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的制作方法

2022-04-24 20:12: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港口码头集装箱装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


背景技术:

2.穿越式岸桥是一种新型高效率岸桥,上小车可以在下小车的框架内穿越通过,两台小车同时运行,能够极大地提高港口码头的集装箱装卸效率。但同时,穿越式岸桥的能耗与传统单小车岸桥相比更高。为了降低穿越式岸桥的运行成本,控制穿越式岸桥的能耗,需要对穿越式岸桥的结构进行优化。
3.同时穿越式岸桥的结构更为复杂,为保证结构稳定安全,通常需要控制穿越式岸桥上下小车的运行速度。由于高速运行的上小车和下小车会与岸桥轨道和结构发生碰撞,限制了穿越式岸桥的进一步提速。因此需要对穿越式岸桥和上下小车的结构进行改进,为穿越式岸桥高速运行提供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应用于双小车穿越式岸桥,在降低穿越式岸桥的能耗的情况下,提高穿越式岸桥的结构稳定性,减弱因上小车和下小车高速运动产生的振动和碰撞,为穿越式岸桥高速运行提供条件。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包括岸桥支撑结构、两条平行岸桥大梁、上小车、上小车运行轨道、上小车吊具、下小车、下小车运行轨道和下小车吊具。本发明还包括上小车起升系统、上小车节能系统、上小车行走系统、下小车起升系统、下小车节能系统和下小车行走系统,所述岸桥大梁水平布置于岸桥支撑结构上,岸桥大梁的截面为梯形结构,上小车运行轨道铺设于两条平行岸桥大梁的内测,下小车运行轨道铺设于两条平行岸桥大梁的外侧。所述上小车起升系统包括上小车起升卷筒和缠绕于上小车起升卷筒上的上小车起升钢丝绳,上小车节能系统包括上小车节能卷筒、缠绕于上小车节能卷筒上的上小车节能钢丝绳和上小车节能减速箱。所述下小车起升系统包括下小车起升卷筒和缠绕于下小车起升卷筒上的下小车起升钢丝绳,下小车节能系统包括下小车节能卷筒、缠绕于下小车节能卷筒上的下小车节能钢丝绳和下小车节能减速箱。
6.所述上小车吊具经上小车起升钢丝绳吊设于上小车下方,上小车行走于上小车运行轨道上,上小车起升卷筒经上小车节能减速箱与上小车节能卷筒传动连接。
7.所述下小车为框型结构,下小车吊具经下小车起升钢丝绳吊设于下小车下方,下小车行走于下小车运行轨道上,且上小车和上小车吊具可由下小车的结构框架内穿越通过,下小车起升卷筒经下小车节能减速箱与下小车节能卷筒传动连接。
8.前述的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中,所述上小车起升系统还包括上小车起升滑轮组,上小车起升滑轮组固定布置于上小车和上小车吊具上,所述上小车起升卷筒共有两
个,上小车起升钢丝绳共有两条,其中一条上小车起升钢丝绳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上小车起升滑轮组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上,另一条上小车起升钢丝绳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上小车起升滑轮组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上。
9.所述上小车节能系统还包括上小车平衡重和固定于上小车平衡重上的上小车节能动滑轮,所述上小车节能钢丝绳的一端缠绕于上小车节能卷筒上,上小车节能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上小车节能动滑轮后与岸桥支撑结构固定连接,且上小车平衡重通过上小车节能钢丝绳作用于上小车节能卷筒上的扭矩与上小车起升钢丝绳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上的扭矩方向相反。
10.前述的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中,下小车起升系统还包括下小车起升滑轮组,下小车起升滑轮组固定布置于下小车和下小车吊具上,所述下小车起升卷筒共有两个,下小车起升钢丝绳共有两条,其中一条下小车起升钢丝绳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下小车起升滑轮组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上,另一条下小车起升钢丝绳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下小车起升滑轮组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上。
11.所述下小车节能系统还包括下小车平衡重和固定于下小车平衡重上的下小车节能动滑轮,所述下小车节能钢丝绳的一端缠绕于下小车节能卷筒上,下小车节能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下小车节能动滑轮后与岸桥支撑结构固定连接,且下小车平衡重通过下小车节能钢丝绳作用于下小车节能卷筒上的扭矩与下小车起升钢丝绳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上的扭矩方向相反。
12.前述的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中还包括上小车车轮避振系统,所述上小车车轮避振系统包括上小车车轮和上小车车轮避振弹簧,所述上小车车轮与上小车固定连接,上小车车轮行走于上小车运行轨道上,上小车车轮避振弹簧竖直布置,上小车车轮避振弹簧的一端与上小车车轮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上小车车轮避振弹簧的另一端与上小车铰接。
13.前述的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还包括上小车防偏轮避振系统,所述上小车防偏轮避振系统包括上小车防偏轮、上小车防偏轮支架和上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所述上小车防偏轮与上小车防偏轮支架固定连接,上小车防偏轮的轮缘与上小车运行轨道的轨头侧面抵触。上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水平布置,且与上小车运行轨道垂直,上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的一端与上小车防偏轮支架固定连接,上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的另一端与上小车铰接。
14.前述的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还包括上小车牵引轮避振系统,所述上小车牵引轮避振系统包括水平布置的上小车牵引轮、上小车牵引轮支架和上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所述上小车行走系统中包括上小车牵引钢丝绳,上小车牵引钢丝绳绕过上小车牵引轮,上小车牵引轮与上小车牵引轮支架固定连接。上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水平布置,且与上小车运行轨道平行,上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的一端与上小车牵引轮支架固定连接,上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的另一端与上小车铰接。
15.前述的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还包括上小车起升滑轮避振系统,所述上小车起升滑轮避振系统包括上小车起升滑轮避振弹簧,所述上小车起升滑轮避振弹簧竖直布置,上小车起升滑轮避振弹簧的一端与上小车起升滑轮组中布置于上小车上的滑轮的转动
轴固定连接,上小车起升滑轮避振弹簧的另一端与上小车铰接。
16.前述的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还包括下小车车轮避振系统,所述下小车车轮避振系统包括下小车车轮和下小车车轮避振弹簧,所述下小车车轮与下小车固定连接,下小车车轮行走于下小车运行轨道上,下小车车轮避振弹簧竖直布置,下小车车轮避振弹簧的一端与下小车车轮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下小车车轮避振弹簧的另一端与下小车铰接。
17.前述的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还包括下小车防偏轮避振系统,所述下小车防偏轮避振系统包括下小车防偏轮、下小车防偏轮支架和下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所述下小车防偏轮与下小车防偏轮支架固定连接,下小车防偏轮的轮缘与下小车运行轨道7的轨头侧面抵触。下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水平布置,且与下小车运行轨道垂直,下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的一端与下小车防偏轮支架固定连接,下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的另一端与下小车铰接。
18.前述的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还包括下小车牵引轮避振系统,所述下小车牵引轮避振系统包括水平布置的下小车牵引轮、下小车牵引轮支架和下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所述下小车行走系统中包括下小车牵引钢丝绳,下小车牵引钢丝绳绕过下小车牵引轮,下小车牵引轮与下小车牵引轮支架固定连接。下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水平布置,且与下小车运行轨道平行,下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的一端与下小车牵引轮支架固定连接,下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的另一端与下小车铰接。
19.前述的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还包括下小车起升滑轮避振系统,所述下小车起升滑轮避振系统包括下小车起升滑轮避振弹簧,所述下小车起升滑轮避振弹簧竖直布置,下小车起升滑轮避振弹簧的一端与下小车起升滑轮组中布置于下小车上的滑轮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下小车起升滑轮避振弹簧的另一端与下小车铰接。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能够有效降低穿越式岸桥的能耗,同时有效防止上小车和下小车在运行时与岸桥结构发生的碰撞,和岸桥结构因运行产生的振动,保护穿越式岸桥的结构安全,为穿越式岸桥中上小车和下小车高速运行提供条件。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发明中上小车起升系统和上小车节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发明中下小车起升系统和下小车节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发明中上小车的俯视图;
25.图5是本发明中上小车的主视图;
26.图6是本发明中上小车的侧视图;
27.图7是本发明中下小车俯视图的细节示意图。
28.附图标记的含义:1-岸桥支撑结构,2-岸桥大梁,3-上小车,4-上小车运行轨道,5-上小车吊具,6-下小车,7-下小车运行轨道,8-下小车吊具,101-上小车起升卷筒,102-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3-上小车起升滑轮组,201-上小车节能卷筒,202-上小车节能钢丝绳,203-上小车节能减速箱,204-上小车平衡重,205-上小车节能动滑轮,301-下小车起升卷筒,302-下小车起升钢丝绳,303-下小车起升滑轮组,401-下小车节能卷筒,402-下小车节
能钢丝绳,403-下小车节能减速箱,404-下小车平衡重,405-下小车节能动滑轮,501-上小车车轮,502-上小车车轮避振弹簧,503-上小车防偏轮,504-上小车防偏轮支架,505-上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506-上小车牵引轮,507-上小车牵引轮支架,508-上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509-上小车牵引钢丝绳,510-上小车起升滑轮避振弹簧,601-下小车车轮,602-下小车车轮避振弹簧,603-下小车防偏轮,604-下小车防偏轮支架,605-下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606-下小车牵引轮,607-下小车牵引轮支架,608-下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609-下小车牵引钢丝绳,610-下小车起升滑轮避振弹簧。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0.本发明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包括岸桥支撑结构1、两条平行岸桥大梁2、上小车3、上小车运行轨道4、上小车吊具5、下小车6、下小车运行轨道7和下小车吊具8。本实施例还包括上小车起升系统、上小车节能系统、上小车行走系统、下小车起升系统、下小车节能系统和下小车行走系统,所述岸桥大梁2水平布置于岸桥支撑结构1上,岸桥大梁2的截面为梯形结构,上小车运行轨道4铺设于两条平行岸桥大梁2的内测,下小车运行轨道7铺设于两条平行岸桥大梁2的外侧。
3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小车起升系统包括上小车起升卷筒101和缠绕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1上的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2,上小车节能系统包括上小车节能卷筒201、缠绕于上小车节能卷筒201上的上小车节能钢丝绳202和上小车节能减速箱203。
3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下小车起升系统包括下小车起升卷筒301和缠绕于下小车起升卷筒301上的下小车起升钢丝绳302,下小车节能系统包括下小车节能卷筒401、缠绕于下小车节能卷筒401上的下小车节能钢丝绳402和下小车节能减速箱403。
33.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小车吊具5经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2吊设于上小车3下方,上小车3行走于上小车运行轨道4上,上小车起升卷筒101经上小车节能减速箱203与上小车节能卷筒201传动连接。
34.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下小车6为框型结构,下小车吊具8经下小车起升钢丝绳302吊设于下小车6下方,下小车6行走于下小车运行轨道7上,且上小车3和上小车吊具5可由下小车6的结构框架内穿越通过,下小车起升卷筒301经下小车节能减速箱403与下小车节能卷筒401传动连接。
3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小车起升系统还包括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3,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3固定布置于上小车3和上小车吊具5上,所述上小车起升卷筒101共有两个,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2共有两条,其中一条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2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1上,另一条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2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1上。
36.所述上小车节能系统还包括上小车平衡重204和固定于上小车平衡重204上的上小车节能动滑轮205,所述上小车节能钢丝绳202的一端缠绕于上小车节能卷筒201上,上小车节能钢丝绳202的另一端绕过上小车节能动滑轮205后与岸桥支撑结构1固定连接,且上
小车平衡重204通过上小车节能钢丝绳202作用于上小车节能卷筒201上的扭矩与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2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
37.如图3所示,下小车起升系统还包括下小车起升滑轮组303,下小车起升滑轮组303固定布置于下小车6和下小车吊具8上,所述下小车起升卷筒301共有两个,下小车起升钢丝绳302共有两条,其中一条下小车起升钢丝绳302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3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下小车起升滑轮组3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301上,另一条下小车起升钢丝绳302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3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下小车起升滑轮组3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301上。
38.所述下小车节能系统还包括下小车平衡重404和固定于下小车平衡重404上的下小车节能动滑轮405,所述下小车节能钢丝绳402的一端缠绕于下小车节能卷筒401上,下小车节能钢丝绳402的另一端绕过下小车节能动滑轮405后与岸桥支撑结构1固定连接,且下小车平衡重404通过下小车节能钢丝绳402作用于下小车节能卷筒401上的扭矩与下小车起升钢丝绳302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30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
39.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上小车车轮避振系统,所述上小车车轮避振系统包括上小车车轮501和上小车车轮避振弹簧502,所述上小车车轮501与上小车3固定连接,上小车车轮501行走于上小车运行轨道4上,上小车车轮避振弹簧502竖直布置,上小车车轮避振弹簧502的一端与上小车车轮501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上小车车轮避振弹簧502的另一端与上小车3铰接。
40.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上小车防偏轮避振系统,所述上小车防偏轮避振系统包括上小车防偏轮503、上小车防偏轮支架504和上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505,所述上小车防偏轮503与上小车防偏轮支架504固定连接,上小车防偏轮503的轮缘与上小车运行轨道4的轨头侧面抵触;上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505水平布置,且与上小车运行轨道4垂直,上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505的一端与上小车防偏轮支架504固定连接,上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505的另一端与上小车3铰接。
41.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下小车车轮避振系统,所述下小车车轮避振系统包括下小车车轮601和下小车车轮避振弹簧602,所述下小车车轮601与下小车6固定连接,下小车车轮601行走于下小车运行轨道7上,下小车车轮避振弹簧602竖直布置,下小车车轮避振弹簧602的一端与下小车车轮601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下小车车轮避振弹簧602的另一端与下小车6铰接。
42.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下小车防偏轮避振系统,所述下小车防偏轮避振系统包括下小车防偏轮603、下小车防偏轮支架604和下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605,所述下小车防偏轮603与下小车防偏轮支架604固定连接,下小车防偏轮603的轮缘与下小车运行轨道7的轨头侧面抵触;下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605水平布置,且与下小车运行轨道7垂直,下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605的一端与下小车防偏轮支架604固定连接,下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605的另一端与下小车6铰接。
43.本发明的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包括岸桥支撑结构1、两条平行岸桥大梁2、上小车3、上小车运行轨道4、上小车吊具5、下小车6、下小车运行轨道7和下小车吊具8。本实施例还包括上小车起升系统、上小车节能系统、上小车行走系统、下小车起升系统、下小车节能系统和下小车行走系统,所述岸桥大梁2水平布
置于岸桥支撑结构1上,岸桥大梁2的截面为梯形结构,上小车运行轨道4铺设于两条平行岸桥大梁2的内测,下小车运行轨道7铺设于两条平行岸桥大梁2的外侧。
4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小车起升系统包括上小车起升卷筒101和缠绕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1上的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2,上小车节能系统包括上小车节能卷筒201、缠绕于上小车节能卷筒201上的上小车节能钢丝绳202和上小车节能减速箱203
45.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下小车起升系统包括下小车起升卷筒301和缠绕于下小车起升卷筒301上的下小车起升钢丝绳302,下小车节能系统包括下小车节能卷筒401、缠绕于下小车节能卷筒401上的下小车节能钢丝绳402和下小车节能减速箱403。
46.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小车吊具5经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2吊设于上小车3下方,上小车3行走于上小车运行轨道4上,上小车起升卷筒101经上小车节能减速箱203与上小车节能卷筒201传动连接。
47.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下小车6为框型结构,下小车吊具8经下小车起升钢丝绳302吊设于下小车6下方,下小车6行走于下小车运行轨道7上,且上小车3和上小车吊具5可由下小车6的结构框架内穿越通过,下小车起升卷筒301经下小车节能减速箱403与下小车节能卷筒401传动连接。
48.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小车起升系统还包括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3,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3固定布置于上小车3和上小车吊具5上,所述上小车起升卷筒101共有两个,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2共有两条,其中一条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2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1上,另一条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2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1上。
49.所述上小车节能系统还包括上小车平衡重204和固定于上小车平衡重204上的上小车节能动滑轮205,所述上小车节能钢丝绳202的一端缠绕于上小车节能卷筒201上,上小车节能钢丝绳202的另一端绕过上小车节能动滑轮205后与岸桥支撑结构1固定连接,且上小车平衡重204通过上小车节能钢丝绳202作用于上小车节能卷筒201上的扭矩与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2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
50.如图3所示,下小车起升系统还包括下小车起升滑轮组303,下小车起升滑轮组303固定布置于下小车6和下小车吊具8上,所述下小车起升卷筒301共有两个,下小车起升钢丝绳302共有两条,其中一条下小车起升钢丝绳302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3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下小车起升滑轮组3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301上,另一条下小车起升钢丝绳302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3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下小车起升滑轮组3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301上。
51.所述下小车节能系统还包括下小车平衡重404和固定于下小车平衡重404上的下小车节能动滑轮405,所述下小车节能钢丝绳402的一端缠绕于下小车节能卷筒401上,下小车节能钢丝绳402的另一端绕过下小车节能动滑轮405后与岸桥支撑结构1固定连接,且下小车平衡重404通过下小车节能钢丝绳402作用于下小车节能卷筒401上的扭矩与下小车起升钢丝绳302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30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
52.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上小车车轮避振系统,所述上小车车轮避振系统包
括上小车车轮501和上小车车轮避振弹簧502,所述上小车车轮501与上小车3固定连接,上小车车轮501行走于上小车运行轨道4上,上小车车轮避振弹簧502竖直布置,上小车车轮避振弹簧502的一端与上小车车轮501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上小车车轮避振弹簧502的另一端与上小车3铰接。
5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上小车防偏轮避振系统,所述上小车防偏轮避振系统包括上小车防偏轮503、上小车防偏轮支架504和上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505,所述上小车防偏轮503与上小车防偏轮支架504固定连接,上小车防偏轮503的轮缘与上小车运行轨道4的轨头侧面抵触;上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505水平布置,且与上小车运行轨道4垂直,上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505的一端与上小车防偏轮支架504固定连接,上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505的另一端与上小车3铰接。
5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上小车牵引轮避振系统,所述上小车牵引轮避振系统包括水平布置的上小车牵引轮506、上小车牵引轮支架507和上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508,所述上小车行走系统中包括上小车牵引钢丝绳509,上小车牵引钢丝绳509绕过上小车牵引轮506,上小车牵引轮506与上小车牵引轮支架507固定连接;上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508水平布置,且与上小车运行轨道4平行,上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508的一端与上小车牵引轮支架507固定连接,上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508的另一端与上小车3铰接。
55.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下小车车轮避振系统,所述下小车车轮避振系统包括下小车车轮601和下小车车轮避振弹簧602,所述下小车车轮601与下小车6固定连接,下小车车轮601行走于下小车运行轨道7上,下小车车轮避振弹簧602竖直布置,下小车车轮避振弹簧602的一端与下小车车轮601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下小车车轮避振弹簧602的另一端与下小车6铰接。
56.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下小车防偏轮避振系统,所述下小车防偏轮避振系统包括下小车防偏轮603、下小车防偏轮支架604和下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605,所述下小车防偏轮603与下小车防偏轮支架604固定连接,下小车防偏轮603的轮缘与下小车运行轨道7的轨头侧面抵触;下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605水平布置,且与下小车运行轨道7垂直,下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605的一端与下小车防偏轮支架604固定连接,下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605的另一端与下小车6铰接。
57.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下小车牵引轮避振系统,所述下小车牵引轮避振系统包括水平布置的下小车牵引轮606、下小车牵引轮支架607和下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608,所述下小车行走系统中包括下小车牵引钢丝绳609,下小车牵引钢丝绳609绕过下小车牵引轮606,下小车牵引轮606与下小车牵引轮支架607固定连接;下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608水平布置,且与下小车运行轨道7平行,下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608的一端与下小车牵引轮支架607固定连接,下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608的另一端与下小车6铰接。
58.本发明的实施例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包括岸桥支撑结构1、两条平行岸桥大梁2、上小车3、上小车运行轨道4、上小车吊具5、下小车6、下小车运行轨道7和下小车吊具8。本实施例还包括上小车起升系统、上小车节能系统、上小车行走系统、下小车起升系统、下小车节能系统和下小车行走系统,所述岸桥大梁2水平布置于岸桥支撑结构1上,岸桥大梁2的截面为梯形结构,上小车运行轨道4铺设于两条平行岸桥大梁2的内测,下小车运行轨道7铺设于两条平行岸桥大梁2的外侧。
59.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小车起升系统包括上小车起升卷筒101和缠绕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1上的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2,上小车节能系统包括上小车节能卷筒201、缠绕于上小车节能卷筒201上的上小车节能钢丝绳202和上小车节能减速箱203
60.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下小车起升系统包括下小车起升卷筒301和缠绕于下小车起升卷筒301上的下小车起升钢丝绳302,下小车节能系统包括下小车节能卷筒401、缠绕于下小车节能卷筒401上的下小车节能钢丝绳402和下小车节能减速箱403。
61.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小车吊具5经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2吊设于上小车3下方,上小车3行走于上小车运行轨道4上,上小车起升卷筒101经上小车节能减速箱203与上小车节能卷筒201传动连接。
62.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下小车6为框型结构,下小车吊具8经下小车起升钢丝绳302吊设于下小车6下方,下小车6行走于下小车运行轨道7上,且上小车3和上小车吊具5可由下小车6的结构框架内穿越通过,下小车起升卷筒301经下小车节能减速箱403与下小车节能卷筒401传动连接。
63.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小车起升系统还包括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3,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3固定布置于上小车3和上小车吊具5上,所述上小车起升卷筒101共有两个,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2共有两条,其中一条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2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1上,另一条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2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1上。
64.所述上小车节能系统还包括上小车平衡重204和固定于上小车平衡重204上的上小车节能动滑轮205,所述上小车节能钢丝绳202的一端缠绕于上小车节能卷筒201上,上小车节能钢丝绳202的另一端绕过上小车节能动滑轮205后与岸桥支撑结构1固定连接,且上小车平衡重204通过上小车节能钢丝绳202作用于上小车节能卷筒201上的扭矩与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2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
65.如图3所示,下小车起升系统还包括下小车起升滑轮组303,下小车起升滑轮组303固定布置于下小车6和下小车吊具8上,所述下小车起升卷筒301共有两个,下小车起升钢丝绳302共有两条,其中一条下小车起升钢丝绳302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3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下小车起升滑轮组3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301上,另一条下小车起升钢丝绳302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3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下小车起升滑轮组3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301上。
66.所述下小车节能系统还包括下小车平衡重404和固定于下小车平衡重404上的下小车节能动滑轮405,所述下小车节能钢丝绳402的一端缠绕于下小车节能卷筒401上,下小车节能钢丝绳402的另一端绕过下小车节能动滑轮405后与岸桥支撑结构1固定连接,且下小车平衡重404通过下小车节能钢丝绳402作用于下小车节能卷筒401上的扭矩与下小车起升钢丝绳302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30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
67.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上小车车轮避振系统,所述上小车车轮避振系统包括上小车车轮501和上小车车轮避振弹簧502,所述上小车车轮501与上小车3固定连接,上小车车轮501行走于上小车运行轨道4上,上小车车轮避振弹簧502竖直布置,上小车车轮避
振弹簧502的一端与上小车车轮501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上小车车轮避振弹簧502的另一端与上小车3铰接。
68.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上小车防偏轮避振系统,所述上小车防偏轮避振系统包括上小车防偏轮503、上小车防偏轮支架504和上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505,所述上小车防偏轮503与上小车防偏轮支架504固定连接,上小车防偏轮503的轮缘与上小车运行轨道4的轨头侧面抵触;上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505水平布置,且与上小车运行轨道4垂直,上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505的一端与上小车防偏轮支架504固定连接,上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505的另一端与上小车3铰接。
69.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上小车牵引轮避振系统,所述上小车牵引轮避振系统包括水平布置的上小车牵引轮506、上小车牵引轮支架507和上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508,所述上小车行走系统中包括上小车牵引钢丝绳509,上小车牵引钢丝绳509绕过上小车牵引轮506,上小车牵引轮506与上小车牵引轮支架507固定连接;上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508水平布置,且与上小车运行轨道4平行,上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508的一端与上小车牵引轮支架507固定连接,上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508的另一端与上小车3铰接。
70.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上小车起升滑轮避振系统,所述上小车起升滑轮避振系统包括上小车起升滑轮避振弹簧510,所述上小车起升滑轮避振弹簧510竖直布置,上小车起升滑轮避振弹簧510的一端与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3中布置于上小车3上的滑轮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上小车起升滑轮避振弹簧510的另一端与上小车3铰接。
71.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下小车车轮避振系统,所述下小车车轮避振系统包括下小车车轮601和下小车车轮避振弹簧602,所述下小车车轮601与下小车6固定连接,下小车车轮601行走于下小车运行轨道7上,下小车车轮避振弹簧602竖直布置,下小车车轮避振弹簧602的一端与下小车车轮601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下小车车轮避振弹簧602的另一端与下小车6铰接。
72.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下小车防偏轮避振系统,所述下小车防偏轮避振系统包括下小车防偏轮603、下小车防偏轮支架604和下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605,所述下小车防偏轮603与下小车防偏轮支架604固定连接,下小车防偏轮603的轮缘与下小车运行轨道7的轨头侧面抵触;下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605水平布置,且与下小车运行轨道7垂直,下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605的一端与下小车防偏轮支架604固定连接,下小车防偏轮避振弹簧605的另一端与下小车6铰接。
73.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下小车牵引轮避振系统,所述下小车牵引轮避振系统包括水平布置的下小车牵引轮606、下小车牵引轮支架607和下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608,所述下小车行走系统中包括下小车牵引钢丝绳609,下小车牵引钢丝绳609绕过下小车牵引轮606,下小车牵引轮606与下小车牵引轮支架607固定连接;下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608水平布置,且与下小车运行轨道7平行,下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608的一端与下小车牵引轮支架607固定连接,下小车牵引轮避振弹簧608的另一端与下小车6铰接。
74.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下小车起升滑轮避振系统,所述下小车起升滑轮避振系统包括下小车起升滑轮避振弹簧610,所述下小车起升滑轮避振弹簧610竖直布置,下小车起升滑轮避振弹簧610的一端与下小车起升滑轮组303中布置于下小车6上的滑轮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下小车起升滑轮避振弹簧610的另一端与下小车6铰接。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