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计算机加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24 10:29: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计算机加密装置。


背景技术:

2.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20700950.6的一种计算机加密装置,其基本描述为:包括固定底座以及固定安装在固定底座顶部的箱体,所述箱体的正面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一侧与箱体之间安装有密码锁,该计算机加密装置通过设置了螺纹压紧机构,在计算机机箱放置在箱体内部时,可为机箱顶部提供压紧,实现箱体与机箱之间的限位,避免箱体在受外部碰撞时,机箱与箱体内部出现碰撞,避免机箱出现损伤,对机箱具有保护作用。
3.现有的计算机加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一般是直接将计算机放置在加密箱内进行存放,但该放置方式难以对计算机进行加密运输,不利于保证计算机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不利于更好的进行使用,难以更好的起到对计算机的保护作用,降低了使用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加密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加密装置,包括加密箱体,所述加密箱体正面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合页,所述合页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密封门板,所述密封门板正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操作把手,所述加密箱体内壁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夹持稳定装置,所述加密箱体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放置横板,所述加密箱体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稳定圆管,所述稳定圆管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扇叶,所述稳定圆管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加密箱体正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插接箱体,所述密封门板正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插接块。
8.优选的,所述夹持稳定装置包括滑动安装在加密箱体内壁左右两侧的拉动横杆,拉动横杆的内端固定安装有挤压板,挤压板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外侧设有可转动的推动杆,推动杆的外侧可转动的设有与加密箱体的内壁相互滑动的滑动支架,滑动支架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外端固定安装有与加密箱体的内壁相连接的稳定板,挤压板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与加密箱体的内壁相连接的挤压弹簧。
9.优选的,所述加密箱体的内壁开设有t形滑槽,滑动支架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t形滑块,t形滑槽与t形滑块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加密箱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多组散热横槽,多组散热横槽的长度均为一百二十毫米。
11.优选的,所述加密箱体和密封门板的材质均为铸铁,加密箱体和密封门板的外表面均匀涂刷有防锈涂层。
12.优选的,所述放置横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组通风孔,通风孔的数量为三十五组。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加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计算机加密装置,通过挤压弹簧和缓冲弹簧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带动滑动支架、推动杆和挤压板向内移动对计算机的侧面进行夹持固定,对计算机具有更好的夹持固定效果,能够更好的保证计算机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在运输途中出现受损的情况,不利于更好的进行使用,降低了使用的便利性。
16.2、该计算机加密装置,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扇叶转动将加密箱体内的计算机产生的热量排出到外界,便于更加高效的对计算机进行通风散热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对计算机的通风散热效果,便于更好的保证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有助于使用便利性的提高。
17.3、该计算机加密装置,通过将插接块插入到插接箱体内对密封门板进行限位固定,对密封门板具有更好的限位固定效果,便于更好的对加密箱体内的计算机进行加密保存,能够更好的起到对计算机的保护作用,有效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持稳定装置结构分解示意图。
21.图中:1、加密箱体;2、合页;3、密封门板;4、操作把手;5、夹持稳定装置;501、拉动横杆;502、挤压板;503、固定支架;504、推动杆;505、滑动支架;506、缓冲弹簧;507、稳定板;508、挤压弹簧;6、放置横板;7、稳定圆管;8、驱动电机;9、转动扇叶;10、过滤网;11、插接箱体;12、插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加密装置,包括加密箱体1,加密箱体1正面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合页2,合页2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密封门板3,密封门板3正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操作把手4,加密箱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夹持稳定装置5,加密箱体1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放置横板6,加密箱体1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稳定圆管7,稳定圆管7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的具体型号为5ik120gn-c,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扇叶9,通过驱动电机8驱动转动扇叶9转动将加密箱体1内的计算机产生的热量排出到外界,便于更加高效的对计算机进行通风散热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对计算机的通风散热效果,便于更好的保证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有助于使用便利性的提高,稳定圆管7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10,加密箱体1正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插接箱体11,密封门板3正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插接块12,通过将插接块12插入到插接箱体
11内对密封门板3进行限位固定,对密封门板3具有更好的限位固定效果,便于更好的对加密箱体1内的计算机进行加密保存,能够更好的起到对计算机的保护作用,有效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
24.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夹持的稳定性,从而夹持稳定装置5包括滑动安装在加密箱体1内壁左右两侧的拉动横杆501,拉动横杆501的内端固定安装有挤压板502,挤压板502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架503,固定支架503的外侧设有可转动的推动杆504,推动杆504的外侧可转动的设有与加密箱体1的内壁相互滑动的滑动支架505,滑动支架505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506,缓冲弹簧506的外端固定安装有与加密箱体1的内壁相连接的稳定板507,挤压板502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与加密箱体1的内壁相连接的挤压弹簧508,通过挤压弹簧508和缓冲弹簧506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带动滑动支架505、推动杆504和挤压板502向内移动对计算机的侧面进行夹持固定,对计算机具有更好的夹持固定效果,能够更好的保证计算机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在运输途中出现受损的情况,不利于更好的进行使用,降低了使用的便利性。
25.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移动的稳定性,从而在加密箱体1的内壁开设有t形滑槽,滑动支架505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t形滑块,t形滑槽与t形滑块滑动连接,加密箱体1内壁的t形滑槽与滑动支架505外侧面的t形滑块相互配合,提高移动的稳定性。
26.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散热效果,从而在加密箱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多组散热横槽,多组散热横槽的长度均为一百二十毫米,加密箱体1上表面的多组散热横槽相互配合,提高散热效果。
27.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使用寿命,从而设置加密箱体1和密封门板3的材质均为铸铁,加密箱体1和密封门板3的外表面均匀涂刷有防锈涂层,加密箱体1和密封门板3外表面的防锈涂层防止腐蚀,提高使用寿命。
28.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通风效果,从而在放置横板6的上表面开设有多组通风孔,通风孔的数量为三十五组,放置横板6上表面的多组通风孔相互配合,提高通风效果。
29.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30.在使用时,控制操作把手4带动密封门板3打开,将计算机放置在放置横板6的上表面,随后松开拉动横杆501,经过挤压弹簧508和缓冲弹簧506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带动滑动支架505、推动杆504和挤压板502向内移动对计算机的侧面进行夹持固定,随后即可控制操作把手4带动密封门板3关闭,将插接块12插入到插接箱体11内对密封门板3进行限位固定,随后启动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带动转动扇叶9转动将加密箱体1内计算机产生的热量排出到外界。
31.综上所述,该计算机加密装置,通过挤压弹簧508和缓冲弹簧506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带动滑动支架505、推动杆504和挤压板502向内移动对计算机的侧面进行夹持固定,对计算机具有更好的夹持固定效果,能够更好的保证计算机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在运输途中出现受损的情况,不利于更好的进行使用,降低了使用的便利性。
32.该计算机加密装置,通过驱动电机8驱动转动扇叶9转动将加密箱体1内的计算机产生的热量排出到外界,便于更加高效的对计算机进行通风散热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对计算机的通风散热效果,便于更好的保证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有助于使用便利性的
提高。
33.该计算机加密装置,通过将插接块12插入到插接箱体11内对密封门板3进行限位固定,对密封门板3具有更好的限位固定效果,便于更好的对加密箱体1内的计算机进行加密保存,能够更好的起到对计算机的保护作用,有效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