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01 09:08: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组件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的制备过程需要进行层压工艺,层压工艺需要使用光伏组件层压护角。但是,当前的光伏组件层压护角一般采用直角结合内圆弧角的设计,该设计使得光伏组件层压护角存在装置强度低、防过压效果差以及溢胶效果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该装置能够增加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的结构强度、改善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防过压效果差以及溢胶效果差的现象。
4.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护角件;每个护角件中,连接端指向自由端的方向为第一预设方向;两个护角件的第一预设方向的夹角的角度α小于90
°
;每个护角件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为护角件的内侧面;每个第一表面均凸设有固定件。
6.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护角件的第一预设方向的夹角的角度α小于90
°
,并且取消了内圆弧角的设置,使得护角件的结构强度得到加强;同时,固定件的设置,一方面增加了护角件在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分布方向上的尺寸,使得护角件的防过压效果得到增加;另一方面,增加了护角件和光伏组件之间的空隙,使得溢胶空间得到增强,能改善溢胶效果。
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夹角的角度α为80~85
°

8.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夹角的角度控制在该范围内,护角件的结构强度加强效果更好。
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两个护角件相对于夹角的角平分线对称设置,两个第一表面的固定件相对于夹角的角平分线对称设置。
10.上述技术方案中,对称设置的形式,使得光伏组件安装在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上时,光伏组件受力更均匀,稳定性更强。
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每个第一表面均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两个固定件,外侧固定件的顶部到第一表面的距离不低于内侧固定件的顶部到第一表面的距离。
12.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第一表面设置两个固定件,能够在光伏组件安装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下,使得内侧的固定件能够抵接光伏组件,从而对光伏组件起到保护作用;此外,外侧固定件的顶部到第一表面的距离不低于内侧固定件的顶部到第一表面的距离,保证光伏组件优先和外侧的固定件抵接,使得光伏组件和护角件之间的空隙较大,从而起到更好的溢胶效果。
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固定件包括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
侧,第一侧和第二侧均垂直于第一表面。
14.上述技术方案中,垂直设置的形式,使得固定件受力比较均匀,能够在压合过程中,为光伏组件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1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每个第一表面设置的两个固定件相同。
16.上述技术方案中,固定件设计为相同的情况,使得固定件的工艺制备更简单、快捷。
1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在第一预设方向上,两个固定件设置在第一表面中部的两侧。
18.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固定件按照该形式进行设置,能够起到较好的光伏组件保护以及溢胶效果,同时,使得护角件受力更均匀。
1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沿第二预设方向分布,第三预设方向垂直于第二预设方向,每个护角件的尺寸满足以下条件a~c中的至少一个:
20.a,在第三预设方向上,护角件的尺寸为5~7mm;
21.b,在第二预设方向上,护角件的尺寸为5~15mm;
22.c,在第一预设方向上,护角件的尺寸为40~70mm。
23.上述技术方案中,护角件尺寸按照该参数进行设置,使得护角件能够和组件更好的配合,从而更好的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同时,该尺寸的护角件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2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在第三预设方向上,护角件的尺寸和固定件的尺寸相同;在第二预设方向上,护角件和所述固定件的尺寸比例为(5~15):(3~6);在第一预设方向上,护角件和固定件的尺寸比例为(40~70):(4~6)。
25.上述技术方案中,护角件和固定件的各尺寸比例,一方面能够用于指导护角件和固定件的工艺制备;另一方面,能够兼顾护角的结构强度、防过压效果以及溢胶效果,使得护角装置发挥较好的综合性能。
2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在第三预设方向上,固定件的尺寸为5~7mm;在第二预设方向上,固定件的尺寸为3~6mm;在第一预设方向上,固定件的尺寸为4~6mm。
27.上述技术方案中,固定件按照该尺寸进行设置,一方面,能够使固定件和护角件更好的组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使得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整体上有更强的结构强度、更好的防过压效果以及溢胶效果。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9.图1为现有的光伏组件层压护角的第一视图;
30.图2为现有的光伏组件层压护角的安装示意图;
31.图3为现有的光伏组件层压护角的局部安装示意图;
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的第一视图;
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的第二视图;
3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3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的局部安装示意图。
36.图标:100-光伏组件层压护角;200-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210-护角件;211-第一表面;212-第二表面;213-固定件;300-光伏组件;
37.a-第一预设方向;b-第二预设方向;c-第三预设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2.此外,术语“水平”、“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垂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4.参阅图1~图3,发明人研究发现,当前的光伏组件层压护角100一般采用直角结合内圆弧角的设计。其中,内圆弧角的存在破坏了光伏组件层压护角100本身的结构,使得光伏组件层压护角100的结构强度较低;此外,直角的形式使得光伏组件300和光伏组件层压护角100贴合比较紧密,使得二者之间的间隙较小,导致溢胶效果较差;并且光伏组件层压护角100中,用于抵接光伏组件300的表面和与其相对的表面之间的尺寸有限,导致其防过压效果较差。因此,现有的光伏组件层压护角100存在结构强度低、溢胶效果差以及防过压效果差的缺陷。
45.发明人还研究发现,通过调整护角件210的角度并取消现有护角的内圆弧角设计,能够加强光伏组件层压护角100的结构强度;通过加大光伏组件层压护角100和光伏组件
300之间的间隙,能够改善溢胶效果;通过增加光伏组件层压护角100中,用于抵接光伏组件300的表面和与其相对的表面之间的尺寸,能够改善防过压效果。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附图中,第一视图是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200的俯视图;第二视图是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200的左侧轴向视图。
47.参阅图4~图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200,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护角件210;每个护角件210中,连接端指向自由端的方向为第一预设方向a;两个护角件210的第一预设方向a的夹角的角度α小于90
°
;每个护角件210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第一表面211为护角件210的内侧面;每个第一表面211均凸设有固定件213。
48.本技术中,两个护角件210的第一预设方向a的夹角的角度α小于90
°
,并且取消了内圆弧角的设置,使得护角件210的结构强度得到加强;同时,固定件213的设置,一方面增加了护角件210在第一表面211、第二表面212分布方向上的尺寸,即增加了护角件210的宽度,使得护角件210的防过压效果得到增加;另一方面,增加了护角件210和组件之间的空隙,使得溢胶效果得到增加。从而很好的改善了光伏组件层压护角100存在的结构强度低、溢胶效果差以及防过压效果差的缺陷。
49.可以理解的是,光伏组件300的具体种类不做限定,作为一种示例,光伏组件300为双玻组件。
50.为了便于理解,此处对层压工艺进行具体说明:将钢化玻璃、eva、电池串阵列、背板等材料依次叠加,制备得到光伏组件300半成品;然后用胶带将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200固定在光伏组件300的四角,再将固定好的光伏组件300放入太阳能光伏层压机腔室内;后续在加热状态下,通过抽真空的方式排出光伏组件300内的空气,并通过层压机内的硅胶板对光伏组件300施加压力,从而将各材料紧密的压合在一起。
51.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层压工艺涉及到加热,为了能够较好的满足工艺要求,可以对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200的材质进行调控。
52.作为一种示例,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200的材质可以是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聚苯醚、呋喃树脂和聚醚醚酮中的任一种,其材料种类不做具体限定,需要耐受的温度为150~300℃,例如但不限于150℃、160℃、170℃、180℃、190℃、200℃和300℃中的任意一者点值或者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53.需要注意的是,护角件210的第一表面211、第二表面212以及相邻的另外两个表面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是规则的平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平面,比如存在部分凸起或凹槽。可以理解的是,只要能够保证第一表面211成功的设置固定件213即可。
54.作为一种示例,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护角件210的第一表面211、第二表面212以及相邻的另外两个表面设置成规则的平面。该设置便于进行护角件210的工艺制备。
55.可以理解的是,夹角的角度在适当范围内时,对护角件210的结构强度有更好的加强效果。
56.作为一种示例,夹角的角度α为80~85
°
,例如但不限于80
°
、81
°
、82
°
、83
°
、84
°
和85
°
中的任意一者点值或者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将夹角的角度控制在该范围内,护角件210的结构强度加强效果更好。
57.在此基础上,层压过程中,光伏组件300会分别和两个第一表面211上的固定件213
抵接,考虑到光伏组件300的稳定性,可以对护角件210以及固定件213的分布进行调控。
58.作为一种示例,两个护角件210相对于夹角的角平分线对称设置,两个第一表面211的固定件213相对于夹角的角平分线对称设置。对称设置的形式,使得光伏组件300安装在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200上时,光伏组件300受力更均匀,稳定性更强。
59.可以理解的是,抵接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是固定件213的整个顶部平面和光伏组件300抵接在一起,也可以是固定件213的整个顶部平面的一部分和光伏组件300抵接在一起,只要能够在层压过程中将光伏组件300较好地固定即可。
60.需要注意的是,层压过程中,工作人员进行光伏组件300的安装时,可能会出现不符合操作规范的情况,使得光伏组件300发生偏移或倾斜,导致仅有一侧的固定件213抵接。考虑到该情况下光伏组件300的稳定性问题,可以对每一侧固定件213的数目进行调控。
61.作为一种示例,每个第一表面211均沿第一预设方向a间隔设置两个固定件213。该设置使得光伏组件300发生偏移或倾斜时,位于内侧的固定件213能够及时抵接光伏组件300,对光伏组件300进行固定,从而起到多重保护的作用。
62.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表面211还可以均沿第一预设方向a间隔设置三个固定件213,该设置方式也能对光伏组件300起到多重保护的作用。
63.可以理解的是,当每个第一表面211均设置有多个固定件213时,能够对光伏组件300起到多重保护的作用,同时,为了兼顾较好的溢胶效果,可以对多个固定件213的尺寸进行调控。
64.作为一种示例,每个第一表面211均沿第一预设方向a间隔设置两个固定件213,外侧固定件213的顶部到第一表面211的距离不低于内侧固定件213的顶部到第一表面211的距离。
65.该设置能够保证光伏组件300优先和外侧的固定件213抵接,使得光伏组件300和护角件210之间的空隙较大,从而起到更好的溢胶效果。
66.可以理解的是,当每个第一表面211均设置多个固定件213时,将多个固定件213设置为相同形式,能够使得固定件213的工艺制备更简单、快捷。
67.需要注意的是,相同形式具体包括固定件213的立体构型、尺寸等参数。
68.作为一种示例,每一侧的多个固定件213设置为尺寸一样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任一种。
69.此外,在层压过程中,固定件213也会受到较大的压力,为了使得固定件213受力均匀,不易破损,以及为光伏组件300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可以对固定件213与第一表面211之间的设置角度进行调控。
70.作为一种示例,固定件213包括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均垂直于第一表面211。垂直设置的形式,使得固定件213受力比较均匀,能够防止固定件213受损;同时,能够在压合过程中,为光伏组件300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71.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侧、第二侧指的是第一侧面、第二侧面。
72.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和第二侧还可设置为均与第一表面211存在一定的倾角,并且倾角可以为70~90
°
,例如但不限于70
°
、75
°
、80
°
、83
°
、86
°
和89
°
中的任意一者点值或者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73.需要注意的是,当每个第一表面211设置多个固定件213时,通过调控多个固定件
213的具体分布位置,也有利于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200更好的发挥功能。
74.作为一种示例,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两个固定件213设置在第一表面211中部的两侧。两个固定件213按照该形式进行设置,能够起到较好的组件保护以及溢胶效果,同时,使得护角件210受力更均匀,从而防止护角件210受损。
75.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应用,同时便于操作,可以对护角件210的尺寸进行调控。
76.作为一种示例,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沿第二预设方向b分布,第三预设方向c垂直于第二预设方向b,每个护角件210的尺寸满足以下条件a~c中的至少一个:a,在第三预设方向c上,护角件210的尺寸为5~7mm,例如但不限于5mm、5.5mm、6mm、6.5mm和7mm中的任意一者点值或者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b,在第二预设方向b上,护角件210的尺寸为5~15mm,例如但不限于5mm、6mm、7mm、8mm、9mm、10mm、11mm、12mm、13mm、14mm和15mm中的任意一者点值或者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c,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护角件210的尺寸为40~70mm,例如但不限于40mm、50mm、60mm和70mm中的任意一者点值或者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77.护角件210尺寸按照该参数进行设置,使得护角件210能够和光伏组件300更好的配合,从而更好的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同时,该尺寸的护角件210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并且还能防止护角件210的尺寸过大,但是发挥功能得不到提升导致的耗材浪费。
78.在此基础上,根据已有的护角件210尺寸来进行固定件213的制备,能够使得固定件213的工艺制备更清楚,并且制备得到的固定件213和护角件210能够较好的配合;同时,将固定件213设置在适当的尺寸范围,能够兼顾护角的结构强度、防过压效果以及溢胶效果,使得护角装置发挥较好的综合性能。
79.作为一种示例,在第三预设方向c上,护角件210的尺寸和固定件213的尺寸相同;在第二预设方向b上,护角件210和所述固定件213的尺寸比例为(5~15):(3~6),例如但不限于5:3、10:3、15:3、5:4、10:4、15:4、5:5、10:5、15:5、5:6、10:6和15:6中的任意一者点值或者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护角件210和固定件213的尺寸比例为(40~70):(4~6),40:4、50:4、60:4、70:4、40:5、50:5、60:5、70:5、40:6、50:6、60:6和70:6中的任意一者点值或者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80.可以理解的是,固定件213在一定的尺寸范围内,能够使固定件213和护角件210更好的组合在一起;同时,能够使得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200在整体上有更强的结构强度、更好的防过压效果以及溢胶效果。
81.作为一种示例,在第三预设方向c上,固定件213的尺寸为5~7mm,例如但不限于5mm、5.5mm、6mm、6.5mm和7mm中的任意一者点值或者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在第二预设方向b上,固定件213的尺寸为3~6mm,例如但不限于3mm、4mm、5mm和6mm中的任意一者点值或者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固定件213的尺寸为4~6mm,例如但不限于4mm、4.5mm、5mm、5.5mm和6mm中的任意一者点值或者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82.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层压护角装置200,通过调整护角件210的角度并取消现有护角的内圆弧角设计,能够加强光伏组件层压护角100的结构强度;通过加大光伏组件层压护角100和光伏组件300之间的间隙,能够改善溢胶效果;通过增加光伏组件层压护角100的第一表面211与第二表面212之间的尺寸,能够改善防过压效果。
8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