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尿素喷嘴的制作方法

2022-04-30 15:56: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汽车尾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尿素喷嘴。


背景技术:

2.汽车尾气中含有co(一氧化碳)、hc(碳氢化合物)和nox(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为保护环境和人体,需要对汽车尾气进行净化。
3.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针对汽车尾气中nox的一项处理工艺。具体地,尾气进入scr设备后,向其喷入还原剂氨或者尿素,在催化剂的作用下,nox会还原成氮气和氧气。
4.尿素喷射系统是scr后处理系统的核心,而喷嘴是尿素喷射系统的关键部件,决定了尿素雾化效果的好坏。目前,尿素喷射系统面临有两大问题:一是喷嘴的冷却问题,二是喷嘴的雾化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尿素喷嘴。
6.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尿素喷嘴,包括:冷却套,冷却套上设有进气接头和进液接头;散热套,连通冷却套,散热套上设有第一出气孔;喷头,连通散热套,喷头上设有出液孔和至少两个第二出气孔,出液孔设于至少两个第二出气孔之间;喷射器,部分喷射器设于冷却套中、并连通进液接头,另有部分喷射器设于散热套中、并连通出液孔;压缩空气通过进气接头进入冷却套、能够带走喷射器上的热量,压缩空气通过冷却套、进入散热套后,部分压缩空气通过第一出气孔排出,另有部分压缩空气通过第二出气孔排出;尿素溶液通过进液接头进入喷射器后,能够通过喷射器进入喷头、并通过出液孔排出。
7.进一步地,冷却套内设置有涡型板,涡型板沿冷却套的内壁螺旋延伸。
8.进一步地,冷却套包括:筒体,进气接头连通筒体;盖体,进液接头连通盖体;筒体的一端与盖体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散热套密封连接。
9.进一步地,散热套内设置有多个散热片,多个散热片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10.进一步地,散热套远离冷却套的底壁向内凹陷;底壁上开设有安装孔,喷头设于安装孔中;底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出气孔,多个第一出气孔环绕安装孔设置。
11.进一步地,喷头上设有进液孔,进液孔包括:至少两个进液段,进液段的一端连通喷射器;第一环流段,沿周向设置在喷头上,进液段的另一端连通第一环流段;至少两个出液段,出液段的一端连通第一环流段、另一端连通出液孔。
12.进一步地,喷头上还设有第二环流段,第二环流段沿周向设置在喷头上、并连通散热套;第二出气孔一端连通第二环流段、另一端贯穿喷头,第二出气孔朝向出液孔倾斜延伸。
13.进一步地,喷射器包括:限位块,限位块内设有第一流道,第一流道连通进液接头;阀杆,阀杆内设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连通第一流道;弹性件,设于限位块和阀杆之间;阀
球,设于阀杆远离限位块的一端;电磁铁,用于驱使阀杆带动阀球靠近或远离限位块;护套,护套内设有第三流道,喷头设于第三流道中,至少部分阀杆处于第三流道中;其中,喷头上设有流通槽,流通槽连通出液孔,阀球能够沿流通槽靠近或远离出液孔;阀球抵靠出液孔时、能够封堵出液孔,从而制止尿素溶液排出;阀球远离出液孔后,尿素溶液能够通过出液孔排出。
14.进一步地,阀杆上开设有流通孔,流通孔连通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喷头上设有进液孔,进液孔连通第三流道和流通槽;进入第二流道的尿素溶液能够通过流通孔进入第三流道、再通过进液孔进入流通槽。
15.进一步地,尿素喷嘴还包括固定法兰,用于紧固冷却套和散热套。
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尿素喷嘴,包括冷却套、散热套、喷头和喷射器,冷却套上设有进气接头和进液接头,散热套连通冷却套,散热套上设有第一出气孔,喷头上设有出液孔至少两个第二出气孔,喷射器设于冷却套和散热套中、并连通进液接头和出液孔;压缩空气能够通过进气接头进入冷却套、接触喷射器,从而带走喷射器上的热量、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尿素溶液能够通过进液接头进入喷射器;携带有热量的压缩空气部分通过第一出气孔排出、另有部分通过第二出气孔排出;压缩空气经由第二出气孔吹出时,能够多方向吹拂尿素溶液,并借由气流压力雾化尿素溶液;第一出气孔能够增加压缩空气的排出通道,以便于确保压缩空气的进气量和出气量稳定,有利于新鲜的压缩空气进入腔体、起到散热作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尿素喷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尿素喷嘴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1中尿素喷嘴的主视结构剖视图;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3中喷头另一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尿素喷嘴,包括:冷却套10,冷却套10上设有进气接头1和进液接头2;散热套20,连通冷却套10,散热套20上设有第一出气孔21;喷头30,连通散热套20,喷头30上设有出液孔31和至少两个第二出气孔32,出液孔31设于至少两个第二出气孔32之间;喷射器,部分喷射器设于冷却套10中、并连通进液接头2,另有部分喷射器设于散热套20、并连通出液孔31。
25.具体可参照图1至图3,图示实施例中,冷却套10设于散热套20上方,冷却套10的一侧设置有进气接头1、顶部设置有进液接头2。具体到实施例中,进气接头1连通压缩空气供应设备(未图示,如车内气泵),压缩空气供应设备能够输出压缩空气,压缩空气能够通过进气接头1进入冷却套10;进液接头2连通尿素供应设备(未图示),尿素供应设备能够输出尿素溶液,尿素溶液能够通过进液接头2进入喷射器。
26.继续参照图2,图示实施例中,冷却套10和散热套20均内部中空,形成连通的腔体,以便于喷射器的设置。使得喷射器隐藏在腔体内,冷却套10和散热套20能够起到保护和防尘的作用。
27.压缩空气进入冷却套10后,能够接触腔体内的喷射器,并能够沿腔体流动、最终离开尿素喷嘴。需要解释的是,喷射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若不及时散热,随着喷射器的温度不断升高,可能会导致流经喷射器的尿素溶液因为温度过高而挥发或者结晶。因此,在尿素喷嘴工作时,通过要空气供应设备提供常温或低温的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接触腔体内的喷射器后,能够带走喷射器上的热量、从而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压缩空气携热量通过冷却套10和散热套20后,部分压缩空气通过第一出气孔21排出,另有部分压缩空气通过第二出气孔32排出。
28.尿素溶液进入喷射器后,能够通过喷射器进入喷头30、并通过出液孔31排出。喷射器能够控制尿素溶液的喷射时间、喷射量等排出情况,以便于满足尾气的净化需要。
29.由于出液孔31设于至少两个第二出气孔32之间,压缩空气经由第二出气孔32吹出时,能够多方向吹拂尿素溶液,并借由气流压力高效地雾化尿素溶液。
30.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出气孔21,能够增加压缩空气的排出通道,以便于确保压缩空气的进气量和出气量稳定,有利于新鲜的压缩空气进入腔体、起到散热作用。
31.可选地,冷却套10内设置有涡型板3,涡型板3沿冷却套10的内壁螺旋延伸。
32.具体可结合参照图2和图3,涡型板3类似于螺旋叶片,涡型板3的一端接近或者接触冷却套10的顶部、另一端接近或者接触冷却套10连通散热套20的底部,自上而下,涡型板3沿着冷却套10的内壁自冷却套10的顶部向冷却套10的底部螺旋延伸。进一步地,进气接头1连通冷却套10的输出端处于涡型板3上方;如此,压缩空气吹入冷却套10后,受到涡型板3的限定和引导,能够充分吹扫腔体内部的空间、保证降温散热效果。
33.更进一步地,为保证通过进气接头1进入冷却套10的空气高效吹扫腔体内部的空间,进气接头1靠近冷却套10的顶部设置。如此,气流能够沿着涡型板3限定的路径自上而下实现吹扫。
34.继续参照图2,涡型板3的一侧与冷却套10的内壁相连、另一侧朝向喷射器延伸。通过减小喷射器与涡型板3之间的间隙,能够更好地对压缩空气的流向进行限定,确保压缩空气的吹扫散热性能。
35.可选地,自冷却套10的内壁向喷射器,涡型板3的板壁厚度逐渐减小。此时,涡型板3板壁厚度较大的一侧与冷却套10的内壁相连,有利于二者连接的稳定性;随着涡型板3板壁厚度减小,既能够减重,又能够避免涡型板3占据太多的腔内空间、有利于压缩空气的流通。
36.可选地,冷却套10的底部设置有通孔,通孔连通散热套20的内腔,喷射器穿设于通孔内,压缩空气能够通过通孔流入散热套20。
37.为方便安装喷射器,可选地,通孔内设置向其轴心延伸的承接块。具体可参照图2,图示实施例中,喷射器包括外径较大的部分和外径较小的部分(有关喷射器的结构具体在下文详述),外径较小的部分能够穿过通孔、进入散热套20,外径较大的部分会被承接块挡住。由此,安装喷射器时,使得喷射器外径较小的部分穿过通孔、进入散热套20,当承接块接触喷射器外径较大的部分后,承接块能够起到限定喷射器位置的作用。
38.进一步地,通孔内设置至少两个承接块,至少两个承接块配合,能够托住喷射器外径较大的部分,进而固定喷射器于腔体内。
39.可选地,冷却套10包括:筒体11,进气接头1连通筒体11;盖体12,进液接头2连通盖体12;筒体11的一端与盖体12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散热套20密封连接。
40.具体可参照图2或图3,图示实施例中,筒体11呈圆筒状、其上下两端开口,盖体12用于封堵筒体11的上端开口,筒体11的下端开口(即上文所述的通孔)连通散热套20。一实施方式中,安装喷射器时,使得筒体11和盖体12处于分离状态;喷射器安装到位后,再将盖体12固定到筒体11的上端开口处。
41.通过将冷却套10分体设置,有利于冷却套10的成型,还便于进气接头1、进液接头2、喷射器等部件的安装。
42.可选地,筒体11与盖体12焊接固定;或者,筒体11与盖体12通过线密封堵头紧固连接。
43.一实施例中,冷却套10与散热套20一体成型。
44.另一实施例中,冷却套10与散热套20分体设置。可选地,冷却套10与散热套20焊接
固定。
45.为方便冷却套10与散热套20紧固连接,可选地,尿素喷嘴还包括固定法兰5,用于紧固冷却套10和散热套20。
46.具体可参照图1和图2,图示实施例中,固定法兰5的上端与冷却套10的底壁固定连接,至少部分散热套20能够插入固定法兰5中,散热套20的外壁面贴合固定法兰5的内壁面,固定法兰5能够锁紧散热套20,在连接冷却套10和散热套20的同时,还能起到一定密封作用。
47.可选地,散热套20内设置有多个散热片4,多个散热片4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48.通过在散热套20内设置散热片4,能够增加散热套20内的散热面积;携带有热量的压缩空气进入散热套20后,与多个散热片4的壁面接触,能够将热量多点扩散,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49.一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示实施例中,散热套20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散热片4的一侧与散热套20的内壁相连、另一侧朝向散热套20的轴心延伸,如此,一方面,能够增大散热片4接触压缩空气的壁面,另一方法,能够通过散热片4引导压缩空气朝向散热套20的轴心运动,以便于压缩空气进入第一出气孔21和第二出气孔32。
50.进一步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任一散热片4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能够有效地对整个散热套20内的压缩空气作用。
51.结合参照图4,图示实施例中,散热套20内设置有六个散热片4,六个散热片4围绕散热套20的轴心沿圆周方向等间隔设置。进一步地,自散热套20的内壁向散热套20的轴心,散热片4的壁厚逐渐减小;通过图4可以看出,散热片4的水平截面类似于三角形;如此,能够减小散热片4的空间占地、从而增到压缩空气的扩散空间,还能够方便喷射器的安装。
52.可选地,散热套20远离冷却套10的底壁向内凹陷;底壁上开设有安装孔,喷头30设于安装孔中;底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出气孔21,多个第一出气孔21环绕安装孔设置。
53.参照图3,图示实施例中,喷射器沿竖直方向设于腔体内,喷射器的输出端正对喷头30,而喷头30设于散热套20的底壁上。散热套20的底壁向散热套20的内腔凸起,使得散热套20的底部形成凹槽,安装孔设于凹槽的槽底。喷头30设于安装孔中后,凹槽的槽壁包围喷头30、在喷头30的输出端前形成漏斗状扩散空间。
54.结合图1和图2,多个第一出气孔21环绕安装孔,并且在竖直方向,第一出气孔21的位置低于安装孔。由此,部分压缩空气自第一出气孔21排出时,排出的多道压缩空气能回环绕自喷头30排出的尿素溶液,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尿素溶液雾化。另外,由于凹槽的槽壁朝向喷头30倾斜延伸,凹槽还具有汇聚作用,能够较好地引导压缩空气向尿素溶液流动、促进雾化。
55.为方便尿素溶液排出,可选地,喷头30上设有进液孔,进液孔包括:至少两个进液段33a,进液段33a的一端连通喷射器;第一环流段33b,沿周向设置在喷头30上,进液段33a的另一端连通第一环流段33b;至少两个出液段33c,出液段33c的一端连通第一环流段33b、另一端连通出液孔31。
56.通过设置至少两个进液段33a,一方面,能够增加喷头30中尿素溶液的进入通道,从而保证喷头30的排出量;另一方面,使得至少两个进液段33a分设于喷头30的不同部位,有利于尿素溶液均匀地流入喷头30,进而有利于喷头30喷射的均匀性。
57.为方便通过至少两个进液段33a进入喷头30的至少两道尿素溶液均匀地流向出液孔31,设置了第一环流段33b。容易理解的,由于第一环流段33b沿周向设置,第一环流段33b能够同时连通多个进液段33a。此时,经由进液段33a进入喷头30的至少两道尿素溶液流能够在第一环流段33b内混合、进而通过出液段33c和出液孔31排出。
58.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出液段33c,一方面,能够增加喷头30中尿素溶液的流出通道,进一步保证喷头30的排出量;另一方面,使得至少两个出液段33c分设于喷头30的不同部位,有利于尿素溶液均匀地流入出液孔31。
59.可选地,进液段33a与出液孔31一一对应。
60.本技术并不限定进液段33a和出液孔31的设置位置和数量,进液段33a的输出端可与出液段33c的输入端相对,进液段33a和出液段33c也可以错位设置。
61.一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参照图3和图5,喷头30设于护套46(具体在下文详述)内,进液段33a和第一环流段33b形成于喷头30表面。由于喷头30的外壁贴合护套46的内壁,护套46能够配合进液段33a和第一环流段33b形成可供尿素溶液流通的通道。进液段33a贯穿喷头30的上表面,以便于连通喷射器;出液段33c设于第一环流段33b内、并贯穿喷头30的侧壁,以便于连通流通槽35(具体在下文详述),流通槽35同时连通各个出液段33c,能够汇聚通过出液段33c流出的尿素溶液,并能够引导尿素溶液流入出液孔31。
62.其他实施例中,进液段33a和第一环流段33b也可以开设于喷头30内部,此时,进液段33a和第一环流段33b独立地形成可供尿素溶液流通的通道。
63.同理,为方便压缩空气通过第二出气孔32排出,可选地,喷头30上还设有第二环流段34,第二环流段34沿周向设置在喷头30上,并连通散热套20;第二出气孔32的一端连通第二环流段34、另一端贯穿喷头30,第二出气孔32朝向出液孔31倾斜延伸。
64.由于第二环流段34沿周向设置,第二环流段34能够同时连通多个第二出气孔32。此时,进入第二环流段34的压缩空气能够沿第二环流段34流动、再分别进入各个第二出气孔32。容易理解的,第二环流段34的流通面积大,方便压缩空气进入;通过第二环流段34的引导,又能够方便压缩空气进入第二出气孔32。
65.一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参照图3和图5,喷头30设于护套46(具体在下文详述)内,第二环流段34形成于喷头30表面。由于喷头30的外壁贴合护套46的内壁,护套46能够配合第二环流段34形成可供压缩空气流通的通道。进一步地,护套46上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正对第二环流段34,散热套20内的压缩空气能够通过进气口进入第二环流段34。
66.可选地,喷头30远离喷射器的底壁设置有汇流凹槽36,具体可参照图2,图示实施例中,汇流凹槽36呈倒置的漏斗状,出液孔31设于汇流凹槽36的槽底,多个第二出气孔32环绕出液孔31设置。沿竖直方向,第二出气孔32的输出端低于出液孔31。
67.可选地,多个第二出气孔32的输出端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出液孔31的输出端设于该圆周的圆心处。由于第二出气孔32朝向出液孔31倾斜延伸,经由第二出气孔32排出的压缩空气具有流向其所在的圆周的中心轴线的趋势,而经由出液孔31排出的尿素溶液会沿着该圆周的中心轴线流动。经由多个第二出气孔32排出的多道压缩空气会在出液孔31前汇聚,导致出液孔31的输出端附近形成低压区,受到气压差的影响、尿素溶液被吸引,由此,尿素溶液的流速增加;压缩气体与尿素溶液接触后,还能够促进尿素溶液的雾化。
68.一具体实施例中,喷射器包括:限位块41,限位块41内设有第一流道41a,第一流道
41a连通进液接头2;阀杆42,阀杆42内设有第二流道42a,第二流道42a连通第一流道41a;弹性件43,设于限位块41和阀杆42之间;阀球44,设于阀杆42远离限位块41的一端;电磁铁45,用于驱使阀杆42带动阀球44靠近或远离限位块41;护套46,护套46内设有第三流道46a,喷头30设于第三流道46a中,至少部分阀杆42设于第三流道46a中;其中,喷头30上设有流通槽35,流通槽35连通出液孔31,阀球44能够沿流通槽35靠近或远离出液孔31;阀球44抵靠出液孔31时、能够封堵出液孔31,从而制止尿素溶液排出;阀球44远离出液孔31后,尿素溶液能够通过出液孔31排出。
69.具体可参照图3,图示实施例中,进液接头2设于冷却套10顶部,进液接头2中设置有台阶孔;台阶孔的上段孔径较小,连通尿素溶液供应设备、可供尿素溶液流通;台阶孔的下段孔径较大,限位块41的上段伸入台阶孔的下段,以便于尿素溶液通过台阶孔高效地进入第一流道41a。
70.可选地,限位块41与进液接头2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6。第一密封件6可以是弹性密封圈,能够封堵限位块41与进液接头2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尿素溶液从间隙溢出。
71.结合参照图2和图3,图示实施例中,电磁铁45包括衔铁45a、电磁线圈绕组45b、电线45c和插接件45d,插接件45d用于与电源连接,电源供电时,电流通过电线45c作用于电磁线圈绕组45b、形成磁场,进而吸附衔铁45a、致使衔铁45a运动;电源断电后,磁场消失,衔铁45a能够复位。具体地,衔铁45a中设置有贯穿的安置孔,阀杆42穿设于安置孔内、并与衔铁45a固定连接,衔铁45a运动时,能够带动阀杆42运动,进而带动阀球44运动。
72.可选地,电磁铁45还包括线圈注塑外壳45e,包裹在电磁线圈绕组45b外,能够保护电磁线圈绕组45b、并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
73.可选地,电磁铁45还包括支撑外壳45f,与线圈注塑外壳45e和限位块41相连,能够更好地隐藏电磁线圈绕组45b。另外,电磁线圈绕组45b通电工作时,会产生热量,支撑外壳45f能够较好地接收并向外扩散热量;压缩空气接触支撑外壳45f,能够带走热量。
74.继续参照图3,图示实施例中,第一流道41a为多段台阶孔,其中,第一段孔的孔径最小、并直连进液接头2;第二段孔的孔径大于第一段孔的孔径,衔铁45a设于第二段孔中、并能够沿第二段孔运动;第三段孔的孔径大于第二段孔的孔径,护套46设于第三段孔中。阀杆42的一端连接衔铁45a、另一端伸入护套46中并与阀球44相连。
75.进一步地,第一流道41a中还设置有安装用孔,安装用孔设于第一段孔和第二段孔之间,安装用孔的孔径大于第一段孔、小于第二段孔。弹性件43设于安装用孔中,弹性件43的一端抵靠第一段孔与安装用孔之间的台阶、另一端伸入衔铁45a的安置孔中并抵靠阀杆42。
76.具体地,电源供电时,衔铁45a被吸附,带动阀杆42朝向第一段孔运动、致使阀球44远离出液孔31,弹性件43被压缩;电源断电后,电磁线圈绕组45b失去吸附力,弹性件43恢复,推动阀杆42、带动衔铁45a和阀球44复位,阀球44靠近出液孔31。使得弹性件43保持压缩状态,弹性件43始终具备恢复原状的弹力,能够抵压阀球44,以便于阀球44封堵出液孔31。
77.可选地,护套46与限位块41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7。第二密封件7可以是弹性密封圈,能够封堵护套46与限位块41之间的间隙,能够避免尿素溶液从间隙溢出、还能够避免压缩空气从缝隙进入第一流道41a。
78.可选地,流通槽35的槽底设置为锥状,愈靠近出液孔31、槽底的口径越小,有利于
阀球44密封出液孔31。
79.一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参照图3和图5,喷头30上设有进液孔,进液孔包括至少两个进液段33a、第一环流段33b和至少两个出液段33c(详见上文),至少两个出液段33c均连通流通槽35。尿素溶液通过进液接头2进入第一流道41a,能够沿着第一流道41a进入第二流道42a、并从第二流道42a进入第三流道46a、再从第三流道46a进入进液孔,然后一次通过进液段33a、第一环流段33b和出液段33c进入流通槽35。阀球44远离出液孔31后,尿素溶液能够通过流通槽35进入出液孔31、最终排出。
80.为方便尿素溶液流出第二流道42a,可选地,阀杆42上开设有流通孔42b,流通孔42b连通第二流道42a和第三流道46a;喷头30上设有进液孔,进液孔连通第三流道46a和流通槽35;进入第二流道42a的尿素溶液能够通过流通孔42b进入第三流道46a、再通过进液孔进入流通槽35。
81.一实施例中,阀杆42由片状金属板卷制而成;卷制过程中,片状金属板的两端相互靠近,制成阀杆42后,片状金属板的两端间隔设置,该间隔即流通孔42b。由于片状金属板为成品板件,其表面经过处理,平整且无毛刺;因此,利用片状金属板制卷、获得阀杆42,阀杆42各表面亦平整且无毛刺。同时,由于流通孔42b由片状金属板的两端间隔形成,因此,流通孔42b的边缘亦平整且无毛刺。
82.其他实施例中,流通孔42b可以是开设在阀杆42上的圆孔、方孔等任意形状的通孔。
83.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