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曲面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12:54: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曲面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可拉伸显示技术在全曲面显示、异形显示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是目前可拉伸技术及相关的模组仍处于技术开发阶段。而由于现有模组工艺限制,全曲面显示模组的走线弯折技术,无法实现走线端随显示端外形进行反折,导致在模组走线端存在边框不等距问题,影响产品外观设计,同时,反折的部分因产品曲面设计原因,会产生褶皱,容易出现产品失效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提出一种曲面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4.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曲面显示模组,包括:
5.曲面显示端;
6.连接所述曲面显示端的异形走线端;以及
7.固定于所述异形走线端上的支撑件,用于使得所述异形走线端沿所述曲面显示端和所述异形走线端的连接方向均匀反折至所述曲面显示端的背光侧。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包括:
9.平行于所述曲面显示端的出光面的第一表面;
10.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
11.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异形走线端插接设置,所述异形走线端自第一表面的第一开口插入,至第二表面的第一开口插出。
12.进一步的,
13.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开口的开口边缘到靠近所述曲面显示端的第一表面边缘之间;
14.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二贴合部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开口的开口边缘到远离所述曲面显示端的第一表面边缘之间;
15.其中,所述异形走线端和所述支撑件插接固定后,所述异形走线端背离所述曲面显示端出光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贴合部贴合,所述异形走线端的与所述曲面显示端的出光侧同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部贴合所述异形走线端反折至所述曲面显示端的背光侧后,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曲面显示端的背光侧的表面固定。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表面还包括第一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开口的开口边缘到靠近所述曲面显示端的第一表面边缘之间;
17.所述异形走线端反折至所述曲面显示端的背光侧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粘接部和所述曲面显示端的背光侧的表面粘接固定;
18.或者
19.所述异形走线端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开口的数量与所述异形走线端的数量对应。
2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包括:
21.第一弧形面;
22.与所述第一弧形面对应设置的第二弧形面;以及
23.沿所述曲面显示端和所述异形走线端的连接方向延伸的贯穿所述第一弧形面和所述第二弧形面的第二开口,所述异形走线端自第一弧形面的第二开口插入,至第二弧形面的第二开口插出。
2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材料层、第二材料层和第三材料层,其中,所述异形走线端反折至所述曲面显示端的背光侧后,所述第一材料层远离所述第二材料层一侧表面和所述曲面显示端的背光侧的表面固定设置。
2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口形成在所述第二材料层的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上;
26.或者
27.所述异形走线端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开口的数量与所述异形走线端的数量对应。
2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材料层为金属材料,所述第二材料层为粘性材料,所述第三材料层为塑性材料;
29.所述第一材料层包括第二粘接部,所述异形走线端反折至所述曲面显示端的背光侧后,所述第二粘接部和所述曲面显示端的背光侧的表面粘接固定;
30.或者
31.所述第一材料层为塑胶材料,所述第二材料层为粘性材料,所述第三材料层为塑性材料;
32.所述第一材料层包括第三粘接部,所述异形走线端反折至所述曲面显示端的背光侧后,所述第三粘接部和所述曲面显示端的背光侧的表面粘接固定。
33.进一步的,所述异形走线端包括:
34.绑定区;以及
35.连接所述绑定区和所述曲面显示端的反折区,所述反折区上形成有应力释放部,配置为释放所述走线端反折至曲面显示端的背光面一侧时产生的应力。
36.进一步的,所述应力释放部为设置在所述反折区的多个第三开口。
37.进一步的,所述反折区还包括布线部,所述布线部和所述应力释放部在所述反折区的表面上的投影不重叠;
38.所述绑定区包括连接引脚,所述走线部靠近所述绑定区的顶点设置在相邻的所述连接引脚之间。
39.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开口为三角形结构、矩形结构或者梯形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
40.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三开口为梯形结构时,所述梯形结构的长边设置在靠近所述曲面显示端一侧,所述梯形结构的短边设置在靠近所述绑定区一侧。
41.进一步的,所述曲面显示端连接所述异形走线端的一端和所述异形走线端为曲率对应的弧形结构;
42.当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支撑件时,所述支撑件为与所述曲面显示端曲率对应的弧形
结构;其中,所述异形走线端反折至所述曲面显示端的背光侧后,所述支撑件沿所述反折区到所述曲面显示端的方向凹陷。
43.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曲面显示装置,所述曲面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曲面显示模组。
4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45.本发明针对目前现有的问题,提出一种曲面显示模组,通过支撑件和异形走线端的组合设计,使得异形走线端能够均匀的反折到曲面显示端的背光侧,实现走线端的边框等距设计,避免反折后的异形走线端产生褶皱,降低失效概率,提高产品性能。
附图说明
4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7.图1a示出相关技术中曲面显示模组没有反折时的出光侧视图;
48.图1b示出图1a中相关技术中曲面显示模组的走线端反折后的出光侧示意图;
49.图2a示出本发明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圆形曲面显示模组的出光侧的结构示意图;
50.图2b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椭圆形曲面显示模组的出光侧的结构示意图;
51.图3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曲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52.图4a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图3所示的曲面显示模组反折前的出光侧的结构示意图;
53.图4b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图3所示的曲面显示模组反折后的背光侧的结构示意图;
54.图5示出本发明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55.图6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件和异形走线端的组装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56.图7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异形走线端的结构示意图;
57.图8示出与本发明实施例图7所示的异形走线端对应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58.图9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图8所示的支撑件和图7所示的异形走线端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59.图10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60.图11示出图10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件的层结构示意图;
61.图12示出图10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件的层结构示意图;
62.图13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力释放部为三角形结构的异形走线端的结构示意图;
63.图14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走线部和绑定区的连接引脚的结构示意图;
64.图15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力释放部为矩形结构的异形走线端的结构示意图;
65.图16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力释放部为梯形结构的异形走线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
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67.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述的“在
……
上”、“在
……
上形成”和“设置在
……
上”可以表示一层直接形成或设置在另一层上,也可以表示一层间接形成或设置在另一层上,即两层之间还存在其它的层。并且,本文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8.现有设计中,如图1a所示,曲面显示端11与所述走线端12连接的一端为弧形结构,曲面显示模组的走线端12为直边设计,基于该结构设计,走线端12反折的距离并不相同,表现为反折至曲面显示端背光侧表面的走线端的长度不同,根据反折后的结构形成的边框不等距,如图1b所示,反折后的走线端12的长度a不等于长度b。该结构会导致在模组走线端存在边框不等距问题,影响产品外观设计,同时,反折的部分因产品曲面设计原因,会产生褶皱,容易出现产品失效现象。
69.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曲面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70.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曲面显示模组2,如图2a所示,包括:
71.曲面显示端21;
72.连接所述曲面显示端21的异形走线端22。
7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曲面显示端21连接所述异形走线端22的一端和所述异形走线端22为曲率对应的弧形结构。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的曲面显示端21的俯视投影为圆形,曲面显示端21连接异形走线端22的位置为部分圆形的弧形段,本实施例的异形走线端22为与连接处的弧形段对应的弧形结构,该异形走线端22的曲率和曲面显示端21的曲率是相同的。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2b所示,当曲面显示端21为椭圆形时,曲面显示端21连接异形走线端22的位置为部分椭圆形的弧形段,本实施例的异形走线端为与连接处的弧形段对应的弧形结构,该异形走线端的曲率和曲面显示端的曲率是相同的,从而实现曲面显示端和异形走线端的连接。
74.如图3所示,曲面显示模组还包括:
75.固定于所述异形走线端22上的支撑件23,用于使得所述异形走线端22沿所述曲面显示端21和所述异形走线端21的连接方向均匀反折至所述曲面显示端21的背光侧。
7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支撑件23时,所述支撑件23为与所述曲面显示端22曲率对应的弧形结构。其中,该异形走线端22反折至曲面显示端21的背光侧时,在支撑件23的辅助反折功能的作用下,弯折后的显示模组的出光侧视图如图4a所示,该视图下的部分异形走线端22的长度均匀,能够实现边框等距设计。所述异形走线端22反折至所述曲面显示端21的背光侧后,弯折后的显示模组的背光侧视图如图4b所示,所述支撑件23沿所述异形走线端22到所述曲面显示端21的方向凹陷。如图4b所示,反折至显示模组背光侧的异形走线端22的长度相同,实现了异形走线端的等距反折设计。因此,
本实施例通过支撑件和异形走线端的组合设计,使得异形走线端能够均匀的反折到曲面显示端的背光侧,实现走线端的边框等距设计,避免反折后的异形走线端产生褶皱,降低失效概率,提高产品性能。
7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支撑件23包括:
78.平行于所述曲面显示端的出光面的第一表面231;
79.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232;
80.贯穿所述第一表面231和所述第二表面232的第一开口233,所述第一开口233与所述异形走线端22插接设置,所述异形走线端22自第一表面231的第一开口插入,至第二表面232的第一开口插出。
81.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表面231和第二表面232为平行于异形显示端21出光侧表面的平面,第一开口233贯穿第一表面231和第二表面232以便异形走线端22的插入,示例性的,第一开口的形状为与所述异形走线端曲率相同的弧形结构,便于异形走线端插入,以及实现异形走线端的均匀反折。其中,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异形走线端22和所述支撑件23插接固定后,由于支撑件厚度较薄,异形走线端22从第一开口233插入并与支撑件23固定后,出光侧的视图如图3所示,支撑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近似于平行于曲面显示模组的出光侧。
8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5以及图6所示,所述第一表面231包括第一贴合部2311,所述第一贴合部231位于所述第一表面231的第一开口233的开口边缘到靠近所述曲面显示端21的第一表面231边缘之间;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二贴合部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开口的开口边缘到远离所述曲面显示端的第一表面边缘之间(图6中未示出被遮挡的第二贴合部)。
83.支撑件与异性走线端组装并且支撑件如图3所示的固定后,该结构下,所述异形走线端22背离所述曲面显示端21出光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贴合部2311贴合,所述异形走线端22与所述曲面显示端21的出光侧同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部贴合。
84.所述异形走线端反折至所述曲面显示端的背光侧后,如图4b所示,在支撑件23的辅助反折功能下,支撑件23同样翻转至曲面显示端22的背光侧,支撑件23的所述第二表面232和所述曲面显示端的背光侧的表面固定,在支撑件的固定下,异形走线端和曲面显示端实现固定,并且异形走线端的反折长度较为均匀,能够实现反折部分的等距设置。
8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支撑件23还包括形成在第二表面232上的第一粘接部234,所述第一粘接部234位于所述第二表面232的第二开口233的开口边缘到靠近所述曲面显示端22的第二表面边缘之间,所述异形走线端22反折至所述曲面显示端21的背光侧后,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粘接部234和所述曲面显示端22的背光侧的表面粘接固定。因此,本实施例通过支撑件的第一开口与异形走线端插接固定,并在反折后通过第一粘接部实现异形走线端和曲面显示端的固定,实现了异形走线端的等距反折设计,避免反折后的异形走线端产生褶皱,降低失效概率,提高产品性能。
8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异形走线端2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开口233的数量与所述异形走线端22的数量对应。如图7~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异形走线端22的数量为两个,对应的设置在支撑件23上的第一开口233的数量也是两个,每一个异形走线端21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开口233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异形走线端的具体数量,也不限制
第一开口的数量,以异形走线端和第一开口的数量和结构配合设置为设计准则,在此不再赘述。
87.本发明实施例提出另一结构的支撑件,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支撑件23包括:
88.第一弧形面235;
89.与所述第一弧形面236对应设置的第二弧形面236;以及
90.沿所述曲面显示端和所述异形走线端的连接方向延伸的贯穿所述第一弧形面235和所述第二弧形面236的第二开口237,所述异形走线端22自第一弧形面235的第二开口插入,至第二弧形面236的第二开口插出。
91.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口设置在与曲面显示端对应设置的两个弧形表面上,第二开口的延伸方向为所述曲面显示端和异形走线端的连接方向,如图10所示,异形走线端可以为两个,分别从每一第二开口中穿过,实现异形走线端和支撑件的固定。同样的,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异形走线端的具体数量,也不限制第二开口的数量,以异形走线端和第二开口的数量和结构配合设置为设计准则,在此不再赘述。
9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支撑件23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材料层2381、第二材料层2382和第三材料层2383。本实施例中,支撑件为层叠结构,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开口237形成在所述第二材料层2382的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上,即,第二开口形成在位于中间层的第二材料层上,异形走线端22从第二开口237中穿过,并利用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进一步实现异形走线端和支撑件的固定。进一步的,在支撑件和异形走线端的组装固定后,所述异形走线端22反折至所述曲面显示端21的背光侧后,所述第一材料层2381远离所述第二材料层2382一侧表面和所述曲面显示端22的背光侧的表面固定设置,从而利用支撑件实现异形走线端和曲面显示端的固定。
93.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件的一个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材料层2381为金属材料,所述第二材料层2382为粘性材料,所述第三材料层2383为塑性材料。
94.本实施例的第一材料层和第三材料层的材质为金属与塑性组合,在一个具体示例中,金属材料可以为不锈钢,第一材料层的厚度为20-50um,塑性材料可以为pet、pi、foam等可挠折材料,第二材料层的厚度可为0.01~0.1mm,采用双面粘性材料,第三材料层的厚度范围为10-50um,本实施例的支撑件具有良好的固定性,使得曲面显示端和异形走线端能够紧密固定连接。
95.为了进一步实现支撑件和异形走线端的固定,确保显示模组整体的组装紧密型,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支撑件还包括形成在第一材料层上的第二粘接部2384,所述异形走线端22反折至所述曲面显示端21的背光侧后,所述第二粘接部2384和所述曲面显示端22的背光侧的表面粘接固定,利用第二粘接部实现曲线显示端和异形走线端的固定。
96.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件的一个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件的第一材料层2381为塑胶材料,所述第二材料层2382为粘性材料,所述第三材料层2383为塑性材料。
97.本实施例的第一材料层和第三材料层的材质为塑胶材料与塑形材料的组合,在一
个具体示例中,第一材料层的厚度为20-300um,第一材料层的塑胶材料可以为注塑硅胶垫或者高密度泡棉,第二材料层的厚度可为0.01~0.1mm,采用双面粘性材料,第三材料层的厚度为10-50um,第三材料层的塑性材料可以为pet、pi、foam等可挠折材料,本实施例的支撑件的制作简单,成本较低,便于大批量的生产制作。
98.为了进一步实现支撑件和异形走线端的固定,确保显示模组整体的组装紧密型,本实施例支撑件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材料层上的第三粘接部,所述异形走线端反折至所述曲面显示端的背光侧后,所述第三粘接部和所述曲面显示端的背光侧的表面粘接固定,利用第三粘接部实现曲线显示端和异形走线端的固定。
99.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曲面显示模组,通过支撑件和异形走线端的组合设计,使得异形走线端能够均匀的反折到曲面显示端的背光侧,实现走线端的边框等距设计,避免反折后的异形走线端产生褶皱,降低失效概率,提高产品性能。
100.由于曲面显示端为弧形结构,例如图2a所示的圆形,又例如图2b所示的圆弧弧长不同的椭圆形,考虑到异形走线端在反折以及支撑件在固定反折的异形走线端时,会造成反折的异形走线端的应力集中。
101.考虑到上述问题,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异形走线端22包括:
102.绑定区221;以及
103.连接所述绑定区221和所述曲面显示端的反折区222,所述反折区222上形成有应力释放部2221,配置为释放所述异形走线端22反折至曲面显示端21的背光面一侧时产生的应力。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在异形走线端的反折区设置应力释放部,以起到减轻应力集中的目的。
10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3、图15以及图16所示,所述应力释放部2221为设置在所述反折区222的多个第三开口。示例性的,第三开口为三角形结构,
10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反折区222还包括布线部2222,所述布线部2222和所述应力释放部2221在所述反折区的表面上的投影不重叠。本实施例中,应力释放部2221为形成在异形走线端的反折区222的第三开口,而走线部2222则为反折区222除了第三开口以外的用于布线的实体区域,因此,布线部和应力释放部在反折区的表面上的投影并不重叠,也就是说,应力释放部上并不用于形成走线,本实施例的走线形成在走线部上,本实施例的异形走线端既具有良好的反折性能,降低金属走线断裂风险,又能保证走线的设置空间,还能够避免该区域出现褶皱。
106.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三角形结构的第三开口的高度在50-70um间,即靠近曲面显示端一侧的开口顶点到远离曲面显示端一侧的距离为本实施例的第三开口的高度。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绑定区221包括连接引脚,示例性的,本实施例的连接引脚的间距在20-30um之间,所述走线部2222靠近所述绑定区的顶点设置在相邻的所述连接引脚之间,既能保证走线的设置空间,又能够避免该区域出现褶皱。
10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3、图15以及图16所示,所述第三开口为三角形结构、矩形结构或者梯形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对于第三开口的具体形状、尺寸等设计,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10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三开口为梯形结构时,所述梯形结构的长边设置在靠近所述曲面显示模组一侧,所述梯形结构的短边设置在靠近所述绑定区一侧。不同
于图16所示的所述梯形结构的短边设置在靠近所述曲面显示端一侧,本实施例将梯形短边设置在靠近所述绑定区一侧,该设置能够在绑定区一侧设置较多的连接引脚,从而提高像素密度。
109.基于上述结结构,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异形走线端的反折区设置应力释放部,在保证异形走线端的正常连接的基础上,还能够降低反折区的金属走线反折过程中的断裂风险。该方案具有成本低,易于实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10.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曲面显示装置,所述曲面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曲面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车载中控档把、以及墨水屏等任何曲面显示的产品或部件,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111.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