隔断,高压气体从贮气罐沿进气管道12进入,推动堵头7向上移动,使得堵头7与进气口之间产生第一间隙,高压气体经第一间隙进入第一腔室100,在第一腔室100内聚集,使得第一腔室100内的压强增大,该压强的变化可能导致堵头7顶部受到向下压力,向下移动会导致第一间隙变小,当第一腔室100内的压强与进气管道12内的高压气体压强一致时,高压气体不在进入第一腔室100,这一过程中,高压气体在第一腔室100内完成第一次减压缓存;另外的,第一腔室100内的压强达到第一临界点时,弹性挡边51外侧端受到向上的压力,被压迫形变,与凸台13内侧壁之间产生第二间隙,高压气体从第一腔室100进入第二腔室200,在第二腔室200内聚集使得第二腔室200内的压强增大,并进行第二次减压缓存,当第二腔室200内的压强达到第二临界点时,弹性挡边51受压发生形变,封闭第二间隙,第一腔室100内的高压气体不再进入第二腔室200;接着,电磁阀3快速开启闭合,将第一腔室100内的气体从泄压管道11快速排出,第一腔室100内的压强快速变小,第二腔室200的压强迫使分隔元件5下移,其与排气管道21底部之间产生第三间隙,第二腔室200内的气体从排气管道21排出,因此,完成一次电磁控制的泄压排气操作,借助电磁阀3,可进行单次或循环排气。
3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