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以事件、情景为中心的跨部门应急预案整合方法

2022-04-24 18:42: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制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事件、情景为中心的跨部门应急预案整合方法。


背景技术:

2.我国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将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划分为总体、专项、部门、地方、企事业、重大活动预案等六大层次。不同类型预案的侧重点存在差异,总体预案重点明确突发事件应对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响应机制和保障要求;专项和部门预案侧重界定工作任务、职责分工和处置程序;工作预案着重确定应急处置的具体程序、操作规范等。
3.对于同一个类型的突发事件,政府各个部门、各个企事业单位往往都要求制订对应的应急工作预案。这些应急预案大同小异,但往往都仅仅关注本单位自身的职责和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而作为政府综合应急指挥部门,在应对一些需要跨部门协调的公共突发事件,如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时候,需要召集相关单位来协同应急,这时就需要一个多部门协同的跨部门综合应急方案,在此称为“以事件-情景为中心的跨部门应急预案”。
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以事件、情景为中心的跨部门应急预案整合方法。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以事件、情景为中心的跨部门应急预案整合方法,针对突发事件e,设置a和b两个部门,并分别设置预案文本ta和tb,具体步骤如下:
8.s1、根据事件发展过程分析,画出e的事件树;事件树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具有因果逻辑关系的事件构成,其中从根到叶子结点的任意一条分支路径可表示为一个事件队列le=[e,e1,e2,...,ei],为e根事件,e1为e引发的次生突发事件,如暴雨引发的洪水,以此类推,ei为最后发生并终止该序列的事件;从e出发的事件队列可能很多,其中一些事件可能合并又分支,最终构成了一个事件网络;
[0009]
s2、每个事件都对应一个或多个情景,这些情景在预案中将有相应的描述,列出所有事件的情景,如暴雨的降雨量,洪水的淹没水深或警戒水位;
[0010]
s3、根据s1和s2两个步骤,制作出表1;
[0011]
s4、取预案文本ta,根据表1分割出每一种情景的预案文本段tai,设总共被分割为j段,则ta=[ta1,ta2,ta3,...,taj];
[0012]
s5、对预案文本tb,作同样的分割操作;
[0013]
s6、对任意一段预案文本tai,按标点符号句号,分离其所有陈述句;再分割出每一句陈述句中的名词和动词,其中的名词是对象o,动词是对象的行为v;
[0014]
s7、分割出所有对象和行为后,建立表2;
[0015]
s8、对象及其动作描述了各部门要完成的任务序列,由于不同部门对同一个对象的描述术语可能不同,所以要合并语义所指的对象相同的词;
[0016]
s9、以“事件-情景-任务”为中心,统一、合并应急目标;以事件树为逻辑演化过程的组织框架,对相同灾害场景序列、在同一时间轴线上,合并各部门的应急业务逻辑,实现情景融合、对象融合、任务融合、目标融合和决策过程融合;
[0017]
s10、整合预案核心要素后,重新梳理、合并文本内容,得到跨部门综合应急预案。
[0018]
本发明一种以事件、情景为中心的跨部门应急预案整合方法,本方法将预案的基本构成要素抽象为事件、情景、对象和行为,认为所有预案都是由这些要素组成的;针对同一类突发事件的预案,不同部门的预案,其组成要素有很多是共同的,只要把这些要素抽取出来,并按照事件演化与应对的逻辑重新组织,就可以得到跨部门的综合预案。首先分析突发事件的发生、演化过程情景,建立事件树。以事件树为预案组织框架,针对每一个事件,在横向上分析并遍历事件应急可能涉及的所有部门,在纵向上分析每个部门的应急过程时间线,基于预案文本的语法结构分离事件、场景、对象和对象行为,最后在以共同的事件和场景,组织各个部门的对象和行为,得到综合的预案脚本。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s1步骤中表1示意图;
[0020]
图2是本发明s7步骤中表7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发明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2]
实施例一
[0023]
不失一般性,针对某突发事件e,设有任意a和b两个部门,分别有预案文本ta和tb,下面以此为例,给出整合步骤。
[0024]
s1.根据事件发展过程分析,画出e的事件树;事件树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具有因果逻辑关系的事件构成,其中从根到叶子结点的任意一条分支路径可表示为一个事件队列le=[e,e1,e2,

,ei],为e根事件,e1为e引发的次生突发事件,如暴雨引发的洪水,以此类推,ei为最后发生并终止该序列的事件;从e出发的事件队列可能很多,其中一些事件可能合并又分支,最终构成了一个事件网络;
[0025]
s2.每个事件都对应一个或多个情景,这些情景在预案中将有相应的描述,列出所有事件的情景,如暴雨的降雨量,洪水的淹没水深或警戒水位等;
[0026]
s3.根据前述两个步骤,给出表1;
[0027]
表1.突发事件e的次生事件和情景结构
[0028][0029]
s4.取预案文本ta,根据表1分割出每一种情景的预案文本段tai,设总共被分割为j段,则ta=[ta1,ta2,ta3,

,taj];
[0030]
s5.对预案文本tb,作同样的分割操作;
[0031]
s6.对任意一段预案文本tai,按标点符号句号,分离其所有陈述句;再分割出每一句陈述句中的名词和动词,其中的名词是对象o,动词是对象的行为v;
[0032]
s7.分割出所有对象和行为后,建立表2;
[0033]
表2 预案中的对象和行为抽取示例
[0034][0035]
表3为某县防台风暴雨应急预案的一个抽取案例,其中中文分词工具为中科院计算所研发的nlpir;
[0036]
表3.某县防台风暴雨应急预案的一个抽取案例
[0037]
[0038]
[0039][0040]
s8.对象及其动作描述了各部门要完成的任务序列,由于不同部门对同一个对象的描述术语可能不同,所以要合并语义所指的对象相同的词;
[0041]
s9.以“事件-情景-任务”为中心,统一、合并应急目标;以事件树为逻辑演化过程的组织框架,对相同灾害场景序列、在同一时间轴线上,合并各部门的应急业务逻辑,实现情景融合、对象融合、任务融合、目标融合和决策过程融合。
[0042]
s10.整合预案核心要素后,重新梳理、合并文本内容,得到跨部门综合应急预案。
[0043]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