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辆尾气排放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2022-04-30 02:24: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车辆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尾气排放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车辆在油门激烈变化的行驶状态以及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均有尾气排放,为方便描述,下面将“油门激烈变化的行驶状态”称作“动态工况”,将“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称作“稳态工况”。可以理解的是,发动机在动态工况下的尾气排放量往往高于其在稳态工况下的尾气排放量,但是,在对车辆尾气排放量进行控制时,并不区分动态工况与稳态工况,仅仅是通过降低稳态工况下的尾气排放量使得动态工况下的尾气排放量也能满足排放标准。由于这种方法在进一步降低稳态工况的尾气排放量的同时牺牲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可能会造成车辆在行驶状态下的性能大幅降低,从而影响了用户的驾驶体验。
3.因此,急需一种方案,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尾气排放控制方法及装置,以解决在车辆尾气排放时,由于没有调整行驶状态下的尾气排放量,可能会造成的车辆在油门激烈变化的行驶状态下的性能大幅降低,影响用户的驾驶体验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尾气排放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车辆,所述第一车辆包括柴油机,在对车辆尾气排放进行控制时,首先确定所述第一车辆处于动态工况,在所述第一车辆处于动态工况的情况下,确定尾气排放控制参数,根据所述尾气排放控制参数,控制所述柴油机进行尾气排放。由此可见,本方案对车辆处于动态工况的情况下的尾气排放参数进行了控制,在确保动态工况下的燃料燃烧参数满足尾气排放标准的情况下,确保了动态工况下的车辆性能,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车辆尾气排放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车辆尾气排放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
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0.车辆在油门激烈变化的行驶状态以及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均有尾气排放,为方便描述,下面将“油门激烈变化的行驶状态”称作“动态工况”,将“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称作“稳态工况”。可以理解的是,发动机在动态工况下的尾气排放量往往高于其在稳态工况下的尾气排放量,但是,在对车辆尾气排放量进行控制时,并不区分动态工况与稳态工况,仅仅是通过降低稳态工况下的尾气排放量使得动态工况下的尾气排放量也能满足排放标准。由于这种方法在进一步降低稳态工况的尾气排放量的同时牺牲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可能会造成车辆在行驶状态下的性能大幅降低,从而影响了用户的驾驶体验。
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对车辆尾气排放进行控制时,首先确定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激烈变化的行驶状态,在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激烈变化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确定尾气排放控制参数,根据所述尾气排放控制参数,控制所述柴油机进行尾气排放。由此可见,本方案对车辆处于动态工况情况下的尾气排放参数进行了控制,在确保动态工况下的燃料燃烧参数满足尾气排放标准的情况下,确保了动态工况下的车辆性能,提升了用户体验。
12.示例性方法
13.参见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车辆尾气排放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所示的方法,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例如可以由柴油机执行。
14.在本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步骤s101-s102实现。
15.s101:在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激烈变化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确定尾气排放控制参数。
16.在本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方法例如可以应用于第一车辆,所述第一车辆包括柴油机。
17.可以理解的是,为对动态工况下的所述第一车辆做尾气排放参数上的调整,可以首先确定所述第一车辆处于动态工况,在所述第一车辆处于动态工况的情况下,确定尾气排放控制参数。其中,所述尾气排放控制参数是指,能够控制柴油机尾气排放的各项可调参数。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所述柴油机的实际进气压力、以及所述柴油机的转速变化,确定所述第一车辆处于动态工况。具体方法例如可以为,若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与所述柴油机的实际进气压力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的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柴油机的转速变化率大于设定的转速变化率阈值,则认为所述第一车辆处于动态工况。
19.s102:根据所述尾气排放控制参数,控制所述柴油机进行尾气排放。
20.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在确定所述第一车辆在动态工况下的尾气排放控制参数后,根据所述尾气排放控制参数,控制所述柴油机进行尾气排放。
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尾气排放控制参数,例如可以包括增压器控制器的输出,其中,所述增压器控制器的输出越大,增压压力升高的就越快,发动机总进气量就越大,在新鲜空气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的废气循环量(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就越大,egr越大,车辆尾气中氮氧化物no
x
含量就会越低,采用这一方法,使车辆尾气中氮氧化物no
x
的含量满足车辆在行驶状态下的排放标准。所述增加器控制器的输出例如
可以根据以下参数确定: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所述柴油机的实际进气压力、以及所述增压器控制器最大输出开度。其中,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为,预先设定的所述柴油机满足运行需求的进气压力值,所述柴油机的实际进气压力为,所述柴油机在实际运行时的进气压力值,计算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与所述柴油机的实际进气压力之间的差值,将差值除以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值后,得到的比例系数乘上所述增压器控制器最大输出开度,得到所述柴油机增压器控制器预控制动态修正量。其中,所述增压器控制器的最大输出开度用于表示柴油机进气压力值的大小,所述增压器控制器的最大输出开度越大,进气压力值越大。例如,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为2000hpa,所述柴油机的实际进气压力为1200hpa,计算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与所述柴油机的实际进气压力之间的差值,得到差值800hpa后,除以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值2000hpa,即可得到比例系数0.4,再乘上所述增压器控制器最大输出开度,例如是90%,得到所述柴油机增压器控制器预控制动态修正量36%。在得到所述柴油机增压器控制器预控制动态修正量后,将所述柴油机增压器控制器预控制动态修正量增加到所述增压器控制器的设定输出值上,得到所述增压器控制器的输出,按照所述增压器控制器的输出值,控制所述柴油机进行尾气排放。由于采用的增压器控制器的输出开度为所述增压器控制器的最大输出开度,因此,在新鲜空气量不变的情况下,车辆egr就越大,车辆尾气中氮氧化物no
x
含量就会越低。采用本方法,在确保动态工况下的尾气排放量满足排放标准的情况下,避免发动机为确保尾气排放量满足排放标准而过度损失自身性能,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发动机的性能,提升了用户体验。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尾气排放控制参数,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空气量阈值,所述第一空气量阈值用于控制发动机总进气量中,新鲜空气与再循环尾气的比例。在发动机总进气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减少新鲜空气量,提升再循环尾气量,由于排放的尾气中用于再循环的尾气比例提升,直接进行排放的尾气量就会减少,采用这一方法,使车辆尾气排放满足车辆在行驶状态下的标准。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空气量阈值根据以下参数确定: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所述柴油机的实际进气压力、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时所述柴油机的转速、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时所述柴油机的负荷、以及第二空气量阈值,所述第二空气量阈值,用于在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时控制所述柴油机进行尾气排放。首先根据所述第一车辆发动但未行驶时所述柴油机的转速、以及所述第一车辆发动但未行驶时所述柴油机的负荷,查找预先设置的,反映所述柴油机转速以及负荷与基准空气量对应关系的表格,通过查找,得到在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时所述柴油机的转速、以及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时所述柴油机的负荷下,柴油机的基准空气量。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以及所述柴油机的实际进气压力的含义如上所述,将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与所述柴油机的实际进气压力做差,除以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值后,得到的比例系数乘上柴油机的基准空气量,得到基准空气量修正值,例如,得到比例系数0.4后,乘上柴油机的基准空气量,例如为10mg/冲程,得到的基准空气量修正值为4mg/冲程。在得到基准空气量修正值后,将所述基准空气量修正值增加到所述第二空气量阈值上,得到所述第一空气量阈值,按照所述第一空气量阈值,控制所述柴油机进行尾气排放。本实施例在第二空气量阈值的基础上,调整发动机总进气量中,新鲜空气与再循环尾气的比例,最大程度增加再循环尾气在总进气量中的占比,从而在确保动态工况下的尾气排放量满足排放标准的情况下,避免发动机为确保
尾气排放量满足排放标准而过度损失自身性能,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发动机的性能,提升了用户体验。
2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尾气排放控制参数,例如可以包括第一喷油提前角阈值,其中,所述第一喷油提前角阈值用于控制车辆尾气中氮氧化物no
x
的含量,所述第一喷油提前角阈值越小,车辆尾气中氮氧化物no
x
的含量越少,通过调整所述第一喷油提前角阈值,可以使车辆尾气中氮氧化物no
x
的含量满足车辆在行驶状态下的排放标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油提前角阈值根据以下参数确定: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所述柴油机的实际进气压力、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时所述柴油机的转速、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时所述柴油机的负荷、以及第二喷油提前角阈值,所述第二喷油提前角阈值,用于在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时控制所述柴油机进行尾气排放。首先根据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时所述柴油机的转速、以及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时所述柴油机的负荷,查找预先设置的,反映所述柴油机转速以及负荷与基准喷油提前角对应关系的表格,通过查找,得到在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时所述柴油机的转速、以及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时所述柴油机的负荷下,柴油机的基准喷油提前角。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以及所述柴油机的实际进气压力的含义如上所述,将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与所述柴油机的实际进气压力做差,除以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值后,得到的比例系数乘上柴油机的基准喷油提前角,得到基准喷油提前角修正值,例如,得到比例系数0.4后,乘上柴油机的基准喷油提前角,例如为15
°
,得到的基准喷油提前角修正值为6
°
。在得到基准喷油提前角修正值后,将所述基准喷油提前角修正值增加到所述第二喷油提前角阈值上,得到所述第一喷油提前角阈值,按照所述第一喷油提前角阈值,控制所述柴油机进行尾气排放,本实施例在第二喷油提前角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减小第一喷油提前角阈值,从而最大程度减少车辆尾气中氮氧化物no
x
的含量,在确保行驶状态下的尾气排放量满足排放标准的情况下,避免发动机为确保尾气排放量满足排放标准而过度损失自身性能,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发动机的性能,提升了用户体验。
24.示例性设备
25.基于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以下结合附图介绍该装置。
26.参见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车辆尾气排放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例如可以具体包括:
27.第一确定模块201:用于在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激烈变化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确定尾气排放控制参数;
28.控制模块202:用于根据所述尾气排放控制参数,控制所述柴油机进行尾气排放。
29.通过这一装置,对车辆处于油门激烈变化的行驶状态时的尾气排放参数进行了控制,在确保行驶状态下的燃料燃烧参数满足尾气排放标准的情况下,确保了行驶状态下的车辆性能,提升了用户体验。
3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尾气排放控制参数,包括增压器控制器的输出,所述增加器控制器的输出根据以下参数确定:
31.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所述柴油机的实际进气压力、以及所述增压器控制
器最大输出开度。
3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尾气排放控制参数,包括第一空气量阈值,所述第一空气量阈值根据以下参数确定:
33.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所述柴油机的实际进气压力、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时所述柴油机的转速、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时所述柴油机的负荷、以及第二空气量阈值,所述第二空气量阈值,用于在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控制所述柴油机进行尾气排放。
3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尾气排放控制参数,包括第一喷油提前角阈值,所述第一喷油提前角阈值根据以下参数确定:
35.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所述柴油机的实际进气压力、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时所述柴油机的转速、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时所述柴油机的负荷、以及第二喷油提前角阈值,所述第二喷油提前角阈值,用于在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稳定的行驶状态时控制所述柴油机进行尾气排放。
3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
37.根据所述柴油机的进气压力需求、所述柴油机的实际进气压力、以及所述柴油机的转速变化,确定所述第一车辆处于油门激烈变化的行驶状态。
38.由于所述装置200是与以上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对应的装置,所述装置200的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均与以上方法实施例为同一构思,因此,关于所述装置200的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以上方法实施例的描述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39.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40.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4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