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6 22:34: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引流管是临床外科手术中应用较多的一种医疗器材,在如腹腔镜手术等微创手术或其他开放式手术中,通常会采用引流管对术区进行吸引或冲洗等医疗操作,如利用引流管对术区中的血液、组织液、脓液、冲洗液、渗出液等影响手术进程的物质进行吸引吸除,或者借助引流管将无菌生理盐水等注入术区,以对术区污物或器械进行冲洗。
3.目前,市面上的吸引引流管、冲洗引流管等,其管身(或管体)非常柔软;一方面,管身在进入人体并遇到阻碍时,往往需要操作人耗费更大的力气对其进行挤推,才能够使引流管达到术区,不但容易给病患造成强烈的不舒适感,而且容易产生二次创伤;另一方面,引流管的管身长度会受到限制,使得引流管无法经由患者的喉咙、肛门等部位进入到更深的身体内部进行吸引、冲洗等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引流装置,以提升操作及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5.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具有:
6.引流通道,用于起引流作用,所述引流通道沿引流管的长度方向贯通引流管设置;以及
7.塑形腔道,用于容纳流体介质,所述塑形腔道设置于引流通道的外周侧,并沿所述引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分布;
8.所述引流管能够在塑形腔道充入且保持流体介质时呈现坚挺状态,所述引流管能够在流体介质排出塑形腔道时呈现自由状态。
9.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包括:
10.引流主管,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相对的近端部和远端部,所述引流主管的管体空间被构造成引流通道;以及
11.塑形筋条,自所述引流主管的远端部朝近端部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塑形筋条采用条形带状结构,所述塑形筋条的轮廓边缘与引流主管的外周表面密封固定,以在所述塑形筋条与引流主管之间构造形成塑形腔道。
12.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包括:
13.引流主管,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相对的近端部和远端部,所述引流主管的管体空间被构造成引流通道;以及
14.塑形筋条,自所述引流主管的远端部朝近端部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塑形筋条采用中空腔体结构,所述塑形筋条面向引流主管的一面与引流主管的外周表面贴附固定,所述塑形筋条的腔体空间被构造成塑形腔道。
15.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包括多条塑形筋条,所述多条塑形筋条围绕引流主管并行间隔设置,以在所述引流通道的外周侧构造形成多条并行间隔排布的塑形腔道。
16.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还包括加强筋环,用于引导流体介质出入所述塑形腔道,所述加强筋环环绕固定于引流主管部的远端部的外周表面,多条所述塑形腔道与加强筋环连通设置。
17.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防堵球囊,固定设置于所述引流主管的近端部;所述防堵球囊具有可在充入且保持流体介质时,呈现朝所述引流主管的外周方向变形的膨胀状态;所述防堵球囊还具有可在流体介质排出时,呈现朝所述引流主管的内周方向变形的收缩状态。
18.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堵球囊具有一个用于容纳流体介质的球囊腔室,所述球囊腔室围绕分布于引流主管的外周侧;或所述防堵球囊具有用于容纳流体介质的多个球囊腔室,所述多个球囊腔室围绕引流主管间隔排布。
19.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还具有球囊通道,用于引导流体介质出入所述防堵球囊,所述球囊通道分布于引流通道的外周侧,所述球囊通道自引流主管的远端部延伸至防堵球囊,以连通所述防堵球囊。
20.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接口件,布置于所述引流主管的远端部,所述接口件具有:
21.第一接口,用于外接流体源,所述第一接口与塑形腔道连通设置,以使流体源能够驱使流体介质出入所述塑形腔道;
22.第一阀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一阀体用于导通和关断第一接口,以能够使流体介质保持在所述塑形腔道;
23.第二接口,用于外接流体源,所述第二接口与防堵球囊连通设置,以使流体源能够驱使流体介质出入所述防堵球囊;
24.第二阀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二阀体用于导通和关断第二接口,以能够使流体介质保持在所述防堵球囊;以及
25.第三接口,用于外接引流驱动装置,所述第三接口与引流通道连通设置。
26.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形筋条和防堵球囊均采用医用弹性材料制成。
27.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引流管具有用于起引流作用的引流通道和用于容纳流体介质的塑形腔道;其中,引流通道沿引流管的长度方向贯通引流管设置;塑形腔道设置于引流通道的外周侧并沿引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分布;引流管能够在塑形腔道充入且保持流体介质时呈现坚挺状态,引流管能够在流体介质排出塑形腔道时呈现自由状态。通过向塑形腔道内充入流体介质,可使得原本柔软易弯折的引流管变得挺直且不易弯折,不但能够为引流管的末端顺畅到达指定的术区部位提供了保障,提高操作及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也能够根据需要设置合适长度的引流管,使其能够经由口腔、肛门等人体部位伸入更深的人体内部执行如引流、吸引、冲洗等作业项目。另外,通过配置的防堵球囊,实现将防堵、引流、吸引、冲洗等功能的整合,极大地丰富了装置的功能。
附图说明
28.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引流装置处于自由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引流装置中位于接口件一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引流装置中位于防堵球囊一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引流装置中引流管的截断面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一种实施例的引流装置中加强筋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一种实施例的引流装置中防堵球囊的膨胀状态示意图(一)。
34.图7为一种实施例的引流装置中防堵球囊的膨胀状态示意图(二)。
35.图8为一种实施例的引流装置中防堵球囊的膨胀状态示意图(三)。
36.图中:10、引流管;10a、引流通道;10b、塑形腔道;10c、球囊通道;11、引流主管;12、塑形筋条;13、加强筋环;14、辅助筋条;20、防堵球囊;30、接口件;31、第一接口;32、第二接口;33、第三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技术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技术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技术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38.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39.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4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引流装置,例如一种腹腔镜引流管,在引流管的引流通道的外周侧设置有塑形腔道,借助塑形腔道沿引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分布的特点,通过向塑形腔道内充入如洁净空气、生理盐水等气态或液态的流体介质,使得原本柔软且易于弯曲的引流管,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呈现出坚挺的结构形态;其一,利用引流管的硬度增加且不易弯折的特点,操作人员可顺畅地将引流管伸入人体内的术区部位,不但增强了装置操作及使用的便利性,而且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舒适感和发生二次创伤的几率;其二,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引流管的长度,使得引流管能够仅由患者的喉咙、肛门等部位进入更深的身体内部;其三,借助引流管的结构特点,可将吸引、引流、冲洗、防堵等功能整合为一体,使得引流装置在应用于如腹腔镜、胸腔镜等微创外科手术或其他开放式手术时,能够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功能,有效地丰富了装置的应用场景。
41.请参阅图1至图8,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0、防堵球囊20和接口件30;其中,引流管10包括引流主管11和塑形筋条12;下面分别说明。
42.请参阅图1至图8,引流主管11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如聚氨酯材料等)或不锈钢材料制成,并且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置为预设长度,使得引流主管11具有一定的柔软性,以
能够适应人体内的腔道构造(即相当于引流主管11在体内的行走路径);引流主管11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为便于描述,将其中一个端部定义为近端部、将与近端部相对的另一端部定义为远端部;相应地,引流主管11的管体空间(即:沿引流主管11的长度方向或者轴心线贯通设置的管体通道)分别经由近端部和远端部与引流主管11的外部连通;本实施例中,将引流主管11的管体空间构造并配置成引流通道10a;通过将引流通道10a的远端部与引流驱动装置进行连通,并且在将引流主管11的近端部伸入人体内的术区部位后,即可在引流驱动装置的配合下,使引流通道10a(或引流主管11)起到流体引流的作用;
43.如,引流驱动装置为负压装置时,在负压装置的驱使下,可借助引流通道10a在目标术区产生负压吸引效应,对目标术区内影响手术进程的血液、组织液等流体物质进行吸引吸除。又如,引流驱动装置为正压装置时,在正压装置的驱使下,可将诸如生理盐水等冲洗液注入目标术区,实现对术区污物或器械的冲洗;再如,引流驱动装置为其他药液的存储装置时,则可借助引流通道10a将药液物质导流至目标术区,实现流体的一般性引流。
44.请参阅图4,塑形筋条12采用医用弹性材料等具有一定弹性变形的材料或者与引流主管11相似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一个实施例中,塑形筋条12的整体大致为条形带状结构,其沿引流主管11的长度方向自引流主管11的远端部朝近端部方向延伸预定距离,以覆于引流主管11的外周表侧,并且塑形筋条12的轮廓边缘采用激光焊接、uv固化等工艺手段与引流主管11的外周表面密封固定;如此,一方面,可将塑形筋条12与引流主管11组合搭建而一体,以形成引流管10;另一方面,可在塑形筋条12与引流主管11之间形成相对密闭的腔体空间,而该腔体空间则可被构造并配置成塑形腔道10b;可以理解的是,塑形腔道10b是沿引流主管1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分布在引流通道10a的外周侧,同时,塑形腔道10b是与引流通道10a相互隔离的。
45.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塑形筋条12的整体大致为中空腔体结构,其沿引流主管11的长度方向自引流主管11的远端部朝近端部方向延伸设置,塑形筋条12面向引流主管11的一面以激光焊接、uv固化等方式贴附固定于引流主管11的外周表面,而塑形筋条12的腔体空间则被构造并配置成塑形腔道10b,从而在向塑形腔道10b内充入流体介质时,可使得塑形筋条12背离引流主管11的一面发生变形,以此实现对引流主管11或者引流管10整体的塑形,使其呈现坚挺状态。
46.通过向塑形腔道10b内注入流体介质,如洁净空气、生理盐水等液态或气态的流体介质,可实现对引流主管11或者引流管10整体的塑形效果。具体地,在塑形腔道10b内的流体介质被排空后或者塑形腔道10b处于初始状态时,塑形筋条12或者塑形腔道10b会呈现出干瘪收缩的形态,并贴附于引流主管11的外周表面,使引流管10的外周表面尽量光滑;同时,受引流管10的材料特性、长度尺寸等因素的影响,引流管10整体则会呈现出自由状态(或自由形态),在自由状态下,引流管10整体具有一定的柔顺性,并且在受到阻力后容易弯折;通常,引流管10以自由状态伸入人体腔道内后,可顺应腔道的结构特征行走。当向塑形腔道10b内充入并保持一定量的流体介质时,借助塑形筋条12本身可弹性变形特点,使得塑形筋条12或塑形腔道10b膨胀充起,而由于流体压力的作用,使得引流管10整体呈现出坚挺状态(或坚挺形态),在坚挺状态下,引流管10的整体的硬度会增加,从而变得挺直且不易弯折;如此,在引流管10行走过程中,可顺利地通过障碍物,并顺利达到术区部位。
47.请参阅图1、图3以及图6至图8,防堵球囊20固定设置于引流主管11的近端部,并且与引流主管11的近端部的端口以及塑形筋条12(或塑形腔道10b)朝向引流主管11的近端部的一端均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防堵球囊20采用医用弹性材料或者其他具有一定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
48.一个实施例中,防堵球囊20的整体形态可大致为单层的套管状构造,利用激光焊接、uv固化等工艺手段,将防堵球囊20的两端端口壁与引流主管11的外周表面进行密封固定,即可在防堵球囊20与引流主管11之间构造出相对封闭的腔体空间,而该腔体空间则可理解为是防堵球囊20的囊体空间或者球囊腔室。
49.另一个实施例中,防堵球囊20的整体形态大致为具有夹层的套管状构造,利用激光焊接、uv固化等工艺手段,将防堵球囊20的内层与引流主管11的外周表面进行密封固定,从而借助防堵球囊20的夹层空间作为防堵球囊20的囊体空间或者球囊腔室。
50.通过向防堵球囊20内充入并保持流体介质(如洁净空气、生理盐水等液态或气态流体介质),可使得防堵球囊20呈现出朝引流主管11的外周方向变形的膨胀状态;借助防堵球囊20的膨胀状态,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引流主管11的位置固定,如通过防堵球囊20与行走路径的人体组织的接触,使得引流主管11的近端部能够被定位固定在术区部位;另一方面,可阻拦术区部位或附近的软组织碎料、碎屑、骨粒、血凝块等堵塞引流主管11的近端部的端口,或者将术区部位的组织撑开,以防止引流主管11的近端部的端口被内部组织堵塞,从而为装置执行吸引、冲洗、引流等功能作业创造条件。反之,在防堵球囊20内的流体介质被排空时,防堵球囊20则可呈现出朝引流主管11的内周方向变形的收缩状态,利用防堵球囊20的材料特性,使其贴附于引流主管11的外周表面,以最大程度地确保引流主管11的外周表面的光滑性。
51.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6至图8,接口件30布置于引流主管11的远端部一侧,主要用于外接关联设备,如引流驱动装置、流体源等,以使引流主管11能够执行引流、吸引、冲洗等作业,以及使流体介质能够出入塑形腔道10b或防堵球囊20,实现引流管10的塑形或者装置的防堵功能;该接口件30包括第一接口31、第一阀体(图中未示出)、第二接口32、第二阀体(图中未示出)和第三接口33。
52.第一接口31作为塑形腔道10b与流体源的连接口使用,其与塑形腔道10b连通设置,流体源通过第一接口31与塑形腔道10b建立连通关系后,可驱使流体介质出入塑形腔道10b,以调整塑形腔道10b内流体压力,从而使塑形腔道10b(或塑形筋条12)被充起变形或泄压复原;第一阀体则装设于第一接口31,主要用于导通和关断第一接口31的流体流动路径,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止回阀、开关阀等管路阀门,当向塑形腔道10b内注入定量的流体介质后,通过关断第一接口31,可使流体介质保持在塑形腔道10b内,从而使引流管10保持恒定的坚挺状态。
53.第二接口32作为防堵球囊20与流体源的连接口使用,其与防堵球囊20连通设置,流体源借助第二接口32可驱使流体介质出入防堵球囊20,以使防堵球囊20在膨胀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变换;第二阀体与第一阀体的功能类似,其设置于第二接口32,通过关断第二接口32可使定量的流体介质保持在防堵球囊20内,从而使防堵球囊20维持一定大小的膨胀形态。
54.第三接口33则作为引流通道10a与引流驱动装置的连接口使用,其与引流通道10a
位于引流主管11的远端部一侧的端口连通设置,以在引流驱动装置的配合下,使引流主管11(或引流通道10a)能够执行引流、吸引、冲洗等。
55.需要说明的是,接口件30中的各个接口可采用集合为一体的结构构造,以为简化装置组成部件的组合装配流程;当然,也可采用分体式构造。同时,本文中所述及的“流体源”可依据流体介质的类型进行选择配置,如存储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能够驱使液态流体介质流动的液泵等;又如,能够驱使气态介质流动的气泵或充气器等;凡此种种,不作赘述。
56.具体实施时,可将引流管10插入人体腔道(如口腔、肛门等),在驱使引流管10沿人体内预设的路径行走的过程中,通过对塑形腔道10b内流体压力的调节,使引流管10在自由状态以及不同的坚挺状态之间进行变换,从而通过对引流管10的硬度、挺直程度等调控,使引流主管11的近端部的端口(即:引流管10的末端)顺畅地到达术区部位;而后再向防堵球囊20充入流体介质,使其膨胀变形,以将引流管10的末端定位固定在术区部位,并同时利用防堵球囊20撑开引流管10的末端附近的内部组织,使引流管10在执行吸引、引流、冲洗等作业时不会被内部组织等堵塞。
57.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省略塑形筋条11,通过如3d打印等工艺手段,直接在引流主管11的外周表面形成近似于塑形腔道10b的结构;亦可理解为,通过对引流管10的制作材料以及加工工艺的选择,可直接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在引流管10上构造出引流通道10a和位于引流通道10a外周侧的塑形腔道10a。
58.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引流管10包括三条塑形筋条12,三条塑形筋条12围绕引流主管11均匀且间隔地排布在引流主管11的外周表面,从而利用塑形筋条12或者其与引流主管11的配合,在引流通道10a的外周侧构造形成多条塑形腔道10b。具体实施时,三条塑形筋条12与引流主管11之间的结构关系是相同的(如长度等),从而通过向三条塑形腔道10b内同时注入相同量的流体介质,可使得引流管10整体呈现出平直的坚挺形态。当然,塑形筋条12也可以是两条、四条或其他更多数量,要点在于:能够借助塑形腔道10b将流体压力均匀地作用于引流主管11,使引流主管11或者引流管10整体呈现出平直的坚挺状态。
59.其他实施例中,塑形筋条12也可以为一条(即:塑形腔道10b为一条),当向塑形腔道10b内注入并保持流体介质时,可使得引流主管11或者引流管10整体朝特定方向弯曲并保持足够的硬度;塑形筋条12也可为多条,多条塑形筋条12与引流主管11之间的结构关系(如长度)或流体介质的注入量是不同的,如此,通过对各塑形腔道10b的调控,可使得引流主管11或者引流管10整体朝预设方向弯曲并保持足够的硬度。以此,使得引流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60.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以及图5至图8,引流管10还包括加强筋环13,其大致为一中空的环状或套状囊体结构;加强筋环13围绕固定于引流主管11的远端部的外周表面,并且加强筋环13面向引流主管11的近端部一侧的轴向端面与塑形腔道10b固定连通、另一轴向端面则与第一接口31固定连通。一方面,利用加强筋环13将多条塑形腔道10b进行连通,可便于流体源能够借助第一接口31和加强筋环13统一向各条塑形腔道10b内注入流体介质或者排出流体介质,使引流管10整体或者引流主管10在坚挺状态与自由状态之间转换。另一方面,加强筋环13还可起到对加强筋条12进一步定位固定的作用,以防止加强筋条12脱离引流主管11。
61.基于对防堵球囊20的结构构造的选择,如带有夹层的套管状构造或者单层的套管
状,防堵球囊20具有一个球囊腔室或者多个球囊腔室。
62.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防堵球囊20具有一个球囊腔室,该球囊腔室围绕引流主管11的近端部分布,当防堵球囊20处于膨胀状态时,防堵球囊20可呈现出轮廓表面平滑的球状形态或柱体状形态,从而可全面贴合术区部位的组织,以撑开引流管10末端的作业区域,为防止引流管堵塞以及引流、吸引、冲洗等作业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63.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8,防堵球囊20具有多个球囊腔室,如两个、三个或其他更多数量,多个球囊腔室围绕引流主管11的近端部间隔排布;具体实施时,多个球囊腔室可通过对防堵球囊20的局部部位进行处理得到,如在防堵球囊20上设置若干条塑形线或塑形面20a,利用塑形线或塑形面20a使防堵球囊20的局部部位贴合为一体、其他分部则相互分离;当然,也可将多个防堵球囊20围绕引流主管11均匀排布,并使相邻两个防堵球囊20的局部部位贴合为一体,从而构建出多个球囊腔室。当防堵球囊20处于膨胀状态时,防堵球囊20的轮廓表面可呈现出近似于格栅状形态或者凹凸不平的形态,从而可使得防堵球囊20的轮廓表面部分接触贴合术区部位的组织,以撑开引流管10末端的作业区域,而未贴合的部位则可与内部组织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为术区部位的液态物质的流动创造条件。
64.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8,引流管10还包括辅助筋条14,其可参考加强筋条15的结构构造进行选择设置,与加强筋条15不同的是,加强筋条14沿引流主管11的长度方向自引流主管11的远端部延伸至防堵球囊20,以辅助筋条14的内部或者辅助筋条14与引流主管11的外表面之间构造出与防堵球囊20连通的球囊通道10c,该球囊通道10c以与塑形腔道10b并排的形式分布在引流通道10a的外周侧;相适应地,第二接口32则可通过球囊通道10c与防堵球囊20连通设置,借助气囊通道10c可使流体介质出入防堵球囊20,从而致使防堵球囊20发生膨胀变形或收缩变形。
65.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省略辅助筋条14,通过如3d打印等工艺手段直接在引流管10上构造出球囊通道10c,在将防堵球囊20组合装配于引流管10的过程中,将其与球囊通道10c进行固定连通设置。
66.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