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农业种植土壤修复用翻耕机的制作方法

2022-04-30 21:49: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耕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农业种植土壤修复用翻耕机。


背景技术:

2.翻耕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可以将一定深度的紧实土层变为疏松细碎的耕层,从而增加土壤孔隙度,以利于接纳和贮存雨水,促进土壤中潜在养分转化为有效养分和促使作物根系的伸展;可以将地表的作物残茬、杂草、肥料翻入土中,清洁耕层表面,从而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翻埋的肥料则可调整养分的垂直分布;此外,将杂草种子、地下根茎、病菌孢子、害虫卵块等埋入深土层,抑制其生长繁育,也是翻耕的独特作用。翻耕对改良牧草地、绿肥地、残茬杂草地、施用有机肥多的地或开垦荒地,效果尤佳。但在干旱情况下翻耕,常因下层湿土被翻到上面而损失水分;在水土流失或风蚀地区,耕后土壤处于疏松状态,易引起水蚀或风蚀。
3.在对农业种植土壤修复之前,首先需要人工进行施肥,再通过翻耕机对土壤进行翻耕操作,不仅多加了一道工序,同时增大了大量劳动力和土壤修复时间,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农业种植土壤修复用翻耕机。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农业种植土壤修复用翻耕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种植土壤修复用翻耕机,包括设置在驱动机上侧后端的翻耕壳,所述翻耕壳下端设有翻耕辊,所述翻耕壳上侧设有控制翻耕辊转动的驱动器,所述驱动机上侧靠近翻耕壳的一端设有储料箱,所述驱动机内部设有倾斜向下的导管,所述导管下端与外部连通,且其下端位于驱动机靠近翻耕辊的一侧,所述导管另一端与储料箱内下端连通,且储料箱与导管连接处设置控制阀。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储料箱包括上端设置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为喇叭形,且其横截面大的一端位于上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储料箱内下端对称设有导料块。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翻耕壳下端依次设有第一防溅罩和第二防溅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翻耕壳下侧固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的翻耕壳的底壁固接有连接块,所述第一防溅罩与连接块铰接,所述第一防溅罩上侧与翻耕壳之间固接有第一弹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防溅板下端转动连接有抚平辊,所述第一防溅罩下端内部设有滑腔,所述第二防溅板上端滑动延伸至滑腔内部,且第二防溅板上侧与滑腔顶壁之间固接有第二弹簧。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的侧壁固接有导流板,且导流
板位于导管输出端的下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将废料储存在储料箱中,控制阀打开,通过导管导出到翻耕辊前端的土壤表面,然后通过翻耕辊对撒有肥料的土壤进行翻耕,同时将肥料带入到土壤中以增加土壤营养,减少土壤修复工序,大大减少了劳动力和土壤修复时间;
14.2、通过第一防溅罩及第二防溅板的配合,防止土壤在翻耕时向四周飞溅,同时配合第一弹簧及支撑架的使用,第一防溅罩出现卡死的现象;
15.3、通过抚平辊的作用,对翻耕的土壤进行抚平,同时配合第二弹簧的使用,进一步防止第一防溅罩和第二防溅板出现卡死的现象。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储料箱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驱动机;2、翻耕壳;3、驱动器;4、翻耕辊;5、储料箱;6、导管;7、支撑架;8、第一防溅罩;9、连接块;10、第一弹簧;11、第二防溅板;12、抚平辊;13、导流板;14、导料块;15、滑腔;16、第二弹簧;17、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1.实施例:
22.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农业种植土壤修复用翻耕机,包括设置在驱动机1上侧后端的翻耕壳2,翻耕壳2下端设有翻耕辊4,翻耕壳2上侧设有控制翻耕辊4转动的驱动器3,驱动机1上侧靠近翻耕壳2的一端设有储料箱5,储料箱5包括上端设置的进料口17,进料口17为喇叭形,且其横截面大的一端位于上部,防止肥料的洒出,驱动机1内部设有倾斜向下的导管6,导管6下端与外部连通,且其下端位于驱动机1靠近翻耕辊4的一侧,导管6另一端与储料箱5内下端连通,储料箱5与导管6连接处设置控制阀,驱动机1的侧壁固接有导流板13,且导流板13位于导管6输出端的下部,储料箱5内下端对称设有导料块14,防止最后的废料堆积在储料箱5底侧无法导出;
23.在使用该翻耕机之前,首先将肥料通过进料口17导入到储料箱5内部,然后通过驱动机1控制驱动器3工作,驱动器3带动翻耕辊4转动,同时控制控制阀打开,在翻耕辊4对土壤翻耕时,肥料通过导管6及导流板13导出到翻耕辊4前端的土壤表面,然后对撒有肥料的土壤进行翻耕,同时将肥料带入到土壤中以增加土壤营养,减少土壤修复工序,大大减少了劳动力和土壤修复时间。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翻耕壳2下端依次设有第一防溅罩8和第二防溅板11,翻耕壳2下侧固接有支撑架7,支撑架7上端的翻耕壳2的底壁固接有连接块9,第一防溅罩8与连接块9铰接,第一防溅罩8上侧与翻耕壳2之间固接有第一弹簧10;
25.通过第一防溅罩8及第二防溅板11的配合,防止土壤在翻耕时向四周飞溅,同时第一防溅罩8与连接块9铰接,且配合第一弹簧10的使用,防止土壤堆积在第一防溅罩8和翻耕辊4之间,造成卡死的现象出现,增加第一防溅罩8的使用灵活性,同时配合支撑架7对其的支撑,对第一防溅罩8的后侧起到限位支撑的作用。
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第二防溅板11下端转动连接有抚平辊12,第一防溅罩8下端内部设有滑腔15,第二防溅板11上端滑动延伸至滑腔15内部,且第二防溅板11上侧与滑腔15顶壁之间固接有第二弹簧16;
27.通过抚平辊12的作用,对翻耕的土壤进行抚平,同时将遇到较大的土块时,通过第二弹簧16带动第二防溅板11往上移动,进一步防止第一防溅罩8和第二防溅板11出现卡死的现象。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农业种植土壤修复用翻耕机,包括设置在驱动机(1)上侧后端的翻耕壳(2),所述翻耕壳(2)下端设有翻耕辊(4),所述翻耕壳(2)上侧设有控制翻耕辊(4)转动的驱动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1)上侧靠近翻耕壳(2)的一端设有储料箱(5),所述驱动机(1)内部设有倾斜向下的导管(6),所述导管(6)下端与外部连通,且其下端位于驱动机(1)靠近翻耕辊(4)的一侧,所述导管(6)另一端与储料箱(5)内下端连通,且储料箱(5)与导管(6)连接处设置控制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种植土壤修复用翻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箱(5)包括上端设置的进料口(17),所述进料口(17)为喇叭形,且其横截面大的一端位于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种植土壤修复用翻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箱(5)内下端对称设有导料块(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种植土壤修复用翻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耕壳(2)下端依次设有第一防溅罩(8)和第二防溅板(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农业种植土壤修复用翻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耕壳(2)下侧固接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上端的翻耕壳(2)的底壁固接有连接块(9),所述第一防溅罩(8)与连接块(9)铰接,所述第一防溅罩(8)上侧与翻耕壳(2)之间固接有第一弹簧(10)。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农业种植土壤修复用翻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溅板(11)下端转动连接有抚平辊(12),所述第一防溅罩(8)下端内部设有滑腔(15),所述第二防溅板(11)上端滑动延伸至滑腔(15)内部,且第二防溅板(11)上侧与滑腔(15)顶壁之间固接有第二弹簧(16)。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种植土壤修复用翻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1)的侧壁固接有导流板(13),且导流板(13)位于导管(6)输出端的下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业种植土壤修复用翻耕机,包括设置在驱动机上侧后端的翻耕壳,所述翻耕壳下端设有翻耕辊,所述翻耕壳上侧设有控制翻耕辊转动的驱动器,所述驱动机上侧靠近翻耕壳的一端设有储料箱,所述驱动机内部设有倾斜向下的导管,所述导管下端与外部连通,且其下端位于驱动机靠近翻耕辊的一侧,所述导管另一端与储料箱内下端连通,且储料箱与导管连接处设置控制阀;将废料储存在储料箱中,控制阀打开,通过导管导出到翻耕辊前端的土壤表面,然后通过翻耕辊对撒有肥料的土壤进行翻耕,同时将肥料带入到土壤中以增加土壤营养,减少土壤修复工序,大大减少了劳动力和土壤修复时间。壤修复时间。壤修复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于富昌 闵建美 杨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于富昌
技术研发日:2021.10.19
技术公布日:2022/4/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