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飞机机舱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07:57: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飞机机舱
发明领域
1.本技术涉及飞机机舱,并且涉及用于形成这种飞机机舱的成套部件。
2.发明背景
3.商务舱座位通常旨在为飞机乘客提供最大的舒适度和隐私。然而,用于商务舱座椅的飞机乘客座椅单元的设计受到飞机机舱内有限的可用空间的限制。
4.wo2014/049362a1和wo2011/141134a1都公开了飞机机舱布置的示例,其中坐落于远离机舱过道的非过道座椅单元设置有不穿过任何相邻座椅单元的过道通入路径。这种类型的配置的一个特别的好处是非过道座椅单元的乘客能够通入过道而不干扰相邻过道座椅单元的乘客。
5.增加座椅单元的装填密度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在给定的飞机机舱空间内可以容纳的付费商务舱乘客数量的增加能够带来增加的收入。
6.可配置为平躺床模式配置的商务舱座椅对于中程和远程飞行旅行来说是理想的。传统上,宽体飞机一直用于此类飞行旅行。然而,需要单过道机舱布局的窄体飞机现在也被用于长达约5小时的中程飞行旅行。因此,窄体飞机和宽体飞机都需要高密度的商务舱机舱布置。
7.本技术寻求缓解上述问题。可选地或者额外地,本技术寻求提供改进的飞机机舱。
8.发明概述
9.根据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飞机机舱,包括第一过道和第一多对座椅单元,所述第一多对座椅单元沿所述第一过道安置在所述第一过道的第一侧,每对座椅单元包括非过道座椅单元和过道座椅单元。所述过道座椅单元包括过道座椅和过道脚坑,并且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包括非过道座椅和非过道脚坑。所述过道座椅单元和非过道座椅单元相对于彼此安置,使得所述过道座椅面向机舱的第一端并且可以直接通入所述过道,所述非过道座椅面向所述机舱的相对的第二端,并且所述过道座椅单元相对于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呈一角度定向,以在所述非过道座椅和所述过道脚坑之间为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提供过道通入路径。所述非过道脚坑的宽度小于所述非过道座椅的宽度,并且所述过道座椅安置于直接靠近所述非过道脚坑。
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特别节省空间的机舱布置,其中飞机机舱包括成对的过道和非过道座椅单元,其被配置为:为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创建过道通入路径。每对座椅单元头对脚布置,其各自的座椅面向相反的方向并沿机舱长度间隔开,使得过道座椅与非过道脚坑在飞机机舱的长度上基本位于相同的位置,反之亦然。所述布置识别为,由于所述座椅单元的脚坑可以比其座位窄,因此将所述过道座椅直接安置在靠近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最窄处的非过道脚坑处,以允许一对座椅单元的整体宽度减少。这种特定布置还导致过道和非过道座椅单元的交错减小,这导致一对座椅单元的整体进距减小。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舱布置,其中在机舱的长度和宽度尺寸上的空间使用都得到改善。此外,由于非过道座椅单元是从所述非过道座椅后面通过所述过道通入路径进入的,所以当坐在非过道座椅上时,没有从非过道座椅至过道的直接视线。这样的配置因此导致非过道座椅的乘客的隐私增
强。
11.所述过道可以沿着所述机舱的长度延伸。所述机舱可以包括纵向轴线。所述机舱的纵向轴线可以沿所述机舱的长度居中延伸。所述过道可以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机舱的纵向轴线。所述过道可以是第一过道。所述过道可以沿着所述机舱的长度居中延伸。在所述飞机机舱包括两个过道的情况下,所述过道可以是左舷过道或右舷过道。
12.所述机舱的第一端可以是机舱的前部或尾部中的一个。所述机舱的第二端可以是机舱的前部或尾部中的另一个。每对座椅单元可以定向在相同的方向上,使得每对的过道座椅都面向所述机舱的第一端,并且使得每对的非过道座椅面向所述机舱的第二端。或者,一个或多个座椅单元对的取向可以相对于第一多个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座椅单元对反转。例如,对于给定的座椅单元对,所述过道座椅可以面向所述机舱的前部,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可以面向所述机舱的尾部;而对于第一多个中的另一座椅单元对,所述过道座椅可以面向所述机舱的尾部,而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可以面向所述机舱的前部。
13.所述机舱可以包括沿所述机舱长度延伸的纵向轴线。所述第一过道可以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机舱的纵向轴线。所述过道座椅单元可以相对于所述飞机机舱的纵向轴线呈一角度定向。所述非过道脚坑和所述过道座椅可以位于所述飞机机舱的纵向轴线上的基本相同的位置。所述过道座椅可以与所述非过道脚坑并列。
14.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可以与所述飞机机舱的纵向轴线呈一角度定向。决定所述飞机座椅单元进距的因素之一是所述飞机座椅在其最长配置时的长度。例如,这可以是当所述座椅处于平躺配置时。因而,在设计座椅单元时,当座椅面向行进方向(基本平行于所述飞机机舱的纵向轴线)的情况下,座椅单元的进距可能最大。因此,通过使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倾斜,可以实现给定的座椅单元对的进距的进一步减小。
15.所述过道座椅可以面向所述第一过道。所述过道座椅可以面向限定过道座椅单元轴线的方向。所述过道座椅单元轴线可以相对于所述飞机机舱的纵向轴线以16-20度的过道座椅单元角度定向。所述非过道座椅可以面向所述第一过道。所述非过道座椅可以面向限定非过道座椅单元轴线的方向。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轴线可以相对于飞机机舱的纵向轴线以2-9度的非过道座椅单元角度定向。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轴线可以相对于过道座椅单元轴线以19-25度的角度定向。
16.所述过道座椅单元和非过道座椅单元都可以重叠座椅单元对轴线。所述第一多个中的每一对过道座椅单元和非过道座椅单元都可以重叠单个座椅单元对轴线。所述座椅单元对轴线可以基本上平行于所述飞机机舱的纵向轴线。
17.座椅单元对轴线可以穿过第一多个座椅单元对中一对座椅单元的非过道座椅和过道座椅。座椅单元对轴线可以穿过第一多个座椅单元对的每对座椅单元的非过道座椅和过道座椅。所述座椅单元对轴线可以平行于所述飞机机舱的纵向轴线。所述座椅单元对轴线的一部分可以穿过一对座椅单元。所述部分的长度可以等于所述座椅单元对的进距。非过道座椅单元可以沿该部分长度的50%-90%重叠座椅单元对轴线的该部分。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可以沿所述部分长度的60%-80%,或更优选地在所述部分长度的70%-80%重叠所述座椅单元对轴线的该部分。所述过道座椅单元可以沿所述部分长度的50%-10%重叠所述座椅单元对轴线的该部分。所述过道座椅单元可以沿所述部分长度的40%-20%,或更优选地在所述部分长度的30%-20%重叠所述座椅单元对轴线的该部分。
18.众所周知,使所述座椅相对于飞机的纵向轴线倾斜,以减小所述座椅单元的整体进距。然而,以这种方式倾斜所述座椅会增加在所述机舱宽度上被使用的空间。这种优选的布置识别为,由于所述座椅单元相对于彼此呈一角度定向,可以通过将所述座椅单元布置为,使得它们的座椅被座椅单元对轴线截断或与其重叠,从而提高在所述飞机宽度上的装填效率。
19.可选地,所述飞机机舱还包括沿第一过道安置在所述第一过道的相对的第二侧上的第二多个座椅单元对。所述第二多个座椅单元可以具有所述第一多个座椅单元的任意特征。所述第二多个对可以与所述第一多个对基本等同。所述第二多个对可以是所述第一多个对的镜像。所述第二多个对可以与所述第一多个对围绕所述飞机机舱的纵向轴线对称地布置。所述第二多个对可以与所述第一多个对围绕所述过道对称地布置。所述第二多个对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多个对旋转180度,使得对于所述第二多个对中的每一对,所述过道座椅面向所述机舱的第二端并且所述非过道座椅面向所述机舱的第二端。
20.可选地,所述飞机机舱还包括第二过道,其中所述第一过道和所述第二过道安置于在第一多对座椅单元和第二多对座椅单元之间。所述第二过道可以沿着所述机舱的长度延伸,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过道。所述第二过道可以基本上平行于所述飞机机舱的纵向轴线。
21.可选地,第三多对座椅单元安置在所述第一过道和所述第二过道之间,所述第三多对座椅单元沿着所述第一过道或所述第二过道中的一个安置,每对座椅单元包括非过道座椅单元和过道座椅单元。所述过道座椅单元包括过道座椅和过道脚坑,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包括非过道座椅和非过道脚坑,其中所述非过道脚坑的宽度小于所述非过道座椅的宽度。所述过道座椅单元和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相对于彼此安置,使得所述过道座椅面向所述机舱的第一端并且可以直接通入所述第一或第二过道中的一个,所述非过道座椅面向所述机舱的相对的第二端,所述过道座椅直接靠近所述非过道脚坑,并且所述过道座椅单元相对于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呈一角度定向,以在所述非过道座椅和所述过道脚坑之间为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提供过道通入路径。
22.所述第三多个座椅单元可以具有所述第一多个座椅单元的任意特征。所述第三多个座椅单元可以与所述第一多个座椅单元基本等同。所述第三多个座椅单元与所述第一多个座椅单元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过道座椅单元角度和/或非过道座椅单元角度可以不同于所述第一多个座椅单元的那些角度。
23.所述第三多个座椅单元的过道座椅单元角度可以不同于所述第一多个座椅单元的过道座椅单元角度。第三多个座椅单元的非过道座椅单元角度可以不同于第一多个座椅单元的非过道座椅单元角度。所述第三多个座椅单元可以包括多组三个座椅单元,每组座椅单元包括对应于所述座椅单元对的过道座椅的第一座椅单元,对应于所述座椅单元对的非过道座椅的第二座椅单元,以及第三座椅单元。所述第三座椅单元可以是包括过道座椅和过道脚坑的过道座椅单元。所述第三座椅单元可以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座椅单元安置,使得所述第三座椅单元的过道座椅面向所述机舱的第一端并且可以直接通入第一和第二过道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三座椅单元的过道座椅安置于直接靠近所述第二座椅单元的非过道脚坑,且第三座椅单元的过道脚坑安置于直接靠近所述第二座椅单元的非过道座椅。
24.所述第三座椅单元可以与所述座椅单元对中的非过道座椅单元头对脚地配置。所
述非过道座椅单元的脚坑可以直接靠近所述第三座椅单元的座椅,反之亦然。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的脚坑可以与所述第三座椅单元的座椅并列,反之亦然。由于这对座椅单元的过道座椅单元和非过道座椅之间设有过道侧通入路径,因此无需再提供过道通入路径,因此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和第三座椅单元可以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布置,使得它们各自的座椅和脚坑彼此直接靠近。在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与飞机机舱的纵向轴线呈一角度定向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座椅单元也可以与飞机机舱的纵向轴线呈一角度定向。所述第三座椅单元的过道座椅可以面向限定第三座椅单元轴线的方向。所述第三座椅单元轴线可以与所述飞机机舱的纵向轴线呈5-8度的角度定向。
25.根据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形成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飞机机舱的成套部件。
26.当然将理解,关于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描述的特征可以被并入本技术的其他方面。例如,本技术的成套部件可以涵盖针对本技术的飞机机舱所描述的任意特征,反之亦然。
附图说明
27.现在将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参考所附的示意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案,附图中:
28.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案的飞机机舱的平面图;
29.图2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案的飞机机舱的一对外侧座椅单元的平面图;
30.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案的飞机机舱的一组三个内侧座椅单元的平面图;而
31.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案的飞机机舱的平面图。
32.发明详述
33.根据本技术实施方案的飞机机舱100的平面图如图1所示。所述机舱100是宽体飞机的机舱,包括图1左侧所示的右舷壁102和图1右侧所示的左舷壁103。因此,飞机的前部将位于图1所示图像的下方,而飞机的尾部将因此位于图1所示图像的上方。所述机舱100包括:在所述机舱100的右舷壁102和右舷过道101之间沿所述机舱100的右舷侧呈一列布置的右舷多对座椅单元120、在所述飞机机舱100的左舷壁103和左舷过道104之间沿所述机舱100的左舷侧呈一列布置的左舷多对座椅单元140,以及在所述左舷和右舷过道101、104之间沿所述机舱100的长度居中呈一列布置的内侧多个座椅单元160。所述内侧多个座椅单元160包括沿所述机舱100的长度呈一列布置的多个三座椅单元组161a、161b、161c。
34.所述左舷和右舷过道101、104沿着机舱100的长度延伸并且基本平行于所述飞机机舱100的纵向轴线x定向,该纵向轴线x沿着所述机舱100的长度居中延伸。如图1所示,右舷多对座椅单元120和左舷多对座椅单元140围绕所述纵向轴线x对称布置并且因此彼此基本镜像等同,而内侧多个座椅单元160的每组三个座椅单元161a、161b、161c围绕所述机舱100的纵向轴线x不对称地布置。
35.由于右舷座椅单元对121a、121b、121c中的每一个以与左舷座椅单元对141a、141b、141c中的每一个以基本相同的方式布置,因此现在将仅参照图2中单独描绘的单对右舷座椅单元121a描述所述座椅单元对的布置。所述座椅单元对121a由包括过道座椅125a和过道脚坑126a的过道座椅单元122a和包括非过道座椅127a和非过道脚坑128a的非过道座椅单元123a组成。所述座椅可以在直立坐姿配置和平躺床模式配置之间进行配置。在所述
平躺配置中,所述座椅的腿托延伸到其各自的脚坑中。所述过道座椅单元122a坐落于靠近所述过道101并可直接通入所述过道101,而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123a坐落于靠近所述飞机机舱100的右舷壁102。所述过道座椅单元122a因此安置在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123a和所述右舷过道101之间。
36.所述121a对的过道座椅单元122a和非过道座椅单元123a以“头对脚”的配置并排坐落。配置为,使得座椅单元对的座椅沿所述飞机机舱100的纵向轴线x间隔开并且面向基本上相反的方向,其中所述过道座椅125a面向所述机舱100的尾部而所述非过道座椅127a面向所述机舱100的前部。所述非过道脚坑128a沿纵向轴线x位于与所述过道座椅125a基本相同的位置,而所述过道脚坑126a沿所述纵向轴线x位于与所述非过道座椅127a基本相同的位置处。
37.所述座椅单元的进距是沿所述飞机机舱100的纵向轴线x在所述座椅单元上的给定点与坐落于前部或尾部的靠近的座椅单元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为了减小所述座椅单元对120的进距,所述过道和非过道座椅单元122a、123a都与所述飞机机舱100的纵向轴线x呈一角度定向。所述非过道座椅127a面向限定非过道座椅单元轴线y2的方向,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轴线y2被定向成与所述机舱100的纵向轴线x呈2.5度的非过道座椅单元角度α2。所述过道座椅125a面向限定过道座椅单元轴线y1的方向,所述过道座椅单元轴线y1被定向成与所述机舱100的纵向轴线呈17.1度的过道座椅单元角度α1。因此,所述过道座椅单元轴线和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轴线之间的角度为19.6度。这种布置导致201厘米的外侧座椅单元进距p1。
38.过道座椅单元122a安置为,使得过道座椅125a直接靠近非过道脚坑128a,并且由于座椅单元之间的角度,使得过道脚坑126a与非过道座椅127a间隔开。所述过道脚坑126a和所述非过道座椅127a之间的间隙提供了限定乘客通入路径轴线y3的过道通入路径129a,所述乘客通入路径轴线y3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过道座椅轴线y1。因此,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123a的乘客可以在不经过所述过道座椅单元122a的情况下通入所述过道101。此外,由于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123a从所述非过道座椅127a的后方经由所述通入路径129a进入,所以当坐在非过道座椅127a上时,没有从所述非过道座椅127a至所述过道101的直接视线。因此,这样的配置导致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123a的乘客的隐私增强。
39.所述座椅单元121a、122a相对于所述飞机机舱100的纵向轴线x呈角度以减小它们的进距p1。然而,以这种方式旋转所述座椅单元122a、123a增加了所述座椅单元122a、123a在所述机舱100宽度上占据的空间,所述机舱100的宽度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x测量。为了有效地使用在所述飞机机舱100宽度上的可用空间,每对的过道和非过道座椅单元122a、123a的布置利用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当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的宽度被非过道座椅127a在座椅单元座椅端的宽度w1规定时,所述非过道脚坑128a可以制成为具有比非过道座椅127a更小的宽度w2,使得非过道座椅单元123a的脚坑端可以做得更窄。
40.如图2中可见,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123a在其脚坑端处最窄,其中所述座椅单元的宽度由非过道脚坑128a的宽度w2规定。为了减小过道和非过道座椅单元122a、123a的组合宽度,所述过道座椅125a被放置成直接靠近所述非过道脚坑128a。因此,虽然所述座椅单元122a、123a已经远离机舱100的纵向轴线x旋转以减小所述座椅单元的进距p1,但由此产生的座椅单元对的宽度增加已经通过将过道座椅125a移动至与非过道脚坑128a直接靠近得
到缓解,所述非过道脚坑128a对应于所述非过道座椅单元123a的最窄部分。在这种配置中,所述过道座椅单元122a和非过道座椅单元123a都与座椅单元对轴线s重叠,在本技术的这个实施方案中,画出了穿过所述机舱100的简单直线,其与所述机舱100的纵向轴线x平行。如图2所示,长度l1的座椅单元对轴线s的部分穿过所述座椅单元对121a,长度l1等于座椅单元对121a的进距p1。非过道座椅单元123a沿着该部分的长度q1与长度l1的部分重叠,该部分的长度q1大约等于长度l1的75%。类似地,所述过道座椅单元122a沿着该部分的长度q2与长度l1的部分重叠,该长度q2大约等于长度l1的25%。在这种配置中,所述座椅单元对轴线s也穿过所述过道座椅125a和非过道座椅127a两者。
41.来自内侧多个座椅单元160的单组三个座椅单元161a,在图3中单独示出。可以看出,该组三个座椅单元161a包括坐落于直接靠近左舷过道104的左舷过道座椅单元162a、坐落于直接靠近右舷过道101的右舷过道座椅单元170a、以及中央非过道座椅单元163a,其位于左舷过道座椅单元162a和第二非过道座椅单元之间。中央非过道座椅单元163a和左舷过道座椅单元162a形成一对座椅单元,其以与上述相对于所述第一外侧多个座椅单元120所述的座椅单元对120a基本相同的方式配置。在图3中,中央非过道座椅单元163a和左舷过道座椅单元162a与图2所示的座椅单元对120a共同的特征,因此用对应的标记数字编号,但具有前缀“16”而不是“12”。例如,右舷座椅单元对121a包括过道座椅脚坑126a,而由中央非过道座椅单元163a和左舷过道座椅单元162a形成的座椅单元对包括左舷过道脚坑166a。
42.与外侧多对座椅单元一样,中央非过道座椅单元163a和左舷过道座椅单元162a“头对脚”布置,左舷过道座椅165a面向所述机舱100的尾部,而中央非过道座椅167a面向所述机舱100的前部,使得中央非过道脚坑128a沿纵向轴线x位于与左舷过道座椅165a基本相同的位置,反之亦然。然而,中央非过道座椅单元163a和左舷过道座椅单元162a的布置与外侧多对座椅单元120、140的不同之处在于:左舷过道座椅单元162a定向为与所述机舱100的纵向轴线呈12.1度的左舷过道座椅单元角度θ1,而中央非过道座椅单元163a定向为与所述飞机机舱100的纵向轴线呈8.6度的角度θ2。因此,左舷过道座椅单元轴线z1和中央非过道座椅单元轴线z2之间的角度为20.7度。
43.右舷过道座椅单元170a与中央非过道座椅单元163a“头对脚”配置,使得右舷过道座椅单元170a面向飞机尾部方向,并且所述中央非过道座椅单元163a的脚坑168a沿纵向轴线x位于与右舷过道座椅175a基本相同的位置,反之亦然。因为在中央非过道座椅167a和左舷过道脚坑166a之间提供了用于中央非过道座椅167a的过道通入路径169a,所以右舷过道座椅单元170a的脚坑178a安置于直接靠近所述中央非过道座椅167a,并且中央非过道座椅167a单元163a的脚坑安置于直接靠近右舷过道座椅单元170a的座位,以便有效地使用在所述飞机机舱100宽度上的可用空间。布置为,使得右舷过道座椅175a面向限定右舷过道座椅轴线z3的方向,该轴线z3相对于所述飞机机舱100的纵向轴线以7.2度的角度θ3定向。如此配置的来自内侧多个座椅单元160的一组三个座椅单元161a的进距p2为205厘米。
44.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方案的飞机机舱200的平面图。所述机舱200是窄体飞机的机舱,并且包括沿所述机舱200的右舷侧布置的右舷多对座椅单元221a、221b、221c和沿着所述机舱200的相对的第二侧布置的左舷多对座椅单元241a、241b、241c。所述机舱200具有单过道201,其在多对座椅单元220、240之间延伸经过机舱200的长度。根据参照图1和图2对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案进行的描述,外侧座椅单元221a、221b、221c、241a、
241b、241c与宽体飞机机舱100的相应的右舷和左舷对座椅单元121a、121b、121c、141a、141b、141c基本等同。
45.尽管已经参考特定实施方案描述和说明了本技术,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本技术可以适用于本文未具体示出的许多不同的变化。仅作为示例,现在将描述某些可能的变化。
46.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方案的飞机机舱,与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案的飞机机舱基本等同。然而,所述座椅单元的取向是相反的,使得非过道座椅面向机舱的尾部,而过道座椅面向机舱的前部。这种布置与图1中所示的布置相同,但左舷壁在图的左侧,右舷壁在图的右侧,因此飞机的前部将位于图的上方并且飞机的尾部将位于该图下方。
47.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方案的飞机机舱,与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案的飞机机舱基本等同。然而,内侧多个座椅单元的座椅单元的取向被颠倒,使得左舷和右舷过道座椅面向机舱的前部,而中央非过道座椅面向机舱的尾部。
48.根据本技术第五实施方案的飞机机舱,与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方案的飞机机舱基本等同。然而,右舷座椅单元的取向相反,使得对于左舷座椅单元,过道座椅面向机舱尾部,非过道座椅面向机舱前部;而对于右舷座椅单元,非过道座椅面向机舱尾部,过道座椅面向机舱前部。
49.根据本技术第六实施方案的飞机机舱,与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方案的飞机机舱基本等同。然而,所述座椅单元对的取向沿着机舱的长度从一对到一对地交替变化,使得对于给定的对,所述过道座椅面向所述机舱的尾部,而所述非过道座椅面向所述机舱的前部;直接坐落于给定对的前方或后方的座椅单元对被定向为,使得所述过道座椅面向所述机舱的前部,而所述非过道座椅面向所述机舱的尾部。
50.在前面的描述中,当提及具有已知、明显或可预见的等同形式的整体或元件时,则将这些等同形式并入本文,如同单独阐述一样。应当参考权利要求书来确定本技术的真实范围,该权利要求应被解释为涵盖任意的此种等同形式。读者还将理解,被描述为优选、有利、方便等的本技术的整体或特征是可选的,并且不限制独立权利要求的范围。而且,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具有可能的益处,但是这种可选的整体或特征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能不是期望的,因此可能是不存在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