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车内氛围调节功能的内饰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4-16 13:59: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车内氛围调节功能的内饰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灯具光源led的普及与应用,用户对车辆的内饰氛围需求也在提高,传统的氛围灯对布置空间及位置有较多的要求,并且单一的结构型氛围灯布置出现很大的局限性,仅在布置氛围灯处才有灯光,无法实现布置一个/一组就能够达到整车的内饰被点亮的效果。同时,传统的氛围灯为2d灯光,人眼通过出光口缝隙直接或间接看到氛围灯光源(如图7所示),无法烘托出整车内饰的立体轮廓效果,凹凸出整车内饰造型。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车内氛围调节功能的内饰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车内氛围调节功能的内饰结构及车辆,实现了车辆内饰的立体氛围感,成本低,工艺简单并且解决了传统的氛围灯布置困难的问题。
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具有车内氛围调节功能的内饰结构,包括光源结构和车内蒙皮;
7.所述光源结构用于投射光线到所述车内蒙皮上;
8.所述车内蒙皮包括第一投射区和第二投射区,所述第一投射区和所述第二投射区的表面粗糙度不同,所述第一投射区的蒙皮表面的光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二投射区的蒙皮表面的光反射率;所述光源结构的投射方向与所述第一投射区相匹配。
9.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结构投射的光线包括中心光线和四周光线,所述中心光线的亮度大于所述四周光线的亮度。
10.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结构设置于车辆的门板处和/或车辆的顶灯处。
11.进一步地,所述车内蒙皮包括还包括第三投射区;所述第三投射区的光反射率小于所述第一投射区和所述第二投射区;所述第一投射区的纹理为高亮,所述第二投射区的纹理为哑光细皮纹,所述第三投射区的纹理为哑光粗皮纹。
12.进一步地,所述车内蒙皮处的形状为线条形或方格形。
13.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结构包括rgbled光源和led光源。
14.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结构设置于车辆的顶灯处,所述车内蒙皮包括车辆的仪表台蒙皮和/或车辆的副仪表台蒙皮。
15.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结构设置于车辆的门板处,所述车内蒙皮包括车辆的门把手蒙皮和/或车辆的门护板蒙皮。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投射区、所述第二投射区和所述第三投射区中的至少一个上
形成有凹凸结构。
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任一项如上所述的具有车内氛围调节功能的内饰结构。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的具有车内氛围调节功能的内饰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1、本技术通过将光源结构与车内蒙皮相关联,通过光源结构投射灯光的方式,将灯光投射到车内蒙皮上,通过改变车内蒙皮的表面粗糙度,进而使得车内蒙皮表面光的反射率的不同,实现了某些部分表面被照射后亮度加强,从而实现了车辆内饰的立体氛围感。
20.2、本技术通过改变车内蒙皮的形状以及凹凸结构,进而增强了车辆内饰的立体氛围感。
21.3、本技术通用性强,通过调节光源结构的投射角度和投射范围,通过调节光源结构在不同方向开口的照射光线,能够实现同时在车内的多个区域的氛围光感。
22.4、本技术成本低并且布置空间广泛,通过安装一个(或一组)光源结构就能够达到整车被点亮的氛围感以及立体感,解决了传统的氛围灯布置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具有车内氛围调节功能的内饰结构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光源结构布局的示意图;
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另一种光源结构布局的示意图;
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另一种光源结构布局的示意图;
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光源结构整车布局的示意图;
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具有车内氛围调节功能的内饰结构的光路示意图;
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现有技术氛围灯的光路的示意图。
31.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光源结构;21-第一投射区;22-第二投射区;23-第三投射区。
具体实施方式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车内氛围调节功能的内饰结构及车辆,实现了车辆内饰的立体氛围感,成本低,工艺简单并且解决了传统的氛围灯布置困难的问题。
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
以外的顺序实施。
35.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车内氛围调节功能的内饰结构,包括包括光源结构1和车内蒙皮;光源结构1用于投射光线到车内蒙皮上;车内蒙皮包括第一投射区21和第二投射区22,第一投射区21和第二投射区22的表面粗糙度不同,第一投射区21的蒙皮表面的光反射率大于第二投射区22的蒙皮表面的光反射率;光源结构1的投射方向与第一投射区21相匹配。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结构1投射的光线包括中心光线和四周光线,所述中心光线的亮度大于所述四周光线的亮度。优选地,所述光源结构1可以为射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灯的驱动功率为0.2-0.5w。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射灯的驱动功率为0.2-0.4w。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射灯的驱动功率为0.3-0.4w。
37.在一些实施例中,车内蒙皮包括还包括第三投射区23;所述第三投射区23的光反射率小于所述第一投射区21和所述第二投射区22;光源结构1发射的光线投射至第一投射区21后,第一投射区21、第二投射区22和第三投射区23分别形成高亮区、阴影区和暗区。
38.第一投射区21的纹理为高亮,第二投射区22的纹理为哑光细皮纹,第三投射区23的纹理为哑光粗皮纹。第一投射区21、第二投射区22和第三投射区23的蒙皮颜色可以为不同或者相同,优选地,第一投射区21的纹理可以为高亮,第一投射区21的蒙皮颜色可以为黑色。具体地,哑光细皮纹的皮纹角度可以小于等于5,哑光粗皮纹的皮纹角度可以大于10。
39.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的氛围调节原理:光源结构1投射光线到车内蒙皮上,车内蒙皮包括第一投射区21、第二投射区22和第三投射区23,当光源结构1投射光线到第一投射区21后,通过第一投射区21表面反射或折射后进入人眼,人眼在看向第一投射区21时形成视觉高光,通过第二投射区22表面反射或折射后进入人眼,人眼在看向第二投射区22时形成视觉阴影,人眼在看向第三投射区23时形成暗视觉效果。通过第一投射区21、第二投射区22和第三投射区23的表面粗糙度不同以及光线的亮度不同,从而使第一投射区21、第二投射区22和第三投射区23产生的视觉效果的不同,实现了某些部分表面被照射后亮度加强,从而实现了车内蒙皮的立体氛围感。
40.本技术通过调整光源结构的光线各区域的亮度、光源结构投射到车内蒙皮上光线的入射角以及光源结构的光线开口尺寸,通过光的折射和反射,使得需要被凸显的蒙皮区域,实现轮廓高亮,凸显造型特征。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投射区21、第二投射区22和第三投射区23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凹凸结构。
4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投射区21的表面高度大于第二投射区22的表面高度,并且第二投射区22的表面高度大于第三投射区23的表面高度,以形成车内蒙皮明显的凹凸结构。
43.本技术通过改变车内蒙皮的第一投射区21、第二投射区22和第三投射区23的形状以及凹凸结构,进而增强了车辆内饰(车内蒙皮)的立体氛围感。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结构1设置于车辆的门板处和/或车辆的顶灯处。光源结构1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照射光线的位置来放置,放置位置具体不作限定。
45.本技术布置空间广泛并且成本低,通过安装一个(或一组)光源结构就能够达到整车被点亮的氛围感以及立体感,解决了传统的氛围灯布置困难的问题。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光源结构1设置于车辆的顶灯处,车内蒙皮包括车辆的仪表台蒙皮和/或车辆的副仪表台蒙皮。
4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光源结构1设置于车辆的门板处,车内蒙皮包括车辆的门把手蒙皮和/或车辆的门护板蒙皮。
48.在一些实施例中,车内蒙皮处的形状为线条形或方格形。
49.在一些实施例中,车内蒙皮处的形状也可以为心形或其他不规则图案,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个人喜好以及整车造型进行搭配设计,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手段从而得到该图案立体氛围感效果。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结构1包括rgbled光源和led光源。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结构1上设有罩板,光源结构1投射的光线通过罩板在车内蒙皮上形成预设图案。其中预设图案可以与车内蒙皮的立体光感同时存在,预设图案可以为方形,也可以为心形,也可以为卡通动物图案或其他不规则图案,可根据实际需求和个人喜好进行设置。
52.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3.1、本技术通过将光源结构与车内蒙皮相关联,通过光源结构投射灯光的方式,将灯光投射到车内蒙皮上,通过改变车内蒙皮的表面粗糙度,进而使得车内蒙皮表面光的反射率的不同,实现了某些部分表面被照射后亮度加强,从而实现了车辆内饰的立体氛围感。
54.2、本技术通过改变车内蒙皮的形状以及凹凸结构,进而增强了车辆内饰的立体氛围感。
55.3、本技术通用性强,通过调节光源结构的投射角度和投射范围,通过调节光源结构在不同方向开口的照射光线,能够实现同时在车内的多个区域的氛围光感。
56.4、本技术成本低并且布置空间广泛,通过安装一个(或一组)光源结构就能够达到整车被点亮的氛围感以及立体感,解决了传统的氛围灯布置困难的问题。
57.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具有车内氛围调节功能的内饰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车辆与实施例中具有车内氛围调节功能的内饰结构的技术效果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58.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