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均匀加热的风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2-04-16 22:51: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均匀加热的风道加热器。


背景技术:

2.导热油加热器是以煤、重油、轻油可燃气体其他可燃材料为燃料,导热油为热载体。利用循环油泵强制液相循环,将热能输送给用热设备后,继而返回重新加热的直流式特种工业炉,导热油,又称有机热载体或热介质油,作为中间传热介质在工业换热过程中的应用已有五十年以上的历史。导热油油加热器又叫导热油温控制器、热油温控设备、油加热控温机、导热油电加热器,为大型热油温控设备,能在较低的运行压力下将导热油温度加热到350摄氏度,泵浦流量大,加热功率高;现有的导热油加热器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虽然设置了一些加热结构,但是加热效果不佳,加热过程不够均匀,存在一些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均匀加热的风道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管道、加热组件、风机、进风管道、管道基座,所述加热管道具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加热管道的内部,所述加热管道连接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连接风机,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平行加热组件和螺旋加热组件,所述平行加热组件连接螺旋加热组件。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螺旋加热组件为螺旋加热管,螺旋加热管的两端具有固定部,固定部连接于加热管道的内壁上,固定部可采用可拆卸式的固定器。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螺旋加热管靠近进风口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连接于加热管道的内壁上,所述螺旋加热管靠近平行加热管的一端也设置有固定部,其固定部设置在加热管道的另一侧内部上。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平行加热管连接于加热管道内壁上的安装部上,安装部靠近螺旋加热管的一侧与固定螺旋加热管的固定部连接,安装部与固定部连接,即螺旋加热管与平行加热管连接固定,这样的优点在于提高螺旋加热管与平行加热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进风管道连接过滤部件,过滤部件一端连接风机的出风口,另一侧连接进风管道。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加热管道安置在管道基座上,所述管道基座具有固定凹部,管道基座的两侧还具有竖直向上的固定支撑杆,固定支撑杆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在加热管道收到外力时得以缓冲,不会摇晃。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平行加热组件和螺旋加热组件为加热丝结构。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过滤部件上具有过滤筛网。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管道、加热组件、风机、进风管道、管道基座,所述加热管道具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加热管道的内部,所述
加热管道连接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连接风机,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平行加热组件和螺旋加热组件,所述平行加热组件连接螺旋加热组件,采用螺旋加热管和平行加热管的结合能够大幅提高加热管道的加热效率,螺旋加热管能够提升内部风速,结合加热管道提高加热均匀度。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管道结构示意图。
13.附图标记列表:安装部100、平行加热组件101、平行加热管102、加热管道103、螺旋加热组件104、螺旋加热管105、固定部106、进风口107、进风管道108、过滤部件109、风机110、加热管道内壁111、固定凹部112、固定支撑杆113、管道基座114、出风口115。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5.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均匀加热的风道安装部100,所述安装部100包括加热管道103、加热组件、风机110、进风管道108、管道基座,所述加热管道103具有出风口115和进风口107,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加热管道103的内部,所述加热管道103连接进风管道108,所述进风管道108连接风机110,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平行加热组件101和螺旋加热组件104,所述平行加热组件101连接螺旋加热组件104。所述螺旋加热组件104为螺旋加热管105,螺旋加热管105的两端具有固定部106,固定部106连接于加热管道103的内壁上,固定部106可采用可拆卸式的固定器。所述螺旋加热管105靠近进风口107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部106,所述固定部106连接于加热管道103的内壁上,所述螺旋加热管105靠近平行加热管102的一端也设置有固定部106,其固定部106设置在加热管道103的另一侧内部上。所述平行加热管102连接于加热管道内壁111上的安装部上,安装部靠近螺旋加热管105的一侧与固定螺旋加热管105的固定部106连接,安装部与固定部106连接,即螺旋加热管105与平行加热管102连接固定,这样的优点在于提高螺旋加热管105与平行加热管10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所述进风管道108连接过滤部件109,过滤部件109一端连接风机110的出风口115,另一侧连接进风管道108。所述加热管道103安置在管道基座114上,所述管道基座114具有固定凹部112,管道基座114的两侧还具有竖直向上的固定支撑杆113,固定支撑杆113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在加热管道103收到外力时得以缓冲,不会摇晃。所述平行加热组件101和螺旋加热组件104为加热丝结构。所述过滤部件109上具有过滤筛网。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
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均匀加热的风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加热器包括加热管道(103)、加热组件、风机(110)、进风管道(108)、管道基座(114),加热管道(103)具有出风口(115)和进风口(107),加热组件设置在加热管道(103)的内部,加热管道(103)连接进风管道(108),进风管道(108)连接风机(110),加热组件包括平行加热组件(101)和螺旋加热组件(104),平行加热组件(101)连接螺旋加热组件(1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均匀加热的风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螺旋加热组件(104)为螺旋加热管(105),螺旋加热管(105)的两端端具有固定部(106),固定部(106)连接于加热管道(103)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均匀加热的风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螺旋加热管(105)靠近进风口(107)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部(106),固定部(106)连接于加热管道(103)的内壁上,螺旋加热管(105)靠近平行加热管(102)的一端设置也设置有固定部(106),其固定部(106)设置在加热管道(103)的另一侧内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均匀加热的风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平行加热管(102)连接于加热管道(103)内壁上的安装部(100)上,安装部(100)靠近螺旋加热管(105)的一侧与固定螺旋加热管(105)的固定部(106)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均匀加热的风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进风管道(108)连接过滤部件(109),过滤部件(109)一端连接风机(110)的出风口(115),另一侧连接进风管道(10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均匀加热的风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加热管道(103)安置在管道基座(114)上,管道基座(114)具有固定凹部(112),管道基座(114)的两侧还具有竖直向上的固定支撑杆(11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均匀加热的风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平行加热组件(101)和螺旋加热组件(104)为加热丝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均匀加热的风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过滤部件(109)上具有过滤筛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均匀加热的风道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管道、加热组件、风机、进风管道、管道基座,所述加热管道具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加热管道的内部,所述加热管道连接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连接风机,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平行加热组件和螺旋加热组件,所述平行加热组件连接螺旋加热组件,所述螺旋加热组件为螺旋加热管,螺旋加热管的两端端具有固定部,固定部连接于加热管道的内壁上,采用螺旋加热管和平行加热管的结合能够大幅提高加热管道的加热效率,螺旋加热管能够提升内部风速,结合加热管道提高加热均匀度。度。度。


技术研发人员:马开新 王付华 黄小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能华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7
技术公布日:2022/4/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