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线束压接用自动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6 15:40: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线束压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线束压接用自动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2.汽车线束是汽车进行动力传输和信号传递的载体,对汽车的行驶至关重要。压接是汽车线束电缆与接插件端子的一种连接方式,主要采用对相应规格的压模施加外力使接插件端子与电缆接触面结合,这种方式连接可靠、寿命长,适用于大批量压接。汽车线束的压接有相应的标准要求,在压接实施前,线束通过导向装置输送至压接机位置。目前的导向装置在线束识别、精确控制上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线束压接用自动导向装置,本发明通过对线束的识别分析、分选控制、引入导向,实现了线束压接的精确控制和自动导向。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线束压接用自动导向装置,包括:
5.线束压接数据单元,用于存储传输线束压接型号参数、线束压接运行程序和线束压接过程数据;与线束识别分析单元电连接;
6.线束识别分析单元,用于对线束型号进行识别,分析线束型号对应的线束压接型号参数,调用线束压接运行程序;与线束分选控制单元电连接;
7.线束分选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线束压接运行程序对线束型号参数分类及选择进行线束分选执行控制;与线束引入导向单元电连接;
8.线束引入导向单元,用于根据线束分选执行控制将选择的线束引入导向部件,并通过调整导向部位适应导线压接对应参数。
9.进一步地,所述线束压接数据中心包括:
10.线束压接型号参数存储子单元,用于存储传输线束型号和线径参数;
11.线束压接程序运行数据子单元,用于存储线束压接运行程序;
12.线束压接过程生成数据子单元,用于存储线束压接过程生成。
13.进一步地,所述线束识别分析单元包括:
14.线束标签型号识别子单元,用于对线束导线代号、分类代号、孔位、设计序号、规格代号和状态型号进行识别;
15.线束线径参数分析子单元,用于分析线束对应的线线径大小;
16.线束线径程序调用子单元,用于调用对应线束线径的压接运行程序。
17.进一步地,所述线束分选控制单元包括:
18.线束型号参数分类子单元,用于根据线束压接运行程序区分线束型号和线径进行分类;
19.线束分类选择控制子单元,用于对分类后的线束进行选择;
20.线束分类执行控制子单元,用于对选择后的线束执行控制。
21.进一步地,所述线束引入导向单元包括:
22.线束导向调整子单元,用于调整线束导向部位;
23.线束引入导向子单元,用于根据导线压接对应参数引入线束;
24.线束驱动导向子单元,用于驱动线束引入导向部件。
25.进一步地,线束标签型号识别子单元,包括识别控制器和图像识别传感器,所述识别控制器用于检测控制、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安装在线束连接平台的每条线束导引线的一个接线端,用于采集线束图像,提取线束型号,与所述线束压接型号参数存储子单元中的型号相比对,识别线束的型号;
26.还包括:线束导向单元,设在线束插入装置上,所述线束插入装置将挂在由排列成环状的导向牵引环形成的间隙中,插入所述导向牵引环的前方部保持的环状槽中,所述线束导向单元包括:闭塞单元和滑动单元,所述闭塞单元,在所述线束被挂住的状态下,以成为所述闭塞单元与相对的导向牵引环之间的间隙宽度小于线圈直径的状态的方式,将导向牵引环所形成的间隙堵住,所述滑动单元,沿着排列好的所述导向牵引环的轴向,使所述线束所接触的相邻的导向牵引环中的一方的导向牵引环相对于另一方的导向牵引环滑动,使所述线束落入至导向牵引环所形成的间隙的基端部。
27.进一步地,所述线束分类选择控制子单元包括线束分类选择框体、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线束分类选择框体分割成若干分线格,所述分隔板边缘设有滑槽;
28.还包括:自动导向管,安装于翻转结构的转轴位置,其中,所述自动导向管的第一部分延伸至翻转结构内,供线束从翻转结构的内部进入所述自动导向管;所述自动导向管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翻转结构外,引导所述线束从中穿出,在所述翻转结构外提供所述线束的伸展空间;所述自动导向管将所述翻转结构翻转时施加在线束上的扭力通过线束的沿长度方向的伸展或缩减而加以消除;所述线束穿过所述自动导向管到达翻转结构的外部后,形成围绕所述自动导向管的环形结构。
29.进一步地,线束引入导向子单元包括支撑板、支撑臂边板、导轨和限位压板,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导轨两侧卡合在所述支撑臂边板内部;所述限位压板位于所述导轨前端一侧,与所述导轨运行方向垂直设置,用于对汽车线束施加压力。
30.进一步地,线束分类执行控制子单元包括:线束分类调节门,将所述线束分类调节门从环形槽中部位置分开形成线束分类调节门一和线束分类调节门二并分别进行调节;线束压接过程中采用线束压接线束变形约束装置插入所述连接孔中将线束分类调节门一和线束分类调节门二连接固定,将线束分类调节门一和线束分类调节门二线束压接通过线束变形约束进行连接,所述线束压接线束变形约束装置包括:螺栓、压紧垫片和压紧螺母,将所述螺栓插入所述线束分类调节门一的连接孔和所述线束分类调节门二的连接孔后,采用压紧垫片和压紧螺母紧固后,线束压接螺栓插入到线束分类调节门的空心腔体内形成支撑,采用压紧垫片和压紧螺母将线束分类调节门一和线束分类调节门二的轴向位置固定住,线束压接时线束分类调节门一或线束分类调节门二不会偏移。
31.进一步地,在所述线束分类选择控制子单元还包括:线束分类选择框体两边钻孔,并安装对射型光纤传感器,所述对射型光纤传感器通电后,在所述线束分类选择框体内部形成光柱;当导入线束后,光柱被遮挡,对射型光纤传感器产生一个上升沿信号,并由光纤放大器将信号传送给分类压接控制器,当取出线束时,光柱恢复这时光纤传感器又产生一
个下降沿信号,由光纤放大器将信号传送给分类压接控制器,分类压接控制器结合信号灯,对线束的压接状态做进一步的判断,具体判定过程如下:导入线束物料,对射型光纤传感器经光纤放大器发出上升沿信号,此时程序锁定辅助线圈状态,导线压接完毕后,信号灯被触发,如果这时又收到了拨动开关的启动信号,则判定线束重复压接,此时将触发报警系统,发出信号,避免线束二次压接;若分类压接控制器接到光纤放大器发来的上升沿信号后,未检测到压接指示灯被触发又马上收到了光纤发大器送来的下降沿信号,则判定线束未压接,此时分类压接控制器将触发报警系统,提示漏压接。
32.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3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3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35.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汽车线束压接用自动导向装置模块示意图;
36.图2为本发明的线束压接数据中心单元模块示意图;
37.图3为本发明的线束识别分析单元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线束压接用自动导向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40.线束压接数据单元,用于存储传输线束压接型号参数、线束压接运行程序和线束压接过程数据;与线束识别分析单元电连接;
41.线束识别分析单元,用于对线束型号进行识别,分析线束型号对应的线束压接型号参数,调用线束压接运行程序;与线束分选控制单元电连接;
42.线束分选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线束压接运行程序对线束型号参数分类及选择进行线束分选执行控制;与线束引入导向单元电连接;
43.线束引入导向单元,用于根据线束分选执行控制将选择的线束引入导向部件,并通过调整导向部位适应导线压接对应参数。
4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线束压接数据单元,用于存储传输线束压接型号参数、线束压接运行程序和线束压接过程数据;与线束识别分析单元电连接;
45.线束识别分析单元,用于对线束型号进行识别,分析线束型号对应的线束压接型号参数,调用线束压接运行程序;与线束分选控制单元电连接;
46.线束分选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线束压接运行程序对线束型号参数分类及选择进行线束分选执行控制;与线束引入导向单元电连接;
47.线束引入导向单元,用于根据线束分选执行控制将选择的线束引入导向部件,并通过调整导向部位适应导线压接对应参数。
4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对线束的识别分析、分选控制、引入导向,实现了线束压接的精确控制和自动导向。
49.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线束压接数据中心包括:
50.线束压接型号参数存储子单元,用于存储传输线束型号和线径参数;
51.线束压接程序运行数据子单元,用于存储线束压接运行程序;
52.线束压接过程生成数据子单元,用于存储线束压接过程生成。
5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线束压接数据中心包括:
54.线束压接型号参数存储子单元,用于存储传输线束型号和线径参数;
55.线束压接程序运行数据子单元,用于存储线束压接运行程序;
56.线束压接过程生成数据子单元,用于存储线束压接过程生成。
5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建立线束压接数据中心,实现对传输线束型号、线径参数、压接运行程序和压接过程生成的存储。
58.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线束识别分析单元包括:
59.线束标签型号识别子单元,用于对线束导线代号、分类代号、孔位、设计序号、规格代号和状态型号进行识别;
60.线束线径参数分析子单元,用于分析线束对应的线线径大小;
61.线束线径程序调用子单元,用于调用对应线束线径的压接运行程序。
6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线束识别分析单元包括:
63.线束标签型号识别子单元,用于对线束导线代号、分类代号、孔位、设计序号、规格代号和状态型号进行识别;
64.线束线径参数分析子单元,用于分析线束对应的线线径大小;
65.线束线径程序调用子单元,用于调用对应线束线径的压接运行程序。
6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更好地识别分析线束地型号、路径参数及程序调用。
6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束分选控制单元包括:
68.线束型号参数分类子单元,用于根据线束压接运行程序区分线束型号和线径进行分类;
69.线束分类选择控制子单元,用于对分类后的线束进行选择;
70.线束分类执行控制子单元,用于对选择后的线束执行控制。
7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线束分选控制单元包括:
72.线束型号参数分类子单元,用于根据线束压接运行程序区分线束型号和线径进行分类;
73.线束分类选择控制子单元,用于对分类后的线束进行选择;
74.线束分类执行控制子单元,用于对选择后的线束执行控制。
7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实现对线束地精确分类选择和控制执行。
7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线束引入导向单元包括:
77.线束导向调整子单元,用于调整线束导向部位;
78.线束引入导向子单元,用于根据导线压接对应参数引入线束;
79.线束驱动导向子单元,用于驱动线束引入导向部件。
80.其中在压接过程中需要计算压接高度,其公式如下:
81.h=r-rsinθ lcosθ r-rcosθ
82.其中,h表示压接高度;r表示上刀模的弯曲半径;l表示压接后倾斜直边的长度;θ表示上刀模的斜倾角,r表示下刀模的弯曲半径。
8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线束引入导向单元包括:
84.线束导向调整子单元,用于调整线束导向部位;
85.线束引入导向子单元,用于根据导线压接对应参数引入线束;
86.线束驱动导向子单元,用于驱动线束引入导向部件。
8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线束导入前对其进行导向纠偏,更好地实现压接对位。
88.在一个实施例中,线束标签型号识别子单元,包括识别控制器和图像识别传感器,所述识别控制器用于检测控制、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安装在线束连接平台的每条线束导引线的一个接线端,用于采集线束图像,提取线束型号,与所述线束压接型号参数存储子单元中的型号相比对,识别线束的型号;
89.还包括:线束导向单元,设在线束插入装置上,所述线束插入装置将挂在由排列成环状的导向牵引环形成的间隙中,插入所述导向牵引环的前方部保持的环状槽中,所述线束导向单元包括:闭塞单元和滑动单元,所述闭塞单元,在所述线束被挂住的状态下,以成为所述闭塞单元与相对的导向牵引环之间的间隙宽度小于线圈直径的状态的方式,将导向牵引环所形成的间隙堵住,所述滑动单元,沿着排列好的所述导向牵引环的轴向,使所述线束所接触的相邻的导向牵引环中的一方的导向牵引环相对于另一方的导向牵引环滑动,使所述线束落入至导向牵引环所形成的间隙的基端部。
9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线束标签型号识别子单元,包括识别控制器和图像识别传感器,所述识别控制器用于检测控制、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安装在线束连接平台的每条线束导引线的一个接线端,用于采集线束图像,提取线束型号,与所述线束压接型号参数存储子单元中的型号相比对,识别线束的型号;还包括线束导向单元,设在线束插入装置上,所述线束插入装置将挂在由排列成环状的导向牵引环形成的间隙中,插入所述导向牵引环的前方部保持的环状槽中,所述线束导向单元包括:闭塞单元和滑动单元,所述闭塞单元,在所述线束被挂住的状态下,以成为所述闭塞单元与相对的导向牵引环之间的间隙宽度小于线圈直径的状态的方式,将导向牵引环所形成的间隙堵住,所述滑动单元,沿着排列好的所述导向牵引环的轴向,使所述线束所接触的相邻的导向牵引环中的一方的导向牵引环相对于另一方的导向牵引环滑动,使所述线束落入至导向牵引环所形成的间隙的基端部。
9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识别控制器和图像识别传感器,能够更加精细地实现对线束的识别,通过线束插入装置和线束导向单元能够保证线束更精准地进入导向位置。
9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束分类选择控制子单元包括线束分类选择框体、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线束分类选择框体分割成若干分线格,所述分隔板边缘设有滑槽;
93.还包括:自动导向管,安装于翻转结构的转轴位置,其中,所述自动导向管的第一
部分延伸至翻转结构内,供线束从翻转结构的内部进入所述自动导向管;所述自动导向管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翻转结构外,引导所述线束从中穿出,在所述翻转结构外提供所述线束的伸展空间;所述自动导向管将所述翻转结构翻转时施加在线束上的扭力通过线束的沿长度方向的伸展或缩减而加以消除;所述线束穿过所述自动导向管到达翻转结构的外部后,形成围绕所述自动导向管的环形结构。
9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线束分类选择控制子单元包括线束分类选择框体、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线束分类选择框体分割成若干分线格,所述分隔板边缘设有滑槽;还包括自动导向管,安装于翻转结构的转轴位置,其中,所述自动导向管的第一部分延伸至翻转结构内,供线束从翻转结构的内部进入所述自动导向管;所述自动导向管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翻转结构外,引导所述线束从中穿出,在所述翻转结构外提供所述线束的伸展空间;所述自动导向管将所述翻转结构翻转时施加在线束上的扭力通过线束的沿长度方向的伸展或缩减而加以消除;所述线束穿过所述自动导向管到达翻转结构的外部后,形成围绕所述自动导向管的环形结构。
9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线束的分类选择,通过翻转结构和自动导向管衔接设置,保证线束导向的准确性。
96.在一个实施例中,线束引入导向子单元包括支撑板、支撑臂边板、导轨和限位压板,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导轨两侧卡合在所述支撑臂边板内部;所述限位压板位于所述导轨前端一侧,与所述导轨运行方向垂直设置,用于对汽车线束施加压力。
9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线束引入导向子单元包括支撑板、支撑臂边板、导轨和限位压板,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导轨两侧卡合在所述支撑臂边板内部;所述限位压板位于所述导轨前端一侧,与所述导轨运行方向垂直设置,用于对汽车线束施加压力。
9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采用限位压板保证了线束导向的精确入位。
99.在一个实施例中,线束分类执行控制子单元包括:线束分类调节门,将所述线束分类调节门从环形槽中部位置分开形成线束分类调节门一和线束分类调节门二并分别进行调节;线束压接过程中采用线束压接线束变形约束装置插入所述连接孔中将线束分类调节门一和线束分类调节门二连接固定,将线束分类调节门一和线束分类调节门二线束压接通过线束变形约束进行连接,所述线束压接线束变形约束装置包括:螺栓、压紧垫片和压紧螺母,将所述螺栓插入所述线束分类调节门一的连接孔和所述线束分类调节门二的连接孔后,采用压紧垫片和压紧螺母紧固后,线束压接螺栓插入到线束分类调节门的空心腔体内形成支撑,采用压紧垫片和压紧螺母将线束分类调节门一和线束分类调节门二的轴向位置固定住,线束压接时线束分类调节门一或线束分类调节门二不会偏移。
10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线束分类执行控制子单元包括:线束分类调节门,将所述线束分类调节门从环形槽中部位置分开形成线束分类调节门一和线束分类调节门二并分别进行调节;线束压接过程中采用线束压接线束变形约束装置插入所述连接孔中将线束分类调节门一和线束分类调节门二连接固定,将线束分类调节门一和线束分类调节门二线束压接通过线束变形约束进行连接,所述线束压接线束变形约束装置包括:螺栓、压紧垫片和压紧螺母,将所述螺栓插入所述线束分类调节门一的连接孔和所述线束分类调节门二
的连接孔后,采用压紧垫片和压紧螺母紧固后,线束压接螺栓插入到线束分类调节门的空心腔体内形成支撑,采用压紧垫片和压紧螺母将线束分类调节门一和线束分类调节门二的轴向位置固定住,线束压接时线束分类调节门一或线束分类调节门二不会偏移。
10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实现对线束的更精细的分类调节。
102.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线束分类选择控制子单元还包括:线束分类选择框体两边钻孔,并安装对射型光纤传感器,所述对射型光纤传感器通电后,在所述线束分类选择框体内部形成光柱;当导入线束后,光柱被遮挡,对射型光纤传感器产生一个上升沿信号,并由光纤放大器将信号传送给分类压接控制器,当取出线束时,光柱恢复这时光纤传感器又产生一个下降沿信号,由光纤放大器将信号传送给分类压接控制器,分类压接控制器结合信号灯,对线束的压接状态做进一步的判断,具体判定过程如下:导入线束物料,对射型光纤传感器经光纤放大器发出上升沿信号,此时程序锁定辅助线圈状态,导线压接完毕后,信号灯被触发,如果这时又收到了拨动开关的启动信号,则判定线束重复压接,此时将触发报警系统,发出信号,避免线束二次压接;若分类压接控制器接到光纤放大器发来的上升沿信号后,未检测到压接指示灯被触发又马上收到了光纤发大器送来的下降沿信号,则判定线束未压接,此时分类压接控制器将触发报警系统,提示漏压接。
10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在所述线束分类选择控制子单元还包括:线束分类选择框体两边钻孔,并安装对射型光纤传感器,所述对射型光纤传感器通电后,在所述线束分类选择框体内部形成光柱;当导入线束后,光柱被遮挡,对射型光纤传感器产生一个上升沿信号,并由光纤放大器将信号传送给分类压接控制器,当取出线束时,光柱恢复这时光纤传感器又产生一个下降沿信号,由光纤放大器将信号传送给分类压接控制器,分类压接控制器结合信号灯,对线束的压接状态做进一步的判断,具体判定过程如下:导入线束物料,对射型光纤传感器经光纤放大器发出上升沿信号,此时程序锁定辅助线圈状态,导线压接完毕后,信号灯被触发,如果这时又收到了拨动开关的启动信号,则判定线束重复压接,此时将触发报警系统,发出信号,避免线束二次压接;若分类压接控制器接到光纤放大器发来的上升沿信号后,未检测到压接指示灯被触发又马上收到了光纤发大器送来的下降沿信号,则判定线束未压接,此时分类压接控制器将触发报警系统,提示漏压接。
10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采用对射型光纤传感器能够更好地检测信号,实现对压接过程的控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