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吸油烟机用离心风机及应用其的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2022-04-17 01:18: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油烟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油烟机用离心风机及应用其的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2.吸油烟机是一种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其中,离心风机是吸油烟机的重要部分,用于提供吸排油烟的负压。现有吸油烟机用离心风机通常由蜗壳、蜗舌、叶轮和电机组成,其中,蜗壳由前盖板、后盖板和连接二者的环状中间环壁以及下导流板组成。吸油烟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会影响人们的烹饪体验及身体健康。其中,吸油烟机噪音主要来源于叶轮旋转噪音和涡流宽频噪音,尤其是,现有吸油烟机内涡流产生的噪音问题较为严重。
3.为了吸收蜗壳内的噪音,常规方案为在蜗壳环壁上开设微孔进行第一层降噪,贴设吸音材料进行二重降噪,如申请号为cn201910311592.1(公开号为cn11000564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降噪型离心风机》,包括风机架、蜗壳和叶轮,蜗壳包括前盖板、后盖板、下导流板和环壁,下导流板设于前盖板和后盖板底部,环壁设于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环壁上开有降噪孔,环壁外周沿着周向被分隔为至少三个降噪腔,每个降噪腔均对应有相应的降噪孔单元,且各个降噪孔单元的降噪孔面积和与对应降噪腔容积的比值沿着蜗壳型线逆时针方向依次变小,其中,降噪腔内还填充有吸音棉。该专利是仅在蜗壳的环壁上开设降噪孔以及在蜗壳环壁上设置吸音材料进行降噪,而由于受空间限制,吸音材料厚度有限无法发挥最大程度的降噪效果,并且,在蜗壳的环壁上增加吸音材料也会挤占流道空间。
4.也有通过在蜗壳的下导流板位置处设于对应的降噪结构的方式,如申请号为201810098360.8(公开号为cn11009436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导流板》,包括导流板本体,导流板本体上开有降噪孔,在导流板本体的内壁上安装有栅格板,栅格板的每个栅格形成降噪腔,每个降噪腔对应有一个降噪孔,并且,降噪孔的面积s与降噪腔的体积v的比值s/v自导流板本体的中间区域向左右两侧逐渐变小。根据赫姆霍兹共振原理,可以使降噪腔的共振频率与风机进风口不同位置产生的风噪频率相同或者相匹配,从而实现风机导流板的宽频降噪,进而更有效地降低风机工作时的噪音。该专利仅是在导流板上设置降噪孔,且需要额外增加与导流板本体配合形成降噪腔的栅格板,其降噪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5.因此,上述仅在蜗壳环壁部件或导流板上增加消音结构的传统降噪措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吸油烟机噪音低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蜗壳周边流动死区空间,有效提高降噪效果的吸油烟机用离心风机。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离心风机的吸油烟机。
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油烟机用离心风机,包括:
9.风机架,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个连接板;
10.蜗壳,设于所述风机架内,并位于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该蜗壳包括前盖板、后盖板以及环壁,所述环壁设于所述前盖板与所述后盖板之间;
11.下导流板,设于所述环壁的底部之下,并连接在所述前盖板的底部与所述后盖板的底部之间;
12.两个所述连接板、前盖板、后盖板、环壁以及下导流板共同限定出第一降噪腔室,所述蜗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降噪腔室相连通的第一降噪孔,所述下导流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降噪腔室相连通的第二降噪孔。
13.为了提高第一降噪腔室的降噪效果,所述前盖板、后盖板以及环壁上均设有所述的第一降噪孔。
14.为了适配前后双进风风机,实现良好导流目的,所述下导流板设于所述前盖板的底部与所述后盖板的底部之间,且中部下凹而整体上呈v型。
15.为了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所述第一降噪腔室内还填充有消音件,所述消音件包括贴设在所述蜗壳的壁上、并覆盖所述第一降噪孔的第一消音件和贴设在所述下导流板的内壁上、并覆盖所述第二降噪孔的第二消音件,所述第一消音件与所述第二消音件之间具有间隙作为隔音层。在第一降噪腔室中设置上述消音件,充分利用了蜗壳的周边流动死区的空间,避免了占用蜗壳流道空间,不会对气流的流动产生影响。
16.上述结构设计,使得离心风机具有形成了多重降噪功能,即蜗壳内气流流动产生的噪音可依次通过环壁上的第一降噪孔、第一消音件、隔音层(也即空气层)、第二消音件和下导流板上的第二降噪孔进行五重降噪,或者是,蜗壳内气流流动产生的噪音可依次通过环壁上的第一降噪孔、第一消音件、隔音层(也即空气层)、第一消音件和前、后盖板上的第一降噪孔进行五重降噪,同样地,风机架内产生的噪音则依次下导流板上的第二降噪孔、第二消音件、隔音层(也即空气层)、第一消音件以及环壁上的第一降噪孔也可进行五重降噪,或者是,风机架内产生的噪音则依次前、后盖板上的第一降噪孔、第一消音件、隔音层(也即空气层)、第一消音件以及环壁上的第一降噪孔进行五重降噪,其相比于传统的两重降噪,降噪幅度大幅提升。
17.在蜗壳径向方向上,一般其上下左右的流动规律不一致,为了实现相匹配的降噪目的,提高降噪效果,在所述环壁与所述风机架之间还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沿所述环壁的周向间隔布置,从而将所述环壁、前盖板、后盖板、下导流板与所述风机架之间围合的区域沿周向分隔为多个降噪腔室,其中,与所述下导流板正对的降噪腔室即构成了所述的第一降噪腔室。
18.由于蜗壳底部的下导流板上的气流与蜗壳底部的前、后盖板区域的气流也是明显不同的,为了实现与之匹配的降噪效果,所述蜗壳的底部还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隔板,该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一降噪腔室分隔为位于上部的上降噪腔室和位于下部的下降噪腔室。
19.为了划分成更多的降噪腔室,提高降噪效果,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环壁的底部相接触,从而将所述上降噪腔室分隔为位于左侧的第一腔室和位于右侧的第二腔室。
20.为了进一步提高下降噪腔室的降噪效果,还包括设于所述下降噪腔室中的第三隔
板,该第三隔板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且为竖向布置,从而将所述下降噪腔室分隔为位于前部的第三腔室和位于后部的第四腔室。
21.为了实现对蜗壳除与下导流板正对的区域外的其他区域位置处的降噪,保证蜗壳的整体降噪效果,所述第一隔板有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环壁的左侧区域位置和右侧区域位置,从而在所述蜗壳的左上方由所述风机架、前盖板、后盖板、环壁以及第一隔板共同限定出第二降噪腔室,在所述蜗壳的右上方由所述风机架、前盖板、后盖板、环壁以及第一隔板共同限定出第三降噪腔室,在所述蜗壳的下方由两个所述连接板、前盖板、后盖板、环壁以及两个所述第一隔板共同限定出第一降噪腔室,所述前盖板、后盖板以及环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降噪腔室相通的第三降噪孔,所述前盖板、后盖板以及环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降噪腔室相通的第四降噪孔,所述第二降噪腔室填充有第三消音件,所述第三降噪腔室中填充有第四消音件。
22.目前风机系统普遍采用前后进风的双吸形式,但由于电机的存在,往往一侧进风比例较少,为了根据进风量的不同实现相匹配的降噪,还包括用于将所述上降噪腔室在前后方向上分隔成两个腔室的第四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二降噪腔室在前后方向上分隔成两个腔室的第五隔板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三降噪腔室在前后方向上分隔成两个腔室的第六隔板,所述第四隔板、第五隔板以及第六隔板基本位于同一平面上。
23.为了进一步保证降噪效果,所述第四隔板与所述前盖板之间的距离记作l1,所述第四隔板与所述后盖板之间的距离记作l2,其中,2≤l1/l2≤4。
2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上述吸油烟机用离心风机的吸油烟机。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风机架、蜗壳和蜗壳底部的下导流板之间形成密闭腔(流动死区)进行有效利用,通过在蜗壳上开设第一降噪孔和在下导流板上开设第二降噪孔,使得该密封腔形成了能够对蜗壳内的流动气流产生的噪音以及风机架内(蜗壳外)气流产生的流动噪音进行有效降噪的第一降噪腔室,其不用如现有技术中额外增加与下导流板相配的栅格板,在节省生产成本的基础上,保证了蜗壳在此处区域的降噪效果。在优选方案中,第一降噪腔室填充有消音件,进一步利用了蜗壳外的死区空间,在不挤占蜗壳流道空间的前提下,实现了多重降噪目的。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1省去对应的消音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图1的左视图;
30.图5为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31.图6为图5省去对应消音件及部分隔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图4中a-a处的剖视立体图;
33.图8为图1的分解图(省去了固定支架等部件);
3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沿左右方向的竖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8.参见图1-图10,一种吸油烟机用离心风机包括风机架10、蜗壳20、叶轮(未示出)、电机(未示出)以及下导流板30。本实施例的风机架10为方体状的罩体结构,其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布置的两个连接板100以及连接在两个连接板100的顶部之间的顶板101。蜗壳20设于风机架10内,并位于两个连接板100之间。蜗壳20具体包括前盖板21、后盖板22以及环壁23,其中,前盖板21与后盖板22相对设置,环壁23设于前盖板21与后盖板22之间。环壁23的两端部与前盖板21及后盖板22共同限定出供蜗壳20内的气流流出的出风口26。前盖板21以及后盖板22上还均设有进风口25,前盖板21的进风口25处设有进风口圈24。叶轮设于蜗壳20的内部,电机设于后盖板22的进风口25处,并与叶轮驱动连接,从而带动叶轮转动,提供负压。
39.参见图1,为了适配前后双进风的风机,实现良好导流目的,本实施例的下导流板30位于环壁23的底部之下,并连接在前盖板21的底部与后盖板22的底部之间,并且,下导流板30的中部下凹而整体上呈v型。
40.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前盖板21以及后盖板22均具有在叶轮的径向上相对环壁23外露的部分。在蜗壳20的环壁23与风机架10之间还设有第一隔板81,其中,第一隔板81沿环壁23的周向间隔布置,从而使得环壁23、前盖板21、后盖板22、下导流板30与风机架10(包括连接板100及顶板101)之间围合的区域沿周向分隔为多个降噪腔室。其中,第一隔板81有两个,分别设于环壁23的左侧区域位置和右侧区域位置,由此,在蜗壳20的左上方由风机架10的其中一个连接板100、顶板101、前盖板21、后盖板22、环壁23以及第一隔板81共同限定出第二降噪腔室60,在蜗壳20的右上方由风机架10的另一个连接板100、顶板101、前盖板21、后盖板22、环壁23以及第一隔板81共同限定出第三降噪腔室70,在蜗壳20的下方(包括左下方和右下方),由两个连接板100、前盖板21、后盖板22、环壁23、第一隔板81以及下导流板30共同限定出第一降噪腔室50,也即,本实施例的第一降噪腔室50为与下导流板30正对的降噪腔室。
41.继续参见图3,蜗壳20的前盖板21、后盖板22以及环壁23上均设有与第一降噪腔室50相连通的第一降噪孔200,下导流板30上设有与第一降噪腔室50相连通的第二降噪孔300。前盖板21、后盖板22以及环壁23上还均设有与第二降噪腔室60相通的第三降噪孔61。前盖板21、后盖板22以及环壁23上还均设有与第三降噪腔室70相通的第四降噪孔71。其中,第一降噪腔室50内还填充有消音件,消音件包括第一消音件41和第二消音件42,第一消音件41贴设在蜗壳20的前盖板21、后盖板22以及环壁23上,并覆盖此处的第一降噪孔200,第
二消音件42贴设在下导流板30的内壁上,并覆盖下导流板30的第二降噪孔300,详见图1。第二降噪腔室60填充有第三消音件43,该第三消音件43贴设在与第二降噪腔室60对应的前盖板21、后盖板22以及环壁23的内壁上,并覆盖第三降噪孔61。第三降噪腔室70中填充有第四消音件44,该第四消音件44贴设在与第三降噪腔室70对应的前盖板21、后盖板22以及环壁23的内壁上,并覆盖第四降噪孔71,参见图4及图5。
42.上述第一消音件41、第二消音件42、第三消音件43以及第四消音件44均为吸音棉,并均通过固定支架45固定在对应的前盖板21、后盖板22、环壁23以及下导流板30上。
4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消音件41与第二消音件42之间具有第一间隙500作为隔音层。同样地,第二降噪腔室60内的第三消音件43之间具有第二间隙62作为隔音层,第三降噪腔室70内的第四消音件44之间具有第三间隙72作为隔音层,详见图7。
44.在上述降噪腔室(包括第一降噪腔室50、第二降噪腔室60以及第三降噪腔室70)中设置上述消音件,充分利用了蜗壳20的周边流动死区的空间,避免了占用蜗壳20流道空间,不会对气流的流动产生影响。上述结构设计,使得离心风机具有形成了多重降噪功能,以第一降噪腔室50为例,蜗壳20内气流流动产生的噪音可依次通过环壁23上的第一降噪孔200、第一消音件41、隔音层(也即空气层)、第二消音件42和下导流板30上的第二降噪孔300进行五重降噪,或者是,蜗壳20内气流流动产生的噪音可依次通过环壁23上的第一降噪孔200、第一消音件41、隔音层(也即空气层)、第一消音件41和前、后盖板22上的第一降噪孔200进行五重降噪,同样地,风机架10内产生的噪音则依次下导流板30上的第二降噪孔300、第二消音件42、隔音层(也即空气层)、第一消音件41以及环壁23上的第一降噪孔200也可进行五重降噪,或者是,风机架10内产生的噪音则依次前、后盖板22上的第一降噪孔200、第一消音件41、隔音层(也即空气层)、第一消音件41以及环壁23上的第一降噪孔200进行五重降噪,其相比于传统的两重降噪,降噪幅度大幅提升。
45.由于蜗壳20底部的下导流板30上的气流与邻近蜗壳20底部的前、后盖板22区域的气流是明显不同的,为了实现与之匹配的降噪效果,参见图4,本实施例的蜗壳20的底部还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隔板82,该第二隔板82将第一降噪腔室50分隔为位于上部的上降噪腔室51和位于下部的下降噪腔室52。为了划分成更多的降噪腔室,提高降噪效果,上述第二隔板82与环壁23的底部相接触,由此,将所述上降噪腔室51分隔为位于左侧的第一腔室511和位于右侧的第二腔室512,也即,第一腔室511位于蜗壳20的左下方,第二腔室512位于蜗壳20的右下方。
46.继续参见图4,为了进一步提高下降噪腔室52的降噪效果,本实施例还包括设于下降噪腔室52中的第三隔板83,该第三隔板83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且为竖向布置,从而将下降噪腔室52分隔为位于前部的第三腔室521和位于后部的第四腔室522。
47.参见图7,目前风机系统普遍采用前后进风的双吸形式,但由于电机的存在,往往一侧进风比例较少,为了根据进风量的不同实现相匹配的降噪,本实施例的上降噪腔室51、第二降噪腔室60以及第三降噪腔室70中还依次对应设有第四隔板84、第五隔板85以及第六隔板86,其中,第四隔板84将上降噪腔室51在前后方向上分隔成两个腔室,第五隔板85将第二降噪腔室60在前后方向上分隔成两个腔室,第六隔板86将第三降噪腔室70在前后方向上分隔成两个腔室,并且,本实施例的第四隔板84、第五隔板85以及第六隔板86基本位于同一平面上。为了进一步保证降噪效果,第四隔板84(也即第五隔板85或第六隔板86)与前盖板
21之间的距离记作l1,第四隔板84(也即第五隔板85或第六隔板86)与后盖板22之间的距离记作l2,其中,2≤l1/l2≤4,详见图4。
48.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应用上述离心风机的吸油烟机,吸油烟机包括机壳14、集烟罩11、油杯12以及整流板13,集烟罩11设于机壳14的底部,其上设有吸风口(未示出)。离心风机设于机壳14内,离心风机的风机架10连接在机壳14上。油杯12为长条状,设于集烟罩11的底部后侧,并沿左右方向延伸布置。整流板13设于集烟罩11的下方,并与集烟罩11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即为供外部气流流动至集烟罩11的吸风口的进风通道(未示出)。
49.本实施例对风机架10的连接板100、蜗壳20和蜗壳20底部的下导流板30之间形成密闭腔(流动死区)进行有效利用,通过在蜗壳20上开设第一降噪孔200和在下导流板30上开设第二降噪孔300,使得该密封腔形成了能够对蜗壳20内的流动气流产生的噪音以及风机架10内(蜗壳20外)气流产生的流动噪音进行有效降噪的第一降噪腔室50,其不用如现有技术中额外增加与下导流板30相配的栅格板,在节省生产成本的基础上,保证了蜗壳20在此处区域的降噪效果。在优选方案中,第一降噪腔室50填充有消音件,进一步利用了蜗壳20外的死区空间,在不挤占蜗壳20流道空间的前提下,实现了多重降噪目的。
50.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相关技术特征进行替换和改进便可得到其他实施例。如,本实施例的导流板也可以根据吸油烟机的类型不同选择为自后向前向上倾斜的平板或弧形板结构。再如,本实施例的第一消音件41、第二消音件42、第三消音件43以及第四消音件44除吸音棉外也可选择为其他多孔降噪材料。又如,第一隔板81也可选择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由此,可在环壁23的外周划分为更多个降噪腔室,提高降噪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