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方便调节的远近光一体式车灯的制作方法

2022-04-16 14:03: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车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调节的远近光一体式车灯。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远近光一体车灯,为了进行远、近光之间的切换,需要设有遮光板,当需要射出远光灯时,遮光板为翻起状态,当需要切换到近光灯时,将遮光板转动翻下,遮住上方射出的光线,下方的光线照射到汽车前方的地面上,实现近光灯的开启。
3.但是由于当遮光板翻下来后,远光光源发出的光有大部分被遮光板遮挡吸收,导致遮光板上温度非常高,严重影响了车灯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并且由于遮光板需要将上方的光线遮住,通常体积比较大,从而导致车灯模组的体积较大,提高了使用成本;并且由于车灯在长期使用后,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许多灰尘,影响车灯的后续使用;由于灯光长时间照射,车灯内部处于高温状态,与外界的温度差异较大,会在车灯与外界的交界处形成水雾,而且水雾聚集在车灯顶部后会形成液滴滴落下来,影响灯源的照射效果;而且车灯在利用通气孔与外界气体交换时,在通气孔处会使用到过滤空气中水分的过滤器,但是在车灯将内部热量排出时,会有大量热气冲击过滤器,此时过滤器对于热气的排放就产生了阻滞的效果,导致车灯不能及时将热气排出,并且对过滤器也会有损伤。
4.为解决上述问题,亟需一种方便调节的远近光一体式车灯。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远光光源发出的光有大部分被遮光板遮挡吸收,导致遮光板上温度非常高,严重影响了车灯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调节的远近光一体式车灯。
6.技术方案为:一种方便调节的远近光一体式车灯,包括有灯罩、灯壳、装饰罩和远近光调节系统;灯罩后侧固定连接有灯壳;灯壳前侧固定连接有装饰罩;装饰罩位于灯罩内部;灯壳后部连接有用于切换车灯远近光的远近光调节系统;装饰罩上开有一个贯穿槽,并且远近光调节系统位于该贯穿槽内。
7.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装饰罩上部开有三个贯穿孔。
8.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远近光调节系统包括有固定模块、灯源罩壳组件、换气管、透镜组件、微型电机、第一衔接环、第二衔接环、衔接轴、第一翻板、第二翻板、第三翻板、灯源模块和过滤器;灯壳后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模块;固定模块内侧固定连接有灯源罩壳组件;灯源罩壳组件后侧右部连通有用于车灯内部和外界换气的换气管;灯源罩壳组件前部固定连接有透镜组件;灯源罩壳组件左侧前部固定连接有微型电机;灯源罩壳组件前部左侧和前部右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衔接环;两个第一衔接环内部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衔接环;两个第二衔接环内各转动连接有一个衔接轴;两个第一衔接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翻板;第一翻板的上部开有若干个贯穿圆孔;两个第二衔接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翻板;第二翻板的一半开有若干个贯穿圆孔;两个衔接轴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翻板;微型电机输
出轴与左方的衔接轴固定连接;第二翻板位于第一翻板内侧,并且第三翻板位于第二翻板内侧;灯源罩壳组件内中部安装有灯源模块;第一翻板中部开有贯穿槽,并且灯源模块穿过该贯穿槽;灯源罩壳组件后部右侧开有第一换气通道,并且第一换气通道内安装有用于过滤空气中水汽的过滤器。
9.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翻板内侧设有第一凸块,第二翻板外侧设有第二凸块和第四凸块,第二翻板内侧设有第三凸块,第三翻板外侧设有第五凸块和第六凸块。
10.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清洁系统,两个第一衔接环相对侧连接有清洁系统,两个衔接轴相对侧与清洁系统连接,清洁系统包括有联动组件和弧形清洁条;两个第一衔接环相对侧各连接有一个联动组件;两个联动组件为左右对称设置;两个衔接轴相对侧各与一个联动组件连接;两个联动组件之间连接有弧形清洁条。
11.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左方的联动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轴杆、凸轮、固定架、第一拨动板、第一弹簧、第一限位杆、第二拨动板、第二弹簧、第二限位杆和第二连接轴杆;左方的衔接轴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杆;第一连接轴杆上固定连接有凸轮;左方的第一衔接环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上部贯穿有第一拨动板并与其滑动连接;第一拨动板前部贯穿有第一限位杆并与其固定连接;固定架与第一限位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设在第一拨动板上;固定架上部贯穿有第二拨动板并与其滑动连接;第一拨动板位于第二拨动板的上方;第一拨动板和第二拨动板均与凸轮相接触;第二拨动板前部贯穿有第二限位杆并与其固定连接;固定架与第二限位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设在第二拨动板上;固定架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杆,并且第二连接轴杆位于第一拨动板和第二拨动板之间;第二连接轴杆与弧形清洁条固定连接。
12.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换气系统,灯源罩壳组件内部连接有换气系统,第二翻板与换气系统连接,换气系统包括有联动板、第三弹簧、联动架、挤压板、第四弹簧、连接柱、翼板和堵塞柱;第二翻板上侧固定连接有联动板;第一翻板上开有贯穿滑槽,并且联动板滑动设置在贯穿滑槽内;灯源罩壳组件内开有第三安装槽,并且第三安装槽内滑动设置有联动架,联动架后侧与第三安装槽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联动板与联动架上的楔形部配合;联动架后侧下部固定连接有挤压板;灯源罩壳组件内开有第二安装槽,并且第二安装槽内滑动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左侧与第二安装槽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连接柱外壁前侧固定连接有翼板;挤压板与翼板配合;连接柱右侧固定连接有堵塞柱;灯源罩壳组件内开有第一安装槽,堵塞柱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灯源罩壳组件内部开有第二换气通道和第三换气通道;堵塞柱位于第二换气通道和第三换气通道之间。
13.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挤压板和翼板的相对面为弧面设置。
14.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第一风机、第一膨胀罩、第二风机和第二膨胀罩;灯壳下侧右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机;灯壳下侧右部安装有第一膨胀罩;第一膨胀罩位于第一风机的右方;第一风机的出风口朝向第一膨胀罩;灯壳下侧左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机;灯壳下侧左部安装有第二膨胀罩;第二膨胀罩位于第二风机的左方;第二风机的出风口朝向第二膨胀罩。
15.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膨胀罩和第二膨胀罩均为多层褶皱结构设置。
16.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实现了利用三块翻板的层叠式收纳展开,实现远近光的快速切换,达到了方便调节的效果,并且利用翻板上的贯穿圆孔将光线照射产生的热
量及时散出,避免了热量的聚集,而且代替现有的一整块遮光板,减少车灯的整体体积,降低使用成本;
17.使热量聚集在车灯顶部,使车灯顶部的热量较多,从而使车灯顶部的水雾形成较少,减少车灯顶部液滴的形成,避免顶部形成液滴滴落影响灯光照射;
18.对三块翻板的内侧面进行清扫,避免日常使用时灰尘的堆积;
19.联动开辟新的通道使车灯内的热量向外排出,实现对热量的快速排出;利用受热膨胀的第一膨胀罩和第二膨胀罩增强对车灯内热量冷却的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展示的是本发明的方便调节的远近光一体式车灯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展示的是本发明的方便调节的远近光一体式车灯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展示的是本发明的第二膨胀罩剖面图;
23.图4展示的是本发明的方便调节的远近光一体式车灯的第一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展示的是本发明的方便调节的远近光一体式车灯的的第二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6展示的是本发明的方便调节的远近光一体式车灯的的第三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7展示的是本发明的远近光调节系统、清洁系统和换气系统组合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8展示的是本发明的远近光调节系统、清洁系统和换气系统组合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9展示的是本发明的远近光调节系统、清洁系统和换气系统组合爆炸图;
29.图10展示的是本发明的远近光调节系统、清洁系统和换气系统组合剖面图;
30.图11展示的是本发明的换气系统第一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2展示的是本发明的换气系统第二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3展示的是本发明的远近光调节系统第一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4展示的是本发明的远近光调节系统第二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5展示的是本发明的远近光调节系统第三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16展示的是本发明的清洁系统的a区放大图。
36.其中:1-灯罩,2-灯壳,3-装饰罩,4-第一风机,5-第一膨胀罩,6-第二风机,7-第二膨胀罩,401-固定模块,402-灯源罩壳组件,403-换气管,404-透镜组件,405-微型电机,406-第一衔接环,407-第二衔接环,408-衔接轴,409-第一翻板,410-第二翻板,411-第三翻板,412-灯源模块,413-过滤器,501-第一连接轴杆,502-凸轮,503-固定架,504-第一拨动板,505-第一弹簧,506-第一限位杆,507-第二拨动板,508-第二弹簧,509-第二限位杆,510-第二连接轴杆,511-弧形清洁条,601-联动板,602-第三弹簧,603-联动架,604-挤压板,605-第四弹簧,606-连接柱,607-翼板,608-堵塞柱,402a-第一换气通道,402b-第二换气通道,402c-第三换气通道,402d-第一安装槽,402e-第二安装槽,402f-第三安装槽,409a-第一凸块,409b-贯穿滑槽,410a-第二凸块,410b-第三凸块,410c-第四凸块,411a-第
五凸块,411b-第六凸块,504a-第一弯折部,507a-第二弯折部,603a-楔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如: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8.实施例1
39.一种方便调节的远近光一体式车灯,如图1-10和图13-15所示,包括有灯罩1、灯壳2、装饰罩3和远近光调节系统;灯罩1后侧固定连接有灯壳2;灯壳2前侧固定连接有装饰罩3;装饰罩3位于灯罩1内部;灯壳2后部连接有远近光调节系统;装饰罩3上开有一个贯穿槽,并且远近光调节系统位于该贯穿槽内。
40.装饰罩3上部开有三个贯穿孔。
41.远近光调节系统包括有固定模块401、灯源罩壳组件402、换气管403、透镜组件404、微型电机405、第一衔接环406、第二衔接环407、衔接轴408、第一翻板409、第二翻板410、第三翻板411、灯源模块412和过滤器413;灯壳2后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模块401;固定模块401内侧固定连接有灯源罩壳组件402;灯源罩壳组件402后侧右部连通有换气管403;灯源罩壳组件402前部固定连接有透镜组件404;灯源罩壳组件402左侧前部螺栓连接有微型电机405;灯源罩壳组件402前部左侧和前部右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衔接环406;两个第一衔接环406内部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衔接环407;两个第二衔接环407内各转动连接有一个衔接轴408;两个第一衔接环406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翻板409;第一翻板409的上部开有若干个贯穿圆孔;两个第二衔接环40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翻板410;第二翻板410的一半开有若干个贯穿圆孔;两个衔接轴40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翻板411;微型电机405输出轴与左方的衔接轴408固定连接;第二翻板410位于第一翻板409内侧,并且第三翻板411位于第二翻板410内侧;灯源罩壳组件402内中部安装有灯源模块412;第一翻板409中部开有贯穿槽,并且灯源模块412穿过该贯穿槽;灯源罩壳组件402后部右侧开有第一换气通道402a,并且第一换气通道402a内安装有过滤器413。
42.第一翻板409内侧设有第一凸块409a,第二翻板410外侧设有第二凸块410a和第四凸块410c,第二翻板410内侧设有第三凸块410b,第三翻板411外侧设有第五凸块411a和第六凸块411b。
43.在使用本方便调节的远近光一体式车灯时,将灯罩1、灯壳2和装饰罩3安装于汽车的车灯安装槽内,接通线路,需要射出远光灯时,控制灯源模块412运行,此时第二翻板410和第三翻板411为层叠状,并且收纳于第一翻板409内侧,实现远光灯的照射,当需要射出近光灯时,控制微型电机405运行,带动衔接轴408转动,以由右向左看为基准,衔接轴408带动第三翻板411逆时针转动,第三翻板411转动至第五凸块411a接触到第三凸块410b,第五凸块411a继续移动并拉动第三凸块410b,使第二翻板410和第二衔接环407转动,当第二凸块410a与第一凸块409a接触时,微型电机405停止运行,此时第二翻板410和第三翻板411完全翻转出来,并且第一翻板409的上部开有若干个贯穿圆孔,第一翻板409上贯穿圆孔分布的
面积为第二翻板410面积的一半,第二翻板410的一半开有若干个贯穿圆孔,此时第二翻板410未开孔的一半将第一翻板409上的贯穿圆孔全部遮挡住,第三翻板411将第二翻板410上的贯穿圆孔全部遮挡住,第一翻板409、第二翻板410和第三翻板411在灯源上方形成遮蔽罩,将上方的光线全部遮挡住,而下方的光线照射到地面上,实现近光灯的照射,从而实现远近光的快速切换,达到了方便调节的效果,并且第一翻板409和第二翻板410上的贯穿圆孔将光线照射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避免了热量的聚集;
44.在需要切换回远光灯时,控制微型电机405反向转动,第三翻板411往回翻转,第六凸块411b接触到第二翻板410时,第六凸块411b继续运动拉动第二翻板410往回翻转,当第四凸块410c触碰到第一翻板409时,微型电机405停止运行,第二翻板410和第三翻板411完全收回,由于第二翻板410和第三翻板411在不使用时为层叠收纳状态,代替现有的一整块遮光板,减少车灯的整体体积,降低使用成本;
45.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时,交换的气体在第一换气通道402a内流动,通过换气管403进行气体交换,并且通过过滤器413隔绝外界空气中的水分;换气管403的尾部弯头向下,防止车辆在移动过程中气体直接进入换气管403内阻碍散热效率,并且换气管403尾部弯头的末端设置为小孔结构,避免较大的异物进入换气管403阻塞过滤器413。
46.装饰罩3上部开有三个贯穿孔,使得车灯内的热量通过装饰罩3的贯穿孔排出而聚集在车灯顶部,使车灯顶部的热量较多,从而使车灯顶部的水雾形成较少,减少车灯顶部液滴的形成,避免顶部形成液滴滴落影响灯光照射。
47.实施例2
4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4-16所示,还包括有清洁系统,两个第一衔接环406相对侧连接有清洁系统,两个衔接轴408相对侧与清洁系统连接,清洁系统包括有联动组件和弧形清洁条511;两个第一衔接环406相对侧各连接有一个联动组件;两个联动组件为左右对称设置;两个衔接轴408相对侧各与一个联动组件连接;两个联动组件之间连接有弧形清洁条511。
49.左方的联动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轴杆501、凸轮502、固定架503、第一拨动板504、第一弹簧505、第一限位杆506、第二拨动板507、第二弹簧508、第二限位杆509和第二连接轴杆510;左方的衔接轴408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杆501;第一连接轴杆501上固定连接有凸轮502;左方的第一衔接环406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503;固定架503上部贯穿有第一拨动板504并与其滑动连接;第一拨动板504前部贯穿有第一限位杆506并与其固定连接;固定架503与第一限位杆506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505;第一弹簧505套设在第一拨动板504上;固定架503上部贯穿有第二拨动板507并与其滑动连接;第一拨动板504位于第二拨动板507的上方;第一拨动板504和第二拨动板507均与凸轮502相接触;第二拨动板507前部贯穿有第二限位杆509并与其固定连接;固定架503与第二限位杆509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508;第二弹簧508套设在第二拨动板507上;固定架503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杆510,并且第二连接轴杆510位于第一拨动板504和第二拨动板507之间;第二连接轴杆510与弧形清洁条511固定连接。
50.近光灯照射时,凸轮502的凸出位置与第一拨动板504接触,第一弹簧505被第一限位杆506挤压而收缩,当衔接轴408转动,第二翻板410和第三翻板411翻转收回时,以左方的联动组件为例,衔接轴408带动第一连接轴杆501同步转动,第一连接轴杆501带动凸轮502
转动,当凸轮502转动至凸出位置接触到第二拨动板507,使第二拨动板507向后移动,第二拨动板507带动第二限位杆509同步运动,第二限位杆509移动压缩第二弹簧508,并且此时第二弯折部507a推动弧形清洁条511,而第一拨动板504不受凸轮502的凸出位置的挤压,从而在第一弹簧505的回弹作用下,使第一拨动板504向前移动,使第一弯折部504a拉动弧形清洁条511,第一弯折部504a和第二弯折部507a位于第二连接轴杆510的上侧和下侧,通过两个相反的力作用于弧形清洁条511,使弧形清洁条511和第二连接轴杆510转动,通过弧形清洁条511的转动对第一翻板409、第二翻板410和第三翻板411的内侧面进行清扫;
51.在切换成远光灯时,按照上述运行逻辑,弧形清洁条511和第二连接轴杆510为反向转动,同样利用弧形清洁条511对第一翻板409、第二翻板410和第三翻板411的内侧面进行清扫,避免日常使用时灰尘的堆积,并且弧形清洁条511在清扫时可适应性形变,实现贴合第一翻板409、第二翻板410和第三翻板411的内侧面的效果。
52.实施例3
5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10-12所示,还包括有换气系统,灯源罩壳组件402内部连接有换气系统,第二翻板410与换气系统连接,换气系统包括有联动板601、第三弹簧602、联动架603、挤压板604、第四弹簧605、连接柱606、翼板607和堵塞柱608;第二翻板410上侧固定连接有联动板601;第一翻板409上开有贯穿滑槽409b,并且联动板601滑动设置在贯穿滑槽409b内;灯源罩壳组件402内开有第三安装槽402f,并且第三安装槽402f内滑动设置有联动架603,联动架603后侧与第三安装槽402f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602;联动板601与联动架603上的楔形部603a配合;联动架603后侧下部固定连接有挤压板604;灯源罩壳组件402内开有第二安装槽402e,并且第二安装槽402e内滑动设置有连接柱606;连接柱606左侧与第二安装槽402e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605;连接柱606外壁前侧固定连接有翼板607;挤压板604与翼板607配合;连接柱606右侧固定连接有堵塞柱608;灯源罩壳组件402内开有第一安装槽402d,堵塞柱608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槽402d内;灯源罩壳组件402内部开有第二换气通道402b和第三换气通道402c;堵塞柱608位于第二换气通道402b和第三换气通道402c之间。
54.挤压板604和翼板607的相对面为弧面设置。
55.当由近光灯切换为远光灯时,第二翻板410翻转时带动联动板601同步运动,联动板601在贯穿滑槽409b内滑动,当联动板601接触到楔形部603a,联动板601继续转动推动楔形部603a,使联动架603在第三安装槽402f内向后滑动移动,第三弹簧602被压缩,并且联动架603带动挤压板604同步后移,使挤压板604移动挤压翼板607,由于挤压板604和翼板607的相对面为弧面设置,迫使翼板607向左移动,连接柱606跟随翼板607向左移动并且压缩第四弹簧605,连接柱606带动堵塞柱608同步移动,使堵塞柱608左移离开第二换气通道402b和第三换气通道402c之间位置,使第二换气通道402b和第三换气通道402c连通,此时车灯内部的热量通过第二换气通道402b和第三换气通道402c快速向换气管403涌去,通过换气管403将热量向外排出,实现对热量的快速排出。
56.实施例4
57.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2-3所示,还包括有第一风机4、第一膨胀罩5、第二风机6和第二膨胀罩7;灯壳2下侧右部螺栓连接有第一风机4;灯壳2下侧右部安装有第一膨胀罩5;第一膨胀罩5位于第一风机4的右方;第一风机4的出风口朝向第一膨胀罩5;灯壳2下侧左
部螺栓连接有第二风机6;灯壳2下侧左部安装有第二膨胀罩7;第二膨胀罩7位于第二风机6的左方;第二风机6的出风口朝向第二膨胀罩7。
58.第一膨胀罩5和第二膨胀罩7均为多层褶皱结构设置。
59.当车灯内部温度升高时,由于第一膨胀罩5和第二膨胀罩7均为多层褶皱结构设置,第一膨胀罩5和第二膨胀罩7受热膨胀,使第一膨胀罩5和第二膨胀罩7的褶皱张开,热气进入到第一膨胀罩5和第二膨胀罩7内,通过第一膨胀罩5和第二膨胀罩7容纳热气,减少车灯内的热量,此时启动第一风机4和第二风机6,利用第一风机4和第二风机6对第一膨胀罩5和第二膨胀罩7吹风,由于第一膨胀罩5和第二膨胀罩7的褶皱张开,与风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增强第一膨胀罩5和第二膨胀罩7内热气的冷却,当第一膨胀罩5和第二膨胀罩7内热气冷却完成后,第一膨胀罩5和第二膨胀罩7自然收缩。
60.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