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校园失物招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18: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失物招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校园失物招领系统。


背景技术:

2.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各种活动时,容易发生物品遗失的情况。而当学生遗失物品时,不确定是否有好心人将物品拾取并放在失物招领处,如直接前往寻找,有不确定因素,并且没找到的话还会浪费大量时间和体力。当遗失物品过多时,传统的失物招领处的各种遗失物品堆放得杂乱无章,影响美观,而且寻找起来非常困难。如果增加人手进行管理,又会增加人员投入和劳动力的浪费。从而使得有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丢了个东西,没什么大不了的,重新买一个就可以了”的想法,容易造成学生们滋生挥霍浪费的不良品格,不利于学生培养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提供一种校园失物招领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减小校园失物招领管理的人力投入,实现对失物招领进行自动化管理,从而方便失主寻找失物,提高失主寻找失物的效率。
4.其技术方案如下:
5.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校园失物招领系统,包括:
6.若干失物存放柜,所述失物存放柜的正面设有取物门,所述取物门通过自动门锁与所述失物存放柜的柜体锁接;
7.主控台,所述主控台包括主控主板,所述主控台上设有用于进行失物存放和领取操作组件和用于识别失物和识别身份的摄像扫描组件,所述操作组件与所述摄像扫描组件分别与所述主控主板连接,所述主控主板还与所述自动门锁连接以控制所述自动门锁的开关;
8.信息显示模块,所述信息显示模块与所述主控主板连接以显示所述失物存放柜内的物品信息;
9.久置物柜,所述久置物柜抵接在所述失物存放柜后侧面,所述失物存放柜的后侧面上设有退物门,所述久置物柜上设有与所述退物门连通的进物口,所述主控主板与所述退物门连接以控制所述退物门的开关;所述失物存放柜内设有推物机构,用于将所述失物存放柜内的物品推出所述退物门。
10.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退物门上设有设有齿条,所述失物存放柜内设有与所述齿条齿轮连接并带动所述退物门上下运动的传动齿轮,所述久置物柜与所述失物存放柜连接的一端设有用于供所述退货门穿过的通孔。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物机构包括推物杆以及与所述推物杆滑动连接的滑轨,所述滑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失物存放柜内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久置物柜的内侧
壁上。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息显示模块为电子班牌。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久置物柜背离所述失物存放柜的一侧上设有出货门。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组件包括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为触摸显示屏。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扫描组件包括用于物品拍照扫描和人脸识别拍照的高清摄像头。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操作组件上。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门锁包括马达、锁止扣和门扣,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锁止扣连接以带动所述锁止扣转动,所述锁止扣与所述门扣卡接,所述门扣固定在所述取物门的内侧壁上。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校园失物招领系统,通过失物存放柜用于放置失物,其次,通过设有操作组件和摄像扫描组件的主控台,实现失物的登记存放和登记领取等操作。具体地,进行登记存放失物时,将失物放置在摄像扫描组件前进行扫描拍照,然后进行拾取人的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并通过操作组件登记失物信息。随后控制主板控制自动门锁打开对应的失物存放柜的取物门,拾取人将失物放入失物存放柜后关闭取物门,即可完成登记存放失物的操作,全程自动化智能控制,实现对失物的自动化管理,操作简单方便。
21.存放完失物后,通过信息显示模块将失物信息进行登记显示,以方便失主对失物信息进行查询。使得失主能够方便地看到自己遗失的物品是否已经被好心人拾取并交到失物招领处,避免失主还在苦苦找寻,或发生白跑一趟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失主寻找失物的效率。进行失物领取时,失主通过摄像扫描组件进行人脸身份识别,并通过操作组件输入相关失物信息和登记,随后控制住板控制自动门锁打开对应的失物存放柜,失主取出失物后再关闭取物门即可。全程操作简单方便,为失主取回失物提供极大的方便,避免因取物操作太复杂而使失主宁愿放弃失物的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22.更优地,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久置物柜,当某个失物在失物存放柜内放置一段时间都无人认领的情况下,控制住板控制失物存放柜的退物门打开,再控制推物机构将失物从失物存放柜推至久置物柜内。避免某些无人认领的失物存长时间占用失物存放柜,造成新的失物没有失物存放柜放置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失物存放柜的利用率,还能够有效清理一些长期无人认领的失物。
附图说明
2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校园失物招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失物存放柜和久置物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自动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00、失物存放柜;110、取物门;120、自动门锁;121、马达;122、锁止扣;123、门扣;130、退物门;131、齿条;141、推物杆;142、滑轨;150、传动齿轮;200、主控台;210、触摸显示屏;220、摄像头;300、久置物柜;310、进物口;320、通孔;330、出货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2.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校园失物招领系统,包括主控台200、信息显示模块、久置物柜300,主控台200包括主控主板,主控台200上设有用于进行失物存放和领取操作组件和用于识别失物和识别身份的摄像扫描组件,操作组件与摄像扫描组件分别与主控主板连接,主控主板还与自动门锁120连接以控制自动门锁120的开关。信息显示模块与主控主板连接以显示失物存放柜100内的物品信息。久置物柜300抵接在失物存放柜100后侧面,失物存放柜100的后侧面上设有退物门130,久置物柜300上设有与退物门130连通的进物口310,主控主板与退物门130连接以控制退物门130的开关;失物存放柜100内设有推物机构,用于将失物存放柜100内的物品推出退物门130。
3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失物存放柜100用于放置失物,其次,通过设有操作组件和摄像扫描组件的主控台200,实现失物的登记存放和登记领取等操作。具体地,进行登记存放失物时,将失物放置在摄像扫描组件前进行扫描拍照,然后进行拾取人的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并通过操作组件登记失物信息。随后控制主板控制自动门锁120打开对应的失物存放柜100的取物门110,拾取人将失物放入失物存放柜100后关闭取物门110,即可完成登记存放失物的操作,全程自动化智能控制,实现对失物的自动化管理,实现对失物的自动化管理,操作简单方便。
34.存放完失物后,通过信息显示模块将失物信息进行登记显示,以方便失主对失物信息进行查询。使得失主能够方便地看到自己遗失的物品是否已经被好心人拾取并交到失物招领处,避免失主还在苦苦找寻,或发生白跑一趟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失主寻找失物的效率。进行失物领取时,失主通过摄像扫描组件进行人脸身份识别,并通过操作组件输入相关失物信息和登记,随后控制住板控制自动门锁120打开对应的失物存放柜100,失主取出失物后再关闭取物门110即可。全程操作简单方便,为失主取回失物提供极大的方便,避免因取物操作太复杂而使失主宁愿放弃失物的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35.进一步地,通过本系统,还可以实现失主自行发布失物信息,失主通过操作台登记自己个人信息和失物信息,将信息传递给控制住板,控制住板将相关信息通过信息显示组件显示出来,以便拾到失物者直接将失物送给失主,避免失物多次存取操作。而且,对于一
些重要性较高或比较需要紧急取回的失物,失主可以再失物登记时进行失物等级备注,以便拾到失物者及时将失物送回。
36.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久置物柜300,当某个失物在失物存放柜100内放置一段时间都无人认领的情况下,控制住板控制失物存放柜100的退物门130打开,再控制推物机构将失物从失物存放柜100推至久置物柜300内。避免某些无人认领的失物存长时间占用失物存放柜100,造成新的失物没有失物存放柜100放置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失物存放柜100的利用率,还能够有效清理一些长期无人认领的失物。
37.如图所示,退物门130上设有设有齿条131,失物存放柜100内设有与齿条131齿轮连接并带动退物门130上下运动的传动齿轮150,久置物柜300与失物存放柜100连接的一端设有用于供退货门穿过的通孔320。在本实施例中,失物存放柜100和久置物柜300设置有若干层,除顶层失物存放柜100和久置物柜300外,其他层的传动齿轮150设置在失物存放柜100的顶部,齿条131设置在退货门的顶部及退货门朝向失物存放柜100的一侧,从而当传动齿轮150转动时,退货门能够在传动齿轮150的带动下上下运动。具体地,当控制住板判断某个失物存放柜100内的失物达到存放期限后,控制住板控制传动齿轮150转动,通过传动齿轮150转动带动退物门130向上运动穿过通孔320,并上升到上一层的久置物柜300内。然后通过推物机构将失物从失物存放柜100推入久置物柜300中,当完成失物从失物存放柜100到久置物柜300的转移后,再通过传动齿轮150反向转动带动退物门130回归至下层失物存放柜100中。从而避免在推物的过程中退物门130造成干扰,提高失物存放柜100和久置物柜300的空间利用率。
38.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顶层的失物存放柜100和久置物柜300,传动齿轮150设置在失物存放柜100的底部,从而,当控制住板判断某个失物存放柜100内的失物达到存放期限后,控制住板控制传动齿轮150转动,通过传动齿轮150转动带动退物门130向下运动穿过通孔320,并下降到下一层的久置物柜300内。然后通过推物机构将失物从失物存放柜100推入久置物柜300中,再通过传动齿轮150反向转动带动退物门130回归至顶层失物存放柜100中。为了避免退物门130传动发生干涉,顶层的传动齿轮150和其他层的传动齿轮150相互错开设置,即顶层的传动齿轮150和其他层的传动齿轮15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不产生重叠。
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推物机构包括推物杆141以及与推物杆141滑动连接的滑轨142,滑轨142的一端固定在失物存放柜100内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久置物柜300的内侧壁上。进行推物操作时,推物杆141沿滑轨142位于失物存放柜100的一端滑动至滑轨142位于久置物柜300的一端,从而实现将失物从失物存放柜100推至久置物柜300中。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推物杆141与失物存放柜100的底面抵接,以实现对扁平的失物如身份证、学生卡等物品的推送。当然,在本实施例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推送机构结构,如设置一条从失物存放柜100延伸至久置物柜300的传送带,以实现失物从失物存放柜100移动至久置物柜300中,这样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信息显示模块为电子班牌,通过电子班牌,学生们能够方便快捷地查看到失物的信息,以便失物及时取回失物。其中,信息显示模块还可以设置为手机等终端,通过手机等终端也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到失物的情况。
4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久置物柜300背离失物存放柜100的一侧上设有出货门330,
以便将久置物柜300内无人认领的失物进行清理,避免无人认领的物品长期存放造成资源的浪费。
4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操作组件包括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为触摸显示屏210。失主或拾取人可以直接通过触摸显示屏210进行失物信息和个人信息登记,操作方便。
4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摄像扫描组件包括用于物品拍照扫描和人脸识别拍照的高清摄像头220。从而能够清晰记录失物的模样,便于失主进行辨认。而且采用人脸识别,对存取的行为均进行实名认证,避免冒名领取以及恶意存放一些非遗失物品等情况。此外,通过实名认证登记,可以对拾金不昧的行为进行记录,以便校方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一定表彰奖励,以鼓励学生发扬拾金不昧的精神,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素质教育。
4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220设置在操作组件上,具体地,摄像头220设置在触摸显示屏210的上部。摄像头220和触摸显示屏210一体设计,避免造成仪器设备过多而产生后期维护麻烦的问题,同时也方便学生进行操作,还便于管理员进行设备的清洁和整理。
45.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自动门锁120包括马达121、锁止扣122和门扣123,马达121的输出轴与锁止扣122连接以带动锁止扣122转动,锁止扣122与门扣123卡接,门扣123固定在取物门110的内侧壁上。马达121通过控制住板进行控制,当拾取人或失主在操作台上进行正确的操作后,控制住板控制马达121转动,从而实现自动门锁120的开启和关闭操作。
46.需要说明的是,“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技术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技术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技术等同的技术方案。
4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技术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技术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技术等同的技术方案。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
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53.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54.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5.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