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包含至少一个平面棋盘的三维国际象棋的制作方法

2022-04-30 22:04: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棋,具体涉及一种包含至少一个平面棋盘的三维国际象棋。


背景技术:

2.标准国际象棋棋子分两种颜色,由对弈双方各执一色。一方的棋子包括1王(k)、1后(q)、2马(n)、2车(r)、2象(b)、8兵共16个棋子,棋子王的高度最大,后次之,兵的高度最小,双方棋子总计有32个。国际象棋棋盘是正方形的,分为8行8列的64个正方形格子,正方形格子分两种颜色,相邻的格子颜色不同。对弈双方按一定规则移动棋子,如甲方的棋子移除乙方的棋子王,则甲方获胜,反之亦然。此处省略其他规则。
3.标准国际象棋的对弈双方在二维的棋盘上做二维形象思考来竞技、娱乐或益智。但是就竞技而言,由于棋具的局限性,标准国际象棋的每局比赛只允许两名选手进行一对一的竞技,因此竞赛缺乏团队合作对弈的精彩;而就益智而言,棋手的思维局限于二维形象思维,但随着虚拟现实相关技术的发展,人们日益需要锻炼三维形象思维能力的工具。然而目前三维国际象棋相关的发明,要么没有将国际象棋的空间维度扩展与竞技人数的扩展相结合,要么没有将棋子落子空间的扩展与棋子的数量同比例扩展相结合,要么其棋子走动机制也没遵从人们关于空间运动的常识,即单位时间内相同速度的物体在平面可以运动的距离与其在竖面可以运动的距离应一致,使人们产生视觉空间偏差。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三维国际象棋,人们可以用之进行沟通娱乐,进行团队竞赛,进行三维形象思维的训练,开发大脑潜力。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三维国际象棋,其特征在于,所述国际象棋包括棋子,盛放棋子的棋托或棋垫,以及盛放棋子、棋垫、棋托的棋盘。
7.该棋总共有n副棋子,n为大于1的自然数;该棋每副棋子的种类和数量与标准的国际象棋的棋子种类和数量一致;每副棋子有两种不同的势力标志,势力标志的特征可以是棋子颜色、棋子文字颜色、棋子的底纹图案等特征或多种特征的组合;n副棋子的势力标志不超过2n种;该棋棋子可以是实体的棋子,也可以是由软件程序代码生成的虚拟棋子。
8.棋盘是正方形的,分为8行8列的64个正方形格子,正方形格子分两种颜色,相邻的格子颜色不同,与标准的国际象棋的棋盘一致。棋盘是水平放置的,棋子、棋垫及棋托放在棋盘的正方形格子上。该棋至少有一个平面棋盘,最多有n个平面棋盘。棋子的高度e和棋盘正方形格子的边长l满足以下关系:e<=1.2l而且e>=0.5l。棋子的底面积s和棋盘正方形格子的面积a满足以下关系:s<=a而且s>=0.6a。棋盘可以是实体的棋盘,也可以是由软件程序代码生成的虚拟棋盘。
9.该棋的棋托包括托盘,托边及托脚,托边及托脚透明或有色半透明,托盘可以盛放
棋子,托边可以保护棋子不落下,托脚可以把棋子、棋垫或较小的棋托嵌套在棋托下方;棋托可以是实体的棋托,也可以是由软件程序代码生成的虚拟棋托。
10.该棋的棋垫顶面可以盛放棋子;棋垫没有任何棋子的势力标志;所有棋垫的高度相等;棋垫的高度d和棋盘正方形格子的边长l满足以下关系:d<=1.2l而且d>=0.5l;棋垫可以是实体的棋垫,也可以是由软件程序代码生成的虚拟棋垫或棋盘上方的落子位置。
11.该棋有n-1副棋托或棋垫;每副棋托或棋垫的数量大于等于16个;同一副棋托高度相等;不同副棋托高度不等。将不同副棋托按从矮到高的排序称为二子高棋托、三子高棋托,
……
,n子高棋托。i子高棋托的高度h与最高的棋子“王”的高度h满足以下关系:h>(i-1)*h而且h<i*h。最矮的棋托仅可以嵌套一个棋子“王”,称为二子高棋托;将最高的棋子“王”放置于二子高棋托的托盘后,三子高棋托仍可以将二子高棋托及该棋子嵌套在下方;其余依次类推。
12.棋托托边的高度小于等于最矮的棋子“兵”的高度的四分之三但大于等于棋子“兵”高度的四分之一。
13.该棋可供最多2n名棋手进行对弈。对弈时,将对弈棋手分为甲乙两方,每方各执最多n种不同势力标志的棋子。初始时对弈双方把n副棋子分别放置在n个平面棋盘上或把n副棋子通过棋托均放在同一个平面棋盘上。
14.如果棋子的上表面是平整的,初始时对弈双方也可以直接把n副棋子放在同一个平面棋盘上。双方将第一副棋子直接放置在棋盘上,然后将第二副棋子直接放置在第一副棋子上方;将第三副棋子直接放置在第二副棋子上方,如此反复,使得第i副棋子均通过第i-1副棋子分别布置在第i个平面上。
15.对弈双方可约定在满足某一条件时,双方将所有棋盘上的棋子通过棋托或棋垫放置在同一个平面棋盘对应的棋面二维位置上,即对弈双方保持棋盘上的第一副棋子各棋子当前位置不变;双方先将第二副棋子通过二子高棋托或棋垫按各棋子当前所处棋面的二维位置放置在第一副棋子所在的棋盘上,形成虚拟的第二个棋盘平面;如此反复,使得第i副棋子各个棋子均通过i子高的棋托或数量小于等于i-1个的棋垫放置在第一副棋子所在的棋盘上,形成虚拟的第i个棋盘平面,i是小于等于n的自然数,双方再进行对弈。此时,此n个棋盘平面的每个平面上均有且只有一副两种不同势力标志的棋子。
16.虚拟棋盘平面上的虚拟格子的颜色或底纹特征与棋盘上位于相同水平位置的格子颜色或底纹特征一致。
17.在对弈期间,位于虚拟的第j个棋盘平面的棋子可以按对弈双方一致认可的规则落在虚拟的第i个棋盘平面上;棋手可以通过i子高棋托或数量小于等于i-1个的棋垫将虚拟的第j个棋盘平面的棋子落在虚拟的第i个棋盘平面上,特别地,当i为1时,该平面即为棋盘,棋手无需棋托或棋垫即可把棋子放置在棋盘上,其中j为小于等于n的自然数。
18.当甲方的棋子按规则在下一步可以到达乙方某种势力标志的棋子“王”所处的位置从而移除该棋子“王”时,称甲方对乙方该种势力标志的棋子“王”将军,反之亦然。
19.当甲方所有势力标志的棋子“王”均被乙方的棋子移除,则乙方获胜,反之亦然。
20.当甲方只剩下一种势力标志的棋子“王”,若在某时刻,甲方只能移动该棋子“王”,但该棋子“王”无法移动到不被对方将军的位置时,称甲方被乙方逼和,双方和棋,反之亦然。
21.当双方均无法将对方所有势力标志的棋子“王”移除时,双方和棋。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维国际象棋棋盘、棋托及部分棋子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棋托和棋垫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维国际象棋局部棋盘、棋垫及部分棋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图1出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种三维国际象棋,所述国际象棋包括棋子1,盛放棋子1的棋托2,以及盛放棋子1及棋托2的棋盘3。
27.该棋总共有两副棋子;第一副棋子1的底纹有无纹和阴影两种,第二副棋子1的底纹有叉纹和点纹两种;上述各底纹棋子1均包括一个王(k)、一个后(q)、两个马(n)、两个车(r)、两个象(b)、八个兵(未在图1中显示)共十六个棋子。每副棋子1总计有三十二个,两幅棋子1总计有六十四个。该棋棋子1是实体的棋子。
28.棋盘3是正方形的,分为八行八列的六十四个正方形格子4,正方形格子4底纹有无纹和斜线阴影两种,相邻的格子4底纹不同,与标准的国际象棋的棋盘一致。棋盘3是实体的棋盘。棋盘3正方形格子4的边长为l。
29.优选的,棋子“王”(k)的高度为0.7l,棋子“后”(q)高度为0.7l,棋子“马”(n)、“车”(r)、“象”(b)的高度均为0.65l,棋子“兵”的高度为0.6l。
30.优选的,棋托2包括托盘5,托边6及托脚7,托边6及托脚7由透明塑料制成,托盘5由不透明塑料制成;托盘5可以盛放棋子1,托边6可以保护棋子1不落下,托脚7可以把棋子1或较小的棋托2嵌套在棋托2下方;棋托2是实体的棋托。
31.优选的,该棋棋托2的数量为三十二个;棋托2高度相等,均为二子高棋托;棋托2高度为1.2l,可以把最高的棋子“王”(k)嵌套在其下方。
32.优选的,棋托2托边6及托脚7呈空心圆柱形,托盘5呈圆形;棋子1的底面呈圆形;棋子1底面的直径为0.8l;棋托2托盘5的直径为0.9l,托边6的高度8为0.4l;托脚7的高度为0.8l。
33.该棋可供二至四名棋手进行对弈。对弈时,将对弈棋手分为甲乙两方,甲方执无纹和叉纹棋子,乙方执阴影和点纹棋子。四人对弈时,甲方一号棋手执无纹棋子,甲方二号棋手执叉纹棋子,乙方一号棋手执阴影棋子,乙方二号棋手执点纹棋子。
34.初始时对弈双方将第一副棋子1按标准国际象棋的规则直接放置在棋盘3上,将二子高棋托2放置在第一副棋子1上方,从而把第一副棋子1嵌套在二子高棋托2的下方;将第二副棋子1按标准国际象棋的规则放置在二子高棋托2上,使得第二副棋子1均通过二子高棋托2放置在第二平面上。
35.棋托2所在第二平面上的虚拟格子底纹与棋托2在棋盘3上格子4底纹一致。
36.优选的,棋子1在同一平面移动时其走法遵从标准国际象棋的规则。
37.优选的,对弈双方可以约定当所有棋子“后”(q)均偏离初始位置时,双方的棋子1可以在竖直平面移动,棋子1在竖直平面移动时其走法遵从标准国际象棋的规则。
38.棋手需要棋子1在竖直平面移动时,棋手可以通过二子高棋托2将棋盘3上的棋子1落在第二平面上;棋手也可以直接将第二平面上的棋子1落在棋盘3上。
39.优选的,当甲方的棋子1按规则到达乙方某种底纹的棋子“王”(k)所处的位置从而移除该棋子“王”(k)时,甲方对乙方该种底纹的棋子“王”(k)将杀,乙方所有该种底纹的棋子1均从棋盘3及第二平面上移除,反之亦然。
40.当甲方所有底纹的棋子“王”(k)被乙方的棋子移除,则乙方获胜,反之亦然。
41.当甲方只剩下一种底纹的棋子“王”(k),若在某时刻,甲方只能移动该棋子“王”(k),但该棋子“王”(k)无法移动到不被对方将军的位置时,称甲方被乙方逼和,双方和棋,反之亦然。
42.当双方均无法将对方所有底纹的棋子“王”(k)移除时,双方和棋。
43.本说明书中数学符号“>=”及“<=”含义如下:“a>=b”表示a大于等于b;“a<=b”表示a小于等于b。
44.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