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空气加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01 08:42: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加热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大多采用中心发热体或周圈发热体直接热接触加热卷烟烟支,通过热传导方式加热烟支。但是,中心加热方式存在加热不均匀的问题,且对烟支烟草段烟草基材有排列顺序要求。周圈加热方式虽然加热均匀性较好,但在消费者抽吸时存在较重的纸糊味、影响抽吸体验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气加热气溶胶生成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加热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容纳部和发热组件,所述容纳部与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中,其中
5.所述容纳部具有开口、侧壁及底面,由所述侧壁限定用于容纳气溶胶形成基材的空腔,由所述开口接收所述气溶胶形成基材,所述侧壁与所述上壳体之间形成空隙可供气流通过,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底面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气流进口,
6.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部下方,包括筒体及设置于所述筒体内壁的加热电路,所述筒体外壁与所述上壳体之间形成空隙可供气流通过,所述筒体的远离所述容纳部的一端具有第二气流进口,所述筒体的靠近所述容纳部的一端具有气流出口,并且所述筒体外壁面与所述上壳体之间还具有环形分隔部,使所述第二气流进口位于所述环形分隔部下方,所述气流出口位于所述环形分隔部上方,
7.所述上壳体的与所述第二气流进口对应的位置还具有第三气流进口,
8.所述下壳体内具有电源,以对所述加热电路提供能源,所述上壳体可脱卸地连接于所述下壳体。
9.优选地,所述发热组件内部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发热组件筒体部分外壁及容纳部侧壁之间的空隙形成第二气流通道,所述气溶胶形成基材内部形成第三气流通道。
10.优选地,所述加热电路由电阻丝构成,所述电阻丝形成为螺旋状设置于所述筒体内壁。
11.优选地,所述加热电路通过将导电浆料图案印刷于所述筒体内壁而形成。
12.优选地,所述加热电路通过将承载有导电浆料图案的承载物粘贴于所述筒体内壁而形成。
13.优选地,所述容纳部的底面具有以底面圆心为中心的环形凸起部。
14.优选地,所述环形凸起部在径向上还设置有多个凹槽。
15.优选地,所述上壳体具有双层结构,包括外壁层和内壁层,所述外壁层和所述内壁层之间形成环形狭缝,所述环形狭缝在靠近使用者的嘴的一端具有第四气流进口,所述环
形狭缝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气流进口连通。
16.优选地,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还具有隔热组件。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采用热空气流对卷烟烟支进行加热,对加热卷烟烟支的烟草段加热较为充分,并且对烟草基材的排列方式无特殊要求,降低了烟支生产难度,以及由于不是直接对加热卷烟烟支的外表面进行加热,因此也不会产生纸糊味,从而能够提升抽吸体验。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利用热空气流加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加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容纳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俯视图,(b)为立体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利用热空气流加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加热电路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利用热空气流加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予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不是穷尽的,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唯一实施方式。以下相应的实施例只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用新型内容,并非对其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该实施例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不同形式的变化和改动,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实用新型内容并且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23.本实用新型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涉及与气溶胶形成基材相互作用以产生气溶胶(烟雾或气雾)的装置。气溶胶形成基材可以是气溶胶发生制品(例如发烟制品)的一部分。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部件,该一个或多个部件用于将能量从能量源供给到气溶胶形成基材以产生气雾,该气雾通过用户的嘴可直接吸入到用户的肺中。
24.本实用新型中的“气溶胶形成基材”是能够释放可以形成气溶胶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基材。通过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可以释放这样的挥发性化合物。例如“气溶胶形成基材”可以是烟芯基材。
25.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气加热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容纳部3和发热组件4,所述容纳部3与所述发热组件4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中。上壳体1一般为大致圆柱状,一端为靠近使用者的嘴的部分。本文中该部分被称为“上壳体的近端”或“近端”,而与“近端”相对的部分被称为“上壳体的远端”或“远端”。上壳体1的远端可脱卸地与下壳体2连接。上壳体1与下壳体2共同构成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壳体(外壳体)。
26.所述容纳部3具有开口31、侧壁32及底面33。由所述侧壁32限定用于容纳气溶胶形成基材5的空腔,从上壳体1的近端由所述开口31接收所述气溶胶形成基材5,所述侧壁32与所述上壳体1之间形成空隙6(具体为空隙6的一部分)可供气流通过,所述侧壁32靠近所述
底面33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气流进口34。所述第一气流进口34可以为沿侧壁一圈的多个开口或孔洞。下文提及的其它气流进口或出口均可以采用该结构。
27.所述发热组件4设置于所述容纳部3下方,具体地,发热组件4与容纳部3固定连接。发热组件4包括筒体41及设置于所述筒体41内壁的加热电路42。较佳地,发热组件4的筒体41为陶瓷筒体,以起到隔热作用,减少内部热量的损失。所述加热电路42与控制器(未图示)连接,以控制所述加热电路的加热功率、加热时间等。
28.所述筒体外壁与所述上壳体之间形空隙6(具体为空隙6的另一部分)可供气流通过。即空隙6是从容纳部2外侧延伸至发热组件4外侧,也即容纳部2与发热组件4两者的外侧与上壳体1之间的环形空间。所述筒体41的远离所述容纳部3的一端具有第二气流进口43,所述筒体41的靠近所述容纳部3的一端具有气流出口44,并且所述筒体外壁面与所述壳体之间还具有环形分隔部7,使所述第二气流进口43位于所述环形分隔部7下方,所述气流出口44位于所述环形分隔部7上方。也就是说,环形分隔部7将空隙6分隔成上下两部分,阻隔空气流动。环形分隔部7可以是自壳体(上壳体)1延伸形成的分隔板,即与上壳体1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单独设置的隔板部件,以能阻隔空气在空隙6的上下两部分之间流动为佳。
29.所述上壳体1的与所述第二气流进口43对应的位置还具有第三气流进口11。
30.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如图1所示,当使用者抽吸气溶胶生成装置时,外界气流自第三气流进口11进入空隙6,并从第二气流进口43流入所述发热组件4,所述发热组件4内部形成第一气流通道,空气在发热组件4内部被加热后形成热空气流,所述热空气流从所述气流出口44流出。接着,热空气流进入空隙6即第二气流通道,具体地为空隙6的环形分隔部7以上部分,热空气流经第二气流通道后,再通过第一气流进口44进入气溶胶形成基材5,所述气溶胶形成基材5内部形成第三气流通道,从而实现热空气流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5,以形成烟雾最终进入使用者的嘴口。
31.下面具体参考图2说明容纳部的底面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容纳部3的底面33具有以底面圆心为中心的环形凸起部35。在较佳的实施例中,该环形凸起部35形成为以底面圆心为中心的环状台阶。该环形台阶的高度可以为1mm~3mm。该环状台阶上在径向还形成有多个凹槽36,以便使第二气流通道的气流更容易进入第三气流通道。较佳地,可以是两个凹槽或三个凹槽。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部35还可以设置成多个凸块或多个条状凸起等,以能支撑气溶胶形成基材5的端面,使得气溶胶形成基材4的端面与容纳部3的底面33之间形成一定空间为佳。同时,该空间也可起到收集自气溶胶形成基材5的端面掉落的烟渣或碎屑的作用,在使用者抽吸完毕移除气溶胶形成基材5后可方便地清理烟渣或碎屑。
32.下面参考图3说明发热组件的加热电路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电路42可以为电阻丝,呈现螺旋状结构并设置于所述筒体41的内壁。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电路42可以通过将导电浆料图案印刷于所述筒体内壁而形成。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电路42还可以通过将承载有导电浆料图案的承载物粘贴于所述筒体内壁而形成。
33.如图1所示,该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电源8,设置于下壳体2内。优选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还具有隔热部件9,以隔绝上壳体1中发热组件4的热量,保证下壳体2中的电源等部件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采用热空气流加热,对加热卷烟烟支的烟草段加热较为充分,并且对烟草基材的排列方式无特殊要求,降低了烟支生产难度,以及
由于不是直接对加热卷烟烟支的外表面进行加热,因此也不会产生纸糊味,从而能够提升抽吸体验。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加热方式,由于不再有加热针或加热片穿入烟草基材内部,从而可以减少烟渣或碎屑的掉落,并且即使有少量烟渣或碎屑,也不会进入发热组件内部使发热组件发生故障,从而可以延长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寿命。
3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利用热空气流加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壳体由图1所示的单层结构变换为双层结构。具体地,所述上壳体1’具有双层结构,包括外壁层13和内壁层14,所述外壁层13和所述内壁层14之间形成环形狭缝15,所述环形狭缝15在靠近使用者的嘴的一端具有第四气流进口16,所述环形狭缝15的另一端17与所述第三气流进口11连通。即环形狭缝15形成第四气流通道,在原来三个气流通道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气流通道。
35.通过图4所示的结构,当使用者抽吸气溶胶生成装置时,外界气流首先自第四气流进口16进入环形狭缝15即第四气流通道,气流到达环形狭缝15的底部即另一端17处再从第三气流进口11进入空隙6,并从第二气流进口43流入所述发热组件4,所述发热组件4内部形成第一气流通道,空气在发热组件4内部被加热后形成热空气流,所述热空气流从所述气流出口44流出。接着,热空气流进入空隙6即第二气流通道,具体地为空隙6的环形分隔部7以上部分,热空气流经第二气流通道后,再通过第一气流进口44进入气溶胶形成基材5,所述气溶胶形成基材5内部形成第三气流通道,从而实现热空气流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5,以形成烟雾最终进入使用者的嘴口。通过本实施例的结构,在获得热空气流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的前述有益效果的基础上,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溶胶生成装置上壳体外壁的温度,从而给使用者在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期间带来舒适的握持体验。
36.显然,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