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粘合剂生产用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21:11: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粘合剂生产用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粘合剂是最重要的辅助材料之一,在包装作业中应用极为广泛。粘合剂是具有粘性的物质,借助其粘性能将两种分离的材料连接在一起。且粘合剂的种类很多。
3.现今粘合剂在生产时需要通过输送装置对粘稠状的粘合剂进行输送操作,但在现有的输送管上没有恒温装置对输送管的粘合剂进行保温,在输送时粘合剂发生冷却结块现象,为后续对输送管清洗带来不便,以及输送管的高度不便调节,为后续应对不同高度的收纳装置时,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粘合剂生产用输送装置,解决了输送管内部粘稠状粘合剂冷却后粘接在输送管内壁出现结块效果,为后续清洗带来不便的问题,以及不便对输送管的高度进行调节,导致后续收纳装置对粘合剂接收时存在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粘合剂生产用输送装置,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的顶部设有加热机构,所述安装底板的顶部固定设有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有双头螺纹杆,且双头螺纹杆与安装框架为转动连接,所述双头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两侧均固定设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柱,且限位柱与安装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的顶部铰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铰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顶部设有入料口。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外壳、加热棒、控温器、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温度检测器、加热夹层,所述安装底板的顶部安装有加热外壳,所述加热外壳的内部设有加热棒,所述加热棒的顶部设有控温器,所述输送管的外表面设有温度检测器,所述输送管的内部设有加热夹层,所述加热外壳的两侧分别固定相通有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且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与加热夹层固定相通。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底板的顶部固定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固定套,且固定套与输送管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热管与第二导热管的外表面均设有单向气阀。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度检测器与控温器为电性连接,所述控温器与加热棒电性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入料口的内部为锥形设置,且入料口与输送管固定相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柱、固定套均设置四个,所述固定
柱的横截面直径与固定套的内部直径相适配。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该设计,在安装框架、驱动电机、双头螺纹杆、螺纹套、限位柱、限位套、调节杆、输送管、入料口、固定柱的作用下,以便对输送管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为使得输送管内部的粘合剂输送时,便于应对不同高度的收纳装置进行便捷操作,进而为使用者使用带来便捷;
14.2、通过该设计,在加热机构、加热外壳、加热棒、固定套、控温器、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温度检测器、加热夹层的作用下,实现了对加热夹层内部热量循环流动,使得输送管内部的粘合剂进行恒温设置,从而避免了粘合剂输送时发生结块现象,从而保证输送管内部的整洁性,为后续清洗带来便捷。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处结构放大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管的剖面仰视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安装底板;2、加热机构;3、加热外壳;4、加热棒;5、固定套;6、控温器;7、第一导热管;8、第二导热管;9、温度检测器;10、加热夹层;11、安装框架;12、驱动电机;13、双头螺纹杆;14、螺纹套;15、限位柱;16、限位套;17、调节杆;18、输送管;19、入料口;20、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1.实施例:
22.如图1-4所示,一种粘合剂生产用输送装置,包括安装底板1,安装底板1的顶部设有加热机构2,安装底板1的顶部固定设有安装框架11,安装框架11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设有双头螺纹杆13,且双头螺纹杆13与安装框架11为转动连接,双头螺纹杆1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4,螺纹套14的两侧均固定设有限位套16,限位套1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柱15,且限位柱15与安装框架11固定连接,螺纹套14的顶部铰接有调节杆17,调节杆17的另一端铰接有输送管18,输送管18的顶部设有入料口19;通过设置加热机构2,以便对输送管18内部进行恒温设置,从而避免了粘稠状的粘合剂发生冷却结块现象,以及通过外接电源的作用下,使得驱动电机12进行驱动,当驱动电机12转动时带动双头螺纹杆13转动,由于双头螺纹杆13与螺纹套14为螺纹连接,以及限位柱15与限位套16为滑动连接,以及限位套16与螺纹套14为固定连接,当双头螺纹杆13转动时带动两个螺
纹套14进行相向水平直线移动或反向水平直线移动,由于调节杆17与输送管18、螺纹套14铰接连接,通过对螺纹套14进行移动时,使得螺纹套14带动调节杆17进行移动,使得调节杆17不断趋于垂直设置,当调节杆17不断垂直时,使得调节杆17推动输送管18进行垂直移动,从而输送管18进行高度调节,以及在固定柱20与固定套5的滑动连接,从而对输送管18进行限位,使得输送管18垂直移动时更加稳定,通过该设计,以便对输送管18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为使得输送管18内部的粘合剂输送时,便于应对不同高度的收纳装置进行便捷操作,进而为使用者使用带来便捷。
23.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机构2包括加热外壳3、加热棒4、控温器6、第一导热管7、第二导热管8、温度检测器9、加热夹层10,安装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加热外壳3,加热外壳3的内部设有加热棒4,加热棒4的顶部设有控温器6,输送管18的外表面设有温度检测器9,输送管18的内部设有加热夹层10,加热外壳3的两侧分别固定相通有第一导热管7和第二导热管8,且第一导热管7、第二导热管8与加热夹层10固定相通;在加热机构2的作用下,以便对输送管18的内部输送粘合剂进行恒温控制,避免了粘合剂输送时发生结块现象,进而为后期的清理便捷,通过对加热棒4进行驱动,在控温器6的控制下,使得控温器6对加热棒4进行驱动,使得加热棒4加热,当加热棒4加热后使得热量导入加热外壳3内部,再由加热外壳3导入第一导热管7的内部,使得第一导热管7内部热量导入加热夹层10的内部,再由第二导热管8进行回流入加热外壳3内部,再由加热棒4进行加热,如此实现了循环加热,以及在温度检测器9的检测下,当加热夹层10内部温度降低后,再由控温器6进行自动调节,从而对加热棒4进行加入,使得加热夹层10内部的热量达到恒定温度设置,通过该设计,实现了对加热夹层10内部热量循环流动,使得输送管18内部的粘合剂进行恒温设置,从而避免了粘合剂输送时发生结块现象,从而保证输送管18内部的整洁性,为后续清洗带来便捷。
24.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底板1的顶部固定设有固定柱20,固定柱20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固定套5,且固定套5与输送管18固定连接;通过固定柱20与固定套5的滑动连接,以便提高了输送管18移动时的稳定性。
25.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热管7与第二导热管8的外表面均设有单向气阀;通过设置单向气阀,以便对第一导热管7、第二导热管8内部流动的热气进行阻断操作。
26.在其他实施例中,温度检测器9与控温器6为电性连接,控温器6与加热棒4电性连接;入料口19的内部为锥形设置,且入料口19与输送管18固定相通;以便温度检测器9对输送管18内加热夹层10的温度进行监控,再由控温器6对温度检测器9进行实时监控调节,实现加热夹层10内部温度的恒温操作。
27.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柱20、固定套5均设置四个,固定柱20的横截面直径与固定套5的内部直径相适配;通过固定柱20与固定套5的相适配设置,以便加热机构2与固定套5滑动时更加稳定,进而提高了输送管18移动时的稳定性。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