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25 06:03: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电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反射式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设置于第一基板上的多个第一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的对向的第二基板、设置于第二基板上的多个光学微结构层、设置于多个光学微结构上的多个第二电极和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挡墙结构,其中挡墙结构具有容置空间,而电泳介质及多个粒子设置于挡墙结构的容置空间中。容置空间中的粒子适于受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场作用而趋向或远离光学微结构层。
3.当粒子贴近光学微结构层时,自第二基板外入射的光束可被粒子吸收及/或散射,而使像素区呈暗态。当粒子远离光学微结构层时,由于光学微结构层的设置,自第二基板外入射的光束在光学微结构层与电泳介质之间的至少一界面被全反射,而使像素区呈亮态。然而,自第二基板外入射的光束并非在光学微结构层的所有区域都会被全反射,使得反射式显示装置的反射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反射率高。
5.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一电极、第二基板、第一微透镜层、第二微透镜层、第二电极、挡墙结构、电泳介质及多个粒子。第一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上。第二基板设置于第一基板的对向。第一微透镜层设置于第二基板上,且具有多个第一微透镜。第二微透镜层设置于第一微透镜层上,且具有多个第二微透镜。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二微透镜层上。挡墙结构至少设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且具有对应于第一电极的容置空间。电泳介质设置于容置空间。第一微透镜层及第二微透镜层设置于第二基板与电泳介质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多个粒子混入电泳介质。
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束的一部分依序穿过上述的第二基板及第一微透镜层,被第二微透镜层与电泳介质之间的至少一界面反射,穿过第一微透镜层及第二基板。
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微透镜具有凸向第一基板的第一凸面,第二微透镜具有凸向第一基板的第二凸面,且第一凸面位于第二基板与第二凸面之间。
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微透镜至少重叠于多个第一微透镜之间的第一间隙。
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微透镜至少重叠于多个第二微透镜之间的第二间隙。
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括多个间隙物及多孔膜。多个间隙物设置于第一微透镜层上。多孔膜设置于多个间隙物上。第二微透镜层设置于多孔膜上。
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括第三电极、第一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层。第三电极设置于第一微透镜层上。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三电极上。多个间隙物设置于
第一绝缘层上。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二电极上。第二电极位于第二微透镜层与第二绝缘层之间。
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一微透镜包括具有顶点的一心部;第二微透镜层的多个第二微透镜分别重叠于多个第一微透镜的多个中心部。
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微透镜具有凸向第一基板的第一凸面,第二微透镜具有凸向第一基板的第二凸面,且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
1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微透镜层直接地设置于第一微透镜层上。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的剖面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的局部的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a的剖面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a的局部的放大示意图。
19.图5为图3的多个第一微透镜232的上视示意图。
20.图6为图3的多个第二微透镜282的上视示意图。
21.图7为图3的多个第一微透镜232及多个第二微透镜282的上视示意图。
22.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b的剖面示意图。
23.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b的局部的放大示意图。
24.图10为图8的多个第一微透镜232的上视示意图。
25.图11为图8的多个第二微透镜282的上视示意图。
26.图12为图8的多个第一微透镜232及多个第二微透镜282的上视示意图。
27.图13示出使用显微镜拍摄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微透镜232。
28.图14示出使用显微镜拍摄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微透镜282。
29.图15示出使用显微镜拍摄的由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微透镜232与第二微透镜282堆叠而成的微透镜堆叠结构s。
30.图16示出第一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入射光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曲线s1、第二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入射光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曲线s2及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入射光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s
1 2

31.图17示出使用显微镜拍摄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微透镜232。
32.图18示出使用显微镜拍摄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微透镜282。
33.图19示出使用显微镜拍摄的由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微透镜232与第二微透镜282堆叠而成的微透镜堆叠结构s。
34.图20示出第三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入射光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曲线s1’
、第四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入射光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曲线s2’
及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入射光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s
1 2’。
35.其中,附图标记:
36.10、10a、10b:显示装置
37.110:第一基板
38.112:像素区
39.120:主动元件层
40.132:第一电极
41.140:主动元件层
42.210:第二基板
43.210a:外表面
44.222r、222g、222b:彩色滤光图案
45.230:第一微透镜层
46.232:第一微透镜
47.232a:第一凸面
48.232c:中心部
49.232v:顶点
50.240:第三电极
51.250:第一绝缘层
52.252a:第一绝缘凸面
53.260:间隙物
54.270:多孔膜
55.272:通孔
56.280:第二微透镜层
57.282:第二微透镜
58.282a:第二凸面
59.290:第二电极
60.292:第二绝缘层
61.292a:第二绝缘凸面
62.300:挡墙结构
63.302:容置空间
64.302a:主要部
65.302b:次要部
66.402:电泳介质
67.404:粒子
68.500:辅助光源
69.502:导光板
70.504:发光元件
71.d:固定距离
72.g1:第一间隙
73.g2:第二间隙
74.i1、i2:界面
75.l:光束
76.l、l’:部分
77.r1、r2、r3:区域
78.s、s’:微透镜堆叠结构
79.s1、s1’
、s2、s2’
、s
1 2
、s
1 2’:关系曲线
80.w1、w2: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81.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图式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82.应当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与另一元件连接,或者中间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连接”可以指物理及/或电性连接。再者,“电性连接”或“耦合”可以是二元件间存在其它元件。
83.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或“实质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考虑到所讨论的测量和与测量相关的误差的特定数量(即,测量系统的限制)。例如,“约”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或
±
30%、
±
20%、
±
10%、
±
5%内。再者,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或“实质上”可依光学性质、蚀刻性质或其它性质,来选择较可接受的偏差范围或标准偏差,而可不用一个标准偏差适用全部性质。
8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将进一步理解的是,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和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度正式的意义,除非本文中明确地这样定义。
85.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的剖面示意图。
86.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的局部的放大示意图。图2对应于图1的区域r1。
87.请参照图1及图2,显示装置10包括第一基板110,具有多个像素区112。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0的材质可为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不透光/反射材料、或是其它可适用的材料。
88.显示装置10还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32,分别设置于第一基板110的多个像素区112上。多个第一电极132可视为显示装置10的多个像素电极。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还可选择性地包括主动元件层120,其中主动元件层120具有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未绘示),分别电性连接多个第一电极132。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像素驱动电路可包括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及控制端的薄膜晶体管(未绘示)、数据线(未绘示)及扫描线(未绘示),其中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数据线,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至扫描线,且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对应的一个第一电极132,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89.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还可包括设置于第一电极132上的至少一介电层140,以防止水气入侵其下方的元件。
90.显示装置10还包括第二基板210,设置于第一基板110的对向。第二基板210为透光基板。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10的材质可为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或是其它
可适用的材料。
91.显示装置10还包括第一微透镜层230,设置于第二基板210上,且具有多个第一微透镜232。第一微透镜层230位于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21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透镜232具有凸向第一基板110的第一凸面232a(标示于图2)。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透镜232可选择性地包括半球形的第一实心结构,其中第一实心结构的半球面面向第一基板110。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微透镜232也可以是能将光束l(标示于图2)引导回第二基板210外的其它光学结构。
92.显示装置10还包括第二微透镜层280,设置于第一微透镜层230上,且具有多个第二微透镜282。第二微透镜层280位于第一微透镜层230与第一基板11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微透镜282具有凸向第一基板110的第二凸面282a(标示于图2),第一微透镜232的第一凸面232a位于第二基板210与第二微透镜282的第二凸面282a之间。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微透镜282可选择性地包括半球形的第二实心结构,其中第二实心结构的半球面面向第一基板110。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微透镜282也可以是能将光束l引导回第二基板210外的其它光学结构。
93.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可选择性地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图案222r、222g、222b,设置于第二基板210与第一微透镜层230之间,且分别位于多个第一电极132上方。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彩色滤光图案222r、222g、222b可包括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多个像素区112上的红色滤光图案、绿色滤光图案及蓝色滤光图案,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94.显示装置10还包括第二电极290,设置于第二微透镜层280上。第二微透镜层280位于第一微透镜层230与第二电极290之间。第二电极290为透光电极。第二电极290重叠于第一基板110的多个像素区112,而可视为显示装置10的共用电极。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290可共形地设置于多个第二微透镜282的多个第二凸面282a上。
95.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更包括第二绝缘层292,第二绝缘层292设置于第二电极290上,且第二电极290位于第二微透镜层280与第二绝缘层29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292可共形地设置于第二电极290上,而具有对应于第二微透镜282的第二凸面282a的第二绝缘凸面292a(标示于图2)。
96.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可选择性地包括多个间隙物260及多孔膜270。多个间隙物260设置于第一微透镜层230上。多孔膜270设置于多个间隙物260上。第二微透镜层280设置于多孔膜270上。在本实施例中,多孔膜270和多个间隙物260可设置于第一微透镜层230与第二微透镜层280之间,以使第一微透镜层230与第二微透镜层280维持一固定距离d。多孔膜270具有多个通孔272,适于供粒子404通过。
97.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可选择性地包括第三电极240。第三电极240设置于第一微透镜层230上。第三电极240位于第一微透镜层230与多个间隙物260之间。第三电极240为透光电极。第三电极240重叠于第一基板110的多个像素区112,而可视为显示装置10的另一共用电极。在本实施例中,分别设置于第一微透镜层230及第二微透镜层280上的第三电极240及第二电极290可互相电性连接,而实质上具有相同的电位。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电极240可共形地设置于多个第一微透镜232的多个第一凸面232a(标示于图2)上。
98.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可选择性地包括第一绝缘层250。第一绝缘层250设置于第三电极240上。多个间隙物260设置于第一绝缘层250上。第一绝缘层250位于第三电极
240及多个间隙物26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部分的第一绝缘层250可共形地设置于第三电极240上,而具有对应于第一微透镜232的第一凸面232a的第一绝缘凸面252a(标示于图2)。
99.显示装置10还包括挡墙结构300、电泳介质402及多个粒子404。挡墙结构300至少设置于第一电极132与第二电极290之间,且具有分别对应于多个第一电极132的多个容置空间302。电泳介质402设置于挡墙结构300的多个容置空间302。第一微透镜层230及第二微透镜层280设置于第二基板210与电泳介质402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多个粒子404混入电泳介质402。多个粒子404能吸收光及/或散射光线。
100.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挡墙结构300除了设置于第一电极132与第二电极290之间外,还可选择性地设置于第三电极240与多孔膜270之间;挡墙结构300的容置空间302除了包括第一电极132与第二电极290之间的主要部302a外,还可包括第三电极240与多孔膜270之间的次要部302b。在本实施例中,电泳介质402可充满挡墙结构300的容置空间302的主要部302a、容置空间302的次要部302b及多孔膜270的通孔272,而粒子404能在容置空间302的主要部302a、多孔膜270的通孔272及容置空间302的次要部302b中穿梭。
101.粒子404系带电。每一容置空间302中的多个粒子404适于受对应的一第一电极132与第二电极290之间的电场作用而趋向或远离第一微透镜层230及第二微透镜层280。藉此,像素区112可呈亮态或暗态。
102.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如欲使一像素区112(例如:图2右侧的像素区112)呈亮态,可令所述像素区112上的第一电极132与第二电极290之间具有一顺向偏压(forward bias),且令所述像素区112上的第一电极132与第三电极240也具有一顺向偏压,以使带电的粒子404向第一电极132移动,进而设置于第一电极132上。此时,第一微透镜层230是相邻于与其折射率差异大的电泳介质402而非相邻于粒子404,第二微透镜层280也是相邻于与其折射率差异大的电泳介质402而非相邻于粒子404,由第二基板210入射的光束l的至少一部分会被多个第一微透镜232与电泳介质402之间的至少一界面i1(标示于图2)及多个第二微透镜282与电泳介质402之间的至少一界面i2(标示于图2)全反射,而观察者可观察到所述像素区112为亮态。
103.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如欲使一像素区112(例如:图2左侧的像素区112)呈暗态,可令所述像素区112上的第一电极132与第二电极290之间可具有一逆向偏压(reverse bias),且令所述像素区112上的第一电极132与第三电极240也具有一逆向偏压,以使带电的电泳粒子404向第一微透镜层230及第二微透镜层280上的第三电极240及第二电极290移动,进而设置于第一微透镜232的第一凸面232a及第二微透镜282的第二凸面282a上。此时,由第二基板210入射的光束l在穿过第一微透镜232及/或第二微透镜282后会被多个粒子404吸收及/或散射,而观察者可观察到所述像素区112为暗态。
104.值得一提的是,在欲呈亮态的像素区112(例如:图2右侧的像素区112)中,光束l的一部分l在依序穿过第二基板210及第一微透镜层230后并未被第一微透镜层230与电泳介质402之间的至少一界面i1全反射。通过第二微透镜层280的设置,光束l的所述部分l可依序被第二微透镜层280与电泳介质402之间的至少一界面i2反射,穿过第一微透镜层230及第二基板210,进而传递至观察者眼中。藉此,未被第一微透镜层230引导回第二基板210外的光束l的一部分l,可被第二微透镜层280引导回第二基板210外,进而提升显示装置10的
反射率。
105.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微透镜282可至少重叠于多个第一微透镜232之间的第一间隙g1(标示于图2),第一微透镜232至少重叠于多个第二微透镜282之间的第二间隙g2(标示于图2),光束l的一部分l通过多个第一微透镜232之间的第一间隙g1而未被第一微透镜层230与电泳介质402之间的至少一界面i1反射时,第二微透镜层280的第二微透镜282可弥补第一微透镜层230的不足,使光束l的所述部分l被第二微透镜282与电泳介质402之间的至少一界面i2反射,进而提升显示装置10的反射率。
106.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还可选择性地包括一辅助光源500(绘示于图1),设置于第二基板210的外表面210a上。当环境光线不足时,可开启辅助光源500,以提供由第二基板210外入射的光束l,进而提升显示装置10的显示效果。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辅助光源500可包括设置于第二基板210的外表面210a上的导光板502及设置于导光板502的侧面502a旁的发光元件504,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107.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不再重述。
108.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a的剖面示意图。
109.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a的局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对应于图3的区域r2。
110.图5为图3的多个第一微透镜232的上视示意图。
111.图6为图3的多个第二微透镜282的上视示意图。
112.图7为图3的多个第一微透镜232及多个第二微透镜282的上视示意图。
113.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a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类似,两者的差异在于: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a中,第二微透镜层280可直接地设置于第一微透镜层230上。
114.请参照图3至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微透镜层280可直接地形成在第一微透镜层230上,第二电极290设置于第二微透镜282的第二凸面282a(标示于图4)及第一微透镜232的第一凸面232a(标示于图4)的一部分上。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a可不需设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的间隙物260、多孔膜270、第一绝缘层250及第三电极240。
115.请参照图4,类似地,在本实施例中,如欲使一像素区112(例如:图4右侧的像素区112)呈亮态,可令所述像素区112上的第一电极132与第二电极290之间具有一顺向偏压,以使带电的粒子404向第一电极132移动,进而设置于第一电极132上。此时,第一微透镜层230及第二微透镜层280是相邻于与其折射率差异大的电泳介质402而非相邻于粒子404,由第二基板210入射的光束l的至少一部分会被多个第一微透镜232与电泳介质402之间的至少一界面i1及多个第二微透镜282与电泳介质402之间的至少一界面i2全反射,而观察者可观察到所述像素区112为亮态。
116.在本实施例中,如欲使一像素区112(例如:图4左侧的像素区112)呈暗态,可令所述像素区112上的第一电极132与第二电极290之间可具有一逆向偏压,以使带电的粒子404向第一微透镜层230及第二微透镜层280上的第二电极290移动,进而设置于第一微透镜232的第一凸面232a的一部分及第二微透镜282的第二凸面282a上。此时,由第二基板210入射的光束l在穿过第一微透镜232及/或第二微透镜282后会被多个粒子404吸收及/或散射,而
观察者可观察到所述像素区112为暗态。
117.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b的剖面示意图。
118.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b的局部的放大示意图。图9对应于图8的区域r3。
119.图10为图8的多个第一微透镜232的上视示意图。
120.图11为图8的多个第二微透镜282的上视示意图。
121.图12为图8的多个第一微透镜232及多个第二微透镜282的上视示意图。
122.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b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b类似,两者的第二微透镜层280皆是直接设置于第一微透镜层230上,两者的差异在于:第二微透镜层280的多个第二微透镜282与第一微透镜层230的多个第一微透镜232的相对位置不同。
123.请参照图3至图7,在前述第二实施例中,第二微透镜层280的多个第二微透镜282主要是设置于第一微透镜层230的多个第一微透镜232的间隙g1上;第二微透镜层280的多个第二微透镜282与第一微透镜层230的多个第一微透镜232错位。
124.请参照图8至图1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微透镜层280的多个第二微透镜282分别设置于第一微透镜层230的多个第一微透镜232上;第二微透镜层280的多个第二微透镜282与第一微透镜层230的多个第一微透镜232实质上对齐。详言之,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微透镜232包括具有一顶点232v(标示于图9)的一中心部232c(标示于图9),而第二微透镜层280的多个第二微透镜282分别重叠于多个第一微透镜232c的多个中心部232c。
125.请参照图9,在欲呈亮态的像素区112(例如:图9右侧的像素区112)中,由第二基板210入射的光束l的一部分l’会穿过第一微透镜232,而不会被第一微透镜232与电泳介质402之间的至少一界面i1全反射。未被第一微透镜232与电泳介质402之间的至少一界面i1全反射的光束l的一部分l’可被第二微透镜282与电泳介质402之间的至少一界面i2全反射回第二基板210外。藉此,显示装置10b的反射率可提升。
126.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微透镜282的宽度w2小于第一微透镜232的宽度w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微透镜282的第二凸面282a的曲率半径可小于第一微透镜232的第一凸面232a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较小的第二微透镜282的第二凸面282a能使未被全反射的光束l的一部分l2以较大的入射角入射第二微透镜282与电泳介质402之间的至少一界面i2,以提升光束l被第二微透镜282与电泳介质402之间的至少一界面i2全反射的比例,而更进一步地提升显示装置10b的反射率。
127.图13示出使用显微镜拍摄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微透镜232。
128.图14示出使用显微镜拍摄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微透镜282。
129.图15示出使用显微镜拍摄的由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微透镜232与第二微透镜282堆叠而成的微透镜堆叠结构s。图15的第一微透镜232及第二微透镜282分别对应图13及图14的第一微透镜232及第二微透镜282。
130.图16示出第一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入射光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曲线s1、第二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入射光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曲线s2及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入射光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s
1 2

131.对应图16的关系曲线s1的第一比较例的显示装置与前述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b类似,两者的差异在于:第一比较例的显示装置具有图13所示的第一微透镜层230而不
具有第二微透镜层280。
132.对应图16的关系曲线s2的第二比较例的显示装置与前述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b类似,两者的差异在于:第二比较例的显示装置具有图14所示的第二微透镜层280而不具有第一微透镜层230。
133.对应图16的关系曲线s
1 2
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即前述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b的一种具体样态。特别是,对应图16的关系曲线s
1 2
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具有图15所示的微透镜堆叠结构s。
134.由图16的关系曲线s1、s2、s
1 2
可知,相较于分别具有第一微透镜层230及第二微透镜层280的第一比较例及第二比较例的显示装置,具有图15所示的微透镜堆叠结构s的显示装置10b的反射率分别大致上高出9%及1.9%。
135.图17示出使用显微镜拍摄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微透镜232。图17的第一微透镜232较图13的第一微透镜232来得宽及扁。
136.图18示出使用显微镜拍摄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微透镜282。图18的第二微透镜282与图14的第二微透镜282相同。
137.图19示出使用显微镜拍摄的由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微透镜232与第二微透镜282堆叠而成的微透镜堆叠结构s’。图19的第一微透镜232及第二微透镜282分别对应图17及图18的第一微透镜232及第二微透镜282。
138.图20示出第三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入射光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曲线s1’
、第四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入射光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曲线s2’
及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入射光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s
1 2’。
139.对应图20的关系曲线s1’
的第三比较例的显示装置与前述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b类似,两者的差异在于:第三比较例的显示装置具有图17所示的第一微透镜层230而不具有第二微透镜层280。
140.对应图20的关系曲线s2’
的第四比较例的显示装置与前述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b类似,两者的差异在于:第四比较例的显示装置具有图18所示的第二微透镜层280而不具有第一微透镜层230。
141.图20描述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即前述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b的另一种具体样态。特别是,图20描述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具有图19所示的微透镜堆叠结构s’。
142.由图20的关系曲线s1’
、s2’
、s
1 2’可知,相较于分别具有第一微透镜层230及第二微透镜层280的第三比较例及第四比较例的显示装置,具有图19的微透镜堆叠结构s’的显示装置10b的反射率大致上分别高出12.8%及3.3%。
143.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