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的制作方法

2022-04-17 04:01: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水泥管道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


背景技术:

2.水泥管道又称水泥压力管、钢筋混凝土管,它可以作为城市建设建基中下水管道,可以排污水,防汛排水,以及一些特殊厂矿里使用的上水管和农田机井;通常分为平口钢筋混凝土水泥管、柔性企口钢筋混凝土水泥管、承插口钢筋混凝土水泥管、f型钢承口水泥管、平口套环接口水泥管和企口水泥管等;平口钢筋混凝土水泥管具有制作难度小、生产效率高和制作成本低,因此使用较为广泛。
3.目前,平口钢筋混凝土水泥管道一般采用采用钢丝网混凝土抹带,首先采用100mm宽钢丝网沿接口满布一圈,然后用水泥砂浆抹30-50厚接口。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钢丝网混凝土抹带连接方式为刚性连接,相邻水泥管道的连接接口易损坏,导致相邻水泥管道连接接口的稳定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提高相邻水泥管道连接接口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包括用于安装在相邻水泥管道间的第一柔性层,所述第一柔性层用于缓冲相邻水泥管相互靠近的运动趋势;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还包括用于覆盖第一柔性层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用于密封相邻水泥管道;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还包括密封层,所述密封层用于密封第一柔性层和防水层至相邻水泥管道的连接接口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水泥管道进行连接时,首先将待安装的水泥管道搬运至所需处,随后将第一柔性层安装在相邻水泥管道之间,并使第一柔性层分别抵接在相邻水泥管道的端部,随后将防水层安装在柔性层上,最后通过密封层将第一柔性层和防水层密封在相邻水泥管道的连接接口上;在第一柔性层的作用下,对相邻水泥管道的沉降引起相邻水泥管道具有相互靠近的运动趋势进行缓冲,降低了相邻水泥管道碰撞导致相邻水泥管道连接接口出现损坏的可能性,提高了水泥管道连接接口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水泥管道内的液体出现泄漏的可能性;在防水层的作用下,对第一柔性层进行覆盖,进一步降低了水泥管道内的液体通过连接接口出现泄漏的可能性;同时,降低了外界水源经过连接接口进入水泥管道内的可能性;在密封层的作用下,将第一柔性层和防水层密封在水泥管道上,进而对相邻的水泥管道进行连接;同时,在密封层的作用下,降低了管道内液体泄漏以及外界液体进入管道内的可能性。
9.可选的,所述第一柔性层包括柔性板,所述柔性板用于水泥管道相互靠近对压缩
柔性板并引起柔性板形变,所述柔性板上开设有与水泥管道内径相适配的通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管道因沉降出现某端倾斜时,水泥管道对柔性板进行压缩,柔性板受压过程中出现形变,降低了连接接口出现损坏的可能性;同时,在柔性板的作用下,允许相邻的水泥管道在一定的范围内出现倾斜,沉降,提高了相邻连接接口的稳定性;在通孔的作用下,便于水泥管道对液体进行输送。
11.可选的,所述柔性板包括第一聚乙烯发泡板,所述第一聚乙烯发泡板位于相邻水泥管道之间并抵接在水泥管道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管道出现倾斜时,水泥管道对第一聚乙烯发泡板进行压缩形变,进而降低了连接接头损坏的可能性;聚乙烯发泡板具有表面吸水率低、防渗透性能以及具有良好形变量的优点。
13.可选的,所述防水层包括设置在第一聚乙烯发泡板上的止水带,所述止水带位于所述第一聚乙烯发泡板背离水泥管道的一端。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止水带的作用下,对连接接头处的渗水进行阻挡,进而降低了水泥管道内以及外界环境中液体交换的可能性;止水带具有良好的弹性、耐磨性、耐老化性和抗撕裂性能;同时,止水带具有施工便捷和易获取的优点。
15.可选的,所述止水带的首尾搭接呈环形。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水带的首尾搭接呈环形,提高了止水带的防水效果。
17.可选的,所述密封层包括钢骨架,所述钢骨架用于套接在水泥管道上,所述第一聚乙烯发泡板和止水带均位于钢骨架内;所述密封层还包括用于浇筑在钢骨架上的浇筑层。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水泥管道进行连接时,首先将钢骨架套接在水泥管道的接口处,随后将第一聚乙烯发泡板和止水带安装在水泥管道上,再通过浇筑层将钢骨架、第一聚乙烯发泡板和止水带浇筑在水泥管道上,操作简单便捷;同时,钢骨架具有一定的形变量,以便于水泥管道在一定范围内沉降和偏移。
19.可选的,所述钢骨架包括用于套接在水泥管道上的箍筋,所述箍筋上设置有用于承接箍筋至水泥管道上的承接筋,所述承接筋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聚乙烯发泡板和止水带的固定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箍筋和承接筋安装在水泥管道上,随后安装第一聚乙烯发泡板和止水带至水泥管道上,箍筋和承接筋的组合具有施工便捷,支撑效果好的优点;在固定件的作用下,将第一聚乙烯发泡板和止水带固定在承接筋上,降低了第一聚乙烯发泡板和止水带出现偏移的可能性,便于第一聚乙烯发泡板和止水带起到止水和填充作用。
21.可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承接筋上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用于抵接第一聚乙烯发泡板;所述固定件还包括设置在承接筋上的锁紧部,所述锁紧部用于锁止止水带至第一聚乙烯发泡板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第一聚乙烯发泡板时,首先将第一聚乙烯发泡板插接在相邻水泥管道间的间隙内,并使第一聚乙烯发泡板抵接在抵接部上,降低了第一聚乙烯发泡板出现偏移的可能性,以及降低了第一聚乙烯发泡板出现掉落的可能性;安装止水带时,首先将止水带承接在第一聚乙烯发泡板上,并使锁紧部将止水带固定在第一聚乙烯发泡板上,降低了止水带出现偏移的可能性。
23.可选的,所述止水带背离第一聚乙烯发泡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二聚乙烯发泡板,所
述箍筋和承接筋沿管道长度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二聚乙烯发泡板上。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聚乙烯发泡板上的作用下,使浇筑层和钢骨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形变量,进一步降低了连接接头出现损坏的可能性;箍筋和承接筋沿管道长度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二聚乙烯发泡板上,使钢骨架在形变过程中,钢骨架压缩至第二聚乙烯发泡板上,以便于提高连接接口的稳定性。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6.在第一柔性层的作用下,对相邻水泥管道的沉降进行缓冲,降低了相邻水泥管道沉降导致相邻水泥管道连接接口出现损坏的可能性,提高了水泥管道连接接口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水泥管道内的液体出现泄漏的可能性;
27.在防水层的作用下,对第一柔性层进行覆盖,进一步降低了水泥管道内的液体通过连接接口出现泄漏的可能性;同时,降低了外界水源经过连接接口进入水泥管道内的可能性;
28.在密封层的作用下,将第一柔性层和防水层密封在水泥管道上,进而对相邻的水泥管道进行连接;同时,在密封层的作用下,降低了管道内液体泄漏以及外界液体进入管道内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中浇筑层的剖视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中钢骨架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的平面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柔性层;11、柔性板;111、第一聚乙烯发泡板;2、防水层;21、止水带;3、密封层;31、钢骨架;311、箍筋;312、承接筋;3121、第一筋体;3122、第二筋体;3123、第三筋体;3124、第四筋体;32、浇筑层;4、固定件;41、抵接部;42、锁紧部;5、第二聚乙烯发泡板;6、水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参照图1、图2和图3,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包括用于安装在相邻水泥管道6间的第一柔性层1,第一柔性层1用于缓冲相邻水泥管道6相互靠近的运动趋势;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还包括用于覆盖第一柔性层1的防水层2,防水层2用于密封相邻水泥管道6;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还包括密封层3,密封层3用于密封第一柔性层1和防水层2至相邻水泥管道6的连接接口上。
36.对相邻水泥管道6进行连接时,首先将第一柔性层1填充至相邻水泥管道6的连接端,并使水泥管道6抵接在第一柔性层1上;再将防水层2覆盖在第一柔性层1,最后通过密封层3将第一柔性层1和防水层2密封至水泥管道6上;经过上述第一柔性层1、防水层2和密封层3对水泥管道6进行连接,降低了水泥管道6因沉降倾斜,导致相邻水泥管道6连接接口出现损坏的可能性。
37.参照图2与图3,第一柔性层1包括柔性板11,柔性板11用于水泥管道6沉降压缩柔
性板11并引起柔性板11形变,安装柔性板11时,将柔性板11插接至相邻水泥管道6之间的间隙内,并使柔性板11抵接在水泥管道6的端面上;在柔性板11的作用下,对水泥管道6沉降倾斜进行缓冲,水泥管道6对柔性板11进行压缩,降低了水泥管道6抵损相邻水泥管道6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相邻水泥管道6连接接头的稳定性。为便于水泥管道6输入液体,柔性板11上开设有与水泥管道6内径相适配的通孔。
38.参照图2、图3和图4,柔性板11包括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位于相邻水泥管道6之间并抵接在水泥管道6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有两块,两块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均呈半环形,两个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拼接后为环形;安装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至相邻水泥管道6间的间隙时,首先将一块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插接在上述间隙内,随后将另一块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插接在上述间隙内,并使两块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相互拼接为环形,进而完成安装,操作简单便捷。
39.参照图3和图4,防水层2包括设置在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上的止水带21,止水带21位于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背离水泥管道6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止水带21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所在的平面,以减少止水带21与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之间的缝隙,从而提高止水带21的止水效果。
40.参照图3和图4,为进一步提高止水带21的止水效果,止水带21的首尾搭接呈环形,止水带21的搭接长度大于10厘米;止水带21的首尾搭接呈环形,减少了止水带21首尾间的间隙,进而提高了止水带21的止水效果。
41.参照图2、图3和图4,密封层3包括钢骨架31,钢骨架31用于套接在水泥管道6上,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和止水带21均位于钢骨架31内,钢骨架31包括用于套接在水泥管道6上的箍筋311,箍筋311的首尾连接呈环形,箍筋311上设置有用于承接箍筋311至水泥管道6上的承接筋312,承接筋312通过钢丝等固定连接在箍筋311上;密封层3还包括用于浇筑在钢骨架31上的浇筑层3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浇筑层32为混凝土层;对水泥管道6进行连接时,首先将箍筋311安装在承接筋312上,并通过钢丝将承接筋312和箍筋311相互固定,随后将钢骨架31套接在水泥管道6上;同时,相邻水泥管道6上均套接钢骨架31,并将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和止水带21安装在钢骨架31内,随后安装定型模板至钢骨架31上,最后浇筑混凝土至定型模板内,进而完成水泥管道6的安装。
42.参照图2、图3和图4,为降低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和止水带21在浇筑混凝土时,出现偏移的可能性,承接筋31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和止水带21的固定件4,固定件4包括设置在承接筋312上的抵接部41,抵接部41用于抵接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承接筋312包括第一筋体3121、第二筋体3122和第三筋体3123,第一筋体312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水泥管道6的长度方向,第二筋体3122有两根,两根第二筋体3122沿第一筋体3121的中线对称分布在第一筋体3121的两端,第二筋体312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筋体3121的长度方向,进一步的,第二筋体3122朝向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第三筋体3123设置在第二筋体3122背离第一筋体3121的端部,第三筋体312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筋体3122的长度方向,且第三筋体312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筋体3121的长度方向;第一筋体3121与第二筋体3122,第二筋体3122和第三筋体3123之间均设置有圆角,箍筋311通过钢丝连接在第二筋体3122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抵接部41为第三筋体3123,对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进行固定时,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抵接在第三筋体3123上,进而将第一聚乙烯
发泡板111固定在水泥管道6上,降低了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出现偏移了,掉落的可能性。
43.参照图2、图3和图4,固定件4还包括设置在承接筋312上的锁紧部42,锁紧部42用于锁止止水带21至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上,承接筋312还包括第四筋体3124,第四筋体3124位于第三筋体3123背离第二筋体3122的端部,进一步的,第四筋体3124的与第二筋体3122位于同一平面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锁紧部42为第四筋体3124,对止水带21进行固定时,将止水带21放置在两个第四筋体3124之间,并弯曲第四筋体3124,使第四筋体3124压接在止水带21上,进而将止水带21固定至所需处。
44.参照图2、图3和图4,止水带21背离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的面上设置有第二聚乙烯发泡板5,箍筋311和承接筋312沿管道长度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二聚乙烯发泡板5上,进一步的,第二聚乙烯发泡板5抵接在第二筋体3122上;在第二聚乙烯发泡板5的作用下,对钢骨架31的形变和位移进行缓冲,进一步降低了连接接头损坏的可能性。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的实施原理为:
46.对水泥管道6进行连接时,首先对水泥管道6的连接端进行凿毛处理;随后将钢骨架31套接在水泥管道6上,随后将一块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插接在上述间隙内,随后将另一块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插接在上述间隙内,并使两块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相互拼接为环形,并使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抵接在第三筋体3123上;再将止水带21安装在第一聚乙烯发泡板111上,并使止水带21位于相邻第四筋体3124上,同时使第四筋体3124对止水带21进行压接;
47.随后安装第二聚乙烯发泡板5安装在止水带21和钢骨架31内;再将定型模板固定在钢骨架31上,并将混凝土浇筑在定型模板内,完成水泥管道6的连接;经过上述步骤,提高了连接接口的稳定性。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