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垃圾处理器的排气处理系统及垃圾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2022-04-16 21:17: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处理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垃圾处理器的排气处理系统及垃圾处理器。


背景技术:

2.厨房食物垃圾处理机是一种厨房电器,厨房垃圾处理器一般是安装于厨房水槽下方,并与排水管相连。通过交流或直流电机驱动刀盘,利用离心力将粉碎腔内的食物垃圾粉碎后排入下水道。垃圾通过粉碎直排的方式直接进入到下水道,确实给顾客带去了一定的便利性,但是垃圾堵塞下水道的风险增加,因此逐渐出现一种非直排式垃圾处理器即垃圾不进下水道的独立垃圾处理器,通过直接处理后变成干垃圾的一种垃圾处理方式。
3.目前的垃圾处理器如中国发明专利《垃圾处理装置》,其专利号为zl97121625.8(授权公告号为cn1140359c)公开了一种垃圾处理装置,包括有除臭装置及在除臭装置下游端的排出通道中安装有稀释管道,稀释管道设有直接从室外引入新鲜空气以便用新鲜空气稀释从臭氧装置中出来的空气的稀释风扇,上述专利虽然通过设置稀释风扇和稀释管道对经臭氧装置排出的高温气体进行降温,当稀释风扇(第一风机)风力较大时,隔板的设置,虽然阻挡稀释风扇将高温气体部分反冲至除臭装置(除味装置)中,但是,隔板会将经稀释风扇进入的常温气体与高温气体分开,影响混风效果,从而导致排出的气体温度较高。
4.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垃圾处理器的排气处理系统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将高温气体反向流动而与常温气体充分接触以提高降温能力的用于垃圾处理器的排气处理系统。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降低排出气体温度的垃圾处理器。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垃圾处理器的排气处理系统,包括有:
8.除味装置,其具有用来与所述垃圾处理器的处理腔相流体连通的进风口及位于所述进风口下游的出风口;
9.进风通道,其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除味装置的出风口流体连通的通气口,该进风通道的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排气口;
10.第一风机,邻近所述进气口布置,用来将外界气流经进气口引入至所述进风通道内;
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12.导风通道,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内,且位于所述通气口的周侧,该导风通道具有用来将经通气口流出气流朝所述第一风机方向引导的导流面及用来阻挡经第一风机排出的
气流进入所述通气口内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一风机和导流面之间;及
13.混气腔,位于所述进风通道内,且与所述导风通道的出气口和第一风机的排出口相连通,沿着流体流动路径,所述混气腔位于所述进风通道之排气口的上游。
14.优选地,所述阻挡部为布置在所述通气口的周侧的挡风板,所述导风通道内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内表面的至少局部为所述的导流面,所述挡风板、导风板和进风通道的对应侧壁的局部之间围合形成有所述的导风通道,所述导风板背离所述通气口的一侧与所述进风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的混气腔,所述导风板和挡风板之间形成所述的出气口。上述导风通道还可以采用设置导风管的形式。
15.进风通道可以纵向布置,也可以横向布置,但是优选地,所述进风通道横向布置,所述通气口开设在所述进风通道的顶部上,且位于所述除味装置之出风口的下方,所述挡风板和导风板均与所述进风通道的顶壁相连接。另外,通气口还可以设置在进风通道的前部或后部上。
16.导流面的形成形式可以采用仅导风板的内表面自上而下逐渐朝挡风板方向倾斜,也可以为整体自上而下逐渐朝挡风板方向倾斜的倾斜板的内表面,所述导风板具有自上而下逐渐朝所述挡风板方向倾斜的倾斜板,所述倾斜板朝向所述挡风板的内表面即为所述的导流面。
17.导风板可以整体为倾斜板,也可以局部为倾斜板,但是优选地,所述导风板还包括有位于所述倾斜板之上且与所述倾斜板的顶沿相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沿与所述进风通道的顶壁相连接。
18.第一风机可以位于进风通道之外,也可以设置在进风通道内,但是优选地,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内,且位于所述进气口和通气口之间。
19.为了将处理腔内的气体引出,还包括有用来将处理腔内的气体引入至所述除味装置中的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出口与所述除味装置的进风口相连通。如此,将处理腔流出的气体进入至除味装置中进行除味处理。
20.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所述的排气处理系统的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处理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来对处理腔内的垃圾进行加热的加热件。
21.为了对处理腔内的垃圾进行切割粉碎,所述处理腔内设置有用来对垃圾进行研磨粉碎的垃圾处理机构。
22.垃圾处理机构可以采用横向布置的转轴及布置在转轴之周侧的搅拌辊,也可以采用竖向布置的转轴和设置在转轴之周侧的切割件,但是优选地,所述垃圾处理机构包括有转轴、用来对处理腔内的垃圾进行切割的切割件及用来带动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转轴竖向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且局部位于所述处理腔内,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轴相连接,所述切割件位于所述转轴的周侧且侧向延伸。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用于垃圾处理器的排气处理系统的进风通道内具有导风通道和混气腔,导风通道的阻挡部阻止经第一风机排出的气流进入通气口内,即阻止经除味装置排出的高温气体在第一风机的作用下反冲至除味装置内影响除味效果;而导流面的存在,将经通气口流出的高温气流朝第一风机方向引导,从而经通气口流出的高温气体和第一风机排出的常温气体充分接触,并在混气腔内混合,从而提高了高
温气体的降温能力,防止高温气体排出而烫伤用户。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的剖视图;
26.图3为图1中的排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9.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包括有壳体21、用于垃圾处理器的排气处理系统及第二风机5。
30.如图2所示,上述壳体21的内部具有处理腔210,壳体21上设置有用来对处理腔210内的垃圾进行加热的加热件,本实施例中的加热件为设置在壳体21底部的加热盘7。前述处理腔210内设置有用来对垃圾进行研磨粉碎的垃圾处理机构22。垃圾处理机构22包括有转轴221、用来对处理腔210内的垃圾进行切割的切割件222及用来带动转轴221绕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机构,转轴221竖向设置在壳体21的底壁上,且局部位于处理腔210内,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转轴221相连接,切割件222位于转轴221的周侧且侧向延伸,且为切割刀。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为电机(未示出)。
31.如图1至图3所示,上述的排气处理系统包括有除味装置1、进风通道3及第一风机4。除味装置1具有用来与垃圾处理器的处理腔210相流体连通的进风口11及位于进风口11下游的出风口12。前述的除味装置1的结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的除味装置,如背景技术中的除臭装置,本实施例中将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32.如图1所示,上述的第二风机5位于处理腔210之外,用来将处理腔210内的气体引入至除味装置1中,具体地,该第二风机5的出口与除味装置1的进风口11相连通。进风通道3横向布置,且位于除味装置1之出风口12的下方。进风通道3的顶部上开设有与除味装置1的出风口12流体连通的通气口301,且该进风通道3的一端为进气口302,另一端为排气口303。
33.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风机4用来将外界气流经进气口302引入至进风通道3内,该第一风机4设置在进风通道3内,且邻近进气口302布置,并且位于进气口302和通气口301之间。进风通道3内在位于通气口301的右侧设置有导风板310,而在位于通气口301的左侧设置有用来阻挡经第一风机4排出的气流进入通气口301内的阻挡部,阻挡部为位于第一风机4和导流面311之间的挡风板312,挡风板312的顶沿与进风通道3的顶壁相连接。如图2和图4所示,挡风板312、导风板310和进风通道3的对应侧壁的局部之间围合形成有导风通道31,如此,导风通道31位于通气口301的周侧。上述的导风板310具有自上而下逐渐朝挡风板312方向倾斜的倾斜板3101及位于倾斜板3101之上且与倾斜板3101的顶沿相连接的连接板3102,连接板302竖向设置,且该连接板3102的顶沿与进风通道3的顶壁相连接。上述的倾斜板3101朝向挡风板312的内表面即为导流面311,导流面311用来将经通气口301流出气流朝第一风机4方向引导。上述导风板310和挡风板312的下端之间形成有出气口313。
34.如图4所示,导风板310背离通气口301的下侧与进风通道3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混气
腔32,混气腔32位于进风通道3内,且该混气腔32与导风通道31的出气口313和第一风机4的排出口41相连通,沿着流体流动路径,混气腔32位于进风通道3之排气口303的上游。如此,经出气口313排出的高温气体与第一风机4排出的常温气体在混气腔32内充分接触,实现降温,经降温后的气体经排气口303排出。
35.上述的排气处理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36.经处理腔排出的高温气体经除味装置进行除味处理后,经通气口流入至进风通道的导风通道内,导风通道的阻挡部阻止经除味装置排出的高温气体在第一风机的作用下反冲至除味装置内而影响除味效果;导风通道的导流面将经通气口流出的高温气流朝第一风机方向引导,从而经通气口流出的高温气体和第一风机排出的常温气体充分接触,并在混气腔内充分混合,从而提高了高温气体的降温能力,防止高温气体排出而烫伤用户。
37.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38.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