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导管架分体式海缆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22:09: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工程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管架分体式海缆管结构。


背景技术:

2.海缆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电缆,铺设在海底,用于电信传输,因为海缆长期工作于海底,但海底不便于人工作业,而海缆本身不能抵抗波浪、潮流的长期作用,一旦受到损坏修复就比较麻烦,所以对电缆保护就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就有了海缆保护管;
3.现有海缆保护管是安装在导管架内壁上,而导管架固定在吸力筒上,海缆保护管采用整体制作所需成本高,且不易保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管架分体式海缆管结构,解决现海缆保护管采用整体制作所需成本高,且不易保证质量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导管架分体式海缆管结构,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吸力筒、导管架桩腿和海缆管本体;
6.所述导管架桩腿设置在所述吸力筒的上方,所述导管架桩腿的上部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导管架桩腿的下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
7.所述海缆管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部直线段、第一过渡段、第一连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第二过渡段和底部连接单元,且所述上部直线段置于导管架桩腿的上部外侧,所述底部连接单元置于导管架桩腿的底部外侧,并通过第二固定套管固定在所述吸力筒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设置在所述导管架桩腿的内部,并通过第一固定套管固定在所述导管架桩腿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过渡段与第二过渡段均部分设置在所述导管架桩腿内部的上部与底部;
8.所述上部直线段为水平设置的第一直管;
9.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依次焊接固定成一倾斜的长条状结构的第二直管、第三直管、第四直管和第一对接管,所述第一对接管包括固定成一体的第五直管和第一喇叭口段,且所述第五直管与所述第四直管焊接固定;
10.所述第一过渡段为第一弧形管,所述第一弧形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伸进导管架桩腿内部,且第一弧形管的两侧分别焊接有上部直线段与第二直管,使得所述上部直线段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一侧处,且上部直线段与第一连接单元内部连通;
11.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下方,且处于同一直线上,包括依次焊接固定成一线形结构的第二对接管、第七直管、第八直管和第九直管,所述第二对接管包括固定成一体的第二喇叭口段和第六直管,所述第一喇叭口段与所述第二喇叭口段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第六直管与所述第七直管焊接固定;
12.所述底部连接单元包括焊接成一线形结构的第十直管和第三喇叭口段;
13.所述第二过渡段为第二弧形管,所述第二弧形管的两侧分别与第九直管与第十直
管焊接固定,使得所述底部连接单元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另一侧处,且底部直线段与第二连接单元内部连通。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渡段上位于导管架桩腿的第二通孔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椭圆环形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椭圆环形通孔,且第一椭圆环形通孔的长轴大于第二椭圆环形通孔;
15.所述第一过渡段上位于导管架桩腿的第一通孔内侧设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三椭圆环形通孔,提高连接密封性与稳定性。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套管包括互相垂直为t形结构的第一套接部和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套接部为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内部设有第一容纳通道,所述第一固定部为第二管体,且第二管体远离第一管体的一侧为弧形固定侧,所述第一管体通过第一容纳通道套设在所述第二、三、四、六、七或八直管上,所述第二管体的弧形固定侧固定在导管架桩腿的内壁上;
17.所述第一固定套管包括互相垂直为t形结构的第二套接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套接部为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内部设有第二容纳通道,所述第二固定部为第四管体,且第四管体远离第三管体的一侧为弧形侧,所述第三管体通过第二容纳通道套设在所述第十直管上,所述第四管体的弧形侧固定在吸力筒上,分段使用不同的固定套管,保证固定连接的稳定性。
1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9.1)本实用新型中的海缆管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部直线段、第一过渡段、第一连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第二过渡段和底部连接单元,且上部直线段置于导管架桩腿的上部外侧,底部连接单元置于导管架桩腿的底部外侧,并通过第二固定套管固定在吸力筒的上方,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设置在导管架桩腿的内部,并通过第一固定套管固定在导管架桩腿的内壁上,第一过渡段与第二过渡段均部分设置在导管架桩腿内部的上部与底部,采用分体式制造与安装,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成品质量,利用导管架对分体式海缆管进行抗波浪与潮流,增强其使用寿命;
20.2)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过渡段上位于导管架桩腿的第二通孔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过渡段上位于导管架桩腿的第一通孔内侧设有第三连接板,分区采用不同连接板,提高连接密封性与稳定性;
21.3)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固定套管的第一管体通过第一容纳通道套设在第二、三、四、六、七或八直管上,第二管体的弧形固定侧固定在导管架桩腿的内壁上;第一固定套管的第三管体通过第二容纳通道套设在第十直管上,第四管体的弧形侧固定在吸力筒上,分段使用不同的固定套管,保证固定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管架分体式海缆管结构的剖视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管架分体式海缆管结构的局部放大图一。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管架分体式海缆管结构的局部放大图二。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管架分体式海缆管结构的第二对接管的剖视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管架分体式海缆管结构的图1的上部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管架分体式海缆管结构的图1的中部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管架分体式海缆管结构的图1的下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如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导管架分体式海缆管结构,包括吸力筒1、导管架桩腿2和海缆管本体3。
31.导管架桩腿2设置在吸力筒1的上方,导管架桩腿2的上部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导管架桩腿2的下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
32.海缆管本体3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部直线段31、第一过渡段32、第一连接单元33、第二连接单元34、第二过渡段35和底部连接单元36。
33.上部直线段31置于导管架桩腿2的上部外侧,底部连接单元36置于导管架桩腿2的底部外侧,并通过第二固定套管7固定在吸力筒1的上方。
34.第一连接单元33与第二连接单元34设置在导管架桩腿2的内部,并通过第一固定套管8固定在导管架桩腿2的内壁上。
35.第一过渡段32与第二过渡段35均部分设置在导管架桩腿2内部的上部与底部。
36.上部直线段31为水平设置的第一直管。
37.第一连接单元33包括依次焊接固定成一倾斜的长条状结构的第二直管331、第三直管332、第四直管333和第一对接管334,第一对接管334包括固定成一体的第五直管和第一喇叭口段,且第五直管与第四直管333焊接固定。
38.第一过渡段32为第一弧形管,第一弧形管穿过第一通孔伸进导管架桩腿2内部,且第一弧形管的两侧分别焊接有上部直线段31与第二直管331,使得上部直线段31置于第一连接单元33的一侧处,且上部直线段31与第一连接单元33内部连通。
39.第二连接单元34设置在第一连接单元33的下方,且处于同一直线上,包括依次焊接固定成一线形结构的第二对接管341、第七直管342、第八直管343和第九直管344,第二对接管341包括固定成一体的第二喇叭口段和第六直管,第一喇叭口段与第二喇叭口段通过法兰连接,第六直管与第七直管342焊接固定。
40.底部连接单元36包括焊接成一线形结构的第十直管和第三喇叭口段。
41.第二过渡段35为第二弧形管,第二弧形管的两侧分别与第九直管344与第十直管焊接固定,使得底部连接单元36置于第一连接单元33的另一侧处,且底部直线段与第二连接单元34内部连通。
42.第二过渡段35上位于导管架桩腿2的第二通孔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5,第一连接板4上开设有第一椭圆环形通孔,第二连接板5上开设有第二椭圆环形通孔,且第一椭圆环形通孔的长轴大于第二椭圆环形通孔。
43.第一过渡段32上位于导管架桩腿2的第一通孔内侧设有第三连接板6,第三连接板6上开设有第三椭圆环形通孔,提高连接密封性与稳定性。
44.第二固定套管7包括互相垂直为t形结构的第一套接部和第一固定部,第一套接部为第一管体,第一管体内部设有第一容纳通道,第一固定部为第二管体,且第二管体远离第一管体的一侧为弧形固定侧,第一管体通过第一容纳通道套设在第二、三、四、六、七或八直
管上,第二管体的弧形固定侧固定在导管架桩腿2的内壁上。
45.第一固定套管8包括互相垂直为t形结构的第二套接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二套接部为第三管体,第三管体内部设有第二容纳通道,第二固定部为第四管体,且第四管体远离第三管体的一侧为弧形侧,第三管体通过第二容纳通道套设在第十直管上,第四管体的弧形侧固定在吸力筒1上,分段使用不同的固定套管,保证固定连接的稳定性。
46.本专利的工作原理:
47.上部直线段置于导管架桩腿的上部外侧,底部连接单元置于导管架桩腿的底部外侧,并通过第二固定套管固定在吸力筒的上方,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设置在导管架桩腿的内部,并通过第一固定套管固定在导管架桩腿的内壁上,第一过渡段与第二过渡段均部分设置在导管架桩腿内部的上部与底部,采用分体式制造与安装,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成品质量。
48.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